资源简介 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一、章节学习主题本章内容属于《标准2022》中的第五个学习主题“人体生理与健康”,内容涵盖了人体消化的相关知识。二、章节学习内容分析1.本章内容的课标分析依据《标准2022》,本章节内容属于其中规定的第五个学习主题“人体生理与健康”的内容。通过本章的教学,达成以下目标:(1)要帮助学生形成1个大概念:人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各系统协调统一,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2)要帮助学生形成1个重要概念:人体通过消化系统从外界获取生命活动所需的营养物质。(3)要帮助学生形成5个次位概念:水、无机盐、糖类、蛋白质、脂质和维生素是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主要营养物质;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消化系统能够将食物消化,并通过吸收将营养物质转运到血液中;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可能导致营养不良或肥胖;食品安全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良好的饮食、卫生等习惯对人体健康有积极的影响。《标准2022》对这一学习主题的学业要求:描述消化系统的构成和功能,初步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运用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消化与吸收、均衡膳食等知识,设计一份合理的食谱。2.本章教学内容分析本章节包括《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消化和吸收》和《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三节内容。知识内容包括人体的营养物质及其作用、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的消化过程、小肠适于吸收营养物质的特点、合理营养的含义、食品安全的注意事项。本章按照人的食物取自环境,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能量是人体细胞内物质和能量的来源,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要经过消化和吸收才能被利用,以及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有利于健康的顺序编排。其中,关于消化系统的组成只要求学生能够描述,重点是理解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三、章节学情分析已有知识:小学科学课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有过介绍,结合日常生活经验,学生能初步认识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但并不明确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已有经历:民以食为天,学生对一日三餐的摄入经历非常熟悉,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是生活中时时刻刻都在进行的生命活动,这些丰富的感性认识,对后面的理性认识学习有一定帮助。已有技能: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掌握了观察和实验的一般方法和分类方法,具有了调查讨论、收集资料的能力,并掌握了一定的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的思维方法,具有了一定的类比分析能力,可以设计简单实验探究简单问题。已有情感: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丰富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建构生物学的结构与功能观,能够设计简单的实验,探究有关人体生理与健康的问题,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四、章节学习目标生命观念:通过实验测定不同食物中的能量,形成物质与能量观。观察人体消化系统结构图,认识各器官的结构与功能;观察哺乳动物的小肠和大肠,形成结构与功能观。科学思维:通过数据分析,分析食物中的营养成分。通过比较与分类、归纳与概括,分析不同营养物质的作用。探究实践:设计并实施实验,探究“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与交流。态度责任:分析调查数据,认识饮食习惯对自身健康的影响,制定科学合理的日常食谱。通过案例分析,关注饮食习惯、身体状况与现代慢性病发病的关联性,认同合理膳食的观念。五、章节学习内容及学习方法概览《人体的营养》章节学习概览课时 内容 内容本质与研究方法第1课时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通过实验探究“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形成物质与能量观。通过数据分析,分析食物中的营养成分。通过比较与分类、归纳与概括,分析不同营养物质的作用第2课时 消化和吸收 设计并实施实验,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与交流。观察人体消化系统结构图,认识各器官的结构与功能;观察哺乳动物的小肠和大肠,形成结构与功能观第3课时 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通过案例分析,关注饮食习惯、身体状况与现代慢性病发病的关联性,认同合理膳食的观念六、章节评价与作业建议本章节教学设置了持续性的学习评价。学习评价以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导向,注重对学生的探究和实践活动进行过程性评价。本章节教学的评价主体多元,将师生评价、生生评价和组间互评相互结合,有利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改进学习方式,促进核心素养的形成。本章节教学的评价方式丰富,作业设置为四部分:基础性作业、巩固性作业、拓展性作业和综合性作业。基础性作业以教材练习为主;巩固性作业以为主;拓展性作业为制作小肠模型;综合性作业为绘制概念图,设计“关注食品安全”的手抄报。4.2.1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课时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明确食物中主要的六类营养物质。2.通过比较与分类、归纳与概括,分析不同营养物质的作用。3.通过实验探究测定不同食物中的能量,形成物质与能量观。学习重点: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各类营养物质的主要作用。学习难点:各类营养物质的主要作用;“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的探究活动。课时活动设计通过视频介绍航天员在外太空的生活,结合教材第18页“想一想,议一议”,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给航天员带到太空的食物中,至少应该含有哪些成分 为什么需要这些成分呢 答:航天员在太空中时对饮食的营养和安全要求非常高,食物原料有鱼、肉、蛋、奶、蔬菜等,这些食物至少应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无机盐、维生素、水等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是人体进行正常生理活动不可或缺的。设计意图:由视频和资料引出问题,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挑选1~2种常吃的食物,参考教材第38、39页“常见的食物成分表”,查阅这些食物中各含有哪些营养物质。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解决以下问题:不同食物中所含营养物质的种类和数量是否相同 这对你选择食物的种类有哪些启示 细胞的生活离不开物质和能量,那么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与人体细胞所含物质和所需能量有什么关系 答:不同食物中所含营养物质的种类和数量是不同的。对学生选择食物的种类的启示,答案是开放的,只要学生言之有理即可。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是人体细胞所含物质和所需能量的来源。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使学生得出食物中所含有的六类营养物质,初步了解营养物质在体内的作用。创设三个情境,启发学生思考:1.病人不能正常进食时,往往需要静脉注射葡萄糖液,这说明什么 除葡萄糖外还有哪些糖类能为人体提供能量 哪些食物中含糖类较多 2.汶川地震中“猪坚强”的体重从三百斤减到一百斤,它是依靠什么活下来的 哪些食物含脂肪较多 3.为什么医生建议青少年要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哪些食物中富含蛋白质 最后,总结三类营养物质的作用和相同点。答案如下:1.葡萄糖能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除葡萄糖外,蔗糖、淀粉等糖类也能为人体提供能量。含糖类较多的食物是馒头、米饭、红薯等主食。2.贮存在人体内的脂肪是重要的备用能源物质,“猪坚强”是依靠这些脂肪活下来的。含脂肪较多的食物有油、坚果、肥肉等。3.蛋白质是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都离不开蛋白质。含蛋白质较多的食物有鱼、蛋、奶、肉等。类型 作用 食物来源糖类 主要供能物质,直接提供能量 面食、米饭、地瓜、土豆、食糖等脂肪 重要的备用能源物质 油类、豆类、花生、肥肉、坚果等蛋白质 ①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 ②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 ③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瘦肉、鱼、蛋、奶、豆类等相同点 都是组成细胞的重要有机物;都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生活现象入手,分析得出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作用,提升分析问题的能力。探究实验“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学生自己制定出探究计划后,通过小组讨论,检查并完善自己的计划。按照修改后的探究计划进行实验,并及时统计和分析数据。设计意图:通过实验测定不同食物中的能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能量的存在,形成物质与能量观,用科学的方法对食物中所含的能量进行测定,认识到测量会有误差存在。展示人体各器官含水量数据,引导学生总结水的作用;播放视频,介绍人体缺乏某种物质时所患的疾病,让学生认识到无机盐和维生素在人体内的重要作用。设计意图:通过数据分析和视频介绍,总结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的作用。总结归纳六类营养物质及其作用。设计意图:提升学生归纳与概括的能力,使知识形成体系。第二章 第一节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供能物质非供能物质练习。巩固性作业:;综合性作业:绘制概念图,总结六类营养物质的作用。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