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6.3艾滋病的发生与流行课时目标1.通过查找有关艾滋病的资料,了解艾滋病的相关知识。2.结合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远离艾滋病,珍爱生命的态度,树立正确人生观,培养学生关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感情。学习重点:艾滋病及艾滋病的预防。学习难点:艾滋病的感染途径。课时活动设计每年的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预防艾滋病的志愿者都会佩戴红丝带,走上街头,用各种方式宣传防治艾滋病的知识。红丝带像一条纽带,将世界人民紧紧联系在一起,共同抗击艾滋病,它象征着我们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关心与支持,象征着我们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和平的渴望,象征着我们要用“心”来参与预防艾滋病的工作。那么,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有什么危害 怎样才能预防艾滋病呢 设计意图:通过世界艾滋病日的宣传,使学生对艾滋病有初步的认识。组织学生将课前收集的关于艾滋病的资料,按照课本P112表格进行整理,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展示。思考问题:1.什么是艾滋病 2.什么是艾滋病病毒 3.艾滋病病毒存在于患者的什么部位 师生总结:1.艾滋病是一种传染病,全称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缩写是AIDS。2.艾滋病病毒是引起艾滋病的病原体,称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英文缩写为HIV。3.艾滋病病毒存在于艾滋病患者和病毒携带者的血液、精液、唾液、泪液、乳汁和尿液中。设计意图:通过对学生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的整理及展示,增强对艾滋病的了解和重点知识的把握,培养学生搜集、分析、整理、归纳的能力;在小组讨论中,体验合作、交流、补充、提升的过程。学生讨论艾滋病对个人、家庭和社会会造成怎样的危害。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整理和分析,对艾滋病的了解更加深入,再通过讨论环节,培养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及分析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自学课本P112内容,结合搜集到的资料,分析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措施,明确日常生活中怎样关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学会怎样保护自己。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讨论,使学生意识到要远离艾滋病,珍爱生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学生关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情感。第六章 第三节 艾滋病的发生与流行1.艾滋病的基本知识2.艾滋病的危害3.艾滋病的预防和控制当堂练巩固性作业: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