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章 生物的繁殖一、章节学习主题 本章内容属于《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标准2022》)第四个学习主题“植物的生活”和第六个学习主题“遗传与进化”,内容涵盖了被子植物的生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及人的生殖和胚胎发育的相关知识。二、章节学习内容分析1.本章内容的课标分析 本章内容属于《标准2022》规定的第四个学习主题“植物的生活”和第六个学习主题“遗传与进化”的内容。通过本章的教学,达成以下目标: (1)要帮助学生形成2个大概念:植物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可以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地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参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并维持碳氧平衡;遗传信息控制生物性状,并由亲代传递给子代。(2)要帮助学生形成2个重要概念:绿色开花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种子萌发、生长、开花、结果与死亡等阶段;生物通过有性生殖或无性生殖产生后代。(3)要帮助学生形成4个次位概念:花中最重要的结构是雄蕊和雌蕊,雄蕊产生的精子与雌蕊产生的卵细胞相结合形成受精卵,花经过传粉和受精后形成果实和种子;植物可以通过扦插、嫁接、组织培养等无性生殖的方式繁殖后代;睾丸和卵巢可分别产生精子和卵细胞,卵细胞受精后形成的受精卵能够发育成新个体;生物可以通过有性生殖或无性生殖繁殖后代。 《标准2022》对这一学习主题的学业要求:通过阅读文本、观看课件及查阅相关资料,进行观察探究活动,能描述花的基本结构,理解绿色开花植物的双受精过程;通过阅读文本、观看课件及查阅相关资料,能够说明花与果实的关系,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了解人工授粉。2.本章教学内容分析 本章包括“被子植物的生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和“人的生殖和胚胎发育”三节内容。第一节《被子植物的生殖》主要是了解植物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第二节《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主要是了解昆虫、两栖类和鸟类的生殖发育过程及特点。第三节《人的生殖和胚胎发育》主要是了解人的生殖及发育过程。在完成本章的教学内容的学习之后,就可以对植物、昆虫、两栖类、鸟类及人的生殖过程有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和更为全面的理解。三、章节学情分析 已有知识:七年级上册植物类群、动物类群部分对生殖方式有过介绍,结合日常生活经验,学生能初步认识到花、果实、种子是植物的繁殖器官,昆虫、两栖类、鸟类均为卵生。 已有经历:学生有过养花、饲养家蚕或鸟类的经历,这些丰富的感性认识,对后面理性认识的学习有一定帮助。 已有技能: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掌握了观察和实验的一般方法和分类方法;具有了调查讨论、收集资料的能力,并掌握一定的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的思维方法,具有一定的类比分析能力。可以设计简单的实验,探究简单的问题。 已有情感: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在丰富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建构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观,能够设计简单的实验,探究有关人体生理与健康的问题,关注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的新进展及其对个人和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四、章节学习目标 生命观念:不同生物通过不同的方式形成各具特点的生殖发育过程,建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及进化与适应的生物学观念。 科学思维:学会根据图片、视频及实践活动,运用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进化与使用的生物学观念,分析、总结不同生物的生殖发育特点。 探究实践:设计简单实验,探究不同生物生殖发育的过程。 态度责任:结合生产生活实践,运用生物学知识,尝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五、章节学习内容及学习方法概览生物的繁殖章节学习概览课时 内容 内容本质与研究方法第1课时 有性生殖 结合生活实例、自身体会和图文资料,认识植物的双受精过程及花与果实的关系第2课时 无性生殖 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实际操作,认识并理解无性生殖的概念,理解营养生殖的优势第3课时 昆虫的生 殖和发育 通过观察和饲养家蚕等实践活动,理解变态发育的概念和过程。 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第4课时 两栖类、鸟类 的生殖和发育 结合生活实例和图文资料,分析并总结两栖类和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理解其与功能、环境相适应的结构特点第5课时 人的生殖和 胚胎发育 通过阅读文本、观看课件及查阅相关资料,能概述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说出它们的功能,并能描述受精过程及胚胎发育过程六、章节评价与作业建议 本章作业整体设计体现以下原则: 实践性原则:每课时作业严格按照《标准2022》设定针对性的作业,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业质量情况。 生活性原则: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利用有性生殖的方法培育生物。 根据以上原则,本章作业设置为四部分:基础性作业、巩固性作业、拓展性作业和综合性作业。 基础性作业以课本当堂练为主;巩固性作业以为主适当删减;拓展性作业,完成模型的制作,保证每个小组同学在课堂教学中均有模型可进行观察分析;可适当布置分层提升的综合性作业。6.1.1被子植物的生殖第1课时 有 性 生 殖课时目标 1.描述花的基本结构。 2.描述绿色开花植物的双受精过程。 3.说明花与果实的关系。 4.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 学习重点:植物的传粉方式,植物的受精过程,果实与种子的形成。 学习难点:植物的受精过程,果实与种子的形成。课时活动设计 引入本课:为什么黄瓜秧上有的花能结出果实,有的不能结出果实 为什么有的果实内只有一粒种子(如桃),而有的果实内有很多粒种子(如西瓜) 玉米为什么会出现缺粒的现象 哪些因素影响了玉米果实的形成 果实是怎样形成的 这些都与植物的有性生殖有关,这节课就让我们来认识一下植物的生殖过程。 设计意图:由大量的现实图片和视频引出问题,激发学生对学习植物有性生殖相关知识的兴趣。 绿色植物的生殖往往包括开花、传粉、受精等过程。请学生结合视频认识桃花的结构并思考: 1.指出桃花的各部分结构。 2.一朵花中的主要结构是什么 雄蕊、雌蕊具有什么结构 3.雌蕊中发育成果实的结构是什么 该结构具有什么结构 提示:1.对花的观察要有一定的顺序,请学生按照花的结构,由上到下、由外向内进行描述,做到尽可能详细。 2.并不是所有的花都具有以上结构,如南瓜花是单性花。 设计意图:自学课本内容,增强对课本内容的了解和重点知识的把握,培养学生的文本阅读能力和识图能力;结合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归纳花的结构中与有性生殖相关的结构,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通过视频,认识植物的有性生殖过程,建构有性生殖的概念。 1.所有的桃花都能发育成果实吗 由花发育成果实还需要哪些过程 2.结合课本P5图6-1-3认识传粉方式。哪种传粉方式更进化,后代生活力和适应性更强 3.描述双受精过程。 4.说明子房与果实的关系。 5.猜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头住着白胖子。 提问:为什么有的植物(如西瓜)的果实里有许多种子,而有的植物(如桃)的果实里只有一粒种子 讲述:绿色开花植物受精作用完成后,子房发育成为果实,胚珠发育成为种子,不同的植物的子房结构不同,拥有的胚珠的数量也不同,所以果实中的种子数量也不同。 设计意图:学习过程中,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进而明确:子房发育成为果实,胚珠发育成为种子,不同的植物的子房结构不同,拥有的胚珠的数量也不同,所以果实中的种子数量也不同。 答疑解惑,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常见的植物生殖的实际问题,对学生提出的实际问题进行回答。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拓展植物有性生殖的知识,如学生尝试运用已学到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和实际问题,即丰富了知识,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第一章 第一节 被子植物的生殖有性生殖 1.植物的有性生殖概念 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生殖过程,叫做有性生殖。 2.花的结构花 3.植物的传粉植物开花时,花粉从花药中散放出来,落在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做传粉。传粉 4.植物的受精植物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受精。 5.果实与种子的形成 子房→果实 当堂练 巩固性作业:知识巩固、基础通关、能力突破。综合性作业:素养达标。教学反思 第2课时 无 性 生 殖课时目标 1.认识无性生殖的概念。 2.说出植物无性生殖的方式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3.举例说出常见的营养生殖的种类,理解营养生殖的优势。 4.举例说出什么是组织培养,知道组织培养的意义。 学习重点:1.举例说出无性生殖的方式。 2.了解植物的嫁接过程、意义及嫁接的关键步骤。 学习难点:1.理解无性生殖的原理。 2.理解植物的组织培养原理。课时活动设计 列举红薯等植物通过无性生殖繁殖后代的图片,认识无性生殖的常见方法。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采用植物的根、茎、叶繁殖后代的现象 设计意图:引发学生对学习植物无性生殖相关知识的兴趣。 自主学习: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10和P11扦插和压条的相关内容,认真思考下列问题,并判断常见繁殖现象运用的繁殖方法。 1.扦插 (1)什么是扦插 (2)选择扦插的枝条应符合什么条件 (3)人们常采用什么办法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2.压条 (1)压条与扦插有什么不同 (2)为什么要把埋到土壤中枝条的树皮剥去下部半圈 (3)当植株比较高大又不易弯曲时,如何给植物压条 设计意图:认识植物的无性生殖;通过亲身实践,体验无性生殖的过程;总结无性生殖的不同方式及操作方法。 动手实践:认识并体验嫁接。 1.阅读课本,掌握概念。 2.观看视频并思考问题。 (1)嫁接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2)嫁接后的枝条保持砧木的性状还是接穗的性状 (3)嫁接的优点是什么 3.利用身边的资源,体验嫁接的过程。 设计意图:认识嫁接技术,体验过程,理解其原理,总结嫁接的优势。 聚焦科技前沿,认识组织培养技术;观看视频,尝试描述组织培养技术及其优点。 设计意图:认识组织培养技术,理解其原理,总结组织培养技术的优势。 总结建构概念: 1.不需要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无性生殖。 2.常用的植物体繁殖方法:扦插、压条、嫁接等。 3.将植物体的部分组织或细胞在无菌的条件下置于特制的培养基内,放在适宜的环境中,培育出完整的植物体,这就是组织培养。 设计意图: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建构概念。第一章 第一节 被子植物的生殖无性生殖 1.概念(区别有性生殖) 2.营养生殖方式(嫁接、扦插、压条) 3.组织培养 (1)方法。 (2)用途:快速繁殖大量植物体、培养无病毒植株。 当堂练 巩固性作业:知识巩固、基础通关、能力突破。综合性作业:素养达标。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