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6.2.1 遗传教案冀少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6.2.1 遗传教案冀少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第二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一、章节学习主题
  本章内容属于《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标准2022》)第六个学习主题“遗传与进化”,内容涵盖了遗传、变异和遗传病与优生的相关知识。
二、章节学习内容分析
  1.本章内容的课标分析
  本章内容属于《标准2022》规定的第六个学习主题“遗传与进化”的内容。通过本章的教学,达成以下目标:
(1)要帮助学生形成1个大概念:遗传信息控制生物性状,并由亲代传递给子代。
(2)要帮助学生形成1个重要概念:生物体的性状主要由基因控制。
(3)要帮助学生形成5个次位概念: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基因是包含遗传信息的DNA片段,随配子由亲代传给子代;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人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的组成决定的;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组成和环境共同决定的;遗传信息发生改变可以引起生物变异。
  《标准2022》对这一学习主题的学业要求:借助图示或模型,阐明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运用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阐明基因组成和环境共同决定生物的性状;通过实例分析,认识到杂交育种、转基因技术对人类生产生活具有巨大推动作用。
  2.本章教学内容分析
  本章内容是按照学科内在逻辑与学生认知规律相统一的原则来组织的。本章共包括“遗传”“变异”和“遗传病与优生”三节内容。通过本章的学习,旨在帮助学生形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基因是包含遗传信息的DNA片段,它们位于细胞的染色体上”“遗传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基因携带的遗传信息是可以改变的”等概念,了解遗传育种在实践中的应用,了解常见的遗传病种类,认同优生优育,明白禁止近亲结婚的道理。
三、章节学情分析
  已有知识:小学科学课对生物的遗传有过简单的介绍,结合日常生活经验,学生能初步认识到DNA、基因等物质与遗传有关。
  已有经历:学生对自己的一些性状很关注,比如,单双眼皮、肤色、身高和性别等,甚至有的学生还与自己的父母进行过比较。这些直观认识,使学生对遗传和变异的进一步的学习非常有兴趣。
  已有技能: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掌握了观察和实验的一般方法和分类方法;具有了调查讨论、收集资料的能力,并掌握一定的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的思维方法,具有一定的类比分析能力,可以设计简单的实验探究简单的问题。
  已有情感:学生对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观已初步形成,能够设计简单的实验,也能够自制简单的模型,进而探究DNA、基因和染色体之间的空间关系。认同生男生女的科学过程,从而形成正确的生育观。
四、章节学习目标
  生命观念:通过调查实践与资料分析,归纳性状与相对性状、遗传与变异的概念,说出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同时也受到环境的影响;借助模型制作与素材分析,阐明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形成结构与功能观,发展模型思维和实践能力。
  科学思维:通过分析豌豆的性状遗传过程,提出基因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再依据假设、演绎推理,预测子代的表现型,这一过程是对学生运用假设—演绎法分析解释生物学问题的训练。通过对遗传和变异这一对矛盾的分析,对学生初步建立辩证思维十分有益。
  探究实践:通过“人类生殖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资料分析,理解染色体在生殖过程中的变化,阐释基因经生殖细胞在亲子代之间传递的规律;结合性别决定的模拟活动,说出人的性别由性染色体决定的事实,解释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因,提升探究实践和解释生命现象的能力。
  态度责任:学习基因的传递规律,认识基因的显隐性关系,有助于学生认同禁止近亲结婚的法律规定,认同优生优育的政策措施,有助于增强学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的意识。学习人的性别决定的原理,有助于学生破除有关的错误观念,建立科学的生育观。
五、章节学习内容及学习方法概览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章节学习概览
课时 内容 内容本质与研究方法
第1课时 性状和性 状的传递 通过观察,比较自身和同学的特点,识别性状、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等概念;运用资料分析,明确亲子代之间性状的传递是通过染色体实现的,概述生物性状的传递过程
第2课时 遗传的物 质基础 在资料分析中,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通过染色体模型和自制DNA模型,描述染色体、DNA、基因和细胞核之间的结构和空间关系;并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第3课时 人的性 别决定 通过模拟实验,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因
续表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章节学习概览
课时 内容 内容本质与研究方法
第4课时 变异 通过资料分析,构建“遗传信息发生改变可以引起生物变异”和“杂交育种、转基因等技术促进了农业发展”两个次位概念
第5课时 遗传病与优生 由一些具体事例让学生认识到遗传病与非遗传病的根本区别是什么;通过近亲结婚与非近亲结婚后代患病率的比较,使学生明白近亲结婚的危害
六、章节评价与作业建议
  本章作业整体设计体现以下原则:
  实践性原则:每课时作业严格按照《标准2022》设定针对性的作业,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业质量情况。
  生活性原则:学生通过调查“人体常见性状的数据”和“家族内遗传性状的表现”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性状遗传的规律。
  根据以上原则,本章作业设置为四部分:基础性作业、巩固性作业、拓展性作业和综合性作业。
  基础性作业以课本当堂练为主;巩固性作业以为主适当删减;拓展性作业,完成DNA的模型制作,保证每个小组同学在课堂教学中均有模型可进行观察分析;鉴于本章知识与高中生物知识联系较多,可适当布置分层提升的综合性作业。
6.2.1遗  传
第1课时 性状和性状的传递
课时目标
  1.通过调查和统计人体的常见性状,概述生物的性状和相对性状,举例说出生物的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
  2.通过亲子代之间性状的对比,描述遗传的概念。
  3.借助模型模拟染色体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大胆猜想、质疑,进行探索,明确亲子代之间性状的传递,认同遗传的稳定性。
  4.运用归纳、分析、综合等方法构建概念图,发展科学思维。
  学习重点:概述生物的性状和相对性状,举例说出生物的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
  学习难点:借助模型模拟染色体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大胆猜想、质疑,进行探索,明确亲子代之间性状的传递,认同遗传的稳定性。
课时活动设计
  课前调查家庭成员的特征并记录成表。调查内容主要包括耳垂的有无、大拇指是否弯曲、血型、眼皮的单双。在班里分享调查结果。思考自身的性状与父母有哪些相似之处,父母又是如何将这些性状传递给自己的。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调查、交流和分享,使学生自主构建遗传和性状的概念。调查活动导入,学生通过观察了解自身的特征,感性认识自身的性状。既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疑问,迅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学生的探究学习进行了铺垫,又自然而然地引入课题。这样设计还可以培养学生悦纳自己、热爱父母的思想感情。
  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力比赛:在下列生物的性状中找出不同之处。(展示图片:人的单双眼皮、人是否能卷舌、兔毛的颜色等)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分析,总结相对性状的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列举一些性状,请学生判断是不是一对相对性状,或者请学生举例说出一些相对性状。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自己对相对性状概念的理解,迅速做出判断,并举例说明,从而深刻地了解相对性状的概念。
  指导学生观察课本P31图6-2-1,并回答问题:(1)在豌豆茎的遗传中,我们要研究的是哪一对相对性状 (2)豌豆茎的遗传中哪种是显性性状,哪种是隐性性状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课本中对概念的描述,分析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教师始终处于“导”的状态,学生始终处于动眼、动口、动脑的参与状态。
  亲代是如何将性状传递给子代的呢
  1.阅读图文资料,认识染色体在体细胞中的存在特点。
  2.人类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数目是如何保持稳定的呢 我们以2对染色体代替23对染色体,利用模型模拟人类生殖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请大家再次完善概念图。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模拟,交流质疑,明确亲子代之间性状的传递过程,提升学生的概括能力,建立完整认知,认同遗传的稳定性。
第二章 第一节 遗传
性状和性状的传递
  当堂练
  巩固性作业:知识巩固、基础通关、能力突破。综合性作业:素养达标。实践性作业:调查家庭成员的一些特征并进行记录。
教学反思




第2课时 遗传的物质基础
课时目标
  1.通过观看微视频,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通过小组合作,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3.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4.举例说明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
  学习重点: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学习难点: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课时活动设计
  小游戏:展示本班7名学生和家长的亲子照片,其中孩子的脸被盖住,只能看见父母的相貌。请全班同学猜测孩子是谁,并说出猜测的依据。为什么亲代会把这些性状遗传给子代呢 遗传物质到底是什么呢 教师总结,同时回顾上节课知识:父母通过染色体将性状传递给子女。引入课题。
  设计意图:挖掘生活素材,激发学习热情,并设置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入新课。充分体现了生物学是一门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学科。回顾上节课知识,温故知新,保证知识的连续性。
  学生观察染色体图片和模型(模型中的细线代表一条DNA分子,小球代表蛋白质)。DNA分子首先要缠绕在蛋白质上,形成一个整体。在这个基础上,经过多次螺旋和折叠,最终长约2米的DNA分子被压缩在不足10微米的染色体上。结合模型,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染色体的组成,并深入理解染色体是高度螺旋化的,每条染色体中一般含有1条DNA分子。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模型和教师的讲解让学生理解染色体的结构组成和特点。
  组织学生结合课本P34“探究竟·资料分析”,或观看“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视频,小组合作探究,分析什么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资料或观看视频,使学生自主获取信息,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更是让学生通过整合信息,提升概括辨析的科学思维。
  组织学生观看基因、DNA、染色体相关的微视频,并分析无HMGIC基因就无肥胖的表现、有HMGIC基因就有肥胖的表现。你获取了什么信息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补充的资料,使学生明确基因是DNA上有遗传效应的小片段,从而深刻理解DNA和基因的关系。
  组织学生小组合作,结合所查资料,交流以下问题:DNA具有怎样的结构特点,使它能行使遗传的功能 DNA和基因之间又有什么关系 最后,教师点评和总结。
  设计意图:层层深入的问题,让学生理解重要概念。通过自制模型,使学生更加明确DNA结构及与基因的关系。通过模型与建模,学生整合新知,创新思维,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能力,质疑中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和批判性的科学思维。
  组织学生阅读课本,并思考以下问题:
1.什么是显性基因,什么是隐性基因,怎么表示
2.基因组成与性状表现的关系。
3.什么情况下表现显性性状,什么情况下表现隐性性状
教师结合模型,进行总结:控制生物性状的这一对基因位于成对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在形成生殖细胞时,随着成对染色体的分开,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随之分开,分别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中,所以生殖细胞的基因是单个的。
  设计意图:“遗传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也是本节的重要概念,学好这部分知识,能为高中生物的后续性学习打下基础。首先,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其次,通过多媒体课件、画遗传图解等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形式,完成对知识的迁移、延伸,提升感悟应用。
  组织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常见的问题:(要求学生板书讲解)
  1.一个有耳垂的人(基因组成为DD)和一个无耳垂的人(基因组成为dd)结婚生子,子代的基因组成和性状是怎样的
  2.一个有耳垂的人和一个无耳垂的人结婚生子,子代一定都有耳垂吗
  3.一对有耳垂的夫妇生出了一个无耳垂的孩子,请分析父母的基因组成。
  设计意图:通过深入分析有无耳垂的遗传实例,理解性状传递过程中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学生利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在触类旁通中巩固新知,运用新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第二章 第一节 遗传
遗传的物质基础
染色体(遗传物质的载体)
  当堂练
  巩固性作业:知识巩固、基础通关、能力突破。综合性作业:素养达标。实践性作业:以小组为单位自制DNA模型。
教学反思




第3课时 人的性别决定
课时目标
  1.解释人的性别决定。
  2.模拟人类的出生性别比例实验。
  学习重点:说明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
  学习难点: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
课时活动设计
  播放照片和学生录音:对学校男女性别比例的调查。引发疑惑:性别决定与什么有关呢
  设计意图:以真实情境中的生物学问题作为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自主学习:
分析人的染色体图谱,回答以下两个问题:(1)人的体细胞有多少对染色体 (2)哪一对染色体差异最大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学习,形成对人的体细胞染色体类型的初步认知,染色体包括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
  小组合作学习:
思考以下问题并板演思维过程:(1)人的体细胞染色体和生殖细胞染色体组成怎样直观地表示 (2)可以形成哪几种受精卵 (3)后代生男生女的概率是多少
  设计意图:在层层问题的引导下,引发学生深度思维,从而生成核心概念:人的性别决定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学生在分析、归纳和概念中,初步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提升科学的思维能力。
  模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利用黑白棋,模拟探究人的出生性别比例。
  活动步骤:1.把20枚白色棋子放到标有“母亲”的纸杯中,10枚白色棋子和10枚黑色棋子放到标有“父亲”的纸杯中。
  2.分别从两个纸杯内随机取出一枚棋子加以配对,并记录两枚棋子的组合,白、白棋子组合记录为XX;白、黑棋子组合记录为XY。
  3.将用过的棋子再放回原来的纸杯内混匀后重新抽取,重复10次并记录在右表中。
  4.分别统计“XX”组合和“XY”组合出现的次数和,计算男女出生性别比例。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模拟探究,使抽象过程具体化。在数据统计和分析中,实现生物与统计学相融合,提升跨学科的实践能力。
  资料分析:
我国近40年出生人口性别比例图表,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1)出生人口性别比的正常范围是103~107,我国的出生人口性别比有什么特点 (2)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3)这样持续下去会有什么危害
  观看视频“两非”法律保障的新闻。
  设计意图:通过数据统计和分析,不仅培养了学生提取信息、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还培养了学生关注生活和社会问题的态度和责任。
  播放视频:其他动物的性别决定系统。
  设计意图:了解生物的多样性,明确XY染色体系统仍是大多数动物的性别决定系统。
第二章 第一节 遗传 
人的性别决定
  当堂练
  巩固性作业:知识巩固、基础通关、能力突破。综合性作业:素养达标。实践性作业:调查班级、年级和学校的性别比例。
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