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7.2.1 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类型教案冀少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7.2.1 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类型教案冀少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第二章 生 态 系 统
一、章节学习主题
  本章内容属于《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标准2022》)第三个学习主题“生物与环境”,内容涵盖了生态系统、食物链、食物网和生物圈的相关知识。
二、章节学习内容分析
  1.本章内容的课标分析
  本章内容属于《标准2022》规定的第三个学习主题“生物与环境”的内容。通过本章的教学,达成以下目标:
(1)要帮助学生形成1个大概念: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形成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2)要帮助学生形成2个重要概念: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实现了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保护生物圈就是保护生态安全。
(3)要帮助学生形成6个次位概念:生态系统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与非生物环境构成的有机整体;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通过捕食关系形成了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之间传递;生物圈是包含多种类型生态系统的最大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人类活动可能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可以通过防止环境污染、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等措施保障生态安全。
《标准2022》对这一学习主题的学业要求:从结构与功能的角度,阐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非生物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运用图示或模型表示生态系统中各生物成分之间的营养关系;分析某生态系统受到破坏的具体实例,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实例,形成保护生物圈的社会责任意识。
  2.本章教学内容分析
  本章内容是按照学科内在逻辑与学生认知规律相统一的原则来组织的。本章共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类型”“食物链和食物网”和“生物圈”三节内容。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引导学生讨论、形成生态系统的概念;利用概念图板书小结生态系统的组成。通过对一个熟悉的生态系统进行调查,区别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在项目研究中构建知识。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通过实例说出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的主要方面,并说明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说出生物圈的概念,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使学生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形成爱护生物的情感。
三、章节学情分析
  已有知识: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了解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知道了生物之间具有捕食关系。
  已有经历:小学科学课上可能制作过生态瓶,进行过一些角色扮演。
  已有技能: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初步掌握了实验探究和分析实验的能力;并具备了一定的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的思维方法,具有一定的数据分析能力。
  已有情感:学生对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观已初步形成,能够设计简单的实验,也能够自制简单模型“生态瓶”,进而深刻理解生态系统各生物之间一定要遵循平衡。
四、章节学习目标
  生命观念:关注不同生态系统的环境特点、生物种类和功能等,形成结构与功能观;引导学生讨论生态系统的功能,分析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体现物质与能量观。分析生态系统被破坏的具体实例,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观。
  科学思维:通过归纳与概括的方法,在具体情境中,引导学生概括出生态系统的概念,利用概念图板书小结生态系统的组成。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食物链、食物网和生物圈的概念。运用图示或模型表示食物链和食物网,解释箭头指向的意义。练习计数某食物网中食物链的数目,引导学生分析某种生物的数量变化,初步形成模型与建模的抽象思维能力。
  探究实践:让学生探索“如何设计和制作一个生态瓶”这样的工程学问题,使学生在深刻理解生态系统的同时,培养他们综合运用跨学科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态度责任:通过“生物圈2号”实验,让学生初步认同地球只有一个,保护生物圈就是保护人类自身的社会责任。通过典型事例或数据分析,强调人类活动如果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会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从而加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五、章节学习内容及学习方法概览
生态系统章节学习概览
课时 内容 内容本质与研究方法
第1课时 生态系统的 组成和类型 学生通过调查的方法对一片草地、一个池塘、一块农田等生态系统进行分析和研究,收集和交流不同生态系统的资料,概括出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和类型
续表
生态系统章节学习概览
课时 内容 内容本质与研究方法
第2课时 食物链和食物网 通过分析具体实例,帮助学生理解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特点。依据旧知引导学生分析生态系统的功能;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分析有毒物质在不同生物体中的浓度规律和原因,归纳出有毒物质富集的现象
第3课时 生物圈 可采用角色表演的方式,形象描述生物圈各层次范围的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的特点,归纳出生物圈的概念
六、章节评价与作业建议
  本章作业整体设计体现以下原则:
  实践性原则:每课时作业严格按照《标准2022》设定针对性的作业,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业质量情况。
  生活性原则:学生调查校园附近的小生态系统。
  根据以上原则,本章作业设置为四部分:基础性作业、巩固性作业、拓展性作业和综合性作业。
  基础性作业以课本当堂练为主;巩固性作业以为主适当删减;拓展性作业是设计和制作一个生态瓶;鉴于本章知识与高中生物知识联系较多,可适当布置分层提升的综合性作业。
7.2.1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类型
课时目标
  1.运用调查的方法概述生态系统及其组成。
  2.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
  学习重点:列举生态系统的组成。
  学习难点: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课时活动设计
  教师展示一个鱼塘,请同学们分析以下问题:
  1.这则资料中的地点是哪里
  2.生物因素有什么 非生物因素有什么
  3.如果有一天,池塘的水干涸了,会出现什么现象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设计意图:在教师问题引导中,帮助学生建构概念。
  请学生分析池塘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部分的组成,初步认识生态系统的组成。
  教师追问:生老病死是生物的一种自然现象,那么,在这些生态系统中,各种动植物的遗体及一些残枝败叶都去哪里了呢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自学,获取新知,通过辨析又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完整地认识生态系统的组成。
  展示图片,学生辨析是否是生态系统。
  设计意图:培养了学生利用概念进行质疑、判断和推理的科学思维能力。
  各地的生物种类不尽相同,使地球拥有多姿多彩的生态系统,大自然是神奇而美丽的,这种美丽需要我们去发现,更需要我们去爱护,下面我们来学习美丽的大自然中有哪些类型的生态系统。利用多媒体或视频播放不同生态系统的图片,让学生辨认。
  设计意图:使学生形成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实践活动:自制生态瓶。课上学生讨论怎么使生态瓶中的生物生存时间长。
  设计意图:在设计和制作一个生态瓶活动中,使学生在深入理解生态系统概念的同时,培养他们综合运用跨学科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章 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类型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态系统
三、生态系统的类型
  当堂练
  巩固性作业:知识巩固、基础通关、能力突破。综合性作业:素养达标。实践性作业:设计并制作生态瓶。
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