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4 人的性别遗传导学案设计教案(表格式)+学案 2023-2024学年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2.4 人的性别遗传导学案设计教案(表格式)+学案 2023-2024学年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第四节《人的性别遗传》导学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①说明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
②解释生男生女的道理,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因
2、能力目标:学生通过活动来体验学习产生的过程,学会科学地理解和正确地对待性别遗传的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用科学的态度看待生男生女的问题。
教学重点:人类的性别差异由性染色体决定是本节的重点,通过对染色体排序图的观察和思考来解决。
教学难点:生男生女及机会均等的道理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本节的难点。通过“模拟生男生女的实验”来突破。
课堂学习导学案
内容一:男女染色体的差别
自主学习:(一)阅读教材第P39页内容,自主完成
1、男性体细胞中有一对染色体与别的染色体______,它们两者之间形态差别较大,而且与______,所以把这对染色体称为______。
2、男性体细胞中这对染色体分别称为______和______;而女性男性体细胞中的这对染色体都是一样的,都是______。
小组探究讨论:(一)仔细观察P40男女染色体排序图,讨论下面问题:
①推测男女不同性别可能与哪一对染色体有关?(在图中圈出)  
②.你能试着为这一对染色体“命名”吗? (在这对染色体的下方标出相应的名称)
③.课本p40两图中,哪幅图显示的是男性的染色体?哪幅图显示的是女性的染色体?
(在每幅图的下面标上“男”、“女”) 
④.y染色体与x染色体在形态上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讨论时,每组组长负责记录,其他组员分别就以上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交流展示、评价:各小组抢答以上问题,其他组可以主动补充。然后提出本组的新问题,其他组帮助解决,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进行精讲、补充。
拓展延伸:请你用一种合适的方式表示下列四种情况的染色体组成(既能表示染色体的数量,又能表示性别)。分别叫学生在黑板上表示
(1)女性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______。
(2)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______。
(3)男性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______。
(4)精子中的染色体数______。
内容二:生男生女机会均等
导语:在农村很多人把生男生女的责任都推卸到妇女身上,这样对吗?
自主学习:(二)
1、女性卵细胞和男性精子中各有几条性染色体?
2、男性体细胞在产生精子时,就性染色体而言只有两种,一种是含有______染色体的精子,一种是含有 染色体的精子;而女性体细胞在产生卵细胞时,就性染色体来说,都是一样的,都是含______染色体的卵细胞,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机会______。
小组合作(二):模拟实验
1.方法步骤:
(1)本实验准备了两个布袋,分别注明“卵细胞”和“精子”  
(2)“卵细胞”布袋内装有20白棋子,“精子”布袋内装有黑、白棋子各10个 
(3)分别从“卵细胞”袋和“精子”袋中各取一个棋子,如果两个棋子都为白色,则表示所生“孩子”为女孩;如果一个是白棋,一个是黑棋,则表示所生孩子为“男孩”。记录你所得到的后代性别。 
(4)重复取球20次  
2.思考:(1)棋子代表的是______,其中白色棋子含有的性染色体的类型是_____,黑色棋子含有的性染色体的类型是___________。  
(2)如果把袋子换成透明的可以吗?为什么?
(3)每完成一次组合后,是否需要将摸出的围棋子放回袋内?
(4)为什么要模拟20次,1次可以吗?
交流展示、评价:各小组抢答以上问题,其他组可以主动补充。然后提出本组的新问题,其他组帮助解决,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进行精讲、补充。
3.实验结果:小组合作进行模拟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本小组实验结果是:黑白______次,黑黑______次。黑白:黑黑=____________。根据男女性染色体的组成可以判断,黑白所代表的性别表现为 ,黑黑所代表的性别表现为 ,所以后代的男:女=______:______。
4.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组合作(三):根据以上实验,尝试完成下列“生男生女图解”
① 把图中空缺的部分填上。
② 从遗传图解中得知生男生女的理论比例是多少?
③从图中可以看出,生男生女主要取决与什么?
交流展示
小结: 生男生女机会__________ 。
今天我们学习人的性别是由一对性染色体决定的,前面学习性状是基因决定的,那么这两者会不会有矛盾呢?(看书P42小字)
人的性别决定不但与性染色体有关,也与基因有关。
三、总结、反馈
四、课堂检测
1、人类精子的染色体组成是( )
A、44+XY B、22+X或22+Y C、23+Y D、23+X或23+Y
2、在受精卵中含有的性染色体的数目是( )
A、1条 B、2条 C、22条 D、44条
3、一对夫妇第一胎生了一个女孩,他们第二胎是男孩的机率为( )
A、100% B、50% C、25% D、0%
4、如果精子里所含的性染色体为X染色体,那么它与卵细胞相融合后, 受精卵将
会发育成 ( )
A.男孩 B.女孩 C.不能确定
5、生男生女主要取决于( )的类型。
A.受精卵 B.精子 C.卵细胞 D生殖细胞
6、一对夫妇生出的女儿体内性染色体为( )
A.XX B.XY C.YY
3教学设计方案
题目 《人的性别遗传》教学设计 年级学科 八年级生物 课型 讲授新课
授课教师 工作单位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说明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2.能说出男女体细胞及生殖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类型。3.能解释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因。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男、女染色体排序图,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课上模拟 “精子与卵细胞随机结合”实验培养学生数据记录、统计、分析能力;3.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合作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探究实验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能科学看待生男生女的问题,树立男女平等的意识。 3.培养学生探究生物科学的兴趣,体验探究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男女体细胞及生殖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类型。2. 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因 2.教学难点: 利用染色体的遗传规律,解释生男生女机会均等。
教学方法 讲授、学生分组实验
运用的信息技术工具 硬件:希沃平板软件:windows10 office 2010
教学设计思路 节本课,我想尽量给学生机会,所以这节课的两个重点都分别设置了学生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知识的获得过程,学习探究问题的方法,学会分工合作,感受成功的快乐,力争做到学生是主体,教师做好引导。
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及时间安排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观察漫画册,导语:在农村很多人把生男生女的责任都推卸到妇女身上,这样对吗? 思考分析 导入新课
教学环节1一、男女染色体的差别1.性染色体2.常染色体(补充内容)3.男女生殖细胞中性染色体的数量及类型 观察经整理的男女染色体排序图。布置学生看书识图并完成讨论的四道题。结合男性、女性染色体图谱提问、点拔,明确:人类体细胞中的第23对染色体决定性别被称为性染色体(男性染色体用22对+XY表示,女性染色体用22对+XX表示)。人体体细胞中23对染色体,其中22对染色体是与性别无关,这22对染色体称为常染色体。引导学生结合前面所学的“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的知识,明确男女生殖细胞中都只有一条性染色体,且男性可以形成两种类型的精子(含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女性只产生一种类型的卵细胞(含X染色体)。过渡:女人在两次月经之间会排出一个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男人在一次生殖活动中可以排出上亿的精子,按照这个图解,这些精子中带性染色体X或Y 观察、阅读课文、思考、讨论、分析、比较、交流、回答 思考、回答结合前面所学的《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的相关知识,到黑板上来用图解的方式给同学们讲解 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是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宰者。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出示教具,设计问题提纲,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主动去解决问题,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能力,陶冶情操,并掌握学习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环节2二、生男生女的机会均等1.模拟实验“精子与卵细胞随机结合”2.生男生女的机会均等 阅读P41“精子与卵细胞随机结合”模拟实验并温馨提示。引导学生讨论,完成探究实验。(1)小组内实验:①指导学生明确实验方案;②指导学生开展实验。③指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帮助学生解释实验数据。④得出结论:无论小组的实验数据是不是1:1,从理论上讲,含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Y染色体的数量是相等的,含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机会是均等的。所以,生男生女的机会也是均等的。(2)交流:①汇总各小组数据,计算男女比例。②指导学生分析汇总后的数据,并与各小组的数据做比较。③引导观察数据的变化并分析道理。展示“生男生女的遗传图解”,进一步明确生男生女的机率均等,为1:1。过渡:结合各小组的汇总数据变化,提出如果将统计数据继续扩大,男女比例是怎样的?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引导学生得出三个结论:无论人口数量如何变化,男女性别比例基本维持在1:1的水平。结合结论(1)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生男生女比例均等。结合结论(2)引导学生解释可能与重男轻女思想有关系,并联系当前科技发达了,如果不摒弃这种思想,可能产生后果,对学生进行正确性别观教育。我们知道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过渡:结合基因控制生物特征,布置学生阅读教材最后一段文字。了解异卵双胞胎和同卵生双胞胎的原因。 小组活动((1)明确实验方案。((2)分工合作,完成实验。思思考、交流、表达观观察。观观察表格数据,小组内交流合作,得出结论。在老师的点拔下,思考、讨论交流。谈感想。 生男生女是一个较难理解的抽象问题,通过设计模拟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使问题直观化,有助于学生理解。通过这种游戏式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寓乐于学,体验学习的快乐。同时在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分析、归纳等能力。达到顺利突破难点的目的。 提出一些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科学的思想观念,确立男女平等和正确的生育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了解统计方法
教学环节3三、人的性别决定与基因有关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说明人的性别也是由基因决定的。 读课文,明确人的性别也是由基因决定的。 开拓学生思维,用科学的理念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课堂小结 小结,梳理知识。
课后练习 巩固练习。 思考,做题。 解答
教学反思 这节课采用“问题————探究”的自主学习模式,教学效果非常好。在观察、探究分析、模拟操作、尝试、交流合作等活动过程中,促使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也营造了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PAGE
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