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第一课时)学科 生物 学段 高中 年级 高一教材 人教版(2019)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目标: 1.能阐明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自由组合定律。 2.能够运用数学统计方法处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3.能够设计和实施“遗传因子自由组合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及 比例”模拟实验。 4.能认同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教学难点;掌握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方法和步骤核心素养生命观念:这节课通过对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遗传规律,从而形成关于生命的观念,如遗传和变异等现象是生命的基本特征,这些特征可以通过遗传物质从一代传递给另一代。 科学思维:在理解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时,学生需要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如分析和推理等。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学生可以理解遗传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解释和预测一些遗传现象。 科学探究:这节课中的实验设计和实施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学生通过设计和实施实验,可以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包括问题提出、假设形成、实验设计、数据收集和分析、结论得出等步骤。 社会责任:通过对孟德尔的事迹和科学贡献的介绍,学生可以了解科学的社会价值和应用,从而形成对科学的社会责任意识。同时,通过对遗传学的了解,学生也可以理解遗传学在解决人类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中的作用,如遗传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等。教学方法和手段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启发式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进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豌豆杂交实验中出现的性状分离现象,启发学生探究遗传规律。 实验法:本节课的核心是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因此实验法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方法。学生通过亲手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结果,分析实验数据,从而更深入地理解遗传规律。 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同时也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在小组中,学生可以互相交流观点,共同解决问题,提升学习效果。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资源如图片、视频等展示豌豆杂交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可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使抽象的知识更加形象化,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演绎推理法:孟德尔在探究自由组合定律的过程中,运用了演绎推理法。教师可以通过实例讲解演绎推理法的应用,帮助学生理解孟德尔如何从观察到的现象出发,提出假设,并通过实验验证假设的正确性。 案例分析法:通过对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遗传规律在实际中的应用。通过案例分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遗传学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教学过程(表格描述)教学 环节 主要教学活动 设置意图创设 问题 情境 引入 新课 情境引入:课本名人-孟德尔 孟德尔从小喜欢自然科学,由于家境贫寒,21岁便做了修道士。后来,他被派到维也纳大学进修自然科学和数学。回到修道院后,他利用修道院里的一小块园地,种植了豌豆、山柳菊、玉米等多种植物,进行杂交实验,潜心研究多年。其中豌豆的杂交实验非常成功,孟德尔通过分析豌豆杂交实验的结果,发现了生物遗传的规律。 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目标,选择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课堂新知一: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观察现象,提出问题 1、F2中是否出现了亲本所没有的性状组合 出现了新的性状组合:绿色圆粒、黄色皱粒 2. F2中新的性状组合与亲本的性状有什么关系 新的性状组合是亲本性状的重新组合 3、对F2中每一对相对性状单独进行分析,结果是否遵循分离定律 如果把两对性状联系在一起分析,F2出现的四种表现型的比: 9:3:3:1与3:1有联系吗 (黄色:绿色)*(圆粒:皱粒)=(3:1)*(3:1) 黄圆:黄皱:绿圆:绿皱=9:3:3:1 过生动有趣的案例和互动环节,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热爱。课堂新知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作出假设 假设豌豆的粒形和粒色分别由一对遗传因子控制: 黄色:Y 绿色:y 圆粒:R 皱粒:r F1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 F1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 4 种, 类型分别为 YR Yr yR yr 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1、雌雄配子各有多少种、类型是那些?各自间的数量比为多少? 4种,YR、Yr、yR、yr,1:1:1:1 遗传因子的组合形式有多少种? 9种,组合形式如图所示 性状表现为哪几种? 黄色圆粒、黄色皱粒、 绿色圆粒、绿色皱粒 。 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技能。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提高其合作和沟通能力。课堂新知三: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 孟德尔解释的关键在于配子的产生。若解释正确,则形成配子的情况是: YyRr的配子是YR,yR,Yr,yr ,yyrr的配子是yr ; 所以测交结果产生4种类型的后代。 注重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注重安排实验、探究等活动课堂新知四:得出结论—自由组合定律 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 的, 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 实质:F1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思考一下自由组合定律的适用范围,与分离定律有什么不同吗? 自由组合定律适用范围 真核生物 有性生殖 细胞核遗传 至少两对相对性状 不同点:分离定律适用于一对相对性状,自由组合定律适用于两对及两对以上相对性状 自由组合定律的“三性” 同时性: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与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自由组合是同时进行的。 独立性: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与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自由组合,互不干扰。 普遍性:自由组合定律广泛适用于生物界。 确保学生能够准确掌握基本概念、特点和规律 体会实验学科的研究本质,科学技术与科学理论的相互影响课堂 总结板书设计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1、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观察现象,提出问题 2、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作出假设 3、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 4、得出结论—自由组合定律教学设计反思反思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同时,要评估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和掌握了伴性遗传的原理和应用。 反思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是否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的原理和应用。同时,要评估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有效性和适应性,是否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