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生物同步备课资源包(表格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4 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生物同步备课资源包(表格版)

资源简介

必修2第3章第4节
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学 科 生物 年级 高一 班级
课 题 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课 型 新授课 时间
课 标 分 析 课标 依据 基因是遗传物质中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在DNA分子上,具有特定遗传效应的片段就是基因。这些片段能够被转录或调节转录,从而影响生物体的性状。基因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并且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控制某个性状的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
课标 分解(学什么/到什么程度/怎么学) 学科核心素养: 生命观念:基因作为生物学中的基本概念,学生应该形成相应的生命观念,如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等。这些观念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生物体的遗传和变异现象,以及基因在其中的作用和意义。 科学思维:学生应具备科学思维,即能够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能力。在理解基因概念时,学生应该能够运用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等方法,探讨、阐释生命现象及规律。 课程标准: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这一知识点在生物学课程中非常重要,它涉及到多个生物学核心素养,包括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和科学态度。通过学习和探究这一知识点,学生可以全面了解生物体的遗传和变异机制,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以及发展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科学态度。
教 材 分 析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基因的概念、结构与功能,是遗传学的基础知识。作为初中生物的核心概念之一,基因的学习有助于学生理解生物体的遗传和变异机制,为后续的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课程打下基础。 教材编排与设计:本节课的教材编排较为合理,先介绍了基因的概念,再介绍基因的结构和功能,最后通过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基因的表达。教材的设计也注重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基因的概念和应用。
学 情 分 析 本节课涉及到实验探究活动,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实验技能和探究能力。如果学生在实验设计和操作方面存在困难,可能会影响他们对基因表达的观察和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态度和兴趣也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如果学生对基因的概念和作用有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和探究活动,学习效果可能会更好。
教 学 目 标 理解基因的概念: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基因的概念,知道基因是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负责编码蛋白质或RNA分子。 掌握基因的结构:学生应该掌握基因的结构,了解基因由编码区和非编码区组成,知道编码区负责蛋白质的合成。 理解基因的遗传效应: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基因的遗传效应,知道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影响生物体的性状。
学习 重难点 节课的重点是基因的概念、结构和功能,难点是基因的表达机制。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自主 学习 成果 展示 指导学生自主确立学习目标,核对课前练习答案,组内交流解决问题。 自主确立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核对课前练习答案,做好课前准备。 明确学习目标,建立新旧知识间联系,构建学习基础。
课程导入 情境导入 我国科学家将外源生长激素基因导入鲤鱼的受精卵中,培育出了转基因鲤鱼。 特点:转基因鲤鱼的生长速度加快。 据科学家介绍,外源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后,必须整合到受体细胞的DNA上才能发挥作用。 为什么转基因鲤鱼的生长速度更快? 导入的外源基因是1个DNA分子,还是DNA分子的一段脱氧核苷酸序列? 阅读课本,初步熟悉课本知识。 对本节课内容有初步认识,指导学习的方向 紧跟老师节奏,积极思考 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目标,选择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
任务一:说明基因与DNA关系的实例 基因与DNA关系的实例 【活动1】阅读思考与讨论:资料1和3,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 (1)每个DNA分子上有许多基因 (2)基因中的碱基数目只是DNA分子碱基总数的一部分。故只有部分碱基参与基因组成。 由上述两个实例得知:基因是DNA片段 【活动2】阅读思考与讨论:资料2,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 (1)小鼠发绿色荧光与植入小鼠体内的绿色荧光基因有关,且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2)基因能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由上述实例得知:基因具有特定的遗传效应 由上述三个实例得知: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注意:小鼠被植入绿色荧光蛋白后发绿色荧光 直接原因:该基因在小鼠体内合成了绿色荧光蛋白 根本原因:小鼠体内含有绿色荧光蛋白基因 【活动3】阅读思考与讨论:资料1和2,思考下列问题 (1)如果是100个碱基对组成1个基因能组合成多少种基因 (2)怎样理解DNA的多样性和特异性 你能从DNA的结构特点分析生物体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的原因吗 (3)在刑侦领域,DNA能像指纹一样用来鉴定个人身份。结合脱氧核苷酸序列的多样性和特异性,你能分析这一方法的科学依据吗 (4)你认为基因是碱基对随机排列成的DNA片段吗 为什么 积极思考 回答问题 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同时使学生尽快进入到生物学的课堂情境中。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激发学生探索和协作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科学家们不断探索新的技术和方法,不断突破传统的限制和束缚。这种创新精神启示学生要勇于尝试、勇于创新,不断探索新的领域和可能性。
任务二:DNA片段中的遗传信息 DNA片段中的遗传信息 【活动4】阅读P59思考与讨论 1、遗传信息蕴藏在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之中 2、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的多样性 3、碱基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个DNA分子的特异性。 4、意义: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是生物多样性和特异性的物质基础。 5、基因的概念 基因通常是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思考:为什么说DNA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有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流感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等。对于这类病毒而言,基因就是有遗传效应的RNA片段。 激发学生探索和协作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让学生自主发现原理以及构建初步流程,让学生对该知识有初步的了解。 引导学生运动旧知识探究新知识,从而促进他们对新知识的理解。
任务三:归纳“脱氧核苷酸、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小组讨论 进一步加深和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任务四: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有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病毒)、流感病毒等。对这类病毒而言,基因就是有遗传效应的RNA片段。 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注意:DNA分子中含有没有遗传效应的片段,这些没有遗传效应的片段不叫基因。 积极思考 回答问题 加深理解 知识的准确性
课堂 小结 请学生自主总结回顾本节内容主要知识点及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自主总结本节内容并构建知识网络。 及时总结重点内容,加深印象。
板 书 设 计 3.4 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一、说明基因和DNA的关系 人类基因组测序 22条常染色体+XY 二、DNA片段中的遗传信息 1.DNA的结构特性:稳定性、多样性、特异性 2.DNA上分布着许多个基因 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对RNA病毒来说,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RNA片段
教 学 反 思 教学方法的选择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而定。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如讲授、演示、实验、案例分析等。同时,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评估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判断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等方面是否有所提高。如果教学效果不显著,需要分析原因并寻求改进措施,以提高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