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5两栖动物与爬行动物教案(表格式)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1.5两栖动物与爬行动物教案(表格式)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课题 两栖动物与爬行动物
教学目标 1 概述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主要特征 2 举例说出两栖动物 爬行动物与人的关系 3 说出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概念
教学重点 归纳出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难点 两栖动物与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手段 观察讨论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鱼类,鱼类有哪些特征 鱼类适应水中的生活的特点有两个:可以在水中呼吸和游泳。可见动物的特征与它们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 那么,青蛙和龟可以在水中游泳,也可以在陆地上生活,然而青蛙属于两栖动物,龟却属于爬行动物,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就要根据其主要特征来判断。 复习,回答:生活在水中,体表有鳞片覆盖,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摆动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启发学生思考 温故知新,引导对动物的特征与其生活环境的关系的思考。 引导对“特征”的关注,引出新课,明确学习目标。
两栖动物 活动1 分类游戏:展示多种动物图片,请同学区分两栖动物与非两栖动物 根据学生已有知识进行简要介绍 活动2自主阅读,完成观察与思考的讨论题 1青蛙身体的颜色与它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 2触摸蛙有什么感觉 3蛙前肢与后肢形态不同,前后肢分别有什么功能呢? 评价学生答案,并进行讲解 活动3 小组学习25-26页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问题:1青蛙发育的特点? 2青蛙适于水生生活与陆地生活的特点 3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4两栖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在学生回答问题后讲解相关知识点,总结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最后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两栖动物幼体的发育无法脱离水环境,成体肺不发达,需要皮肤辅助呼吸,是由水中向陆地过渡的动物类型的特点。 两栖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出示图片及视频,鼓励学生提出视频或图片中未呈现的两栖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根据已有经验知识区分 了解两栖动物其他动物:蟾蜍、蝾螈、大鲵。 自主学习,根据生活经验与课本知识尝试自己找出问题的答案。回答问题 小组讨论交流后回答 在讨论和老师引导下总结出蝌蚪 -青蛙形态、运动方式、呼吸器官都不同, 归纳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结合前面的问题,再配合视频,总结出两栖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在观察中尝试解决问题,让学生对青蛙和蝌蚪的结构特征进行认识 锻炼学生利用资料的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表达交流的能力。 认识两栖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形成环保的意识。
小测巩固:填空题+选择题 易错题讲解 回顾知识,做题巩固 教学反馈,巩固知识。
爬行动物 展示图片(简单介绍多种爬行动物) 提问:我们了解了以青蛙为代表的两栖动物,那么龟、鳄这些也能在水中游动的动物为什么属于爬行动物呢 有什么特征呢? 活动1小组学习 27-28页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蜥蜴有那些身体结构、生活方式与陆生生活相适应呢? 2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3爬行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引导学生根据问题1总结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爬行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先让学生回答问题3,再展示图片,引导学生保护野生动物,不食用野生动物。 了解鳄、龟、蛇、蜥蜴等属于爬行动物 在教师的引导下,思考爬行动物有什么特征 (1)自主学习,尝试自己找出答案 (2)小组讨论交流并得出结论,回答问题 通过以上问题尝试归纳出爬行动物的特征 学生根据课本与生活经验尝试说出爬行动物与人类关系。树立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拓展知识 培养学生科学思维,从特征归类动物。 锻炼学生信息综合能力、合作探究能力 培养归纳能力 认识爬行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形成环保的意识。
爬行动物小测:填空题+选择题 见解题目知识点 回顾学习,做题巩固知识 教学反馈,巩固知识
总结 三、课堂小结 学生自主回顾本节所学所得。 使本节课所学知识形成知识网。
小测 课本练习题+学习单 挑学生回答,评讲 巩固知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