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比例的认识》第1-2课时表格式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比例的认识》第1-2课时表格式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资源简介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
课时主题 比例的认识 第一课时(共2课时)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1.课时学习目标 (1)学生在“图片像不像”、“调制蜂蜜水”等情境中,找到相等的比,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能通过化简比或求比值等方法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发展学生推理及计算能力; (2)学生经历观察、自主探索等活动过程,提高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2.课时评价任务 (1)学生通过“图片像不像”的情境,进行自主探究,找到相等的比,检验学习目标1的达成情况。 (2)学生在找到相等的比的基础上,认识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检验学习目标1、2的达成情况。 (3)学生在“调制蜂蜜水”的情境中,再次经历写比、化简比或求比值、发现两个比相等的过程,加深对比例含义的理解,检验目标1、2的达成情况。
3.课时学习内容分析 本节既是本单元起始课,又是后续学习“解比例”、“比例尺”等知识的基础。本节课创设了“”图片像不像三与“调制蜂蜜水”两个不同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化简比或求比值等方法找到相等的比,理解“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的含义,并认识比例内项、外项等各部分的名称。
4. 课时学生实际水平 (1)什么是比? ①一辆汽车5小时行驶300千米,写出路程与时间的比,并化简 300:5=60:1 ②小明身高1.2米,小红身高1.4米,写出小明与小红身高的比 1.2:1.4=12:14=6:7 (2)求下列各比的比值 12:16  3/4:1/8 学生已经学了比的相关知识,例如比的意义、化简比、求比值等,学生在第一题两个不同的问题情境中回顾比的意义,并进行化简;在第二题中,回顾求比值的不同方法。这节课学生就是要在这样的基础上学习比例的含义。
5.学习过程设计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环节一:自主探究(指向目标1)
学生活动1 根据表中信息,判断哪两张图片像,哪两张图片不像。 图片长/格宽/格A64B32C38D128E122
(1)图片 和 像,根据这两张图片,我写出了这样的两个比 通过求比值或化简,我发现两个比 。 (2)图片 和 不像,根据这两张图片,我写出了这样的两个比 通过求比值或化简,我发现两个比 。 教师活动1 1.在“图片像不像”的情境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两个图形长与长的比、宽与宽的比是否相等,或者一个图形长与宽的比与另一个图形长与宽的比是否相等,判断两幅图是否相像。 2.鼓励学生多角度找比,并能够简单归纳两幅图片相像的理由。活动意图说明:学生通过表格中的信息,自主研究图片相像的原因就是对应的比相等,由此引出本节课的新知识,两个相等的比就是比例。 环节二:自学新知(指向目标1、2)学生活动2 1、自主学习(数学书16页 认一认) (1) 叫做比例。 (2)我能写出一个比例,并能标出它各部分的名称。 我还能用分数的形式表示比例,也能标出各部分的名称。 (3)完成后在小组内评一评,自己做对了吗? 2、全班汇报 (1)简单地介绍什么是比例 (2)给同学们说一说自己写的比例,和它各部分的名称。教师活动2 1.针对概念性的知识点,教师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进行自学。 2.按照教师搭建的框架,学生认识比例的意义及各部分的名称并通过自己写出一个比例,标出各部分的名称及时自我评价是否理解并掌握。 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不仅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也是进一步让加深对比例意义的理解。活动意图说明:针对六年级学生,他们完全有能力进行概念性知识的自学,教师在此要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环节三:我能写比例(指向目标1、2)学生活动3 (1)下表是调制蜂蜜水时蜂蜜和水的配比情况,根据比例的意义,我也能写出比例 蜂蜜水A蜂蜜水B蜂蜜/杯23水/杯1015
我写出的两个比: 判断两个比是否相等:我的方法是( ) 写出比例: (2)小结:请同学们想一想,刚才我们是怎样写出一个比例的?请你简要地说一说写比例的过程?(完善板书) 教师活动3 1.引导学生重新经历写出比例的过程,首先要找到两个比,再通过化简比或者求比值等方法判断是否相等,若相等最后才写出比例; 2.鼓励学生多角度找比,为后续学习比例的应用打下基础。 活动意图说明:学生再次经历写比例的过程,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也是评价学生掌握比例意义程度的重要方法。
6.作业与检测 (1)P17:1、2题,完成在书上。 (2)用6、12、15再配上一个数组成比例。
7.板书设计 比例的认识(1) 长A :长B=6 : 3 长A :宽A=6 : 4 找比 宽A :宽B=4 :2 长D :宽D=3 :2 判断 像 6:3=4:2 , 6:4=3:2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作比例 6 :3 =4 : 2 写比例 内项 外项
8.教后反思
第二单元《比例的认识》第1课时导学案
学习 内容 比例的认识 第一课时
学习 目标 (1)在“图片像不像”、“调制蜂蜜水”等情境中,我要找到相等的比,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能通过化简比或求比值等方法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发展我的推理及计算能力; (2)通过观察、比较、计算、讨论、推理、概括、归纳等方式,我有意识地自主学习,提高分析和概括能力。
学习 资源 方格纸 随堂记录
学习 过程 一、自主探究 学生活动1 根据表中信息,判断哪两张图片像,哪两张图片不像。 图片长/格宽/格A64B32C38D128E122
(1)图片 和 像,根据这两张图片,我写出了这样的两个比 通过求比值或化简,我发现两个比 。 (2)图片 和 不像,根据这两张图片,我写出了这样的两个比 通过求比值或化简,我发现两个比 。 二、自学新知 学生活动2 1.自主学习(数学书16页 认一认) (1) 叫做比例。 (2)我能写出一个比例,并能标出它各部分的名称。 我还能用分数的形式表示比例,也能标出各部分的名称。 (3)完成后在小组内评一评,自己做对了吗? 2.全班汇报 (1)简单地介绍什么是比例 (2)给同学们说一说自己写的比例,和它各部分的名称。 三、我能写比例 (1)下表是调制蜂蜜水时蜂蜜和水的配比情况,根据比例的意义,我也能写出比例 蜂蜜水A蜂蜜水B蜂蜜/杯23水/杯1015
我写出的两个比: 判断两个比是否相等:我的方法是( ) 写出比例: 总结:刚才我们是怎样写出一个比例的?请你简要地说一说写比例的过程?
作业 检测 (1)写出两个比值都是0.2的比是( )、( ),再把这两个比写成比例( )。 (2)P17:1、2题,完成在书上。 (3)有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其中一个比的前项是,后项是;另一个比的前项是,后项是( )。 (4)用6、12、15再配上一个数组成比例。
学后 反思 1.我理解了比例的意义,知道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并且会写比例。 2.学习了比例后,你知道比与比例的区别与联系吗? 3.我在本节课中表现得最好的是: ( 观察 操作 思考 倾听 合作 提问 答问 评价 )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
课时主题 比例的认识 试一试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1.课时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举例、验证、归纳等数学活动,经历探究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提高分析和概括能力; (2)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理解“比例中的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并能根据这一规律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发展学生的运算和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2.课时评价任务 (1)学生通过回顾旧知,加深对比例含义的理解,判断比能否写成比例提升学生对算法多样性的理解,指向目标2; (2)学生借助教师搭建的框架进行自主学习,进一步熟悉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检验学习目标1、2的完成; (3)学生在应用练习中进行有针对性有层次性的练习,由基础到拓展,丰富学生对比例基本性质的理解与应用,检验学习目标1、2的完成。
3.课时学习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比例的认识的第二课时,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是探究“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的规律。通过观察学生写出的几个比例,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猜测、举例、验证、归纳,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达成学习目标。
4. 课时学生实际水平 (1)请写出两个比例,并标出各部分的名称 (2)请简要说一说,判断比例成立的方法 学生在上一节课中已经学习了比例的含义、判断比例成立的方法以及比例各部分的名称。由此可以设计以上两个问题,不仅可以复习巩固旧知,还为本节课提高研究的素材。学生在课前完成第一个问题,并在课堂中回答第二个问题;在课中教师可呈现学生写的几个比例,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5.学习过程设计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环节一:回顾旧知(指向目标2)
学生活动1 汇报自己写出的两个比例,并说一说各部分的名称。(教师板书) ( ):( )=( ):( ) ( ):( )=( ):( ) 你能说一说怎么判断两个比是否能写成比例。教师活动1 教师提前布置好课前作业,学生在课堂中汇报自己写出的比例,并说出各部分的名称,再将学生写的比例作为研究比例基本性质的素材; 引导学生回顾旧知,知道判断两个比是否能写成比例的方法。活动意图说明:在课前,学生按照要求写出两个比例,并自己说一说比例各部分的名称;说一说判断两个比能否写成比例的方法,与后面教学中,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比例能否成立相呼应。环节二:自主探究(指向目标1、2)学生活动2 抄写下黑板上的四个比例,观察后分别写出内项之积与外项之积。 比例: 内项之积: 外项之积: ① ② ③ ④ 我的发现:在比例里,两个( )的积等于两个( )的积。用字母表示:如果a:b=c:d(b、d不为零) 那么( )( )=( )( ) (2)我还能再写出几个比例来验证我的发现: (3)我再写出几个分数形式的比例,看看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比例: 内项之积: 外项之积: ① ② 我的发现:如果 (b、d不为零) 那么( )( )=( )( ) 教师活动2 教师为学生搭建学习框架,通过观察、猜测、举例、验证、归纳等数学活动,自主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多样交流活动,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并能够灵活理解分数形式的比例; 活动意图说明:学生利用教师搭建的学习框架进行自主学习,熟练基本规律的探索方式,通过观察、猜测、举例、验证、归纳等活动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环节三:应用练习(指向目标1、2)学生活动3 完成数学书18页第3、4题,并简要说一说方法。 填空 24 :9=8 :( ) ( ):3=8 :( ) 4 :( )=( ):9 (3)用2、4、8和16组成不同的比例教师活动3 1.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层练习,第一题为基础题,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比例是否成立;第二题是对比例的基本性质的进一步的运用;第三题逆向使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活动意图说明:学生进行有层次性、有针对性的练习,课堂中的4道习题不仅帮助学生巩固新知,还进一步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并能进行简单的运用。
6.课后作业与检测 (4)P18:5、6、7题,完成在书上。
7.板书设计 比例的基本性质 比例: 内项之积: 外项之积: ① ② ③ ④ 如果a:b=c:d或 ( (b、d不为零) 那么(a )(d )=(b )(c)
8.教后反思
第二单元《比例的认识》第2课时导学案
学习 内容 比例的认识 试一试
学习 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举例、验证、归纳等数学活动,经历探究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提高分析和概括能力; (2)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理解“比例中的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并能根据这一规律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发展学生的运算和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学习 资源 随堂记录
学习 过程 环节一:回顾旧知 学生活动1 汇报自己写出的两个比例,并说一说各部分的名称。(教师板书) ( ):( )=( ):( ) ( ):( )=( ):( ) 你能说一说怎么判断两个比是否能写成比例。 环节二:自主探究 学生活动2 抄写下黑板上的四个比例,观察后分别写出内项之积与外项之积。 比例: 内项之积: 外项之积: ① ② ③ ④ 我的发现:在比例里,两个( )的积等于两个( )的积。用字母表示:如果a:b=c:d(b、d不为零) 那么( )( )=( )( ) (2)我还能再写出几个比例来验证我的发现: (3)我再写出几个分数形式的比例,看看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比例: 内项之积: 外项之积: ① ② 我的发现:如果 (b、d不为零) 那么( )( )=( )( ) 环节三:应用练习 学生活动3 完成数学书18页第3、4题,并简要说一说方法。 填空 24 :9=8 :( ) ( ):3=8 :( ) 4 :( )=( ):9 (3)用2、4、8和16组成不同的比例
作业 检测 课后作业与检测 (4)P18:5、6、7题,完成在书上。
学后 反思 1.我知道探究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以及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2.学习了比例的基本性质,想一想它可以帮我们解决哪些问题 3.我在本节课中表现得最好的是: (观察 操作 思考 倾听 合作 提问 答问 评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