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4.6.1人体对外界信息的感知(第1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4.6.1人体对外界信息的感知(第1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

资源简介

4.6.1人体对外界信息的感知(第1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生命观念: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观察眼球模型,能辨认眼球的结构及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能概述视觉的形成过程。
科学思维:结合眼球的模型及示意图,能理解眼球的成像原理。
探究实践:学生通过模拟实验,能阐明眼睛看清远近不同物体的原理。
态度责任:根据生活经验,能认同科学用眼,关注日常生活中眼的卫生保健。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视觉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视觉的形成过程、近视的成因。
三、教学设计思路
本章的重要概念“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调节人体对环境变化的反应及生长、发育、生殖等生命活动”。灵敏地感知环境的变化是人体进行各种调节的基础。本节课是人体对信息的感知第一课时——眼与视觉。是在学习了人体神经调节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人体对信息的感知过程。
首先,通过游戏或者吃饭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人体有各种各样的感觉器官,不同的感觉器官对外界刺激有不同的感知。人体从外界接受的信息主要来源于视觉。
关于眼的基本结构与功能,主要是重点介绍眼的主要部分——眼球。为了使学生了解并掌握眼球的结构和功能,先引导学生按照从外到内、从前到后的顺序进行观察,通过观察眼球结构示意图、拆装眼球的结构模型等形式,在充分讨论、交流的基础上,自主建构有关眼球结构和功能的基础知识。
关于视觉的形成,可以通过实验模拟眼球成像的过程,帮助学生最终理解视觉的形成过程。
最后通过常见眼疾的了解,引导学生关注眼睛疾病,注意用眼卫生,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生活场景导入:假如你在用餐,你会看到饭菜的形状和颜色,闻到饭菜的气味,尝到饭菜的味道,手指感觉到馒头的温热,你还能听到家人的谈话。你能说出上述五种感觉分别来自身体的哪个部位吗?这些感觉对你完成就餐有什么意义?
学生通过回答了解人体的各种感觉器官。
师提示:看到饭菜的形状和颜色——眼;闻到饭菜的气味——鼻;尝到饭菜的味道——舌;手指感觉到馒头的温热——皮肤;听到家人的谈话——耳。
师补充:眼从外界获得的信息最多,形成了我们的视觉。那眼具有怎样的结构,视觉又是怎样形成的呢?从而引入课题。
【新课学习】
学习目标一:眼球的结构与功能
PPT展示眼球的结构示意图,引导学生从从外到内、从前到后的顺序去了解眼球的相关结构。
师生梳理眼球的各部分结构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观察、拆装眼球模型,对照课本P79图4-47进行学习,要能说出眼球模型中各结构的名称。并请小组代表来台前分享学习成果。
师生构建眼球主要结构与功能的思维导图。
提示:“白眼球”——巩膜;“黑眼珠”——虹膜。
链接生活
观察教材P80图4-49猫在明亮和黑暗环境中瞳孔的变化,你能发现什么规律?人也会有这种变化吗?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
学生活动:用手电筒照射同学的眼睛,感受瞳孔随着光线的强弱改变大小。
学生通过活动后回答:猫的瞳孔在暗处比在亮处大。推测人也会这么变化。例如从教室内走到教室外时瞳孔的变化、由光强的地方到光弱的地方瞳孔的变化。
学习目标二:视觉的形成
过渡:熟悉了眼球的结构和功能,接下来我们学习视觉的形成。
教师提出问题:请大家根据眼球的结构分析:假如一只黄蜂朝你迎面飞来,你是如何看到它的呢?
多媒体出示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像示意图:
思考:光线从外界进入眼球到达视网膜的途径是怎样的?
学生分组讨论整理: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
师补充:对光线起主要折射作用的是晶状体,成像的部位是视网膜,成的像是倒像。
教师进一步提问:视网膜上成像后我们就看到物像了吗?我们实际看到的物像是倒立的吗?这是为什么呢?
教师讲解:视网膜上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还要把图像信息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的特定区域——视觉中枢,产生了视觉。因此成像的部位是视网膜,视觉形成的部位是在视觉中枢。
链接生活: 某人眼球的结构完整无损,但是看不见周围的物体,可能是哪些部分发生了病变?
学生通过分析,认识到视觉的形成必须满足眼球结构完好,视觉神经及大脑的视觉中枢正常才能看到东西。
学习目标三:近视及其预防
PPT展示上正常眼和近视眼所看到的景象的差别,引导学生思考近视给人造成的不便。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P81内容,观察图示中正常眼和近视眼眼球的差别,分析近视的成因。尝试分析近视的成因,并进行表达交流。
师讲解:近视成因: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者晶状体曲度过大且不易恢复原大小,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等折射所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到视网膜的前方,因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这样的眼,叫近视眼。
学生展示近视佩戴的近视镜,思考近视眼镜的作用。
师补充:这种镜子正好和放大镜相反,我们叫它凹透镜,凹透镜可以发散光线,然后再经过角膜、瞳孔等结构,就可以使物像正好落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
让戴眼镜的学生谈谈生活中因近视而带来的不便。从而过渡到用眼卫生,强调用眼卫生的必要性,认同课本P82“三要”和“四不要”内容。
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结合课本82页图4-51总结预防近视的方法。让学生认同应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保护好自己的眼睛。
【课堂总结】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内容,教师以实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
【知识拓展】播放医学科普短片:牛眼的解剖,通过对同样是哺乳动物牛眼结构的了解,巩固所学内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