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4.6.1人体对外界信息的感知(第2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4.6.1人体对外界信息的感知(第2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

资源简介

4.6.1人体对外界信息的感知(第2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生命观念: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观察,认识耳的结构和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能概述听觉的形成过程。理解耳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科学思维:听过识图、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分析归纳及表达能力。
态度责任:关注用耳健康,形成自觉保护听觉的卫生习惯。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听觉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听觉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设计思路
本章的重要概念“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调节人体对环境变化的反应及生长、发育、生殖等生命活动”。灵敏地感知环境的变化是人体进行各种调节的基础。本节课是人体对信息的感知第二课时——耳与听觉。是在学习了眼与听觉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人体对信息的感知过程。
首先,通过教材的各种生活场景,引导学生耳与听觉的重要性。
接着,出示耳的结构基本结构示意图,引导学生从外到内(外耳、中耳、内耳)的顺序认识耳的基本结构及功能。在此基础之上,链接生活,解释遇到巨大声响要捂耳、闭嘴的原理,渗透爱耳意识,同时知识拓展,耳不仅有听觉作用,还有平衡作用。
关于听觉的形成,可以通过动图展示听觉的形成的过程,帮助学生最终理解听觉的形成过程。在此基础之上,补充耳聋的原因。渗透卫生用耳意识。
最后,通过介绍其他的感觉器官,强调这些感觉器官能使帮助人体全面、准确、迅速地感知环境的变化,及时作出判断和反应。
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生活场景导入:
结合生活经验,引导学生举例说出耳与听觉的重要性。
【新课学习】
学习目标一:耳的结构与功能
看一看:初识耳的结构
同桌之间相互观察耳朵,说出观察到的外耳相应结构及功能
师引导:你能看到哪些结构?声音从外耳传递到哪一部分?
比一比:再探耳的结构
师出示耳的结构示意图,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照教材及图片,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认识耳的结构及功能,并填写导学案。
教师给予肯定,并再次强调耳的重要结构和功能,并板书展示。
链接生活1:遇到巨大声响时为什么要捂耳、闭嘴,以及咽喉炎不及时治疗容易引发中耳炎?
更近一步认识耳中结构的功能及渗透健康意识。
链接生活2:耳除了听觉以外还有保持身体平衡的作用。因为内耳中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感受器(前庭和半规管)。
师补充说明:耳不仅有听觉作用,还有平衡作用,拓展学生知识面。
学习目标二:听觉的形成
视频播放听觉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初步将耳的结构与听觉相联系,形成结构与功能观。
生观察教材插图,小组合作,尝试用结构名称和箭头分析听觉形成的过程。
利用多媒体技术, 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及讲解听觉形成过程。师生归纳总结听觉的形成过程:外界声波(收集声波)→耳郭→外耳道→鼓膜→听小骨(放大声波)→耳蜗→听神经→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链接生活:耳的哪些结构受损,有可能导致耳聋?
通过举例,如音乐家贝多芬的故事,及老人听觉衰退,结合听觉的形成过程,分析耳聋的不同原因。感受听障人士带给我们难能可贵的意志品质的同时,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帮助、平等对待听障人士,以此树立“关爱”的情感。
学习目标三:用耳卫生
链接生活,引导学生总结生活中保护耳和听力应注意的事项。
学习目标四:其他的感觉器官
听过图片、视频了解人体其他感觉器官,了解人体除了眼和耳外,还有鼻和舌等感觉器官。此外,皮肤具有感受外界冷、热、痛、触、压等刺激的功能。
这些感觉功能的意义在于使人体全面、准确、迅速地感知环境的变化,及时作出判断和反应。
【科学技术】
阅读教材P86“科学·技术·社会”《角膜移植和角膜捐献》一文,了解角膜移植技术,进一步增强学生关爱盲人的情感。
【课堂总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