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的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的教案

资源简介

1.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预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把握材料的选择对实验成功的影响。
2、初步了解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3、理解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等概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模拟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
分离定律的内容。
(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2.教学难点
(1)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数据的分析。
(2)测交实验的作用。
【新课导入】
引言:“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仔会打洞”;生活中,我们会发现自己长的像父母,这体现了一种什么现象?
提问:1、生物体各种特征的遗传到底受什么控制呢?
2、遗传因子是如何发现的呢?
引入本章课题: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新课讲解】
豌豆用作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
1.孟德尔选择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成功的原因:
①豌豆属于两性花,自花传粉,所以在自然状态下,豌豆是纯种,结果可靠
②豌豆有很多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例如书中P3的图1-2就清楚的展示出了豌豆的7对相对性状示意图
③相对性状的概念: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种子形状、子叶颜色、花的颜色等)
2.人工异花传粉的过程
①把高茎豌豆的花先除去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叫做去雄,然后套上纸袋等待成熟
②采集矮茎豌豆花的花粉
③将采集到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雌蕊的柱头上,再套上纸袋。
提问:1.为什么要进行两次套袋呢?
2.为什么选用的是未成熟的豌豆花呢?
讨论并回答:1.进行两次套袋是为了防止豌豆花的雌蕊接受其他的花粉,影响实验结果
2.选用未成熟的花,目的是避免自花传粉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1)观察实验,提出问题:
为什么子一代全是高茎(无论正反交)
为什么子二代中矮茎性状又出现了?
孟德尔把F1中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显性性状,如高茎;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隐性性状,如矮茎。
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
孟德尔通过对F2中不同性状的个体进行数量统计,发现在所得的1064株F2植株中,高茎787株,矮茎277株,高茎与矮茎的数量比接近3∶1。
F2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是偶然的吗?
孟德尔还对豌豆的其他6对相对性状进行了杂交实验,实验结果如下:
(2)大胆猜测,提出假设
①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显性性状:由显性遗传因子控制(用大写字母如D来表示),隐性性状:由隐性遗传因子控制(用小写字母如d来表示)。
②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③生物体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含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④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
思考:
①甲、乙容器分别代表什么?
(分别代表雌性生殖器官和雄性生殖器官)
②小桶中彩球代表什么?
(雌性和雄性分别产生的生殖细胞)
③抓取的小球随机组合代表什么?
(代表雌雄配子间的随机结合)
④为什么每次抓取后要将小球放回?
(保证每种配子占全部配子中的比例始终保持不变)
⑤甲乙两桶中小球总数一定要相同吗?
(不一定;只需保证每只小桶中相应小球(配子)的比例不变即可。)
⑥每个小桶中D的小球和d的小球数一定要相同吗?
(一定要相同,产生的配子比例各占二分之一。)
(3)根据假说,演绎推理
孟德尔巧妙地设计了测交实验,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隐性亲本的配子仅携带隐性基因,不会掩盖F1配子中基因的作用)。假设孟德尔的假说是正确的,测交后代高茎:矮茎=1:1。
(4)实施实验,检验假说
现实中孟德尔用杂种子一代高茎豌豆(Dd)与隐性纯合子矮茎豌豆(dd)杂交,在得到的166株后代中,高茎87株,矮茎79株,性状的分离比接近1∶1。
孟德尔所做的测交实验的结果与他的预测吻合,进而验证了他的假说的正确性。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1)孟德尔抛弃前人融合遗传的观点,经过严谨的推理和大胆的想象,对分离现象提出了以下假说:
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①显性遗传因子:决定显性性状的因子,用大写字母表示,如(D)
②隐性遗传因子:决定隐形性状的因子,用小写字母表示,如(d)
2.在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①纯合子: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如(DD、dd)
②杂合子: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如(Dd)
3.生物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根据书中P5图1-4讲解分离现象,给同学们5分钟可以互相讨论一下,并加深理解
(2)同时还可以对此进行模拟实验:
①准备两个小桶,两种大小相同、颜色不同的小球分别标记为D、d
②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进行实验
③根据书中的实验步骤做实验并把每次的实验结果作好记录
④小组之间进行讨论并回答课后问题
孟德尔在对分离现象进行了假说之后也对此进行了实验,设计了测交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说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
遗传因子是一个理论、抽象的概念,其分离行为是孟德尔根据豌豆7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作出的一种假设。
一个正确的理论,首先要能解释已知的现象;其次要预测未知,并通过实验检验推断结果。
如何对这一假说进行验证呢?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
实验测交:把被测个体与隐性亲本杂交。根据测交子代表现型的种类和比例,确定被测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
孟德尔实验的程序蕴含科学的研究方法-------假说演绎法
分离定律
1.假说—演绎法
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像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这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叫做假说—演绎法。
2.分离定律
【板书】
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一)
1.豌豆用作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
①相对性状的概念
②用豌豆做实验的原因
2.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
①显性性状
②隐形性状
③性状分离
④性状显隐性的判断方法
⑤共显性和不完全显性
3.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①孟德尔的假说
②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4.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
①假说—演绎法
5.分离定律
①分离定律的概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