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2血液循环教案(表格式)2023-2024学年度北师大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9.2血液循环教案(表格式)2023-2024学年度北师大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第2节 血液循环
课题 血液循环 课型 新授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目标 1.观察血管,区分不同类型的血管,说明不同类型血管的功能及其与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2.观察心脏,辨认心脏的结构,说明心脏与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3.描述血液循环的途径与意义。 4.知道血压与脉搏的概念。
教学重点 1.区别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2.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3.描述血液循环的过程及血液成分变化情况。 4.血压与脉搏的概念。
教学难点 1.描述心脏的结构。 2.简述血液在循环过程中成分的变化。 3.阐明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入1:出示“医生输液”图片,提出:当我们身体出现疾病时,医生往往通过输液治疗。当护士用止血带扎紧我们的手腕时,手背上的青筋就会凸起,你知道这是什么血管吗 为什么会有凸起现象呢 这节课让我们认识血管的结构及功能。 导入2:血液在我们身体内一刻不停地流动,那么血液为什么能按照一定方向不停地流动 这是由什么决定的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认识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器官:心脏和血管。 二、问题引导,探究新知 (一)血管 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35页,完成以下问题: (1)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各有什么功能 (2)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在管壁、管腔、弹性、血流速度方面各有什么特点 备注
在学生自主学习课本完成以上问题的基础上,师生交流总结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功能和特点。 2.指导学生活动,模拟练习止血包扎。请学生根据出血的特点,能判断出是哪种类型的血管出血,并学会具体的止血方法。 3.教师出示下面的问题,请学生分组探讨: (1)输液时针刺入的是什么血管 为什么 (2)输液时用橡皮管扎紧部位血管有什么变化 解释原因。 在学生分组讨论的基础上,师生交流总结如下: (1)静脉血管。因为静脉管壁薄,易穿刺;分布较浅,易识别。管内压力小,危险小。 (2)橡皮管下方的突起血管是静脉,因为静脉的血液是流回心脏的;橡皮管上方的突起血管是动脉,因为动脉内的血液是离开心脏的。 (二)心脏 1.让学生把手放在胸部体验心脏在跳动,感触心脏的跳动,并根据自己感触的位置,推测总结其位置。 2.心脏的结构 (1)在实验之前,先用多媒体观察“心脏的结构”的实验步骤,并提示大体上按“看——捏——剖”三个步骤进行,由小组长把心脏解剖开,并指导小组成员观察其结构,推测其功能。 (2)观察心脏结束后多媒体展示心脏的结构图,师生交流,共同总结出: ①心脏主要由心肌构成,心脏有四个腔:上面有左心房和右心房;下面有左心室和右心室。由于输送血液距离长短不同,心脏四个腔的壁厚薄出现不同;心室的壁比心房的厚,左心室的壁比右心室的壁更厚些。 ②只有同侧的心房与心室相通。左心房连通肺静脉,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可见,心室与动脉相连通;心房与静脉相连通。 ③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都有能开、闭的瓣膜,可以防止血液倒流。 3.心脏的功能 出示问题:为什么心脏可以不停地搏动 心脏的搏动与什么有关 (分析构成心脏的主要组织以及特点) 学习阅读课本39页后,在学生分组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出答案: 心脏主要由心肌组成,心肌收缩舒张引起心脏的搏动(跳动),心脏不同的搏动推动血液流动,所以,心脏是血液流动的动力器官。 4.心率、心输出量 (1)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本39~40页,并提出以下问题: ①什么叫心率 ②什么叫心输出量 (2)学生自学完成后,教师演示“观察水蚤的心脏搏动”实验。学生观察,然后师生交流总结:心率是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心脏每分钟输出的血量叫每分钟输出量,又称为心输出量。 备注
(三)血液循环 1.指导学生完成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的活动,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情况。通过分析讨论得出结论:血液是由动脉流向毛细血管,由毛细血管流向静脉。 2.教师出示问题,并指导学生阅读课本42页。 (1)体循环路线经过哪些途径 (2)当血液流经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时,血液成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3)肺循环路线经过哪些途径 (4)当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其血液成分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5)体循环和肺循环在何处联系在一起 学生根据问题开始主动探究学习。阅读课本内容,并用自己的话归纳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过程,小组讨论血液成分的变化。 3.教师多媒体演示血液循环动画中物质交换、动静脉血转变等过程。师生交流突破难点,血液经过体循环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经过肺循环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4.提出问题,请学生思考并解释: (1)动脉里流动脉血,静脉里流静脉血,这种说法对吗 (2)一名同学的下肢受伤后发炎,通过在手腕处静脉注射药物进行治疗。试说出药物到达伤口炎症处所经过的循环路径。 学生分组探讨,并交流,教师引导,最后总结出: (1)动脉内不一定流动脉血,静脉内不一定流静脉血,如肺动脉中流的是静脉血,肺静脉中流的是动脉血。 (2)经过的路径: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下肢毛细血管→受伤处。 (四)血压和脉搏 1.要求学生阅读课本43~44页,引导学生概括出血压的概念。强调:各种血管中都有血压,但日常生活中所说的血压是指体循环的动脉血压。 2.引导学生讨论、分析、思考:收缩压、舒张压是怎样形成的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明确:收缩压是心室收缩时,动脉血压达到的最高数值;舒张压是心室舒张时,动脉血压下降到的最低值。并知道高血压、低血压的判断方法。 3.出示扁鹊给病人“切脉”的图片,通过对图片的介绍,引出脉搏和切脉的内容。然后提出问题:脉搏是怎样产生的 “切脉”为什么可以诊断疾病呢 学生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并及时点拨总结:脉搏的变化与人的身体状况、情绪和运动状态有关系。并提出重点探究脉搏与运动的关系。 4.实验探究 (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不同运动量对脉搏的影响相同吗 (2)作出假设,设计实验。 备注
第一步: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作出假设并根据假设设计实验。如在一定范围内运动量越大,脉搏增加的越多。 第二步:小组合作,完成设计思路,制订方法步骤,设计实验表格。 第三步:各小组交流实验方案,并进行补充、修改、完善。 第四步:指导学生测脉搏,先找准挠动脉的位置,测量安静状态下的脉搏;然后再测量跑步、跳绳、原地踏步等运动状态下的脉搏。 (3)通过绘图和文字说明等方式将讨论、归纳的结论用实验报告表达出来。 (五)学以致用 通过探究,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 学生思考、讨论,得出结论:进行体育锻炼一定要循序渐进;要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和控制一定的运动量,运动过度,反而损害健康。 备注
三、总结收获,形成体系 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互相补充,对本节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四、当堂演练,课时巩固                                  1.观察小鱼尾鳍的毛细血管的方法是寻找( D ) A.血液流向头部的小血管 B.血液流向尾部的小血管 C.搏动的小血管 D.红细胞呈单行通过的小血管 2.心脏的四腔分别与不同的血管相连,与左心室相连的血管是( A ) A.主动脉 B.肺动脉 C.上、下腔静脉 D.肺静脉 3.人的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这两条途径中血液流动的共同规律是( D ) A.心房→动脉→毛细血管网→静脉→心室 B.心房→静脉→毛细血管网→动脉→心室 C.心室→静脉→毛细血管网→动脉→心房 D.心室→动脉→毛细血管网→静脉→心房 4.下列关于血液循环知识表述正确的是( C ) A.动脉中流动脉血,静脉中流静脉血 B.动脉中有动脉瓣,静脉中有静脉瓣,都可以防止血液倒流 C.血液循环的动力泵是心脏 D.心脏四个腔中,壁最厚的是右心室壁 5.人的肢体受伤后,若是鲜红的血液从伤口喷出或随心跳涌出,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C ) A.不需处理,会自动止血 B.止血带远心端止血 C.止血带近心端止血 D.伤口清洗干净,贴上创可贴 6.如图为哺乳动物心脏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观察心脏四个腔,心脏壁主要是由 肌肉 组织构成的,其中壁最厚的是 左心室 。 (2)在血液循环中,含氧较少的静脉血通过 肺循环 途径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3)扎紧血管2,从血管8注水,水会从标号 6 流出。如果某人生病注射药物,药物最先进入心脏的 右心房 。 (4)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有一种特殊的结构叫 瓣膜 ,可以防止血液倒流。 (5)心脏不断推动血液在血管中流动,血液不仅具有 运输 作用,而且还具有防御和保护作用。
课堂反思:本节课实验、探究活动较多,可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且运用启发性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注意及时运用不同的语言鼓励学生对其肯定,落实思想教育。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