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第10课《环保生活我践行》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第10课《环保生活我践行》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环保生活我践行》教学设计
一、基本信息
学校
课题 环保生活我践行 教师姓名
教材版本 武汉版 年级 三年级
二、教材分析 (渗透大单元设计理念,若是创编教材可进行内容分析) 《环保生活我践行》是武汉版信息科技三年级全一册的第10课,是同学们学习“画图”程序的第5课。按照大单元的课程理念,纵观整部教材来看,本课的内容衔接了三年级上册接下来4节课的内容,是三年级学习画图系列课程的第5课。本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使用“画图”中的“多边形”工具设计出更加时尚的“环保垃圾箱”。
三、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初次接触信息科技学科。学生在之前的课程中基本掌握了电脑的用法,已经熟练掌握鼠标的操作基础、键盘练习、英文打字、符号练习再到中文打字等。学生也已经对画图工具有了初步的了解,学生已经建立完整的学习互助小组。
四、教学目标 1.信息意识目标: (1)感受电脑画图的趣味性实用性,提高学习兴趣。 (2)了解生活中的数字设备,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具有主动使用数字设备的兴趣与意识。 2.计算思维目标: (1)了解空心图形、有边实心图形、无边实心图形的区别。 3.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目标: (1)能自主设计、创作图形。 4. 信息社会责任目标: (1)让学生对数字与真实情境的关联感到好奇。 (2)体验到电脑画图的魅力及在其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应用,更加激发学习电子绘图的兴趣。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空心图形、有边实心图形、无边实心图形的区别。 难点:能自主设计、创作图形。
六、教学准备 PPT课件
七、教学策略 针对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理解能力的差异,采用演示、讲解、启发等教学方法,直观地让学生了解“画图”程序正确使用方法。在学习任务设置上,既让学生从任务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又要让他们跳一跳才能够的着,从而保持学生的学习和练习兴趣。本课旨在通过让学生体验到电脑画图的魅力及在其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应用,更加激发学习电子绘图的兴趣。教学过程中营造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其在愉悦的性情和氛围中获取新知识,尝试暴露学生认知过程中的难点,有利于教师把握学习的真正“困惑”,从而指导工作,又能满足学生自我学习,主动学习。
八、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数字化学习环境及作用分析
一、谈话导入、联系新知 同学们,今天老师想考考你们,看谁是最善于观察的孩子?谁能描述一下我们学校一楼操场上的垃圾箱是什么样子的? 老师还见过很多各种各样的垃圾箱(出示垃圾箱图片,其中包括画图作品)。我们都知道垃圾要进行分类存放,那怎么样能够让我们的垃圾箱一目了然,别人一看到就知道怎么分类呢? 今天我们大家就一起来画一画垃圾箱,可以画学校的垃圾箱,也可以自己设计一个。 学生描述 学生交流。 获取任务,启动程序。 谈话导入,联系新知,让学生快速进入课堂。
二、自主探究、层层递进 自主学习课本,尝试利用所学的画图知识绘制一个垃圾桶: 1.将设计草图画在书本P57 。 2.绘制垃圾箱轮廓图 A、按住鼠标左键; B、拖动到此点后松开鼠标; C、单击鼠标左键; D、单击鼠标左键; E、双击鼠标右键。 (关注工具属性栏、注意多边形的使用,首尾相连) 3.三种样式: A、空心多边形 B、有边实心多边形 C、无边实心多边形 (注意按照自己的需要使用前景色/背景色) 自学并思考问题,交流讨论。 进行初步尝试。 学生练习:绘制垃圾箱轮廓图。 生学习并实践。 将大的活动环节,细细切分成一个个小的活动,更有利于学生明确各个小节的任务,更有利于学生小组的有序合作。
三、交流总结、知识拓展 1.小组内分享作品,选出优秀作品修改完善,并在全班进行分享。 2.能使用1-2种不同的“形状”工具装饰“垃圾箱”。 自我评价并交流。 学生通过交流和总结,有助于梳理知识。
九、板书设计 第10课 环保生活我践行 轮廓 前景色 多边形 填充 背景色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