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三维打印技术》-教学设计-人教中图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选修5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6《三维打印技术》-教学设计-人教中图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选修5

资源简介

教案名称:《三维打印技术》
教学目标:
1. 理解三维打印技术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学习三维打印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掌握常用的三维打印设备操作技巧。
4. 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1. 三维打印技术的基本原理。
2. 三维打印设备的操作技巧。
教学难点:
1. 三维模型设计与打印材料的选择。
2. 三维打印设备的高级操作。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介绍三维打印技术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演示法:通过实际案例演示三维打印技术的应用。
3. 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三维打印设备。
课前导入:
1. 提出问题:“我们为什么需要学习三维打印技术?三维打印有哪些应用领域?”
2. 简单介绍一个相关的实际案例,引起学生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三维打印技术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三维打印技术(3D Printing),也称为增材制造(Additive Manufacturing),是一种将数字设计转化为实体物体的过程。通过逐层堆叠材料的方式,3D打印技术可以创建出复杂的几何形状和结构。以下是三维打印技术的基本概念及其主要作用。
基本概念
1. 增材制造(Additive Manufacturing):与传统的减材制造(如车削、铣削)不同,增材制造通过逐层添加材料的方式来构建物体,减少了材料浪费。
2. 数字模型:三维打印需要一个三维数字模型作为基础,该模型通常是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创建的。
3. 切片处理:在打印之前,三维模型需要被“切片”成一系列横截面,每一层代表打印机需要沉积的一层材料。
4. 打印材料:3D打印可以使用多种材料,包括塑料(如PLA、ABS)、树脂、金属粉末(如钛、不锈钢)、陶瓷等。
5. 打印过程:3D打印机按照切片文件的指示,逐层沉积材料,直到最终构建出完整的物体。
主要方法
1. 熔融沉积成型(Fused Deposition Modeling, FDM):
原理:通过加热熔化的热塑性材料(如PLA、ABS),将其挤出并通过喷嘴逐层沉积,冷却后形成固体。
优点:成本较低,操作简单,适合家庭和学校使用。
缺点:精度和表面质量有限,不适合精细结构。
2. 光固化立体成型(Stereo Lithography, SLA):
原理:使用紫外线激光或LED光源固化液态光敏树脂,逐层沉积形成物体。
优点:高精度,表面光滑,适合制作精密零件。
缺点:材料成本较高,打印后需清洗和后固化处理。
3. 选择性激光烧结(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SLS):
原理:使用激光选择性地烧结粉末材料(如尼龙、金属粉末),逐层堆积形成物体。
优点:可以使用多种材料,适用于复杂结构。
缺点:设备成本较高,需要专业的后处理工艺。
4. 数字光处理(Digital Light Processing, DLP):
原理:类似于SLA,但使用投影仪代替激光,通过投影图像一次性固化一层材料。
优点:速度快,适合大批量生产。
缺点:材料种类有限制。
5. 电子束熔化(Electron Beam Melting, EBM):
原理:使用电子束熔化金属粉末,逐层堆积形成金属零件。
优点:适合高强度金属零件的制造。
缺点:设备成本和维护成本高。
6. 粘结剂喷射(Binder Jetting):
原理:通过喷射粘结剂将粉末材料逐层粘结在一起,形成最终的物体。
优点:适用于多种材料,如陶瓷、金属等。
缺点:需要后处理,如烧结等。
主要作用
1. 原型制作:在产品开发早期阶段,3D打印技术可以快速创建原型,方便设计师测试和验证设计。
2. 定制化生产:3D打印技术能够轻松实现个性化和定制化的产品生产,满足用户的特定需求。
3. 复杂结构制造:3D打印技术能够制造传统加工方法难以实现的复杂几何形状,如内部空腔、蜂窝结构等。
4. 医疗应用:在医疗领域,3D打印技术可以用于制作手术模型、假肢、牙齿矫正器等,提高治疗效果。
5. 教育与研究:3D打印技术可以用于教学和科学研究,帮助学生和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复杂概念。
6. 航空航天:3D打印技术可以用于制造轻量化、高性能的航空零件,降低成本并提高效率。
7. 汽车制造:在汽车行业中,3D打印技术可以用于快速原型制作和制造定制化零件,缩短研发周期。
8. 建筑设计:3D打印技术可以用于制作建筑模型,帮助建筑师和客户更好地理解设计方案。
9. 珠宝首饰:3D打印技术可以用于制作复杂的珠宝设计,实现独特的艺术效果。
10. 维修与备件:3D打印技术可以用于快速制造备件,特别是在偏远地区或紧急情况下,可以迅速替换损坏的部件。
三维打印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三维打印技术(3D Printing),也被称为增材制造(Additive Manufacturing),是一种通过逐层沉积材料来构建三维物体的技术。以下是三维打印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
基本原理
1. 数字模型:首先需要一个三维数字模型,这个模型通常是由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创建的。
2. 切片处理:将三维模型切分成一系列连续的横截面(切片),每个切片代表打印机需要沉积的一层材料。
3. 材料沉积:根据切片文件的指令,3D打印机逐层沉积材料,直至完成整个物体的构建。
4. 支撑结构:对于悬空或复杂的结构,可能需要添加支撑材料来保证打印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主要方法
1. 熔融沉积成型(Fused Deposition Modeling, FDM)
原理:通过加热熔化的热塑性材料(如PLA、ABS),将其挤出并通过喷嘴逐层沉积,冷却后形成固体。
优点:成本较低,操作简单,适合家庭和学校使用。
缺点:精度和表面质量有限,不适合精细结构。
2. 光固化立体成型(Stereo Lithography, SLA)
原理:使用紫外线激光或LED光源固化液态光敏树脂,逐层沉积形成物体。
优点:高精度,表面光滑,适合制作精密零件。
缺点:材料成本较高,打印后需清洗和后固化处理。
3. 选择性激光烧结(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SLS)
原理:使用激光选择性地烧结粉末材料(如尼龙、金属粉末),逐层堆积形成物体。
优点:可以使用多种材料,适用于复杂结构。
缺点:设备成本较高,需要专业的后处理工艺。
4. 数字光处理(Digital Light Processing, DLP)
原理:类似于SLA,但使用投影仪代替激光,通过投影图像一次性固化一层材料。
优点:速度快,适合大批量生产。
缺点:材料种类有限制。
5. 电子束熔化(Electron Beam Melting, EBM)
原理:使用电子束熔化金属粉末,逐层堆积形成金属零件。
优点:适合高强度金属零件的制造。
缺点:设备成本和维护成本高。
6. 粘结剂喷射(Binder Jetting)
原理:通过喷射粘结剂将粉末材料逐层粘结在一起,形成最终的物体。
优点:适用于多种材料,如陶瓷、金属等。
缺点:需要后处理,如烧结等。
常用的三维打印设备操作技巧
设备准备与维护
1. 校准喷嘴与打印平台:确保喷嘴与打印平台之间的距离合适,以保证打印质量。
2. 清洁与维护:定期清洁喷嘴、打印平台和其他关键部件,避免堵塞或残留物影响打印效果。
3. 更换耗材:根据需要更换打印材料,如更换PLA、ABS丝材或树脂。
4. 校准与测试:定期校准设备,确保各部件工作正常,并进行测试打印以验证设备状态。
打印前的准备工作
1. 设计与切片:使用CAD软件设计三维模型,并使用切片软件(如Cura、Slic3r等)将模型转换为切片文件。
2. 参数设置:根据模型的需求设置打印参数,如层厚、填充密度、打印速度等。
3. 支撑结构:对于悬空或复杂的结构,需要在切片软件中添加支撑材料,并在打印完成后去除。
4. 预热:根据材料的要求预热打印床和喷嘴,以防止打印过程中材料收缩或翘曲。
打印过程中的监控与调整
1. 监控打印进度:定期检查打印过程,确保没有发生材料堵塞或其他问题。
2. 调整参数:如果发现打印过程中出现问题,如层间粘合不良或表面粗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打印参数。
3. 暂停与重启:如果需要更换材料或进行其他操作,可以暂停打印并在处理完毕后重新开始。
后处理
1. 去除支撑材料:打印完成后,去除模型上的支撑材料。
2. 清洗:对于某些材料(如树脂),需要使用酒精或其他溶剂清洗模型,去除未固化的材料。
3. 后固化:某些材料(如树脂)需要在紫外光下进行后固化,以确保模型完全硬化。
4. 打磨与抛光:根据需要对模型进行打磨和抛光,以改善表面质量。
5. 上色与涂装:根据需求对模型进行上色或涂装,使其更加美观。
通过掌握上述基本原理和操作技巧,您可以有效地使用三维打印设备,制作出高质量的三维模型。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三维打印技术将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并为生产和生活带来更多便利。
课后作业:
1. 设计练习:设计一个简单的三维模型,并使用三维打印设备进行打印。
2. 理论题:解释三维打印技术的基本原理,并举例说明。
总结回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理解三维打印技术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学习三维打印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常用的三维打印设备操作技巧,并培养创新设计和实践能力。同时,学生应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提高信息处理和决策的效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