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版(2024)三年级全一册信息科技 第11课 整理信息资源 课件(共25张PPT)+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义务教育版(2024)三年级全一册信息科技 第11课 整理信息资源 课件(共25张PPT)+教案

资源简介

(共25张PPT)
(义务教育版)三年级
全一册
第11课
整理信息资源
学习目标
激趣导入
学习活动
思考-讨论
课堂练习
课堂小结
拓展与提升
单元主题
单元主题
单元名称 课名称 核心内容
第一单元 开启信息生活 第8课 浏览网络资源 登录网站,浏览网络资源
第9课 在线搜索资源 利用搜索引擎搜索资源,利用分类网站搜索资源
第10课 保存信息资源 在不同的数字设备上保存图片、文字等资源
第11课 整理信息资源 把不同设备中的资源汇总到计算机中并进行分类保存
学习目标
激趣导入
生活中处处体现着分类整理的思想。例如,将铅笔、橡皮等放入文具盒,再将文具盒、课本装入书包,做到井井有条;超市中的商品分类陈列,同一品种的商品放在一起,方便顾客挑选。
文具盒
超市货架
激趣导入
保存在数字设备中的信息资源也很多,同样需要及时分类整理,做到条理清晰。
学习活动
学习活动
活动1:了解信息资源类型

学习活动
一、了解信息资源类型
在前面的学习中,大家搜索并保存了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源。它们以文件的形式保存在计算机的不同文件夹中。
1. 了解文件、文件夹的含义和作用。
2. 找一找自己的资源保存在哪些文件夹中。
我保存在 中。
3. 查看这些文件夹中都保存了哪些类型的文件。
学习活动
活动2:分类整理信息资源

学习活动
二、分类整理信息资源
整理书时,既可以按照书的内容分类,如生活、历史、艺术、科学等,也可以按照书的用途分类,如工作、学习、兴趣等。小夏则把家里的书按照爸爸的书、妈妈的书和自己的书进行了分类,方便家人使用。
小夏所在的小组把他们保存在计算机中的信息资源进行整理。
1. 创建新的文件夹,命名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学习活动
二、分类整理信息资源
创建文件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学习活动
二、分类整理信息资源
2. 小组讨论,确定分类整理资源的方法。
小夏小组研究信息资源的内容和类型后,一致同意先把获取的信息资源按照资源的内容分类,分为“传统服饰”“传统节日”“传统民俗”“传统戏曲”“传统饮食”等,每个内容的资源再按照资源类型进行分类,如“传统节日”的“春节”分为“视频”“图片”“文字”“音频”。
学习活动
二、分类整理信息资源
3. 根据讨论的结果,创建各个子文件夹。
先按照资源内容分类创建
再按照资源类型分类创建
学习活动
二、分类整理信息资源
4. 把前面分散在计算机不同文件夹中的信息资源,整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件夹的子文件夹中。
学习活动
活动3:汇总信息资源

学习活动
三、汇总信息资源
小夏小组在前面的学习中,在手机、平板计算机等移动设备中也保存了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字、图片等资源。他们想把这些资源也传输到计算机的对应文件夹中进行汇总,方便以后使用。
1. 登录云盘,进入“图库”,浏览图片。
学习活动
三、汇总信息资源
2. 选中图片后,单击“下载”图标,把图片下载到计算机中。
3. 根据需要,把这些图片分别复制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应的子文件夹中。
云盘的“图库”窗口
1、以下哪种信息资源主要用于播放音乐、歌曲或广播节目?( C )
A、文字文档
B、表格
C、音频文件
D、网页链接
课堂练习
单选题
2、如果我们希望了解新闻事件、实时信息或社交动态,应该查找哪种信息资源类型?( C )
A、微博
B、电子邮件
C、新闻网站
D、设计软件
课堂练习
单选题
3、当我们收集了大量图片、音频和视频文件时,应如何进行分类整理以方便管理?( B )
A、将所有文件复制到一个文件夹,不做分类
B、分别创建图片、音频和视频文件夹,分门别类存放
C、删除多余文件以节省空间
D、将所有文件发送给他人处理
课堂练习
单选题
课堂小结
拓展与提升
1. 利用学到的方法,整理第 2单元拍摄的图片、录制的视频和音频文件,保存在“校园美好生活”文件夹中。
2. 尝试绘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件夹的层级结构图,展现文件夹、子文件夹的关系。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1课 整理信息资源 教学设计
课题 整理信息资源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信息科技 年级 三年级
教材分析 该教材旨在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科技伦理,提升自主可控意识,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数字素养与技能,为后续阶段信息科技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该教材具有以下优点:1. 立足核心素养。课程目标指向学生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机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斯、信息社会责任。2. 坚持课程育人。发挥课程育人功能,着力帮助学生学会数字时代的知识积累与创新方法,引导学生在使用信息科技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遵守道德规范和科技伦理,培育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在数字世界与现实世界中健康成长。3. 体现课程体系。注重信息科技知识体系建构,依据核心素养和学段目标,按照学生的认知特征和信息科技课程的知识体系,统筹设计各学段学习内容模块,体现循序渐进和螺旋式发展。4. 做到理实并重。强化信息科技学习的认知基础,吸纳国内外信息科技前沿成果,基于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育要求,注重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学习。按照“场景分析一原理认知一应用迁移”组织课程内容,从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的信息科技实践应用出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探究现象的机理,学习和理解相应科学原理,帮助学生用所掌握的原理解释相关现象或解决相关问题,提升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学科思维水平,突显生活化,体现“科”与“技”并重。
学习目标 1. 信息意识:通过生活中的在线经济、新兴媒体、人工智能等实例,感受在线社会对学习与生活的影响。针对生活中的具体需求,采用合适方式开展在线搜索,获取有用信息和资源,知道信息的常见来源及存在的重要性。2. 计算思维:能根据需要选用合适的数字设备解决问题,并简单地说明理由。3.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根据学习、生活中的任务情境,使用恰当的在线平台获取文字、图片、音频与视频等资源,设计、创作简单作品。4. 信息社会责任:认识到数字身份的唯一性与信用价值,增强保护个人隐私的意识,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形成在线社会生存的安全观。
重点 信息资源类型和文件管理知识。
难点 整理和汇总信息资源的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激趣导入 【建构】生活中处处体现着分类整理的思想。例如,将铅笔、橡皮等放入文具盒,再将文具盒、课本装入书包,做到井井有条;超市中的商品分类陈列,同一品种的商品放在一起,方便顾客挑选。保存在数字设备中的信息资源也很多,同样需要及时分类整理,做到条理清晰。 思考、注意 引发学生思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学习活动 【学习活动1】一、了解信息资源类型在前面的学习中,大家搜索并保存了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源。它们以文件的形式保存在计算机的不同文件夹中。1. 了解文件、文件夹的含义和作用。2. 找一找自己的资源保存在哪些文件夹中。3. 查看这些文件夹中都保存了哪些类型的文件。【学习活动2】二、分类整理信息资源整理书时,既可以按照书的内容分类,如生活、历史、艺术、科学等,也可以按照书的用途分类,如工作、学习、兴趣等。小夏则把家里的书按照爸爸的书、妈妈的书和自己的书进行了分类,方便家人使用。小夏所在的小组把他们保存在计算机中的信息资源进行整理。1. 创建新的文件夹,命名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 小组讨论,确定分类整理资源的方法。小夏小组研究信息资源的内容和类型后,一致同意先把获取的信息资源按照资源的内容分类,分为“传统服饰”“传统节日”“传统民俗”“传统戏曲”“传统饮食”等,每个内容的资源再按照资源类型进行分类,如“传统节日”的“春节”分为“视频”“图片”“文字”“音频”。3. 根据讨论的结果,创建各个子文件夹。4. 把前面分散在计算机不同文件夹中的信息资源,整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件夹的子文件夹中。【学习活动3】三、汇总信息资源小夏小组在前面的学习中,在手机、平板计算机等移动设备中也保存了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字、图片等资源。他们想把这些资源也传输到计算机的对应文件夹中进行汇总,方便以后使用。1. 登录云盘,进入“图库”,浏览图片。2. 选中图片后,单击“下载”图标,把图片下载到计算机中。3. 根据需要,把这些图片分别复制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应的子文件夹中。 听讲、思考、讨论 教师通过讲授课程内容,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通过听讲和观察,学习基础知识。另外,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其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练习 思考并回答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及语言表达能力;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实时掌握其知识的掌握情况。
课堂小结 一、了解信息资源类型二、分类整理信息资源三、汇总信息资源 知识回顾 对课堂知识进行总结和梳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板书 听讲、做笔记(记录重点内容)。 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的各个知识点,有利于学生把握重点。
拓展与提升 【拓展与提升】 1. 利用学到的方法,整理第 2单元拍摄的图片、录制的视频和音频文件,保存在“校园美好生活”文件夹中。2. 尝试绘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件夹的层级结构图,展现文件夹、子文件夹的关系。 接收并记录作业 让学生通过课外作业的形式复习、巩固所学内容,强化对所学知识的掌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