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 信息技术 年级 高一年级 学期 高一下学期课题 数据的输入与输出教科书 书 名:信息技术 必修1 数据与计算 出版社:广东教育出版社教学目标1. 掌握input()函数、print()函数、类型转换函数的基本用法。 2. 运用输入输出语句和类型转换解决实际问题。 3.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信息技术学科素养。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1. 输入语句的基本用法(input()函数)。2. 输出语句的基本用法(print()函数)。教学难点: 1. 类型转换函数的基本用法(int()函数、float()函数等)。2. print函数中的内容项。教学过程知识回顾:回顾程序设计语言的基础知识。Python的常量、变量、数据类型、运算符与表达式、函数。(设计目的:回顾前面所学知识,为新课做伏笔。前面的课中了解了函数,本节课将详细学习数据的输入与输出。) 探究活动:现有一个探究活动,请同学们用计算机程序解决这个问题?(设计目的:为新课铺设问题情境) 回顾计算机解决问题四个步骤: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调试运行程序。 第一个环节:分析问题: 提炼、总结、概括出五个核心信息: 笔记本1的单价是3元; 笔记本2的单价为5元; 两种笔记本都购买可以打8折; 两种笔记本各买x本; 一共优惠多少元? 第二个环节:设计算法: 根据提炼的五个信息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得出解题思路。 优惠额 = 数量 * 单价和 * 20% money x (5+3) (1-80%) 提问:程序运行中,如何控制x的值呢?计算机程序中如何实现数据的手动输入呢?(设计目的:引出数据的输入输出通过函数实现。) 提问:数据的输入输出函数是什么?数据的输入输出函数怎样使用?数据的输入输出函数使用时注意什么?(设计目的:引出新课——具体讲解数据的输入输出函数。) (一)数据的输入:在Python语言中,数据输入通过input( )函数来实现,input( )的一般格式为: <变量> = input( '提示信息:' ) 练习1: w1 = input( ) w2 = input( '请输入w2的值:' ) (练习1设计目的:以操作演示的形式,体会input()函数的具体运用,增强知识的直观性,加深学生的印象) (二)类型转换函数:int()函数、float()函数。 练习2:请手动输入一个数字k的值,并和数字9相加,最后将结果赋值给变量d。(请用Python语言实现)(练习2设计目的:以实际案列讲解类型转换的应用,加深学生对类型转换的理解。) (三)数据的输出:在Python语言中数据输出通过print( )函数来实现,print( )的一般格式为: print([object ,…][ , sep=' ' ][ , end='\n' ]) 分别介绍print函数的项:object、sep、end。 练习3: a=1 print( 3 , a , a+1 ) print( 1 , 9 , sep=' ' ) print( 2 , 8 , sep='*' ) print( 1 , 3 , sep=' ' , end='\n' ) print( 3 , 8 , sep='**', end='%%%' ) (练习3设计目的:演示、讲解print()函数的使用,学生更高效地接受print()函数的知识,更加理解print()函数的使用情境。) 课堂小结:口述今天学习的输入输出函数。 课外作业:第三个环节和第四个环节:编写程序和调试运行程序布置为课外练习作业,学生在复习今天所学内容、查阅资料、预习顺序结构相关知识后完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