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 信息技术 年级 高二 学期 春季课题 1.3.3开源硬件项目的开发平台教科书 书 名:信息技术 选择性必修6 开源硬件项目设计 教材 出版社:广东教育 出版社教学目标1.了解开源硬件开发平台的组成,掌握驱程安装、开发环境界面和基本使用。 2.增强动手实践能力,强化计算思维,提升信息素养。 3.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理解并自觉践行开源的理念与知识分享的精神。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Arduino开发平台的组成和使用方法。教学难点:Arduino开发平台的组成和使用方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教学行为 学生学习行为 设计意图回顾旧识 启发新知 演示:展示开源硬件项目的基础知识点思维导图。 思考:观看课件中的思维导图,回顾复习有关开源硬件项目的基础知识。 对前面课程所学进行梳理归纳,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归纳: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有关开源硬件项目组成的知识:一个开源硬件项目由开源硬件系统和制作材料组成。其中开源硬件系统包括输入组件,开源硬件开发平台和输出组件。回顾旧识 启发新知 演示: 开源硬件项目“智能垃圾桶”工作视频。要求学生边观看边思考垃圾桶是如何工作的。 观察:观看视频,总结垃圾桶的工作流程。 以“智能垃圾桶”为例分析开源硬件项目的组成,巩固复习旧知识,形成新旧知识连接,引出本节课重点。总结:展示“智能垃圾桶”的主要结构图,介绍“智能垃圾桶”的工作原理。 倾听:观看课件,听教师讲解。任务:布置任务,要求根据“智能垃圾桶”的工作原理完成学习任务单上的概念图。 练习:完成学习任务单上的“学习任务一”,填写概念图。演示:“智能垃圾桶”各部分所对应的开源硬件项目组成。 倾听:观看课件,听教师讲解。总结:制作材料是纸盒、棉棒、胶带等;输入组件时超声波传感器;输出组件是舵机;开发平台是Arduino开发平台。提出本节课重点问题:开源硬件开发平台是什么?如何使用? 对照:观看课件,听教师讲解,对照答案。理论学习 自主探究 演示:三种开源硬件开发平台图片,分别是Arduino、Raspberry和Micro:bit。 倾听:观看课件,听教师讲解。 通过比较不同开发平台,了解当下主流的开发平台。提升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培养信息意识和数字化学习能力。任务:布置任务,要求自行查阅资料比较不同开发平台的优缺点,完成学习任务单。 探究:查阅资料比较不同开发平台的优缺点,完成学习任务单上的“学习任务二”。理论学习 自主探究 总结:相比于其他两种开发平台,Arduino开发平台价格实惠,尺寸和型号多,易于与其他设备相连,编程简易。提出本节课采用Arduino开发平台进行体验。 分析:观看课件,听教师讲解,分析不同开发平台的比较结果。讲解:Arduino开发平台主要包括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硬件部分是电路板,软件部分是编程环境和运行程序。 倾听:观看课件,听教师讲解。 了解Arduino UNO开发板结构和三种编程环境,为后续实验做准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任务:布置任务,要求学生观察Arduino UNO开发板,结合教材和学习任务单,了解开发板各引脚功能。 探究:观察Arduino UNO 开发板,结合教材了解开发板各引脚功能,完成学习任务单上的“学习任务三”。讲解:介绍三种适用于Arduino开发平台的编程语言环境,Arduino IDE,ArduBlock和米思齐(Mixly),第一种为文本编程软件,后两种为图形化编程软件。 倾听:观看课件,听教师讲解。实践探索 亲身感受 任务:布置任务,要求学生观察Arduino UNO 开发板上的板载LED,使用三种编程环境实现对板载LED的控制。在实验前要首先安装驱动程序。 实践:将开发板与计算机相连,使用三种编程环境控制板载LED。完成学习任务单上的“学习任务四”。 熟悉三种编程环境的使用方法和硬件连接方式。实践探索 亲身感受 启发:如何控制外接LED,制作闪烁LED?从硬件和软件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如何连接电路以及如何编程。 思考:观看课件,听教师讲解,思考教师提问。 引导学生了解LED、面包板和杜邦线的结构和作用,掌握使用方法。学生自主搭建电路,提升动手实践能力。讲解:介绍LED。LED是一种固态半导体器件,具有单向导电性,长脚为正极,短脚为负极。作为输出设备,对其输出高电平,则点亮,输出低电平,则熄灭。 倾听:观看课件,观察LED,听教师讲解。提问:LED的工作电流最大一般不超过30毫安。在连接电路时,如何防止流过LED的电流过大? 表达:观看课件,回答教师提问。总结:连接电路时串联一个限流电阻能够避免因电流过大而烧毁LED。 倾听:观看课件,听教师讲解。讲解:介绍面包板和杜邦线。面包板可以使元器件相连,相互导通。杜邦线用于连接面包板和元器件,有公母之分,针状为公头,孔状为母头。 倾听:观看课件,观察面包板和杜邦线,听教师讲解。任务:布置任务,利用实验材料,将LED 与电阻串联接入Arduino开发板,完成硬件连接。 实践:将LED 与电阻串联接入Arduino开发板。完成学习任务单上的“学习任务五”的硬件搭建。实践探索 亲身感受 任务:控制LED为高电平则点亮LED,为低电平则熄灭。布置任务,根据所学知识尝试编程实现闪烁效果。 实践:编程实现闪烁效果。完成学习任务单上的“学习任务五”的软件部分。 使学生掌握使用mixly编程的方法,能够上传和调试程序。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演示:小明同学编程过程视频。要求学生思考小明同学为什么没有实现闪烁效果? 思考:学生观看视频,思考错误原因。讲解:介绍视觉暂留现象。要实现LED闪烁效果,实际上是让LED保持亮的状态一段时间,再保持灭的状态一段时间。而小明同学没有设置亮和灭的保持时间,导致没有实现闪烁效果。因此需要使用延时模块进行改进。 倾听:观看课件,听教师讲解。任务:布置任务,要求学生使用延时模块改进闪烁外接LED的程序,实现效果。 实践:使用延时模块改进程序,编程实现闪烁效果。完成学习任务单上的“学习任务五”的软件部分。启发:闪烁的LED在生活中处处可见,交通信号灯也是闪烁LED。要求学生观察交通信号灯变化过程。 观察:观察交通信号灯变化过程。 以常见的生活应用为例,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开源硬件平台的使用方法,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鼓励学生多观察,勤思考,敢探究。 面对复杂的程序编写,引导学生回顾相关知识,提升学生的迁移能力和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讲解:交通信号灯不是一直的快速切换。红灯即将亮起时,绿灯闪烁后熄灭,黄灯闪烁后熄灭,之后红灯亮起。 倾听:观看课件,听教师讲解。实践探索 亲身感受 任务:布置任务,要求学生参考闪烁LED实验,结合交通信号灯特点,准备实验材料,完成硬件连接。 实践:准备实验材料,完成学习任务单上的“学习任务六”的硬件连接。任务:必修一已经学过如何使用流程图描述算法。布置任务,要求学生复习相关内容,绘制交通信号灯流程图。根据流程图,编写程序。 实践:复习绘制流程图的方法,绘制交通信号灯流程图。根据流程图,编写程序,完成学习任务单上的“学习任务六”的软件部分,实现最终效果。反思总结 经验提升 总结:开源硬件开发平台包括硬件部分和软件部分。其实,制作开源硬件项目并不困难。使用简单的模块指令就可以控制LED。 倾听:观看课件,听教师讲解。 梳理归纳本节课重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防止学生产生畏难情绪。能力迁移 举一反三 作业: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课后仔细观察身边使用了LED 的装置,利用本节课所学知识,尝试结合相关硬件进行模拟。 倾听:观看课件,了解作业要求。 以作业形式,复习巩固本节课重点内容,提升学生的迁移能力和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