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3-3-1《认识社交媒体》 教案项目内容 项目课时 项目具体内容制作多媒体素材——分享生活 建议4-6课时 3-3-1认识社交媒体——分享工具及方法; 3-3-2设计精美图片——用图片记录见闻; 3-3-3分享个性铃声——用音乐表达想法; 3-3-4录制精彩视频——用视频交流分享; 3-3-5 项目应用——交流与分享个人成长收获本节课在项目中的作用 经过前两个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感受到信息交流与分享是人们学习与生活的迫切需要,并借助“旅行计划”项目体验到信息以文本形式进行存储与分享的优势,本单元将带领学生进一步学习信息获取与存储的形式、交流与分享的渠道等知识,本课就是以信息交流工具的下载、安装与应用为主要内容学习如何借助数字工具分享生活的,这一课既是本单元其它课程的基础,也为以下课程的实施提供了保障,更是帮助学生培养分享能力,提升分享意识,为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奠定了基础。本节课的项目成果 1.能够认识社交媒体的多样性,感受不同社交媒体平台的特点。 2.能够下载某一社交工具,并通过此社交媒体平台实现分享生活的目标。情境问题 已经具备的经验和技能 待学习的必要技能在翻看网页、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媒体时,我们看到很多人都用不同的方式传达自己很值得记录的点点滴滴,比如用几张图片文字晒一晒旅游打卡景点;用一段美妙的歌声、音乐表达自己当时的心情;剪辑一段视频记录某一天的收获。 学生利用手机、平板、电脑在翻看网页时很容易关注到网上社交分享内容,早有尝试学习的冲动; 学生会用爸爸妈妈的手机、平板的账号浏览朋友圈或其他社交平台为朋友点赞、留言。 学生知道“网络安全”的名词,适时给予引导是十分有必要的环节。 为了实现与同学交流生活的目的,同学需要了解什么是社交媒体并感受不同的社交媒体平台所展示的信息形式也有所不同; 根据项目需要,下载、安装某一社交媒体软件,为实现交流生活做好准备; 能够利用所安装的社交媒体软件进行生活信息展示与交流; 懂得在使用社交媒体软件交流与分享生活时要注重网络文明,具有网络安全意识;教学目标 1.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加深学生对信息及其呈现与传递方式的认识,进一步引导学生掌握利用信息科技交流和分享信息的方法,对不同功能的社交媒体有一初步的认识; 2.能够根据项目需要选用合适的数字设备、社交媒体与平台,开展探究性学习,掌握社交媒体软件的下载、安装与使用方法,为项目实施做好平台与技术准备; 3.理解信息科技从方方面面影响着人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在利用社交媒体时能够重视数字身份的唯一性与信用价值,增强保护个人隐私的意识,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形成在线社会生存的安全观。评价标准 知识与技能: 能够几种常用社交媒体平台的信息交流方式与特点; 掌握通过社交媒体平台查看平台上他人上传信息的方法,并能持包容与积极地心理面对正能量信息; 能够下载、安装并注册社交媒体软件,学会用社交媒体软件交流与分享生活; 树立网络安全意识,在借助社交媒体平台进行交流时能够注意文明上网,确保上网安全。 学科研究: 掌握和运用信息科技手段表达、交流与支持自己的观点的重要性,能够在学习与分享过程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需要的方式与方法; 能够根据已知问题,举一反三列出分析与解决其他社交媒体应用问题与方法; 动手操作: 能够展示或说出熟悉的社交媒体的查看方式,如:朋友圈、微博、小红书等; 能够根据具体情境,选择合适的社交平台,从官网下载、安装、注册社交媒体软件,并实现生活的交流与分享; 能够在社交媒体交流与分享中关注上网安全,懂得文明上网; 交流与分享: 能够充分表达自己对社交媒体平台的认识与看法,交借助社交媒体进行分享交流自己的观点; 2.在利用社交媒体交流的过程中培养中立、抱持的态度,避免偏激行为。驱动问题 (探究实验) 生活中你使用哪些社交媒体平台进行信息分享与交流,能够说出它的特点吗? 你能根据需要下载、安装、注册并应用社交媒体软件分享自己的“小确幸”,并为他人的“小确幸”点赞或留下积极的评价吗? 你和你的小伙伴都是以哪种信息承载方式来分享生活中的小确幸的,哪一种方式更能真切的表达你当下的感受?学习脚手架 考虑的问题: 1如何引导学生了解生活中所熟悉的聊天、网购等平台就是社交媒体? 2.三年级学生是否可以根据导学案,利用教材及网络资源完成学习任务,以回避学生不能上学带手机,无法完成社交媒体软件注册的操作? 3.课中的软、硬件条件是否可以满足展示学生学习成果需要,(某些社交媒体在某一设备上初次登录需要验证码) 4.哪些脚手架可以恰到好处的帮助学习? 5.我该通过什么方式提供课中需要的方方面面的条件?教学设计过程 项目体验(7分钟) 老师:放假期间我到呼伦贝尔草原旅游,拍摄到难得一见“霓虹”的照片,为清晨或清脆或婉转的鸟鸣录了音,更幸运的是我恰巧赶上了那达慕大会,录下了那达慕大会上精彩地一幕幕,同学们,你们想和我一起领略草原美景,感受那里的风土人情吗? 学生:想。 老师将自己微博链接发给学生,学生浏览感受。 谁还有不一样的体验,想分享给大家。 学生1:我去了北京,在科技馆中收获了不一样的体现,我把自己录制的视频发到微信朋友圈,让大家和我一起在参观浏览中获得新知识; 学生2:在浏览西游时,我感觉处处都有古代诗人的足迹,所以我利用简篇,把能联系古诗的风景都配上了相应的诗词,真是感受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 老师:不管是微博、微信还是简篇,都是我们用来分享生活,表达思想的重要社交媒体,它们或以图片的方式、或以视频的方式,或者综合不同信息承载方式都是在向巨人展示我看到、我听到、我感受到的事物,是人们在信息时代进行交流与分享的重要工具与手段。 老师:有人说“分享快乐会获得双倍的快乐,分享烦恼只余下一半的烦恼”,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分享生活是信息社会的重要特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下载、安装和注册社交媒体软件,利用社交媒体软件分享生活。 项目实施(25分钟) 1.根据学习任务单,汇报学习任务一,交流自己对社交媒体软的认识; 根据学习任务单,汇报学习任务二的完成情况,介绍一下自己所安装的社交媒体软件的特点与使用方法; 根据学习任务单,汇报学习任务三的完成情况,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展示学生交流分享的内容。 教师特别指出:社交媒体平台的人际交往如同现实交往,我们要以包容、真诚、文明、友好的态度对待朋友,但同时社交媒体是一个虚拟的场所,我们要有高度的警惕性,在不确定对方真实信息的情况下,我们要有所保留,注意上网安全。 回归项目,总结评价 总结评议合理适度利用平台与朋友分享美好时光。 请结合“活动日志”对今天的学习做一评价。 1.社交媒体的种类有( )—( )—( )—( )—( )。 2.利用社交媒体进行内容分享时,是否任何内容均可分享( )。 3.生活中你使用到的社交媒体有哪些?请列举。 四、项目小结:同学们,让我们跟上信息社会的步伐,与计算机、网络交上好朋友,在信息的海洋里浏览世界、阅读知识、丰富生活、开阔眼界。 六、活动日志 学生自评 互评 教师总结 课后提升与练习 能够根据家长或者伙伴的建议,更新完善项目。教学总结 与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受平板、手机或是电脑登录账号限制,所以教师需要提前了解学生所使用的社交媒体平台,借助在社交媒体平台的关注、加为好友等方式与学生建立新的关系“网友”,进而借教师的社交媒体软件来展示学生的作品。 同时,适时的变换微视频教学是种不错的选择,只要孩子们思维打开,讨论内容积极主动,课后进行尝试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