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三年级上册信息科技教学设计课题 第3节 树立正确在线观念 单元 一单元 学科 信息科技 年级 三年级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信息意识:理解数字身份的概念及其在数字世界中的重要性,增强数字身份保护的意识。计算思维:通过账号注册、密码设置等操作,培养在数字环境中进行身份管理和信息安全保护的能力。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够自主建立和管理数字身份,理解数字工具在网络生活中的作用,并创新性地应用于学习和生活。信息社会责任:了解《新时代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理解如何安全、文明、健康上网,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数字身份的基本概念及区别现实身份与数字身份的异同;了解安全密码设置原则,学会保护数字身份。过程与方法:通过账号注册及密码设置的实际操作,增强对数字身份保护的认知和操作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在网络上维护安全、文明和健康的行为习惯,并引导他们通过与家人分享,形成共同维护网络安全的责任感。重点 1.理解数字身份的概念及其与现实身份的区别与联系。2.掌握安全的密码设置方法与数字身份保护的重要性。难点 理解数字身份与现实身份的关联,培养学生安全保护数字身份的意识。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提出问题:“在数字世界中,我们是如何被区分和记住的呢?我们又该如何确保安全、文明、健康地开展在线学习和生活呢?” 引导学生思考,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通过姓名、性别、地址等识别他人,而在数字世界中主要依赖账号、密码、数字身份。强调数字世界中的身份标识以及在线行为的规范:“在数字世界里,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在线观念,确保安全、文明、健康地使用网络。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如何做到这一点。”二、新课讲授1.数字身份的概念展示多种常见的数字身份形式,如社交媒体账号、电子邮件地址、游戏账户等。问题引导:“我们在数字世界里是如何被区分和记住的呢?”讲解:“在现实世界里,我们通过姓名、性别、出生日期等区分和记住他人,而在数字世界里,我们同样拥有账号、密码等个人信息,这些信息共同构成了我们的‘数字身份’,成为我们在数字世界里的独特标识。”进一步讲解数字身份在在线社会中的作用:它用于验证和识别个人身份,是每个人在网络世界中的唯一标识。2.对比现实身份和数字身份的异同提出问题:“现实身份和数字身份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课件展示对比表格:现实身份:依赖姓名、出生日期、地址等标识,不能更改,具有唯一性。数字身份:依赖账号、密码、电子邮件,具有可修改性,可以多个并存。强调:“虽然数字身份与现实身份不同,但它们在身份认证、隐私保护等方面有共同点。我们要像保护现实身份一样,重视对数字身份的保护。”三、操作实践:创建数字身份指导学生选择一个平台(如学习平台、社交平台等),尝试创建自己的数字身份,注册账号并设置密码。讲解如何设置安全密码:避免使用生日、电话号码等易被猜测的个人信息,建议使用包含字母、数字和符号的复杂密码。提问:“为什么简单的密码容易被破解?复杂密码能为我们的数字身份带来哪些保护?”课件展示密码设置原则:不少于8个字符、包含大小写字母、数字及特殊字符。四、学习《新时代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展示《新时代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文本,逐条解读公约中的内容,重点讲解如何做到安全、文明、健康上网。引导学生理解文明上网行为的重要性,如:不传播虚假信息、尊重他人隐私、不进行网络暴力等。提问:“在日常的网络使用中,你们有没有遇到过不文明的网络行为?如何避免这些问题呢?”五、总结与分享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内容,重点复习数字身份的概念、现实身份与数字身份的区别、安全密码设置原则以及文明上网的行为准则。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对数字身份有了哪些新的认识?你们认为如何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数字身份?”请学生分享他们在创建数字身份时遇到的挑战以及他们对文明上网的理解。六、布置课后任务1.与家人分享你今天对数字身份的理解,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共同保护数字身份、确保安全、文明、健康上网。2.记录家人对数字身份保护的建议,并准备在下节课中分享讨论。(1)你和家人是如何保护各自的账号、密码等信息的? (2)家人在上网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过网络安全问题?如何解决? 思考并回答:“在数字世界里,我们通过什么方式识别他人?”分享自己日常生活中如何使用账号、密码等来识别他人和自己。结合教师的讲解,列举自己在不同平台上使用的账号(如社交媒体、游戏账号等),并讨论这些账号如何构成自己的数字身份。分组讨论:列出数字身份和现实身份在身份认证、隐私保护、个人信息使用等方面的异同点,并分享讨论结果。 通过实际案例讨论,如为什么要保护密码?数字身份被盗会有什么后果? 选择平台(如学习平台、社交平台等),通过实际操作注册账号并设置安全密码。 小组讨论:总结复杂密码的优势,并分享他们设置的密码策略(不必透露实际密码)。分组讨论网络文明行为的案例,结合自身网络使用经历,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到文明上网。 每个小组列举并分享安全、文明、健康上网的具体措施。根据教师的提问,讨论自己对数字身份的理解和保护方法,并总结文明上网的行为规范。分享操作体验和对文明上网的看法,其他同学进行补充或提问。与家人进行讨论,记录交流内容,包括家人的网络安全建议、保护账号和密码的方法。 通过设问引导学生思考数字世界中的身份识别问题,激发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已有经验,铺垫后续对“数字身份”深入讨论的认知基础。通过现实与数字世界的对比,使学生理解“数字身份”的概念,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并意识到数字身份的重要性。通过比较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数字身份和现实身份的联系与区别,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数字身份重要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通过实际操作,帮助学生掌握数字身份创建和密码设置的技能,同时理解密码保护对数字身份安全的重要性。通过公约学习,培养学生安全、文明的网络使用习惯,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并将其付诸实践。通过总结与分享环节,帮助学生加深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增强他们在数字世界中的责任感,并引导他们进一步思考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通过课后任务,将课堂所学知识与家庭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对数字身份的重视,增强他们的网络安全责任感。板书 第3节 树立正确在线观念1.数字身份2.创建数字身份3.安全、文明、健康上网教学反思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