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数据计算》教学设计一、学习内容分析1.本节的作用和地位随着社会的的进步,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数据越来越多,对处理数据的速度和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传统的人工处理数据的方法已不能满足需求,电子表格成为了最有效的数据处理工具。作为小学生有必要了解和学习数据的计算。本课是本单元中的第三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课是在数据获取和整理的基础上利用电子表格软件进行数据计算,为后续数据可视化做好准备,也是让学生体验数据处理的完整过程。本课响应了新课程标准中“对简单问题的分析过程中,使用数字化工具组织并呈现收集的工具”的内容要求。2.本节主要内容电子表格软件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数据的处理与统计方面。数据的处理与统计包含许多功能,本节主要针对数据计算的基本功能进行简单运算(求和、求平均数)。除此之外,还对收集的数据进行了进一步的加工,如学会利用Excel中的自动填充功能进行数据的填充,初步体验电子表格的计算数据的便捷性。同时,为了便于数据更加易用,对数值格式的设置也展开了学习。二、学情分析本课的学习对象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学习了求和与平均数已经具备了相应的数学知识。经过本单元前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对获取数据的方法、电子表格的界面,在单元格中输入、修改数据以及根据研究需求设计电子表格有了一定的认识,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如何运用电子表格的计算功能,学生还没有用过,是第一次接触,但对于电子表格的学习学生们有着较强的求知欲,能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当中。三、学习目标教学目标 核心素养指向1.通过数字设备使用时长对视力影响的分析,会用利用三种不同求和方法进行数据的汇总计算;能用自动填充功能对数据进行填充认识到使用电子表格进行数据计算的便捷性;能积极主动运用信息科技高效地解决问题,并进行创新活动。 2.通过不同数字设备使用总时长的概括分析,厘清使用数字设备时长最长的设备;能灵活选择计算方法进行数字设备使用的平均时间的计算;能对数据格式进行简单设置;依据问题解决的需要,优化解决问题的方案,提升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计算思维】通过不同数字设备使用总时长的概括分析,厘清使用数字设备时长最长的设备;能灵活选择计算方法进行数字设备使用的平均时间的计算;能对数据格式进行简单设置;依据问题解决的需要,优化解决问题的方案,提升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通过数字设备使用时长对视力影响的分析,会用利用三种不同求和方法进行数据的汇总计算;能用自动填充功能对数据进行填充认识到使用电子表格进行数据计算的便捷性;能积极主动运用信息科技高效地解决问题,并进行创新活动。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电子表格软件中求和与求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培养使用电子表格软件进行数据计算的意识。五、课前准备1.多媒体网络教室2.电子表格软件3. 各年级学生周末使用数字设备平均时间汇总表、多个精美汇总表范例设计思路本课通过回顾旧知,引导学生关注数字设备使用时长的影响,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通过破冰游戏,调节课堂氛围,帮助学生更好的进入这节课,让学生“轻松学习”。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初步感受电子表的计算数据的便捷性;通过三种不同求和方式的比较,感悟计算手段的多样性,让学生对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问题产生浓厚兴趣;最后学会利用课堂所学,进行迁移,巩固数据计算的多种方法,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最优解,培养学生的判断与选择的意识,并在交流中陈述自已的观点,提高信息表达能力,培养学生数据分析的方法与能力。学生提出的问题链:1.什么是公式?如何使用公式?2. 生活中有哪些场合会用到平均数?3. 从计算得出的平均数中你有哪些新发现?学习过程教学板块 教学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计 设计意图情 景 导 入 2min 一 回顾旧知,揭示课题 回顾旧知,并观察不同小组使用数字设备汇总表的情况,分析其特点。 这节课我们就利用电子表格的数据计算功能对“汇总表”进行数据的计算。 引出课题《数据计算》 积极参与课堂,进行思考,结合生活实际回答问题 引导学生关注数字设备使用时长的影响,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新 课 讲 授 35min 二 数据求和,初探计算(20min) 【谁来和我比一比】(多个数据的求和) 学生:口算、计算器(采用的方法) 师:自动求和 思考:为什么老师计算的速度会这么快? 1、初步练习 介绍不同的数据求和方法: 自动求和 ∑ 公式 思考:电子表格有强大的计算功能,除了可以用自动求和进行计算,也可以用公式来计算数据之和。 提出问题:什么是公式?如何使用公式? =SUM(D3:G3) 运算符号我会找: 请大家在我们的键盘中找到等号和其余四个运算符号(=、+、-、*、/) 函数 SUM 边讲边操作。 任务一: 以小组为单位,灵活运用所学求和方法完成桌面“四年级数字设备使用时间汇总表”中本小组各位同学数字设备使用时间的汇总。 师进行小结 从“数据量不断增多, 使用数据求和计算方法一个一个进行计算导致计算效率大打折扣”角度出发,引出“填充柄”的内容讲解。 2、自动填充表格数据 【认识填充柄】 介绍填充柄的功能作用。 演示自动填充的全过程。 三 计算平均数,掌握计算(10min) 1、巩固练习 好的视力与良好的用眼习惯关系密切,如何从习惯上科学用眼,保护视力? 任务二: 打开桌面“四年级数字设备使用时间汇总表”,自学课本第28页,灵活选择合适的数据计算方法完成汇总表中本小组中不同数字设备使用的平均时间的计算。 AVERAGE函数 提出问题:生活中有哪些场合会用到平均数? 教师进行补充小结,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补充说明。 补充:数值格式的设置 若计算得出的值后面的小数位数实在太长,那会不利于进行分析比较。所以需要对数值进行格式设置。 四 综合运用,感悟计算(5min) 了解与科学用眼相关的政策和措施。 讨论: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小组计算的数据表格,从计算得出的平均数中你有哪些新发现?你的用眼时间安排合理吗 在以后学习、生活中你将采取哪些手段来保护你的视力健康。 积极参与活动 认真听仔细观察 认真思考解决方案 对可能存在的解答方案 通过预习完成练习 探究提高效率的方法 学生根据所学灵活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计算并思考、尝试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 学生演示、交流。 观察数据,思考并回答从数据表看出的问题。 讨论交流,回答问题 尝试完成任务二演示、讲解操作步骤 交流操作技巧(完成数值格式的设置) 学生观察分析表中的数据 对比发现,进行总结 回答问题 通过破冰游戏,调节课堂氛围,帮助学生更好的进入这节课,让学生“轻松学习”。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初步感受电子表的计算数据的便捷性。 通过三种不同求和方式的比较,感悟计算手段的多样性,让学生对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问题产生浓厚兴趣 学会利用课堂所学,进行迁移,巩固数据计算的多种方法,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最优解,培养学生的判断与选择的意识,并在交流中陈述自已的观点,提高信息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数据分析的方法与能力归 纳 总 结 3min 这节课渐渐接近尾声,同学们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呢,通过板书进行梳理。 拓展: 你还能想到其他样式来呈现你的表格吗 【拓展】: 计算学校各年级学生使用数字设备的平均时间,并制作一张汇总表。除了下表的形式外,你还能想到其他形式吗 回顾本课所学技能,表述本课的收获与体会 认真思考 知识回顾与建构 增强情感板书设计:(共19张PPT)第7课 数据计算2023【谁来和我比一比】思考:为什么老师计算的速度会这么快呢?1201406055……西格玛(Sigma)【数据求和 ——自动求和】选中单元格点击∑①②③①②思考:电子表格有强大的计算功能,除了可以用 自动求和,也可以用公式来计算数据之和。【数据求和 ——公式法】提出问题:什么是公式?如何使用公式?=SUM(D3:G3)SUM=D3 G3输入公式=B3+C3+D3+E3选中单元格【数据求和——公式法】点击“ ”或点击“回车键”√②③①④运算符号我会找【数据求和——函数法】SUM选择“插入函数”点击“公式”选项卡选择“ SUM”函数输入“函数参数”范围点击“确定”选中单元格【小试牛刀】以小组为单位,灵活运用所学求和方法完成桌面“四年级数字设备使用时间汇总表”中本小组各位同学数字设备使用时间的汇总。任务一:数据量不断增多,如果使用数据求和计算方法一个一个进行计算效率大打折扣,有什么方法可以解决?【思考】提出问题:填充柄【认识填充柄】相同或有规律的数据(填充单元格数据、格式、公式)【巩固练习】好的视力与良好的用眼习惯关系密切,如何从习惯上科学用眼,保护视力?任务二:打开桌面“四年级数字设备使用时间汇总表”,自学课本第28页,灵活选择合适的数据计算方法完成汇总表中不同数字设备使用的平均时间的计算。AVERAGE函数【数值格式的设置】政策 说明《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 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8部门联合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中提到: 家长有意识地控制孩子特别是学龄前儿童使用电子产品,非学习目的的电子产品使用单次不宜超过15分钟,每天累计不宜超过1小时,使用电子产品学习30-40分钟后,应休息远眺放松10分钟,年龄越小,连续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应越短。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指南(更新版) 按需科学规范合理使用电子产品。课余时间使用电子产品学习30~40分钟后,应休息远眺放松10分钟。非学习目的使用电子产品每次不超过15分钟。指导学生科学规范使用电子产品,宣传中小学生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性和加强管理的必要性,确保手机有限带入校园、禁止带入课堂。《中国青少年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及释义(2018版)》发布 控制电子产品使用,非学习目的的使用单次不宜超过15分钟,每天累计不宜超过1小时。使用电子产品学习30一40分钟后,休息远眺放松10分钟。连续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越短越好。《小学生防控近视手册》 控制电子产品使用。家长陪伴孩子时应尽量减少使用电子产品,有意识地控制孩子特别是学龄前儿童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非学习目的的电子产品使用单次不宜超过15分钟,每天累计不宜超过1小时,使用电子产品学习30~40分钟后,应休息远眺放松10分钟,年龄越小,连续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应越短。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小组计算的数据表格,从计算得出的平均数中你有哪些新发现?你的用眼时间安排合理吗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数据计算数据求和平均数计算【课堂总结】1 自动求和 ∑2 公式 =、+、—、*、/3 函数 SUM自动填充计算平均数 AVERAGE数据格式的设置【拓展】计算学校各年级学生使用数字设备的平均时间,并制作一张汇总表。除了下表的形式外,你还能想到其他形式吗 Company name2015 ANNUAL SUMMARY四年级数字设备使用时间汇总表(分钟)序号 性别 班级 手机 计算机 电视机 平板电脑1 1 1 30 30 30 302 2 1 20 0 60 603 1 1 60 0 0 04 1 1 30 10 15 05 2 1 0 0 30 06 1 1 0 0 0 207 1 1 120 50 120 08 2 1 40 0 0 09 2 1 0 0 0 2010 2 1 15 0 30 011 1 1 20 35 60 80四年级数字设备使用时间汇总表(分钟)序号 性别 班级 手机 计算机 电视机 平板电脑12 2 1 30 0 30 013 1 1 10 0 80 014 2 1 0 40 10 2015 2 1 100 0 30 016 2 1 40 0 100 017 1 1 0 0 60 018 2 1 30 20 10 019 2 1 40 0 70 020 1 1 0 0 20 021 2 1 15 0 0 022 1 1 30 60 0 0四年级数字设备使用时间汇总表(分钟)序号 性别 班级 手机 计算机 电视机 平板电脑23 1 1 60 20 10 3024 1 1 20 0 60 6025 1 1 0 40 10 026 2 1 80 40 0 027 2 1 60 0 80 028 1 1 30 0 0 029 1 1 120 50 60 030 2 1 0 0 0 031 2 1 0 60 0 2032 2 1 15 30 30 033 1 1 60 0 60 0四年级数字设备使用时间汇总表(分钟)序号 性别 班级 手机 计算机 电视机 平板电脑34 1 1 20 0 30 035 2 1 20 0 50 6036 1 1 40 30 10 037 2 1 100 30 60 038 2 1 60 0 90 039 1 1 0 30 10 040 1 1 180 30 0 041 2 1 60 0 90 042 2 1 60 0 0 043 1 1 15 0 30 044 1 1 100 0 0 30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4.7《数据计算》教学设计.docx 4.7《数据计算》课件.pptx 四年级数字设备使用时间汇总表.xlsx 填充柄的使用教程.mp4 数据格式设置.mp4 求平均数.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