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版(2024)三年级上册信息科技 1.3树立正确在线观念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川教版(2024)三年级上册信息科技 1.3树立正确在线观念 教案

资源简介

第三节 树立正确在线观念
学科:信息科技 单元:第一单元 教学对象:小学三年级学生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数字身份的概念,认识到管理数字数字身份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理解并遵守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的内容。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学生能够掌握管理数字身份的基本方法,
提高学生对数字身份管理的意识。
(2)通过互动活动,增强学生对网络文明行为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正确的网络行为习惯,增强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意识。
(2)鼓励学生自觉遵守网络文明公约,形成良好的网络行为习惯。
(3)培养学生自律能力和责任感,能够合理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和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
(1)数字身份的概念及其管理方法。
(2)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的具体内容和重要性。
2. 难点:
(1)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有效管理和保护数字身份。
(2)如何在网络环境中保持文明行为。
三、教学准备
1. 多媒体课件
2. 相关案例材料。
3. 小组讨论题目卡片。
4. 课堂活动所需的工具和资料。
四、教学过程
1. 引入话题:
教师提问:“大家平时上网时有没有遇到过个人信息泄露的情况?”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
播放一段关于数字身份泄露的短视频,引起学生对数字身份的关注。
2. 引出主题:
教师总结:“在数字世界里,每个人都有一个数字身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管理和保护我们的数字身份,并在认识数字身份的基础上,我们如何树立正确的在线观念,以便更好地应对数字时代的机遇与挑战。”引出树立正确在线观念的主题。
3.新课讲解
(1)数字身份的定义
①教师:在现实世界里,我们可以通过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家庭地址、电话号码等个人信息来区分和记住他人。想一想,在数字世界里我们是通过什么方式来区分和记住他人的呢?
②学生讨论分享讨论结果
③教师总结归纳,并引出数字身份的概念。
现实身份和数字身份的异同
①学生讨论数字身份和现实的异同?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
②教师通过PPT展示总结归纳数字身份和现实的异同,强调数字身份的重要性。
实践操作
(1)如何建立数字身份
①带领学生选择一个在线平台建立自己的数字身份,体验在线建立数字身份的过程。
②注册账号和设置密码是我们建立数字身份的第一步。教师讲解如何设置用户名、密码、个人资料等信息。
③在老师的指导下,感受建立数字身份的过程,强调数字身份的重要性,如隐私保护、网络安全等。
(2)管理数字身份的方法:
介绍几种常见的数字身份管理方法,如定期更改密码、使用双重验证、不随意透露个人信息等。
(3)案例分析:网络诈骗的防范
教师活动:提供一个真实的网络诈骗案例,让学生结合案例分不当管理数字身份可能带来的风险。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后,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点评并补充。
设计意图: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增强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学会保护自己。
拓展延伸
(1)新时代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逐条解读《新时代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的内容。
强调公约中的核心理念,如尊重他人、文明交流、拒绝不良信息等。
(2) 互动活动
对照《新时代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说一说如何做到安全上网、文明上网、健康上网。学生们进行讨论,并由代表进行交流发言。
(3)角色扮演:
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网络环境中的不同场景,如遇到网络欺凌、虚假信息等,如何应对。
各组展示表演,其他同学评价并提出建议。
6.总结与反思
1. 教师总结:
(1)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数字身份管理和网络文明行为的重要性。
(2)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时刻注意保护自己的数字身份,遵守网络文明公约。
2. 学生反思:
请学生分享自己在本节课中学到的最重要的一点,并谈谈今后如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7.课后作业(5分钟)
(1)让学生回家后与家人讨论他们对数字身份的理解,并写下他们如何保护自己的数字身份。
(2) 阅读并背诵《新时代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下次课上抽查背诵情况。
8. 教学反思:
(1) 成功之处:
通过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感和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讨论,表现出对数字身份管理和网络文明行为的关注。
(2)需要改进之处:
部分学生对复杂的技术概念理解有困难,需要进一步简化解释。
-增加更多互动环节,让学生有更多机会表达和交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