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信息的处理 教学设计(表格式) 清华大学版(2024)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3 信息的处理 教学设计(表格式) 清华大学版(2024)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课时课题 第3节 信息的处理(第1课时)
课时目标 通过对Python不同数据类型的理解和处理,知道计算机的信息编码 通过对Python算术运算和字符串运算的的实验,掌握Python基本数据类型计算规则,学会使用计算机处理数据。
教学准备 机房、Thonny软件、纸笔、学生素材、教学PPT等
教学流程
具体导学过程 意图交流
一、教学导入 由项目子问题“数据类型的选择”引入,即计算机程序是如何表达、识别并处理数字与文字等信息?——《第3节 信息的处理》 二、新课导学 教师布置本节课学习任务 ——了解Python的数据类型,进行四则运算和字符串运算,为项目中的数值运算或字符运算做知识储备。 教师介绍要按照认知规律去学习相关内容 (1)Python中数和字符表示与日常生活表达是否一致?——Python中的数据类型 (2)Python是如何进行算术运算或字符处理?—-—Python中的算术运算、字符运算 (3)计算机程序的运算表达有哪些规则?—————Python的语法规则 教师布置阅读“数据类型及其运算”任务并要求进行梳理 (1)自主阅读:以书本P58-59为主,网络知识作补充 (2)知识梳理:①Python中表示数值的常见数据类型有整型(int)与浮点型(float),表示文字符号信息的是字符串型(str),表示真假信息的是布尔型(bool)。 ②布尔型(bool)的数值只有真(True)与假(False)两种。 通过问题探讨,促进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念(认识到计算思维的重要性) ——让计算机处理票据信息,通常要用字符串型来存储发票代码与发票号码信息而另用浮点型或整型来存储票价信息,请分析并讨论具体原因。 5.教师布置阅读“算术运算”任务并要求进行梳理 (1)自主阅读:以书本P59-61为主,网络知识作补充 (2)知识梳理:Python中的加减乘除运算符号与所学数学计算不同之处有 。 6.求证活动体验:“算术运算表达式是否正确?” (1)先自行调试程序,如有问题再进行组内交流; (2)展示与交流。 7.教师布置阅读“字符串运算”任务并要求进行梳理 (1)自主阅读:以书本P61-63为主,网络知识作补充 (2)知识梳理:①简单字符串运算有连接、重复及判断等,对应运算符号是+、* 与in。   ②print('中国' * 2)输出的结果是 。 ③print('{:.2f}'.format(1))的输出结果是 。 ④print('123'[2])的输入结果是 。 8.教师引领学生将知识技能内化为能力?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能很容易看出 123 这个三位数的百位、十位、各位分别是1、2、3。在Python中你能不能用数学的方法,打印出123各位的数? 三、习题测试 请用Python计算:123456789123456789 × 123456789123456789 的值? (2)假设a="2023";b="1";c=a+b*2,运算后变量c 的值为( ) A.2025 B."2023+2" C."202311" D."200312" (3)将3.1415进行字符串格式化,保留3三位小数可使用代码语句 。 (4)print('信息科技'[1:3])的输出结果为 。 - 四、小结回顾 请同学按照下列提示进行总结回顾: 1.学到了哪些知识与技能? 2.提升了哪些方面的能力? 3.生成了怎样的观点? 五、布置作业 请各小组对项目探究的阶段成果进行整理并提交,整理内容: 1.程序设计中数值运算的表达 2.程序设计中输入输出的字符提示及连接运算 3.程序设计中字符串的格式化和切片
知识探究
课时课题 第3节 信息的处理(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掌握Python变量的命名规则和赋值运算,学会程序命名规范和计算机的数据处理方式,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数据表达。 2.通过对比计算机运算和实际运算的区别,理解计算机处理数据的逻辑。
教学准备 机房、Thonny软件、纸笔、学生素材、教学PPT等
教学流程
具体导学过程 意图交流
一、教学导入 由项目子问题“计算机是如何实现计算”引入《第3节 信息的处理》第2课时。 二、新课导学 1.教师布置本节课学习任务 ——学习Python的变量及其赋值,为简单数据的访问和修改做知识储备。 2.教师介绍具体学习的内容 (1)计算机是如何直接使用数据?——变量及其命名 (2)如何更新变量中的数据?————赋值更新 3.教师布置阅读任务并要求进行梳理 (1)自主阅读:以书本P64-65为主,网络知识作补充。 (2)知识梳理:①变量可以理解为是计算机内存中某个用来存储数据的有名字的区域。 ②变量通常要以 或 开头,变量名中的字母(①要/②不要)区分大小写。(请勾选括号中正确的序号) 4.教师引领学生提升能力 5.教师布置阅读任务并要求进行梳理 (1)自主阅读:以书本P65-66为主,网络知识作补充。 (2)知识梳理:①程序要修改变量中数据,主要通过赋值语句实现;“=”是最常见的赋值运算符,可以把任意类型数据赋值给变量;同一个变量可以被反复赋值。 ②让变量x值为3,Python的表达是 。 ③a,b = 1,2 等效于 a= ,b= 。 ④b *= 3 等效于 。 6.教师引领学生进行运算实践活动 (1)先画出流程图,再进行程序编写; (2)先自行调试程序,如有问题再进行组内交流; (3)优化程序,使人机交互更方便。 (4)展示、汇报与交流。 7.教师促进学生形成规范命名的正确价值观念 ——对长与宽变量分别命名为a、b或length、width,哪种更合理?为什么? 三、习题测试 1.下列不是有效Python变量名的是( )。 A. NAME B.name C.name_123 D.name.1 2.执行a=b=3; a += b; b += a后,变量b 的值为( ) A.3 B.6 C.9 D.12 四、小结回顾 请同学按照下列提示进行总结回顾: 1.学到了哪些知识与技能? 2.提升了哪些方面的能力? 3.生成了怎样的观点? 五、布置作业 请各小组对项目探究的阶段成果进行整理并提交,整理内容: ——统一程序代码中的变量命名规则,并制定变量名及其用途说明列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