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班级BMI数据测试——数据的收集与处理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3 班级BMI数据测试——数据的收集与处理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第三课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教案
教学时间 教学班级 四年级
课程名称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如何用数据来判断身体营养状况; 2、掌握数据收集的方法; 3、掌握如何利用表格内函数处理收集到的数据; 4、简单了解“大数据”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讲授和展示的方式,先让学生了解收集数据的几种方法并实际动手操作,收集数据; 2、通过展示与操作练习的方式,学生自己动手学习表格内函数的应用,利用函数处理收集到的数据信息并标记。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自主完成收集数据、处理数据、标记数据来提升学生顺序感的同时学会通过解读数据获取生活信息,直观的了解数据从而达到更加注重身体健康的目的。 四、项目目标 1、收集数据; 2、处理数据。
重点 1、收集数据的几种方法; 2、处理数据函数的应用与添加。
难点 1、自主操作Excel,运用Excel内的函数;
教具 WPS软件
教学方法 教学展示、小组讨论法、任务驱动法
教学过程 教师 学生
一、导入(6分钟) 今天我们学习班级BMI数据测试—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上节课的内容是什么吗?(学生答)没错,在上节课中我们了解到了数据背后的奥秘,知道了什么是BMI,以及BMI的计算方法和BMI数据的解读。那哪位同学可以跟大家再讲一下BMI是怎么计算的呢? 师:虽然了解了BMI,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会有很多人不注重自己的身体健康。所以为了及时发现同学们的身体健康问题、给患病风险高的同学预警,我们需要制定一个目标,也就是本节课的任务,任务的内容:统计全班同学的身高和体重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处理,根据计算得出BMI,为后续的健康报告的制作提供数据支持。 那该如何收集数据以及处理数据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二、知识讲解(20-30分钟) 本节课的任务目标主要分成两部分,任务一收集全班同学们的身高和体重的数据;任务二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数据处理。 数据的收集 接下来我们会学习到数据的几种收集方法,分别有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网络信息收集法。那么一起来看一下这些数据的收集法都会有哪些不同以及应用的场景都有哪些。 1.观察法 师:首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观察法。哪位同学知道什么是观察法?或者换一种说法什么是“观察”?一般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才会出现“观察”这个行为动作呢? (师生互动环节,学生答) 师:是的,观察法是通过实地采样、现场进行观察并准确对数据进行记录的方法。这个方法需要到指定的地点进行现场观察并记录,而且要随时对自己观察的现象进行分析。 那么观察法适合在哪种几种情况下使用呢? (师生互动环节,学生答) 师:观察法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对人的行为的观察,二是对客观事物的观察。这种收集数据的方式虽然耗时耗力,但它是最直接的收集数据的方法,应用非常广泛,有时候会和调查法结合使用,以提高所收集信息的可靠性。 综上所述,同学们可不可以举个例子,在收集什么样的数据时用观察法会更适合呢? (师生互动环节,学生答) 师:同学们回答的都很不错。例如,我们每天上学或放学回家时校门口的人流量比较多,当我想要知道校门口的人流量时,就可以使用观察法,还可以通过询问校门口的保安来获取数据。这是对人的行为的观察,并结合了调查法。同样,如果想要了解昆虫的肢体结构,也需要对其使用观察法,我们可以看一下这里(ppt展示教材上图片),或者看教材上的图片。图片所示一位小女孩正在观察昆虫,用观察法收集昆虫的数据,此行为是对客观事物的观察。 2.调查法 师:在讲解观察法时说到,会和调查法结合使用。那么什么是调查法呢? 调查法是一种常见的数据收集方式,它的成本很低,容易进行,而且得到的信息也比较全面。调查法主要分为普查和抽样调查两大类。普查就是为了某一特定目的而对所有考察对象进行的全面调查;而抽样调查时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从全部研究对象中,抽选一部分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的数据对全部研究对象做出估计和推断的一种调查方法。需求者会根据任务和目标的不同从而选择不同的调查方法。那么在哪些情况用普查?哪些情况下用抽样调查呢? (师生互动环节,学生答) 师:是的,比如人口普查,对全国人民的人口数量、民族、年龄、性别等进行数据统计就是普查。在对食品安全进行调查时,抽取一小部分样品进行调查,就是抽样调查。 3.实验法 师:我们一起看一下还有什么数据收集法,接下来要认识的是实验法。那什么是实验法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图片上的同学在做什么?(展示ppt上的图片) (师生互动环节,学生答) 师:我们可以看到图片上同学正在做化学实验,那么实验法就是通过实验的过程获取信息或结论,他需要在特定的实验场所、特殊的状态下,对调查对象进行实验。就像图片展示,在实验室做化学试验,通过化学反应得出结论,并记录相关的数据。 但实验法有着明显的优缺点,优点是获取到的数据准确性很高,而缺点是不确定性很大,不管实验的周期还是实验的结果都是不确定的。 4.网络信息收集法 师:最后,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什么是网络信息收集法。网络信息收集法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发布、传递和存储的各种信息。输入信息的关键字,可以搜索到所有相关联的内容。 那么同学们,我们在平时生活中最常见到的网络信息收集法是什么? (师生互动环节,学生答) 师: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一些不理解的现象或者在写作业时遇到不会解的题目时会经常上网查询,这就是网络信息收集法。那么在得到答案时,有时答案是准确无误的,有时答案会有所错误。在这个数据收集的过程中,本来就有筛选性和分析性,也就是说,网络收集所得到的数据,可能会更接近我们想要的结果。但是在使用网络信息收集法获取数据时,我们仍然需要过滤和辨别信息,因为互联网的数据繁琐且真假参半。 课堂活动(10-15分钟): 师:在上面我们学习了四种不同的数据的收集法,那么想要收集全班同学的体重和身高数据时应该使用那种方法呢? (师生互动环节,学生答)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X人为一组,对小组内成员进行数据的收集,也可和其他小组进行数据的交换并创建一个新的Excel文件将收集到的数据记录下来。 生:回答问题。 生:回答问题 生:动手操作
实操练习(15-30分钟) 在实操练习环节,需要教师带领学生利用Excel处理数据,对收集好的数据进行计算和标记。 数据的处理 数据的处理—计算 师:在上面的环节中同学们顺利的完成了任务一。有哪位同学还记得任务二是什么? (师生互动环节,学生答) 师:在任务二中需要将收集好的数据进行计算和标记,刚刚在收集数据时,大家把数据统一记录在了Excel表格内,所以我们就将利用Excel内的函数对数据做计算。 接下来,大家一起来学习一下该怎么使用电子表格内的函数。在电子表格中,公式以输入“=”开始,先选中指定的单元格,例如图上的单元格E2,然后再里面输入一个“=”,如图所示。 为什么说这个单元格叫E2? (师生互动环节,学生答) 因为是第E列,第二行。 师:选好E2单元格之后就可以输入公式了,计算BMI是用体重/(身高*身高),可以按照顺序,依次单击数值所在的单元格,并输入计算符号。 小清的体重数值在单元格C2中,用鼠标单击单元格,对应的单元格就会出现在公式处。如图所示 在单元格E2中的“=C2”后输入计算方式,“÷”使用键盘上的“/”来代替。 继续通过输入和单击单元格来完成公式,公式除了会出现在单元格中,还会出现在上方的公示栏中。 公式完成后按键盘上的回车“Enter”键退出编辑,表格就会按照公式计算相应的结果。 (在获取结果时有的同学会出现14.9478738的情况与图片上的19.5不同,此时只需要让学生更改一下表格内公式四舍五入即可。) 当表格中有多条数据时,可以采用复制的方式快速完成计算。 ① 将鼠标移动到单元格的右下角,出现“+”图标后按住鼠标向下拖动。 ② 覆盖所有需要计算的单元格后,松开鼠标,表格就会自动完成计算。 课堂活动(10分钟): 通过输入和复制公式的方式,利用表格计算出大家的BMI。 数据的处理—标记 师:现在同学们都获取到了对应的BMI,为了提醒BMI“低体重”和“超重”的同学注意身体健康,我们还可以再电子表格中直接对数据进行标记,将这两部分同学的BMI结果用不同颜色区分出来。 想要实现对数据进行标记,就要划定数据的范围,参考下表中四年级健康评价标准可知,满足“性别为男”和“BMI小于14.2”这两个条件时,可以确定为该男同学为“低体重”。同样满足“性别为女”和“BMI小于13.7”这两个条件时,确定为该女同学为“低体重”,以此类推。 ①以小组为单元讨论“低体重”和“超重”的判断条件,并填入下表内。 ② 小组内讨论表格中的条件1和条件2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对健康评价的影响。当明确了判断条件时可以用电子表格中的“条件格式”来实现功能。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怎样对单元格进行标记。 第一步:选中一个需要处理的数据的单元格,在开始菜单中找到条件格式,选择新建规则。 第二步:通过AND函数来实现筛选。 第三步:给筛选好的数据设置一个格式。(同学们在这里可以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颜色) 师:输入一个判断公式只能判断出一种情况,刚刚我们所做的操作只能标记男生的低体重,而想要同时筛选出另外三种情况,就需要继续向单元格中添加新的对应的公式。 第四步:选择管理规则,就可以看到该单元格目前所有的规则,在这里我们进行继续添加,也可以编辑或删除已有的规则。 然后按照需求继续添加新的公式。 实践 根据四年级健康评估标准,对电子表格中的数据进行标记,现实出所有“低体重”和“超重”的数据。 结果图 拓展阅读—健康大数据 师:同学们,在这堂课上我们一起处理了一些数据,那你们有没有听过“大数据”这个词。哪位同学可以跟大家讲一下“大数据”是什么? (师生互动环节,学生答) 师:“大数据”的大不是指计算出的某个值大,而是题量大,也就是数量多。健康大数据是指在某段时间范围内捕捉到的所有健康数据的集合。这个数据量有多大呢,想象一下历史上全人类说过的话有多少?这些话的数据量大约是5EB(1EB=1073741824GB),而现在有些大企业的数据量已经接近EB量级了。 师:那你们认为这些数据都从哪里来呢?这么庞大的数据又能记录在哪儿呢? (师生互动环节,学生答) 2014年,国家卫计委发布了“46312”工程,其中的“3”就是指三大数据库,分别为电子健康档案数据库、电子病例数据库和全国人口个案数据库。这些数据库就是存储数据信息的地方,里面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医院。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人们为什么要大费周章的去记录和存储这么多的数据吗? (师生互动环节,学生答) 可以用于整理和研究工作,比如将相同或相似的患者数据归总在一起,对比他们身体各项指标数据或图像,总结出发病的原因;根据不同医生的用药情况总结出最合适的药物和用量等。健康大数据还具备加测功能,比如某传染病的发病地点、传播情况等,为指定公共卫生措施和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生:回答问题,动手操作 生:动手操作
四、课堂总结(5分钟) 师:快下课了,我们用3分钟来对这节课学习与完成的内容做一个评价和总结,大家打开老师发下的评价量表,认真阅读今天的学习内容,对今天的学习情况做一个简单的记录,直接选择对应选项即可。 这节课中我们学到了数据的收集与处理。本节课中一共有两个任务:任务一数据的收集,在收集数据时经常见的数据收集法有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网络信息收集法。最后我们利用数据的收集法收集到了全班同学身高和体重的数据并记录在了电子表格内;任务二数据的处理,我们学到了计算数据和标记数据两种数据的处理方式。用计算方法获取到了同学们的BMI值,并用标记法给“低体重”和“超重”的同学进行标记。最后再简单了解了一下什么是健康大数据以及它是如何收集和它的用途是什么。以上就是本节课的全部内容啦。 下节课我们再接着学习用图表制作健康报告—数据的表达与测试,同学们再见。 生:进行自我评价。
教学 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