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版(2024)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第十五课《互联网实验齐发现》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义务教育版(2024)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第十五课《互联网实验齐发现》教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年级上册信息科技教学设计
课题 第十五课互联网搜索新发展 单元 三单元 学科 信息科技 七年级 第一册
学习目标 1. 能使用常用网络命令诊断简单的网络故障。2. 理解浏览网页时数据的流动过程。3. 通过网络实验,整理所学内容,培养探索精神。
重点 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
难点 搜索引擎的简单工作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你应该掌握以下内容:1. 能使用常用网络命令诊断简单的网络故障。2. 理解浏览网页时数据的流动过程。3. 通过网络实验,整理所学内容,培养探索精神。 倾听老师开篇介绍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能使用常用网络命令诊断简单的网络故障。通过网络实验,整理所学内容,培养探索精神。
二、新课导入 经过前面的学习,大家已经初步认识了万维网,了解了浏览器和万维网服务器之间的请求和响应过程,知道了万维网中的资源搜索引擎的工作过程。本课将通过一系列实验,回顾、提升相关的认识。 本课将通过一系列实验,回顾、提升相关的认识。 激发学生兴趣并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三、新课讲解 15.1 实验一:常用的网络命令操作系统通常都会提供常用的网络命令。通过这些命令,使用者可以了解网络状况或诊断网络故障。下面就是之前使用过的网络命令。ping可用于连通性测试,如果能ping 通目标,就可以认为能与目标进行基本的网络通信。这个命令也可用来获取域名对应的IP地址。netstat用于显示所用计算机的网络连接情况。ipconfig用于显示与TCP/IP相关的信息,包括IPv4地址、IPv6地址、域名服务器等。tracert用于跟踪通信路径,可显示到达访问目标时所经过的路由器。15.2 实验二:浏览网页时数据的流动过程服务器发送网页数据时,数据将从上到下,依次在不同层流动。每一层接到上一层传来的数据后,都会加上含有本层控制信息的头部,形成TCP包、IP包等,再交给下一层。TCP包、IP包等数据包主要由头部和数据体两部分组成。如果应用层传来的数据很长,可能还要拆分成若干个数据包,再添加头部。具体可参考图15.1。 学生通过倾听老师授课及自由讨论。 通过小组合作,加强学生组内团结、共同完成任务
四、课堂练习 课程练习书本上的内容1. 掌握常用网络命令的使用方法 分析网络浏览时不同协议的功能和具体体现 通过课堂的上的随机提问,抽取学生回答,引导学生练习开展习题。 通过课堂的讲解,引导学生本人通过思考,独立完成书本上的习题
五、课堂总结 请同学们对照本章的学习目标进行总结,看看自己掌握了那些知识。 以小组为单位,对本单元的学习情况和项目情况,进行总结归纳。 通过学生操作网络常见命令,引导学生独立对所学的课程进行归纳总结。
六、作业布置 作业布置 1. 常见的网络命令有哪些?2. 浏览网页时,数据是如何流动的?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浏览网页时,数据是如何流动的? 通过实践的方式,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