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6课 判断选择用分支一、教学目标1.认识算法的分支结构,初步学会用自然语言和流程图描述分支结构。2.通过分析公园购票的规则,能够确定分支结构的判断条件和执行路径,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认识算法的分支结构。2.用自然语言和流程图描述分支结构。教学难点1.确定分支结构的判断条件和执行路径。三、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与公园购票情境相关的图片、视频等素材。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大家都去过公园吧?那你们去公园的时候是怎么买门票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公园门票的购买问题,从中学习一种新的算法结构——分支结构。师:大家看,不同的人在买公园门票的时候可能会有不同的情况。比如,有的是成年人,有的是儿童,他们买门票的价格可能就不一样。那么,我们该如何用算法来描述这种不同情况的处理方式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二)新课讲解1.引出分支结构的概念师: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之前学过的算法结构。我们知道,算法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依次执行各个步骤,这是顺序结构。但是在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不同的选择,这就需要用到分支结构。比如,在购买公园门票的时候,如果是成年人,可能需要购买全价票;如果是儿童,可能会有优惠价格或者免费。这就是一种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判断选择的过程,也就是分支结构。2.用自然语言描述分支结构师:现在我们以公园购票为例,用自然语言来描述一下这个分支结构。假设我们要为一个人购买公园门票,首先我们需要判断这个人是成年人还是儿童。如果是成年人,我们就购买全价票;如果是儿童,我们再进一步判断是身高在一定范围内的免费儿童,还是需要购买半价票的儿童。我们可以这样描述:如果这个人是成年人,那么购买全价票;如果这个人是儿童,并且身高在免费范围内,那么免费入园;如果这个人是儿童,且身高不在免费范围内,那么购买半价票。3.用流程图描述分支结构师:自然语言虽然能够描述分支结构,但是不够直观。我们可以用流程图来更加清晰地表示分支结构。师:首先,我们用一个菱形表示判断条件,也就是判断这个人是成年人还是儿童。如果判断结果是成年人,我们就用一个矩形表示执行购买全价票的操作;如果判断结果是儿童,我们再进入下一个判断,判断儿童的身高是否在免费范围内。如果在免费范围内,就执行免费入园的操作;如果不在免费范围内,就执行购买半价票的操作。4.分析公园购票的规则师:现在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公园购票的规则。一般来说,成年人的门票价格是固定的。而儿童的门票价格会根据身高来确定。比如,身高在1.2米以下的儿童可能免费入园,身高在1.2米到1.5米之间的儿童可能购买半价票,身高超过1.5米的儿童可能需要购买全价票。我们可以把这些规则用表格的形式表示出来:人群分类 门票价格成年人 全价票身高在1.2米以下儿童 免费身高在1.2米到1.5米之间儿童 半价票身高超过1.5米儿童 全价票师:从这个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出,公园购票的规则是根据人的不同情况来确定门票价格的,这就是分支结构的应用。5.确定分支结构的判断条件和执行路径师:在公园购票的例子中,我们的判断条件是什么呢?很明显,判断条件就是人的年龄和身高。如果我们只考虑成年人和儿童的区别,那么判断条件就是年龄是否大于等于18岁。如果年龄大于等于18岁,就是成年人;如果年龄小于18岁,就是儿童。如果我们还要进一步考虑儿童的身高,那么对于儿童这个分支,我们还需要再进行一次判断,判断条件就是身高是否在免费范围内。师:确定了判断条件之后,我们再来看看执行路径。如果是成年人,执行购买全价票的操作;如果是儿童且身高在免费范围内,执行免费入园的操作;如果是儿童且身高不在免费范围内,执行购买半价票的操作。6.拓展生活中的分支结构师:其实,分支结构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常见。除了公园购票,还有很多其他的例子。比如,我们在乘坐公交车的时候,如果身高超过一定标准,就需要购买全价票;如果身高在一定标准以下,可能免费或者购买半价票。再比如,我们在商场购物的时候,如果购买的商品总价超过一定金额,可能会有折扣;如果没有超过这个金额,就按照原价付款。师:同学们还能想到哪些生活中的分支结构的例子呢?7.总结分支结构的特点师: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可以总结出分支结构的一些特点。首先,分支结构有一个判断条件,根据这个判断条件的不同结果,会执行不同的路径。其次,分支结构可以嵌套,也就是在一个分支中还可以有其他的分支。最后,分支结构可以让算法更加灵活,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不同的处理。(三)巩固练习1.基础练习(1)给出一些具体的人的年龄和身高信息,让学生判断这个人在购买公园门票时应该购买全价票、半价票还是免费入园。例如:人物A:年龄25岁,身高1.7米。人物B:年龄10岁,身高1.3米。人物C:年龄8岁,身高1.1米。(让学生分别回答这些人物在购买公园门票时的情况)(2)画出购买公园门票的流程图,要求包括成年人和儿童两个分支,并且儿童分支中要考虑身高是否在免费范围内。2.拓展练习(1)设计一个商场购物的分支结构算法。假设商场有促销活动,购买商品总价超过500元打八折,总价在300元到500元之间打九折,总价在300元以下不打折。让学生用自然语言描述这个算法,然后画出流程图。(2)设计一个乘坐公交车的分支结构算法。假设公交车规定,身高超过1.5米的人需要购买全价票,身高在1.2米到1.5米之间的人购买半价票,身高在1.2米以下的人免费。让学生用自然语言描述这个算法,然后画出流程图。3.小组合作练习(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生活中的场景,设计一个分支结构算法,并画出流程图。例如:图书馆借书、电影院购票、餐厅点餐等。(2)每个小组推选一位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自己小组设计的算法和流程图,并进行讲解。(3)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对展示的内容进行提问和评价。(四)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算法的分支结构。我们通过公园购票的情境,认识了分支结构的概念,学会了用自然语言和流程图描述分支结构。我们还分析了公园购票的规则,确定了分支结构的判断条件和执行路径。同时,我们也拓展了生活中的分支结构,了解了分支结构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2.强调重点和难点师:本节课的重点是认识算法的分支结构,用自然语言和流程图描述分支结构。难点是确定分支结构的判断条件和执行路径。希望同学们在课后能够多做一些练习,加深对分支结构的理解和掌握。(五)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练习中的相关题目。2.观察生活中的一个场景,分析其中的分支结构,并用自然语言和流程图描述出来。五、板书设计1.分支结构概念2.自然语言描述分支结构3.流程图描述分支结构4.公园购票规则分析5.判断条件和执行路径确定6.生活中的分支结构例子六、课后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公园购票的情境引入分支结构的概念,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分支结构的作用和特点。在新课讲解环节,采用自然语言和流程图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分支结构的描述方法。在巩固练习环节,设计了多种形式的练习,包括基础练习、拓展练习和小组合作练习,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应用分支结构,提高了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部分学生在理解分支结构的判断条件和执行路径时还有一些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引导。另外,在小组合作练习中,有些小组的合作不够默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小组合作的指导。总的来说,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基本达成,学生对分支结构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