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4)信息技术五年级全一册 第11课 闰年平年我知道(1)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2024)信息技术五年级全一册 第11课 闰年平年我知道(1) 教案

资源简介

第11课 闰年平年我知道(1)
一、教学目标
1.进一步学习分支结构,体验多分支结构的应用,感受用算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2.通过描述判断闰年与平年的算法,知道算法的输入、判断处理中的条件以及输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多分支结构在判断闰年平年中的应用。
2.掌握判断闰年的规则。
教学难点
1.准确运用多分支结构解决实际问题。
2.理解闰年判断规则的逻辑。
三、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包含闰年平年的介绍、示例等内容。
2.纸、笔,供学生进行计算和记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一年有365天或者366天,那么大家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吗?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索闰年和平年的奥秘,学习如何用算法来判断闰年和平年。
(二)新课讲解
1.复习分支结构
师:在学习闰年和平年的判断之前,我们先来复习一下分支结构。分支结构是一种根据不同的条件执行不同操作的算法结构。
例如,我们之前学过的如果一个数是偶数,就执行一种操作,如果是奇数,就执行另一种操作。这就是一个简单的分支结构。
师:分支结构通常用if语句来实现。比如,if(条件):执行操作1;else:执行操作2。如果条件成立,就执行操作1,否则执行操作2。
2.引出多分支结构
师:在判断闰年和平年的问题中,我们需要用到多分支结构。多分支结构就是有多个不同的条件,根据不同的条件执行不同的操作。
比如,我们要判断一个年份是闰年还是平年,需要考虑多个条件。
3.介绍判断闰年的规则
师:那么,判断闰年的规则是什么呢?
通常情况下,闰年的判断规则有以下两条:
(1)能被4整除但不能被100整除的年份为闰年。
(2)能被400整除的年份也是闰年。
例如,2000年能被400整除,所以2000年是闰年;2004年能被4整除但不能被100整除,所以2004年也是闰年;而1900年能被4整除,但也能被100整除,所以1900年不是闰年。
4.用自然语言描述判断闰年平年的算法
师:现在我们用自然语言来描述一下判断闰年平年的算法。
首先,我们输入一个年份。
然后,判断这个年份是否能被4整除。如果不能被4整除,那么这个年份就是平年;如果能被4整除,我们再进一步判断这个年份是否能被100整除。如果能被100整除,我们再判断这个年份是否能被400整除。如果能被400整除,那么这个年份就是闰年;如果不能被400整除,那么这个年份就是平年。如果这个年份不能被100整除,那么这个年份也是闰年。
5.用流程图描述判断闰年平年的算法
师:为了更加直观地理解这个算法,我们可以用流程图来表示。
首先,我们用一个矩形表示输入年份。然后,从这个矩形引出一条箭头,指向一个菱形,表示判断年份是否能被4整除。如果不能被4整除,箭头指向一个矩形,表示这个年份是平年;如果能被4整除,箭头指向另一个菱形,表示判断年份是否能被100整除。如果能被100整除,箭头指向又一个菱形,表示判断年份是否能被400整除。如果能被400整除,箭头指向一个矩形,表示这个年份是闰年;如果不能被400整除,箭头也指向一个矩形,表示这个年份是平年。如果不能被100整除,箭头直接指向一个矩形,表示这个年份是闰年。
6.分析算法的输入、判断处理中的条件以及输出
(1)输入
师:这个算法的输入就是一个年份。我们可以通过用户输入或者从其他数据源获取这个年份。
(2)判断处理中的条件
师:判断处理中的条件有三个。第一个条件是判断年份是否能被4整除;第二个条件是在能被4整除的情况下,判断年份是否能被100整除;第三个条件是在能被100整除的情况下,判断年份是否能被400整除。
(3)输出
师:这个算法的输出有两种情况,要么是闰年,要么是平年。
(三)巩固练习
1.基础练习
(1)给出一些年份,让学生判断这些年份是闰年还是平年。
例如:1996年、2000年、2100年、2024年。
学生通过判断闰年的规则,可以得出1996年、2000年、2024年是闰年,2100年是平年。
(2)让学生用自然语言描述判断一个年份是闰年还是平年的算法。
学生可以这样描述:首先输入一个年份,然后判断这个年份是否能被4整除。如果不能被4整除,那么这个年份就是平年;如果能被4整除,再判断这个年份是否能被100整除。如果能被100整除,再判断这个年份是否能被400整除。如果能被400整除,那么这个年份就是闰年;如果不能被400整除,那么这个年份就是平年。如果不能被100整除,那么这个年份也是闰年。
2.拓展练习
(1)让学生设计一个程序,输入一个年份,判断这个年份是闰年还是平年,并输出结果。
学生可以使用Python语言来实现这个程序。以下是一个简单的Python代码示例:
year=int(input("请输入一个年份:")) if year%4!=0: print(year,"是平年。") elif year%100!=0: print(year,"是闰年。") elif year%400!=0: print(year,"是平年。") else: print(year,"是闰年。")
(2)让学生思考如果要判断一个时间段内有多少个闰年,应该如何设计算法?
学生可以先确定时间段的起始年份和结束年份,然后逐个年份进行判断,如果是闰年就进行计数。可以用以下的自然语言描述算法:首先输入起始年份和结束年份,然后从起始年份开始,逐个判断每个年份是否是闰年。如果是闰年,就将闰年计数器加1。直到判断完结束年份为止,最后输出闰年的数量。
3.综合练习
(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设计一个与闰年平年相关的实际问题,并使用所学的算法进行解决。
例如,一个小组设计的问题是:某公司成立于1980年,到2024年为止,公司一共经历了多少个闰年?
小组可以通过算法计算出从1980年到2024年之间的闰年数量。首先确定起始年份为1980年,结束年份为2024年。然后逐个年份进行判断,如果是闰年就进行计数。最后得出公司一共经历的闰年数量。
(2)每个小组推选一位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自己小组设计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并进行讲解。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对展示的内容进行提问和评价。
(四)课堂小结
1.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判断闰年平年的算法。我们复习了分支结构,引出了多分支结构,并通过判断闰年平年的问题体验了多分支结构的应用。我们还学习了判断闰年的规则,用自然语言和流程图描述了判断闰年平年的算法,分析了算法的输入、判断处理中的条件以及输出。
2.强调重点和难点
师: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多分支结构在判断闰年平年中的应用,掌握判断闰年的规则。难点是准确运用多分支结构解决实际问题,理解闰年判断规则的逻辑。希望同学们在课后能够多做一些练习,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五)作业布置
1.完成课后练习中的相关题目。
2.自己设计一个与闰年平年相关的问题,并使用所学的算法进行解决。
五、板书设计
1.分支结构复习
2.多分支结构引出
3.闰年判断规则
4.自然语言描述算法
5.流程图描述算法
6.算法输入、条件、输出分析
六、课后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复习分支结构引出多分支结构,让学生逐步理解复杂的算法结构。在讲解判断闰年平年的规则时,结合具体的年份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规则。在新课讲解环节,采用自然语言和流程图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算法的执行过程。在巩固练习环节,设计了多种形式的练习,包括基础练习、拓展练习和综合练习,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应用所学知识,提高了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部分学生在理解多分支结构的逻辑时还有一些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引导。另外,在小组合作练习中,有些小组的分工不够明确,导致合作效果不佳。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小组合作的指导,提高学生的合作效率。
总的来说,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基本达成,学生对多分支结构和判断闰年平年的算法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