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制作数字相册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3课 制作数字相册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课题 制作数字相册 课时 1课时
年级 三年级 教学环境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数字相册的特点、素材类型以及制作数字相册的过程。学生将学习如何选择数字相册制作软件,收集和整理素材,使用软件制作数字相册,并进行完善和发布。
学情分析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充满好奇心,喜欢动手操作。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信息技术工具,如图片查看器、音频播放器等,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然而,他们对于数字相册的制作过程和相关软件的使用还不太熟悉,需要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来学习和掌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数字相册的特点及素材类型。 掌握制作数字相册的基本流程。 学会使用至少一种数字相册制作软件。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制作数字相册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分享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难点
数字相册的特点及素材类型。 制作数字相册的基本流程。 选择合适的数字相册制作软件,并熟练使用其功能。 如何使数字相册的内容与主题相符,具有较高的质量。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实践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展示上节课学生了解的数字作品,如数字相册、数字小报、视频等。 提问学生:“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上节课认识的数字作品吗?其中有一种可以展示我们的照片,还能添加音乐和文字,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观察展示的数字作品,回忆上节课的内容。 积极回答教师的问题,说出数字相册。
设计意图: 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 制作数字相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讲授新课 1.了解数字相册 打开并展示一个数字相册,让学生观看。
提问学生:“数字相册中包含哪些素材类型?与纸质相册相比,数字相册有哪些特点?”
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并总结数字相册的特点和素材类型。
例如,展示一个以 “校园生活” 为主题的数字相册,里面包含了学生的照片、文字说明、背景音乐等素材,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数字相册的内容。
与学生互动,提问:“这个数字相册中的照片是如何展示的?文字说明起到了什么作用?背景音乐给你带来了什么感受?” 2.选择数字相册制作软件 介绍一些常用的数字相册制作软件,如剪映、醒图等。
展示这些软件的界面和功能,让学生了解它们的特点。
例如,打开剪映软件,展示其基本界面和操作功能,如导入图片、添加音乐、编辑文字等。
与学生互动,提问:“你们觉得这款软件的哪个功能最吸引你?为什么?”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使用设备和个人喜好,选择一款合适的软件。 认真观看数字相册,观察其中的内容。
小组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
回答教师的提问,如 “照片是按照时间顺序展示的”“文字说明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照片的背景和意义”“背景音乐让相册更加生动有趣” 等。 认真听教师介绍软件,观察软件的界面和功能。
小组讨论,选择一款自己喜欢的软件,并说明理由。
回答教师的提问,如 “我喜欢剪映的一键生成功能,很方便”“醒图的图片编辑功能很强大,我想用它来美化照片” 等。
制作数字相册 以选择的软件为例,演示制作数字相册的过程,包括分析需求、收集素材、选择相册模板、替换图片、修改文字和背景音乐、完善作品和发布作品等步骤。
在演示过程中,详细讲解每个步骤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例如,在收集素材时,提醒学生要选择与主题相关的高质量图片;在选择相册模板时,展示不同风格的模板,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
布置任务,让学生以 “我的学校” 为主题,制作一个数字相册。
巡视学生的制作过程,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与学生互动,提问:“你在制作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展示和评价 展示一些学生制作的数字相册,进行点评和总结。
例如,指出某个数字相册的优点,如主题明确、图片清晰、文字简洁等;同时,也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如增加一些动画效果、调整背景音乐的音量等。
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制作经验和体会。
与学生互动,提问:“你觉得这个数字相册怎么样?有什么值得你学习的地方?” 认真观看教师的演示,学习制作数字相册的方法。
小组合作,按照任务要求制作数字相册,收集学校的图片素材,选择合适的相册模板,进行图片替换、文字修改和背景音乐设置等操作。
遇到问题时,及时向教师或同学请教。
回答教师的提问,如 “我在替换图片时遇到了困难,不知道怎么调整图片的大小”“我通过小组讨论,找到了解决办法” 等。 欣赏其他同学制作的数字相册,学习他人的优点。
根据教师的点评和同学的建议,对自己的数字相册进行修改和完善。
回答教师的提问,如 “我觉得这个数字相册很有创意,它的排版很新颖”“我从中学到了如何选择合适的背景音乐” 等。
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观看数字相册,直观地了解数字相册的特点和素材类型,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让学生了解不同的数字相册制作软件,学会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合适的软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制作数字相册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堂总结 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如:“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制作数字相册,就像给我们的照片穿上了一件漂亮的衣服,还配上了好听的音乐。数字相册真是太神奇了,它可以让我们的回忆更加生动、美好。希望同学们以后能制作出更多精彩的数字相册,记录自己的生活点滴。” 认真听教师的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设计意图: 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总结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拓展提升 布置拓展任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制作过程,描述制作数字相册的基本流程。
介绍一些数字相册制作软件的 “AI 成片” 或 “一键成片” 功能,让学生选择一个软件进行体验。
例如,展示 “AI 成片” 或 “一键成片” 功能的操作方法,让学生感受科技的魅力。
与学生互动,提问:“你觉得这个功能怎么样?它对你制作数字相册有什么帮助?” 回顾自己制作数字相册的过程,用文字或图表描述基本流程。
选择一个数字相册制作软件,体验 “AI 成片” 或 “一键成片” 功能,感受科技的魅力。
回答教师的提问,如 “这个功能很方便,能快速生成一个数字相册”“它可以给我提供一些灵感,让我制作出更有创意的相册” 等。
设计意图: 通过拓展任务,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制作数字相册的流程,同时了解软件的新功能,拓宽学生的视野。
教学评价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复习法导入,成功地唤起了学生的已有知识,为学习新知识做好了铺垫。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展示数字相册、选择软件、制作相册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了制作数字相册的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然而,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部分学生在选择软件时可能会感到困惑,需要更多的指导;在制作相册的过程中,一些学生可能会遇到技术问题,需要及时解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