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 视频记录片段 课时 1课时年级 三年级 教学环境教学内容分析本课主要围绕视频记录展开,包括了解视频的特点和优势、掌握录制和处理视频的基本方法,以及树立合理观看和分享视频的意识。通过学习,学生将能够运用数字设备录制视频,对视频进行简单的处理,并在观看和分享视频时遵守相关的规范和道德准则。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视频充满兴趣,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各种视频。他们具备一定的观察力和模仿能力,但对于视频的录制、处理和合理使用还缺乏系统的认识和实践经验。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体验,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信息素养。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视频的概念、特点和优势。 掌握使用数字设备录制视频的基本方法,包括确保画面稳定、内容符合主题等。 学会截取视频片段、添加滤镜、背景音乐和片头的基本操作。 了解合理观看和分享视频的原则和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欣赏视频、小组讨论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视频记录的魅力,激发学生对生活中美好瞬间的记录和分享的热情。 树立合理使用视频的意识,尊重他人的权益,保护个人隐私。教学重难点重点 难点录制视频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包括设备选择、画面稳定、内容主题,视频的处理方法,如截取片段、添加滤镜、背景音乐和片头。 如何让学生在录制视频时,能够根据主题和需要,灵活运用各种技巧,拍摄出高质量的视频。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法、任务驱动法。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精彩的校园生活视频,展示学生们在操场上锻炼、学习、玩耍的场景。 提问学生:“这段视频好不好看?你们想不想也用视频记录下自己的校园生活呢?”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 视频记录片段。 认真观看视频,感受视频的魅力。 积极回答教师的问题,表达自己对录制视频的兴趣。设计意图: 通过播放精彩的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视频记录的意义,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讲授新课 1.知识讲解 结合课件,讲解视频的概念、特点和优势,让学生了解视频是如何综合图片、文字、音频等多种元素的。 介绍可以用于录制视频的数字设备,如手机、平板计算机、数字照相机等,并比较它们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讲解录制视频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包括确保画面稳定、内容符合主题、选择合适的拍摄角度等。 任务活动 任务一:了解视频 展示一些不同类型的视频,如纪录片、动画片、短视频等,让学生欣赏并讨论这些视频的特点和优点。 提问学生:“你们在哪些地方看到过视频?你们喜欢什么样的视频?” 引导学生思考视频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任务二:录制校园生活视频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种数字设备进行录制。 发放 “校园美好生活” 拍摄活动单,让学生讨论确定本组录制的内容和计划。 巡视各小组的录制情况,给予指导和帮助。 任务三:处理视频 认真听讲,理解视频的相关知识。 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对不同数字设备的了解和使用经验。 学习录制视频的方法和技巧,做好记录。 认真观看视频,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回答教师的问题,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视频的认识。 小组成员分工合作,选择合适的录制设备,确定录制内容和角度。 按照计划进行录制,注意画面稳定、内容符合主题。 认真观察视频,找出其中的问题,并思考解决方法。 学习视频编辑软件的操作方法,跟随教师的演示进行练习。 对自己录制的视频进行处理,尝试展示一段未经处理的视频,让学生观察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如画面抖动、光线不足等。 演示如何使用视频编辑软件截取视频片段、添加滤镜、背景音乐和片头,让学生学习基本的操作方法。 布置任务,让学生对自己录制的视频进行处理,使其更加生动和精彩。 任务四:合理观看和分享视频 展示一些关于合理观看和分享视频的案例,让学生判断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是不正确的,并说明理由。 讲解合理观看和分享视频的原则和方法,如选择有价值的视频、开启 “青少年模式”、尊重他人权益、保护个人隐私等。 引导学生思考在观看和分享视频时应该如何遵守道德和法律规范。 运用所学的技巧进行优化。 认真观看案例,判断行为的对错,并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 学习合理观看和分享视频的原则和方法,牢记相关的规范和要求。 反思自己在观看和分享视频时的行为,树立正确的意识和观念。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数字设备的特点,以便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设备进行录制。通过欣赏不同类型的视频,让学生感受视频的多样性和魅力。引导学生思考视频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他们的信息意识和审美能力。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作品展示与评价 组织各小组展示自己处理后的视频作品,并简要介绍视频的内容和制作过程。 引导其他小组的学生进行评价,提出优点和建议。 对各小组的作品进行点评,肯定学生的努力和创意,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 各小组代表展示自己的视频作品,分享制作心得。 认真观看其他小组的作品,积极评价,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听取教师的点评,虚心接受意见,改进自己的作品。设计意图: 通过作品展示和评价,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视频制作和处理的能力。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总结升华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包括视频的概念、录制和处理方法、合理观看和分享视频的原则等。 强调视频记录在生活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继续用视频记录美好时光。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尝试使用 “慢动作” 或 “延时摄影” 功能拍摄视频,或者以 “我爱我家” 为主题制作一个简单的视频作品。 跟随教师的引导,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明确课后作业的要求,准备在课后进行实践和探索。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对视频记录的兴趣和热情,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对视频编辑软件的操作还不够熟练,需要加强练习;部分学生在录制视频时,对画面的构图和内容的选择还需要进一步指导。在今后的教学中,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改进,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提高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