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冀少版(2024)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细胞的分裂》教学设计课题:《细胞的分裂》科目:初中生物学年级:七年级上册版本:冀少版(2024)课时安排:2课时一、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细胞的分裂》是冀少版初中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第二章《组织、器官、系统和生物体》中的重要内容。细胞分裂是生物体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基础,对于学生理解生物体的结构和生命活动具有关键作用。本节课主要包括细胞分裂的概念、过程、意义以及动植物细胞分裂过程的异同点等内容。(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对细胞已有初步了解,但对于细胞分裂的具体过程和机制较为陌生。七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逐步发展。他们对微观世界充满好奇,但对于抽象的生物学概念理解可能存在一定困难。在教学中,需通过直观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理解细胞分裂的过程,同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和分析,培养其科学思维能力。二、设计理念本节课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建构。通过创设情境、引导探究、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观察、思考、讨论和实践中逐步理解细胞分裂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同时,注重将生物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体会生物学知识的实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应用能力。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 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2. 说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3. 阐明细胞分裂的意义。4. 比较动植物细胞分裂过程的异同。(二)能力目标1. 通过观察细胞分裂的图片和视频,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相关现象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认同细胞分裂对于生物体生长、发育和繁殖的重要性。2. 培养学生关注生命科学发展的意识。四、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 细胞分裂的过程。2. 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二)教学难点1. 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及其意义。2. 理解细胞分裂与生物体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关系。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细胞分裂的视频、动植物细胞结构模型、染色体模型、相关图片等。2. 学生准备:预习课本内容,收集细胞分裂与生物体生长相关的资料。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师生互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展示生物体由小长大的图片或视频,提问:生物体是如何由小长大的?引导学生思考。 教师展示图片或视频,提出问题。学生观察并思考,发表自己的看法。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对生物体生长原因的思考,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 细胞的分裂。细胞分裂的概念 讲解细胞分裂的概念: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举例说明细胞分裂在生物体生长、发育和繁殖中的重要性。 教师讲解概念,举例说明。学生认真听讲,理解概念。 让学生明确细胞分裂的概念,认识到细胞分裂在生命活动中的基础性作用。细胞分裂的过程(植物细胞) 1. 展示植物细胞分裂的动画或图片,按照分裂顺序逐步讲解:(1)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2)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3)在原来的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新的细胞壁。2. 利用植物细胞结构模型,边演示边讲解细胞分裂过程中各结构的变化。 教师展示动画或图片,讲解过程,利用模型演示。学生观察、思考,跟随教师的讲解理解细胞分裂的过程。 通过直观的动画、图片和模型演示,帮助学生清晰地了解植物细胞分裂的具体过程,突破教学重点。师生互动一 提问:在植物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和细胞质是如何变化的?细胞壁是如何形成的?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学生观察图片或模型,回答问题。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加深学生对植物细胞分裂过程的理解。细胞分裂的过程(动物细胞) 1. 展示动物细胞分裂的动画或图片,讲解过程:(1)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2)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3)细胞膜向内凹陷缢裂,形成两个新细胞。2. 对比植物细胞分裂过程,强调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没有细胞壁的形成。 教师展示动画或图片,讲解过程,对比植物细胞分裂。学生观察、思考,对比异同。 通过对比,让学生明确动植物细胞分裂过程的异同点,进一步加深对细胞分裂过程的理解。师生互动二 组织学生讨论:动植物细胞分裂过程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巡视指导。学生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让学生在讨论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课堂小结 1. 引导学生回顾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分裂的过程。2. 总结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细胞核分裂→细胞质分裂→形成新细胞。 教师引导回顾,总结过程。学生跟随教师回顾,总结要点。 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强化记忆,形成知识体系。布置作业 1. 完成课后练习题。2. 预习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教师布置作业。学生记录作业,课后完成。 巩固所学知识,为下节课学习做好铺垫。第二课时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师生互动 设计意图复习导入 提问学生细胞分裂的过程(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复习上节课内容。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 复习旧知,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 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1. 展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动画或图片,讲解:(1)染色体的概念: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2)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先进行复制加倍,再均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3)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2. 利用染色体模型,演示染色体的复制和均分过程。 教师展示动画或图片,讲解概念和过程,利用模型演示。学生观察、思考,理解染色体的变化过程。 通过直观演示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及其意义,突破教学难点。师生互动三 提问:染色体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的变化有什么意义?为什么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学生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加深学生对染色体变化意义的理解。细胞分裂的意义 1. 讲解细胞分裂的意义:(1)使生物体细胞数目增多。(2)促进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繁殖。(3)更新衰老、死亡的细胞。2. 举例说明细胞分裂在生物体生长、发育和繁殖中的具体作用,如人体细胞的更新、植物的生长等。 教师讲解意义,举例说明。学生认真听讲,理解意义。 让学生明确细胞分裂的重要意义,将抽象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应用能力。知识拓展 介绍细胞分裂与癌症的关系:细胞分裂失控可能导致癌细胞的产生和无限增殖,引发癌症。引导学生关注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师介绍知识,引导学生关注健康。学生听讲,了解相关知识。 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关注生命科学发展和健康的意识。课堂总结 1. 回顾细胞分裂的过程、染色体的变化及意义。2. 强调细胞分裂是生物体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基础,让学生认识到生命活动的复杂性和奇妙性。 教师引导回顾,总结强调。学生跟随教师回顾,总结收获。 全面总结本节课的知识,提升学生对细胞分裂知识的整体认识,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布置作业 1. 绘制细胞分裂过程(包括染色体变化)的示意图,并标注各部分结构和变化过程。2. 查阅资料,了解细胞分裂在农业、医学等领域的应用。 教师布置作业。学生记录作业,课后完成。 通过绘制示意图,加深学生对细胞分裂过程的理解和记忆;通过查阅资料,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收集能力。七、板书设计(一)主板书1. 细胞分裂的概念- 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2. 细胞分裂的过程- 植物细胞:细胞核分裂→细胞质分裂→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 动物细胞:细胞核分裂→细胞质分裂→细胞膜凹陷缢裂3. 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染色体复制加倍→均分成两份进入新细胞- 新细胞与原细胞遗传物质相同4. 细胞分裂的意义- 细胞数目增多- 促进生长、发育和繁殖- 更新衰老、死亡细胞(二)副板书1. 染色体的概念:细胞核中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2. 动植物细胞分裂过程的异同点比较八、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动画、图片、模型演示、小组讨论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了细胞分裂的过程、染色体的变化及意义等重点和难点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同时,将生物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应用能力。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在讲解染色体的变化时,部分学生理解起来仍有一定困难,可能需要进一步加强直观教学或提供更多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在小组讨论环节,个别小组的讨论积极性不够高,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和鼓励。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以提高教学效果。同时,要不断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提高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生物学教学服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