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七年级信息科技教学设计课题 第二单元 第4课数据分包灵活传备课时间 月 日 主备人 Xinxijishu886 授课时间 月 日- 月 日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直播网络我来建》第4课,课题为《数据分包灵活传》。本节课将通过模拟游戏、网络实验等学习活动介绍互联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并综合利用所学理解数据存储转发的思想。本节课重视“学中做”和“做中学”相结合,将灵活采用“先讲解原理再进行实践活动”和“先进行实践活动再讲解原理”两种方式安排相关内容。课标要求 了解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过程,理解网络协议在互联网通信中的重要作用。核心素养目标 信息意识:让学生了解网络通信的基本过程,了解存储转发思想,知道分包传输策略。计算思维:让学生了解存储转发思想,网络如何利用存储转发和分包传输把数据传到远方。数字化学习与创新:通过网络平台资源和游戏体验数据存储转发过程和原理。信息社会责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解决数据传输问题时的创新思考。教学重点 了解网络通信的基本过程。教学难点 了解存储转发思想,知道分包传输策略。教学方法 讲解法,练习法,指导探究,操作法学习方法 探索,讨论教学用具 多媒体网络电脑教室、网线、无线路由器等硬件设备、教师自制课件。教 学 过 程导入新课 复习巩固:说一说古代中国人是如何把信息传到远方呢?我所学的互联网能不能把信息传到其他地方?新课导入:学生回答以上问题后教师汇总,并引导学生用互联网跟古代人们传信息一样传达信息的。今天我们所学的内容就是数据分包灵活传。教学过程 互联网连着难以计数的计算机,这些计算机遍布世界各地。那么,如何保证相隔万里的计算机也能互相传输数据呢?先看看历史上人类是如何远距离传输信息的。学习活动1参照图 4.1,说一说古代中国人是如何把信息传到远方的。课堂引入活动,不宜占用太多课时。这个场景学生已经比较熟悉,但此处需要强调的是信息通过不同的烽火台,一站一站地接力传到远方。也就是说,要突出“接力传”的思想。存储转发实际上,计算机网络进行数据传输时,也用到了类似的“接力传”思想,被称为存储转发。这个过程可以简单描述为,通信双方传递的数据需要经过网络中的多个节点,每个节点接收到数据后,会将数据存储下来,然后转发出去,最终完成传输(图 4.2)。这样一来,不管网络中的计算机相隔多远,只要不断重复存储和转发 的过程,就可以把数据传到目的地了。学习活动2通过游戏体验存储转发过程 1.一位同学扮演信息发送者,一位扮演接收者,其他同学扮演负责接力的节点。 2.发送者随机选定下一排同学,并把卡片传过去,完成一次接力。 3.以此类推,持有卡片的同学随机选择下一排同学,不断进行接力,直到卡片传给接收者。游戏时,可组织学生讨论:游戏与存储转发策略有哪些相似之处?在卡片中写一句要传输的话。例如:互联网中的海量数据分散存放在不同服务器中;“超链接”技术把散落在不同服务器中的资源关联起来。一起来说一说对存储转发的认识。提醒学生,在实际的传输过程中,并不是随机选择下一节点,而是要根据当时的网络通信状况进行选择。此处随机选择下一排同学,只是对这一选择的简单模拟。之前的传输策略可能会面临哪些问题?二、分包虽然通过不断重复存储转发这一过程,可以让网络中的计算机互相通信,但把数据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存储转发,会面临很多问题。例如:如果要传的文件很大,就可能超出节点的存储能力;如果传输过程中出现了个别错误,需要重传所有数据……为了解决类似问题,科学家们提出了分包思想,即传输数据时,需要先按规定,把数据分成一个个小的数据包,然后进行传输。互联网在传输数据时,会先把数据分成一个个小的数据包,每一个数据包可以根据拥堵情况,沿不同路径到达接收者。接收者收到数据包之后,会把数据包重新组装起来。学习活动3通过游戏体验分包传输过程1. 把卡片包中的多张卡片从发送者传到接收者手中。2. 只能向后一排传卡片。3. 每位同学一次只能传一张卡片。4. 传送过程中,如果出现多位同学向一位同学同时传卡片的现象,则随机传其中一张,另一张的持有者重新选择,直到传出为止。图 4.4 数据分包传输示意图通过游戏不难发现,采用分包策略后,不管传多大的文件,都不需要担心节点的存储能力。实际上分包的好处远不止这些。例如,某个数据包出错了,只需重传那个数据包,而不需要重传所有数据。又如,不同的数据包可以通过不同路径到达目的地。接收方收到数据包后,根据数据包中的次序信息重新组装。(完整的传输过程可参考图 4.4)网络中的不同设备需要遵循同样的规范共同工作,才能完成数据包的传输任务,这就要用到网络协议。图 4.4 的过程可简单描述为:发送者把数据分成了 1、2、3 等数据包,这些数据包沿着不同的路径传到了接收者。由于每个包遇到的网络状况不同,因而先发的数据包有可能后到。接收者收到数据包后,根据包中标明的次序,把数据包重新组装起来,形成要传送的网页、视频或动画等。可以引导学生参照网络购物时,接收商品的例子进行讨论。实际上,网络协议要对包的产生、传输、接收等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所有问题给出权威答案。课堂小结 1.网络通过不断存储转发来传输数据。2.互联网传输数据背后蕴含着数据分包的创新思想。 3.接收方收到数据包后,要根据次序进行组装。分层作业 同学们可以在活动中,进一步感受分包的思想。板书设计 第4课 数据分包灵活传一、存储转发二、分包课后反思组长审批、签字 年 月 日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