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生物学 年级 七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第一单元 生物和细胞 第三章 从细胞到生物体 第二节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教学目标
1.分析比较人的干细胞形成不同种类细胞的过程,说出细胞分化的概念,区分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 2.使用显微镜观察人体四种基本组织的永久玻片标本,辨别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说出四种组织的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 3.通过观察胃壁的结构、资料分析等活动,说明由不同组织形成器官。 4.通过分析人体的结构层次概念图,说出多细胞动物体的结构层次,认同人体是一个统一整体。
教学思路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创设情境:胃可以通过蠕动和分泌胃液来消化食物。生活中饮食不规律、不卫生,长期精神压力过大等都可能导致胃病,出现胃痛、胃痉挛(胃部肌肉剧烈收缩)、胃溃疡(胃黏膜受损),甚至胃出血等症状,从而影响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的吸收。因此,确保胃的健康,保障其正常蠕动以及胃液分泌等功能,对我们的生活极为重要。 提出问题:一种细胞能同时行使多种功能(蠕动、分泌胃液等)吗?构成胃的不同细胞是怎样形成的?不同的细胞又是怎样构成一个结构复杂、能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的人体的呢? 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对细胞分化的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分析比较, 建构“细胞分化”概念 展示图片:人的受精卵发育成干细胞,再形成不同种类细胞的过程。引导学生比较过程一(细胞分裂)和过程二(细胞分化),并观察不同细胞在形态、结构上的差异,分析各类细胞的功能。 提出问题:过程一和过程二有什么不同?形态、结构和功能各异的细胞是怎样形成的呢? 建构概念:相同细胞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了差异性的变化,这个过程叫作细胞分化。 通过图片观察,比较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并归纳出细胞分化的概念。
观察玻片, 辨认组织 实验用具和材料:显微镜、单层扁平上皮玻片、心肌纵切片、脊髓横切片、人血涂片。 实验步骤:使用显微镜低倍镜找到组织细胞,移动玻片观察组织细胞的排列情况→使用高倍镜仔细观察构成各种组织的细胞的形态特点。(建议:每人观察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玻片) 讨论交流: 1.构成人体同一组织的细胞相同吗? 2.辨认玻片中的材料所属的组织,说明辨认理由。 3.对照教材第39页“图1-17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插图自主学习,完成连线。 建构概念: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每个细胞群都是由形态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这样的细胞群叫作组织。 通过直观感知,再理性归纳,建构“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组织”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和比较思维,提升学生动手探究实践的能力。
观察实物与分析讨论,建构“器官”概念 阅读与观察:结合教材第41页“胃壁结构示意图”,观察猪胃实物(猪肚片)。 讨论分析: 1.观察和触摸胃壁实物,感知胃壁由哪些组织构成?各类组织主要分别分布在哪里? 2.构成胃的主要组织是什么?据此推测胃的功能。 3.胃痉挛、胃溃疡分别是胃中哪种组织异常引起的?胃痛、胃出血分别与哪种组织有关? 胃壁黏膜层(内侧):触摸有黏液;观察有血色透过膜表面映现出来。 说明胃壁黏膜层由上皮组织等构成,其中胃腺细胞分泌物形成胃液,帮助消化食物;胃壁黏膜下层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内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当胃蠕动时起缓冲作用。 胃壁浆膜层(外侧):观察血管清晰可见。 说明胃壁浆膜层主要由上皮组织和结缔组织构成,内有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包裹着胃,有保护作用。 触摸胃壁整体,柔软有弹性。 说明胃壁主要由肌肉组织等构成,使胃能够收缩、舒张,产生蠕动。通过这种运动,能将食物磨碎,并与胃壁黏膜分泌的消化液充分混合,帮助消化。 小结:胃主要由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等构成,胃黏膜保护胃壁并分泌胃液,肌肉层则提供收缩和舒张的动力,这些结构共同协作,完成胃的消化等功能。 建构概念: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行使一定功能的结构,叫作器官。 通过实物观察与资料分析,构建组织进一步形成器官的概念,渗透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
分类与讨论,建构“系统”和“个体”概念 展示多种器官图,引导学生找出与胃功能相似的器官,归纳系统的概念: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这些具有消化和吸收功能的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消化)系统。 讨论交流: 1.结合生物的特征思考,除消化系统外,人体完成各项生命活动还需要哪些系统的协调配合? 2.展示人体的八大系统结构图,简要说明不同系统的功能。 通过分类活动,引导学生建构“系统”的概念;通过讨论交流,形成各系统协调配合的认识观。
总结提升 尝试用图解的形式表示人体的结构层次,说明人体在结构和功能上是一个有机整体。 小结: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通过分裂和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能行使一定功能的器官,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系统,不同的系统既分工又协调配合,共同完成人体复杂的生命活动。高等动物体的结构层次包括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和个体,动物体在结构和功能上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通过完善概念图,引导学生归纳出人体的结构层次,培养归纳思维的能力。
联系生活, 创新应用 近年来,干细胞在生物医药、生物工程、再生医学等领域应用广泛。科学家成功利用人类多能干细胞培育出能产生胃酸和消化酶的器官。这主要利用了干细胞分化形成什么组织的能力?该研究在胃病治疗等方面有哪些应用价值? 引导学生认识细胞分裂和分化的应用。
评课
本案例采用“激——探——创”教学模式,以“胃的结构与功能”为线索贯穿始终,通过阅读教材、观察组织玻片、观察胃壁实物、分析讨论等活动,引导学生归纳多细胞动物体的结构层次,帮助学生初步形成结构与功能观,认同人体是一个统一整体。教学目标设计合理,教学实施充分且有效,具有如下特点。 1.采用“一境到底”,激发兴趣和激活思维 本节课将“胃的结构与功能”作为情境线索,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从胃病相关资料引出细胞分化,通过观察构成胃的四种组织玻片来辨认组织,进一步观察胃壁模型与实物,理解不同组织如何形成器官,再引导学生找出与胃功能相似的器官归纳系统概念,最后落脚在干细胞研究在胃病治疗方面的应用,让学生在一个真实的、连贯的情境中学习,激发兴趣的同时也激活了思维。 2.注重“探究实践”,提升科学思维品质 本节课的难点是“组织”和“器官”概念的建构。在突破这些难点的时候,教师层次设问,引导学生通过显微镜观察玻片来辨认组织,观察胃壁模型和实物来理解器官,学生基于生物学事实和证据,运用比较与分析、归纳与概括等方法,探讨、阐释不同组织的特点与功能,以及组织如何形成器官,发展了学生的科学思维。 3.倡导“健康生活”,培养态度责任和创新能力 本节课通过介绍胃功能的重要地位,以及不良生活习惯对胃的影响,让学生认识到胃健康对生活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初步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通过干细胞技术在胃病治疗等方面的应用探讨,培养学生的态度责任和创新精神。 (点评人:长沙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孔春生)
1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