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章 藻类与植物的类群一、章节学习主题本章内容属于《标准2022》中的第二个学习主题“生物的多样性”,内容涵盖了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的相关知识。 二、章节学习内容分析1.内容的课标分析本章内容属于《标准2022》规定的第二个学习主题“生物的多样性”。通过本章的教学,达成以下目标:(1)要帮助学生形成1个大概念:生物可以分为不同的类群,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2)要帮助学生形成3个次位概念:①藻类是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结构简单的生物;②从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到种子植物,逐渐出现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植物繁殖过程逐渐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③植物类群可能对人类生活产生积极的或负面的影响。《标准2022》对这一学习主题的学业要求:初步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分析不同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认同保护生物资源的重要性。2.本章教学内容分析本章包括《藻类、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两节内容。藻类、苔藓和蕨类是生物圈中比较低等的生物,但其分布广泛,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关系极为密切。藻类、苔藓和蕨类是学生认识绿色植物的起点和基础,也是本章的一个重点。第二节《种子植物》在第一节《藻类、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之后,体现了生物进化的规律:由水生到陆生、由低等到高等、由简单到复杂,为学好后面其他章节的内容做好铺垫。 三、章节学情分析已有知识:小学科学课上对各种各样的植物有过介绍,结合日常生活经验,学生能初步认识一些常见的植物。已有经历:各种各样的植物是学生们基本上每天都会观察到的,学生对植物也有非常浓厚的兴趣,这些丰富的感性认识,对后面理性认识学习有一定帮助。已有技能: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掌握了观察的一般方法和分类方法;具有了讨论、收集资料的能力,并掌握了一定的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的思维方法,具有一定的类比分析能力。已有情感: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已经初步具备爱护花草树木的意识。四、章节学习目标生命观念:各种各样的植物都有着独特的结构,这些结构都是适应它们所生活的环境的,从而建立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科学思维:通过观察、讨论等活动使学生认识常见的植物种类和它们的形态结构、主要特征,辩证地看待它们与人类的关系。态度责任:认同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关注和保护生物圈中的植物。五、章节学习内容及学习方法概览《藻类与植物的类群》章节学习概览课时 内容 内容本质与研究方法第1课时 藻类、苔藓植物 和蕨类植物 通过观察、比较和分类的方法学习藻类、苔藓和蕨类的特征,加深对植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的理解第2课时 种子植物 通过观察种子的结构,描述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结构的异同点,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区分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总结被子植物分布广泛的原因六、章节评价与作业建议本章节作业整体设计体现以下原则:实践性原则:每课时严格按照《标准2022》设定针对性的作业,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业质量情况。生活性原则:观察不同类群的植物,认识其主要特征。本章节作业设置为三部分:基础性作业、巩固性作业和综合性作业。基础性作业以课本“练习与应用”为主;巩固性作业和综合性作业以《七彩作业》为主适当删减。藻类、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课时目标1.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的形态特征及其生活环境。2.通过观察、类比和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关注藻类、苔藓和蕨类的生存状况,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学习重点:1.藻类、苔藓和蕨类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2.藻类、苔藓和蕨类对生物圈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学习难点:藻类、苔藓和蕨类的形态特征。课时活动设计出示发绿的鱼缸的图片。清洗干净的鱼缸换水后放在温暖有阳光的地方,一段时间后,缸壁和水中就可能出现绿色的细丝或绿膜,这是藻类形成的。这些藻类是怎么出现的呢 它们的形态结构有什么特点呢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入新课。出示不同的藻类的图片,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63~64页内容。以小组为单位归纳出藻类的生活环境、结构特点及其与人类的关系,并在课堂上汇报交流,教师适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拓展提升,并给予鼓励性评价。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初步理解藻类的形态结构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让学生阅读课本第65页内容,指导学生结合某一苔藓植物(如葫芦藓)进行自主探究,归纳总结苔藓植物的生活环境、结构特点及其与人类的关系。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得出相关结论,教师进行拓展提升及归纳性总结。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第66~67页内容,分析总结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结构特点及其与人类的关系。大多数蕨类植物长得比藻类、苔藓植物高大的原因是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在这些器官中有专门运输物质的通道——输导组织。结合生活中常见的蕨类植物的图片,小组讨论蕨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归纳总结蕨类植物适应陆地环境的能力更强的原因。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引导学生分析总结藻类、苔藓和蕨类的异同点。设计意图:对本节内容进行梳理巩固,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透彻。第一节 藻类、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课本“练习与应用”。巩固性作业:本节知识巩固、基础通关。综合性作业:《七彩作业》本节能力突破、素养达标。教学反思 种 子 植 物课时目标1.通过观察菜豆种子、玉米种子,说出种子的基本结构。2.描述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3.概述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学习重点:1.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2.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学习难点:1.种子的基本结构。2.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课时活动设计出示国家植物园(南园)内一朵朵亭亭玉立的古莲的图片。提出问题:莲子为什么能保持那么长久的生命力呢 设计意图:通过讲述千年古莲的故事,激发学生探索种子结构的奥秘的兴趣。“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农民在春天播种下水稻种子,在秋天收获的粮食也是水稻种子。可以说,我们都是靠种子养活的。设计意图: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进行情感教育,让学生珍惜粮食。通过实验来探究种子的结构。给学生分发干燥的、浸软的和刚萌发的(胚根刚钻出种皮)菜豆种子各一粒。学生往往因种子小且常见,只对实验操作感兴趣而忽略了对种子结构的细心观察。教师要及时指出,进行探索研究必须有正确的方法步骤,不能急于一刀切开,无目标的先睹为快。提醒学生观察种子结构时,要由表及里、先形态后结构、先宏观后微观,强调菜豆种子有2片肥厚的子叶,里面储存着营养物质。教师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实验操作,以小组为单位绘制出菜豆种子的结构示意图,由小组代表展示绘图并指认结构。设计意图:通过实验观察,帮助学生认识菜豆种子的结构,达成知识能力目标。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观察玉米种子,并对照课本中玉米种子的示意图识别各部分结构,教师巡回指导。首先观察玉米种子的外形,辨识它的果皮和种皮,然后观察玉米种子的纵剖面,在纵剖面上滴加碘液,观察颜色发生变化的胚乳部分,教师讲解胚乳遇碘变蓝的原因。教师出示玉米种子的纵剖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并对照课本中的结构图,熟悉玉米种子的各部分结构。分析玉米种子与菜豆种子的异同点,填写课本第70 页的表格。根据表格内容,提出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的概念。设计意图:通过实验观察,帮助学生认识玉米种子的结构,达成知识能力目标。提出问题:种子和孢子相比,谁的生命力更强,更适应陆地环境 为什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考种子植物更适应陆地环境的原因。让学生仔细观察课本第72页中不同植物的种子的着生位置,自主总结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概念。种子是裸露着的,外面没有果皮包被的植物称为裸子植物,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的植物称为被子植物。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建构概念,提高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被子植物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往往都离不开它们,教师举例说明被子植物与人类的关系。设计意图: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被子植物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它们。第二节 种子植物一、种子的结构种子由种皮和胚组成,有的种子还有胚乳,胚是新植物的幼体,包括胚芽、胚根、胚轴、子叶。二、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主要区别是种子外有无果皮包被。果实包括果皮和种子。课本“练习与应用”。巩固性作业:本节知识巩固、基础通关。综合性作业:《七彩作业》本节能力突破、素养达标。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