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1.1 认识生物 同步教案(2课时)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生物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1.1 认识生物 同步教案(2课时)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生物

资源简介

第一章 认识生物  
一、章节学习主题
第一章和第二章内容属于《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标准2022》)中的第一个学习主题“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内容主要包括认识生物和细胞。
二、章节学习内容分析
1.内容的课标分析
第一章和第二章内容属于《标准2022》规定的第一个学习主题“生物体的结构层次”。通过这两章的教学,达成以下目标:
(1)要帮助学生形成1个大概念:生物体具有一定的结构层次,能够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2)要帮助学生形成1个重要概念: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要帮助学生形成4个次位概念:①动物细胞、植物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结构;②植物细胞具有不同于动物细胞的结构,如叶绿体和细胞壁;③细胞不同结构的功能各不相同,共同完成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④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标准2022》对这一学习主题的学业要求:正确、规范地制作临时装片,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能够针对观察结果中可能出现的成像不佳等情况,从材料制备、仪器设备、操作程序等方面初步分析原因;识别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并说出其异同点,说明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运用示意图或模型等方式,展示和说明细胞各结构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2.本章教学内容分析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这一学习主题的主要特点:通过本主题的学习,学生能够形成生命系统观。生命系统观是指能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在结构上相互联系,在功能上相互配合而形成的有机整体,有其独特的规律。本章力图通过建立“生物体具有一定的结构层次,能够完成各项生命活动”这一大概念的过程,让学生理解细胞的基本组成结构,能说出动物细胞、植物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结构,促使学生认识到不同的细胞结构具有不同的功能,了解组成细胞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结构极其精细复杂,正是这些结构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才使得细胞能够进行生命活动。
三、章节学情分析
已有知识:学生在小学科学课上对生物的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已有经历:学生对生物有一定的认识,但是缺乏系统的学习。
已有技能:学生掌握了观察和实验的一般方法,具有了收集并分析资料的能力,并掌握了一定的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的思维方法,可以进行资料分析和实验探究活动。
已有情感:学生在生活中对生物有一定的认识。
四、章节学习目标
生命观念:通过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部分地认识生物和细胞,初步形成结构与功能、部分与整体相统一等观念,逐步形成科学的自然观。
科学思维:在认识生物和细胞的过程中,运用归纳、分析、建模等方法,进行独立思考与判断,初步形成理性思维习惯。
探究实践:通过资料分析、模拟探究等活动获得新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实践能力。
态度责任:认识生物及细胞,对学生深入理解大千世界中丰富多彩、形态各异的生命个体具有重要价值。
五、章节学习内容及学习方法概览
《认识生物》《认识细胞》章节学习概览
课时 内容 内容本质与研究方法
第1课时 观察周边环境 中的生物 通过观察校园、公园或林地中的生物,使学生初步学会设计观察方案,说出观察的一般方法,会做观察记录,同时培养学生的分工合作能力
第2课时 生物的特征 引导学生观察生物的生命活动,并得出生物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记录观察结果的技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讨论交流的能力
第3课时 学习使用显微镜 通过实验认识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学会使用光学显微镜,初步形成规范意识
第4课时 植物细胞 通过制作和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形成科学思维习惯
第5课时 动物细胞 制作并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通过比较的方法,区分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异同,提高归纳总结能力
第6课时 细胞的生活 通过类比、推理的方法,结合日常事例理解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理解细胞核是控制中心
六、章节评价与作业建议
本章节作业整体设计体现以下原则:
实践性原则:每课时严格按照《标准2022》设定针对性的作业,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业质量情况。
本章节作业设置为四部分:基础性作业、巩固性作业、综合性作业和拓展性作业。基础性作业以课本“练习与应用”为主;巩固性作业和综合性作业以《七彩作业》为主适当删减;拓展性作业为完成细胞模型的制作。
第一章 认 识 生 物
观察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课时目标
1.通过观察周边环境中的生物,明确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
2.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观察法。
学习重点:学会使用观察法观察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学习难点:观察法的实施和观察结果的交流。
课时活动设计
通过多媒体出示蝉吸食树汁的图片,阅读课本第6页法布尔在《昆虫记》中描写的蝉的一段话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来认识生物
设计意图:由图片和文学作品引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索生物的兴趣,让学生明确可通过观察、比较和讨论的方法来进一步认识生物,从而引出观察法。
出示幼苗时期的韭菜和小麦的图片,提出问题:你能区分哪个是韭菜,哪个是小麦吗 你是依据什么特征区分的 如果仅凭肉眼观察不能完全将它们区分开,你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分辨 如果追踪观察它们的生长发育过程,你还可以依据什么特征来区分它们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引导,使学生初步明确认识身边的生物可以从观察开始,明确观察除了可以直接用肉眼,还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或利用照相机、摄像机、录音机等设备,有时还需要测量。
方案一:有条件的情况下可带领学生观察校园中的生物,分组讨论制定观察方案并落实。观察植物时,让学生注意观察比较不同植株的高度、形态和生长环境等;观察动物时,让学生注意观察它们的形态特点、运动方式和生活环境等。提醒学生做好观察记录,回班后在班内讨论交流观察结果,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你所观察到的生物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 对相同的观察对象,不同的同学得到的观察结果不同,哪些因素会影响观察结果 举例说明如何进一步观察某种生物。
方案二:让学生分组讨论,制定观察校园或林地中的生物的方案,多媒体出示相关生物的图片。出示杨树和柳树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比较杨树和柳树的树干、枝条、叶的形状和颜色、花和果实的区别等。出示三角梅的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它的叶和花的形状和颜色,思考:紫红色的结构是它的花瓣吗 出示白头鹎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分析它的形态特点、运动方式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到观察不是随便看看,需要确定观察目的、明确观察对象、做好观察记录并及时交流观察结果。让学生明白观察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并做好记录;对于耗时较长的观察,比如观察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需要有计划和耐心,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学会观察法。
教师归纳总结观察到的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对生物种类进行简单概括。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了解生物的种类。
出示兔的头部和猫的头部的图片,让学生观察猫和兔的双眼在头部的位置,然后提出所发现的问题,与同学交流后,讨论谁提出的问题更有探究价值。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观察分析中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并将观察得到的结果与他人交流讨论。
多媒体展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片段,提出问题:这段文字中说到了哪些植物 又提到了哪些昆虫和鸟类 它们栖息的环境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渗透鲁迅先生认真细致的观察态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用观察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既丰富了知识,又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第一节 观察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观察法:①确定观察目的;②明确观察对象;③做好观察记录;④交流观察结果。
课本“练习与应用”。
巩固性作业:《七彩作业》本节知识巩固、基础通关。综合性作业:《七彩作业》本节能力突破、素养达标。
教学反思

生物的特征
课时目标
1.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
2.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表达能力。
学习重点: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学习难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课时活动设计
通过多媒体出示机器人的图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机器人不是生物的原因。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生物的兴趣。
多媒体出示图片,让学生说出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结合自己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讨论怎样区分生物和非生物。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生物和非生物有直观的认识,同时也可以暴露出错误认知作为后面的教学契机。
通过观察钟乳石和生石花的图片,让学生分组讨论回答下列问题:①生石花的肉质叶看起来像石头,为什么说它是生物 ②岩洞里的钟乳石能慢慢长大,为什么说它不是生物 ③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有生命 生物有哪些共同特征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表达能力,引导学生总结出生物的共同特征。
多媒体出示洋葱根尖细胞示意图和手臂肌肉细胞示意图,讲解生物是由细胞构成的。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出示阳光下生长的小麦和鸬鹚捕鱼的图片。 让学生思考: ①植物需要的有机物从哪里来 (关于光合作用可考虑掌握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通过有机物的不断积累而不断生长。)②动物如何获得营养 并根据学生程度选择性讲解自养和异养的概念。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绿色植物需从外界吸收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自身所需要的葡萄糖、淀粉等有机物;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以其他生物为食,从中获得营养物质,维持生存,从而得出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出示人的呼吸和鲸浮出水面换气的图片。教师讲解:鲸需要时常浮出水面进行换气,鲸呼气时产生雾状水柱,人也是一样,人体从出生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都不能停止呼吸。绝大多数生物需要获取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提出问题:植物需要从外界获取氧气吗 学生思考后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绝大多数生物需要获取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植物也需要从外界获取氧气,以维持自身的生存。植物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消耗氧气,为植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提出问题:用手触碰一下盆栽含羞草的叶片,受到触碰的含羞草叶片与周围的叶片相比,有何不同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多媒体出示狮子追捕斑马和河豚受刺激前后的形态图片,适当讲解:狮子在发现猎物后,能迅速追击,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逃跑;河豚在平静时和受到惊吓时的表现不同,这些都是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表现。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生物能够对来自环境中的各种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
教师讲解: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生物体发育到一定阶段,就开始繁殖下一代。下面就让我们通过一组图片来了解生物的这一特征。多媒体出示种子的萌发和破壳而出的幼鳄的图片。请学生总结不同生物的繁殖方式。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植物可以通过种子进行繁殖,动物的繁殖方式多种多样,如鳄鱼通过产卵繁殖下一代,虎、狼等动物通过产崽繁殖下一代,即生物能生长、发育和繁殖。
通过出示狗的一家和同一株桃树上开出不同颜色的桃花的图片,让学生体会遗传和变异。尝试让学生分析“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体现了生物的什么特征。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在很多方面表现出相似的特征,亲子间以及子代个体间又存在差异,即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出示人体出汗和落叶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生物还有哪些特征 并引导学生对生物的特征进行总结。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分析总结能力,使学生明确生物的特征。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第15页关于珊瑚的资料,提出问题:了解了生物的这些特征,相信你们一定会利用它们去判断一个物体是不是生物了。那你认为珊瑚和珊瑚虫都是生物吗 为什么 珊瑚虫一般生长在温暖的近海区,这又是为什么 学生分析讨论后由教师总结:珊瑚不是生物,是珊瑚虫分泌的外壳堆积在一起慢慢形成的,不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浅水区可获得较多的阳光,有适宜的温度,有利于藻类的生长,可以为珊瑚虫提供更多的氧气。因此,珊瑚虫一般生长在温暖的近海区。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以致用,强化对生物的理解和认识。通过观察、比较、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学会区分生物和非生物,掌握生物的基本特征。学生了解了生物,才能更好地保护生物,保护我们生活的环境。
第二节 生物的特征
一、生物与非生物
二、生物的特征
1.生物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3.生物能进行呼吸。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发育和繁殖。
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7.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课本“练习与应用”。
巩固性作业:《七彩作业》本节知识巩固、基础通关。综合性作业:《七彩作业》本节能力突破、素养达标。
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