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6.2.5《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教学设计课标分析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目标是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同时,《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领悟科学的本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积极思考,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本节课中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让学生深刻理解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提高环保意识,倡导学生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教材分析《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是济南出版社出版的生物学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二章第五节。学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的相关知识,不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巩固《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与食物网》的知识,而且对于下一章《生物多样性及保护》也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本节知识目标对学生来说较容易,所以教学中更为关注学生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的达成。注重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持整个生物圈的生态平衡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使学生更加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提高环保意识。教材中通过实例分析,感知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具有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到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通过讲解环保小故事及身边破坏生态平衡的事例等资料,认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超出一定的限度时,生态平衡就会遭到破坏,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自然恢复或部分恢复,有时则完全不能恢复。从而更加关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遵循生态规律,维持生态平衡,提高学生生物学的科学素养。学情分析学生学习完了生态系统的组成、营养结构、能量的流动和物质循环以及生态系统的类型,学生对生态系统的知识已经有了较为全面的认知。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也常常遇到或听到有关生态系统破坏的事例,但对于生态系统为何出现这种现象以及如何保持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还不是很清楚。本节着重从生态系统的调节方式和调节能力两个方面安排安排学习内容,引导学生了解生态系统保持稳定性的机制。通过分析驼鹿与狼的数量变化曲线,认识到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成分相互制约、共同维持着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通过比两个食物网稳定性的差异分析影响生态系统调节能力的因素。通过环保小故事和《狼和鹿》的事例说明,一旦超出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该系统就会被破坏,从而引导学生关注生态问题,落实于建设和谐美丽家园的实际行动中。本节设计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注重学生自学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课下收集、汇总、整理资料的能力;充分挖掘各种典型素材,培养学生关心国际、国内大事,关注社会热点,热爱家乡等情感。在教学中结合学生表现适时、适度的鼓励、表扬、肯定学生,激发其学习热情及学习主动性,在教育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核心素养目标生命观念:使学生建立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理解生态系统各组成部分的作用,形成对生态系统整体性的认识。科学思维:培养学生分析生态平衡的能力,学会从多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科学探究:通过观察和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实证思维,提高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责任:培养学生关爱生态环境的意识,提高学生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行动力。这些目标旨在通过教育使学生能够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概念,认识到生态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依赖关系,以及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通过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使他们能够分析生态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同时,通过强调社会责任,鼓励学生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中来,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行动力教学重点1、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2、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教学难点尝试用坐标、曲线图来表示并分析几种生态因素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前播放视频,《天堂》歌曲,让学生欣赏,质疑:美妙的歌曲将我们带到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同学们众说纷坛之时,再用多媒体展示一幅美丽的草原生态系统的图片。提出问题:美丽的草原在长期的各种因素的影响下,有的依然光彩夺目,有些草原却消失了,想知道原因吗?想让美丽的草原永远稳定和谐的存在吗?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课件展示本节课的目标,学生自己朗读1遍,目标的展示可以让学生明确要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提高课堂效率。二、自主学习,解惑答疑(一)生态系统的调节方式1、学生自学教材P73-P74页内容,前后6位同学为一组分组讨论驼鹿与狼的数量变化关系。美国的罗亚岛国家公园是一个长约80千米、宽约13千米的小岛。在岛上,狼是驼鹿唯一的天敌,而驼鹿也是狼唯一的食物来源,狼和驼鹿完全依靠彼此的生存而生存。20世纪50~90年代,科学家对岛上驼鹿的数量与狼的数量进行了持续调查,结果发现岛上驼鹿的数量与狼的数量具有一定关系。1)20世纪50~90年代,驼鹿的数量与狼的数量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驼鹿的数量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再下降,狼的数量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再下降。驼鹿数量增加时,因为食物丰富,狼的数量相应增加;狼的数量增加又导致驼鹿的数量下降。两者相互制约,保持相对稳定。2)假设某年在狼群中出现了一种疾病,导致狼大量死亡,随后的一年中将会对鹿群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狼大量死亡,天敌减少,鹿群的数量短期内迅速上升。以上问题,分组讨论,然后各小组代表回答。老师适时质疑,归纳总结:生态系统的资源和空间都有限。当某一成分(狼)发生变化(减少)时,必然会引起其他成分(驼鹿)的相应变化(增多),这些变化最终又反过来影响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狼因食物充足数量又会增多)。2、再举一个例子: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当害虫数量增加时, 的生长自然受到危害,但食虫鸟会因食物丰富而数量 ,这样就会抑制害虫数量的增加,从而使它们的数量保持相对 的状态。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理解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机制。得出结论:由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机制,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能够较长时间地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教师点评:关键词是成分--动态平衡 数量--相对稳定 方式--自我调节3、反馈练习,巩固所学。(二)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我们明白了生态系统能自我调节,提出问题: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大小与什么有关呢?1、学生自学教材 P74-P76页内容,根据问题,交流讨论。自主研学:1)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取决于什么?2)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3)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无限的吗?人们应该如何对应这样一问题?2、小组讨论,相互交流。3、教师展示两个例子:如果鼠、兔大量死亡,哪个能快速的恢复生态稳定?也就是说谁的调节能力大?得出结论: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反之,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小。4、图片展示:环保漫画小故事,你是如何理解此漫画的?5、学生思考,发表见解。归纳总结,得出结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都有一定的限度,如果外来干扰超出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会遭到破坏。6、拓展提升:美国《凯巴伯森林的狼和鹿》的故事,给人带来什么启示?三、知识整合回顾本课的学习历程,你有哪些收获?生态系统之所以能够维持生态平衡,是因为它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1、生态系统的调节方式:自我调节2、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其大小,取决于其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3、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四、达标测试评测练习A类:1.下列生态系统中自我调节能力最弱的是( )。A.天然落叶林 B.天然常绿林C.人工纯种林 D.人工混合林2.下列哪种措施能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A.使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保持平衡 B.限制最高消费者C.减少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数量 D.增加物种数目3.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有大有小,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结构特点。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就;反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少,营养结构越,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就。B类:1.在一个由植物→雷鸟→猛禽组成的食物链中,若捕捉了全部猛禽,雷鸟的数量会( )A. 缓慢上升 B.迅速上升C. 保持相对稳定D. 先迅速上升后急剧下降2.下列哪项措施最能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A.减少肉食性动物和寄生生物的数量B.增加物种的数量C.平衡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 D.植树造林,增加绿色植物的数量五、作业布置1.教材P76巩固提高;2.同步学习本节全部内容;3.调查你所在村落在建设新农村中的措施。六、图片展示,情感拓展。1、课件展示:环境污染的图片,同学们有何感想?学生沉思,发表见解。2、播放视频:习近平总书记对环境污染治理的讲话。3、共同宣誓,情感升华:以生命的名义,我承诺:从我做起,从小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珍爱生命,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保护自然。保护地球母亲,净化绿色校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