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鲁科版(五四学制)(2024)初中生物六年级上册综合实践项目《制作细胞模型》教学设计课题:《综合实践项目 制作细胞模型》科目:初中生物学年级:六年级上册版本:鲁科版(五四学制)(2024)一、课标引领《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在本次综合实践项目中,旨在让学生通过制作细胞模型,深入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同时,引导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对生物体结构层次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二、教材分析(一)教材内容本综合实践项目位于新教材鲁科版(五四学制)(2024)初中生物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中。教材首先介绍了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学生已经学习了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以及线粒体、叶绿体等细胞器的形态和功能。在此基础上,开展制作细胞模型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将抽象的细胞知识转化为直观的模型,加深对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理解。教材中提供了一些制作细胞模型的思路和方法示例,如可以使用不同的材料来代表细胞的各个结构部分,鼓励学生发挥创意,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制作。同时,强调了在制作过程中要注重模型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能够体现细胞各结构的位置关系和功能特点。(二)教材地位和作用制作细胞模型是对细胞知识的综合应用和实践拓展,它不仅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的细胞结构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亲手制作模型,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细胞的微观世界,增强对细胞结构与功能统一性的认识,为后续学习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和生命活动的规律奠定基础。同时,这一实践活动也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和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整个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进一步巩固细胞的基本结构知识,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等细胞器的形态和功能。2.理解细胞各结构之间的位置关系和相互作用。(二)能力目标1.学会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具,制作具有一定科学性和准确性的细胞模型。2.提高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能力。3.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学会在小组中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乐趣,培养科学精神和严谨的态度。2.增强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认识到生物学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价值。四、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准确制作细胞各结构的模型,体现其形态和功能特点。2.合理安排细胞各结构在模型中的位置,展示其相互关系。(二)教学难点1.选择合适的材料来模拟细胞的不同结构,并使其具有相应的功能特性。2.在制作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五、教学辅助1.多媒体课件,展示细胞结构的图片、视频以及优秀的细胞模型制作案例,为学生提供参考和灵感。2.准备各种制作材料,如不同颜色的卡纸、泡沫塑料、橡皮泥、塑料薄膜、铁丝、胶水、剪刀、彩笔等,供学生选择使用。3.提供实验工具,如显微镜、放大镜等,方便学生观察细胞结构和制作效果。4.准备相关的科学实验材料和设备,如渗透装置(用于模拟细胞膜的选择性透过性)、不同浓度的糖水(用于观察细胞质的流动)等。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回顾细胞结构知识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细胞的结构示意图,提问学生:“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细胞的结构,谁能来说一说细胞都有哪些主要结构?它们各自的功能是什么?”邀请几位学生回答,教师进行补充和强调,巩固学生对细胞结构和功能的认识。设计意图:复习细胞结构知识,为制作细胞模型做好知识铺垫,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细胞各结构的特点和功能,为后续制作模型时准确体现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打下基础。2.展示细胞模型示例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精美的细胞模型图片或视频,包括植物细胞模型和动物细胞模型,让学生观察这些模型的特点和创意。提问:“大家看这些细胞模型做得多么逼真啊!你们想不想自己也动手制作一个呢?”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制作欲望。设计意图:通过展示优秀的细胞模型示例,让学生对细胞模型有更直观的认识,感受到制作细胞模型的趣味性和挑战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二)讲解制作要求与方法1.明确制作要求讲解本次制作细胞模型的要求:模型要准确呈现细胞的主要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以及至少两种细胞器(如线粒体、叶绿体等)。各结构的比例和位置要合理,能够体现细胞的空间结构。选择的材料要环保、易得且能够较好地模拟细胞结构的特点和功能。在制作过程中要注意安全使用工具,保持教室整洁。强调模型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让学生明白制作细胞模型不仅是一项手工活动,更是对科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设计意图:明确制作要求,使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有清晰的目标和方向,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规范意识。2.介绍制作方法材料选择方法:讲解不同材料适合模拟的细胞结构部分,例如:用卡纸或塑料薄膜制作细胞膜,因为它们可以模拟细胞膜的薄而透明的特点。用橡皮泥或泡沫塑料制作细胞核,通过捏塑成合适的形状来体现细胞核的形态,并且可以用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区分核仁和染色质(可简单示意)。用铁丝或细线条表示细胞骨架(如果学生能力允许且有兴趣体现这一结构),展示其对细胞形态的维持作用。对于线粒体,可以用小颗粒状的材料(如彩色塑料珠子或搓成小球状的橡皮泥)表示,体现其颗粒状的形态和能量转换的功能。叶绿体则可以用绿色的卡纸或塑料片剪成合适的形状来模拟,突出其进行光合作用的功能特点以及在植物细胞中的分布位置。制作步骤:首先,确定要制作的细胞类型(植物细胞或动物细胞),根据选择的细胞类型准备相应的材料。制作细胞核: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细胞核的形状,并标注出核仁(可以用一个小的不同颜色的材料块表示)。构建细胞质:用适当的材料填充在细胞核周围,代表细胞质,可以通过不同的颜色或纹理区分细胞质中的不同区域(如内质网、高尔基体等较为抽象的结构可简单示意其存在的区域)。制作细胞膜:将准备好的细胞膜材料围绕在细胞质外面,注意要体现细胞膜的完整性和边界作用。添加细胞器:根据细胞类型,将制作好的线粒体、叶绿体等细胞器放置在细胞质中的合适位置,并用胶水或其他固定方式固定。最后,对整个细胞模型进行调整和完善,检查各结构的比例和位置是否合理,是否牢固。可以用彩笔在模型上标注出各结构的名称,以便更好地展示和讲解。鼓励创新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制作过程中体现细胞的动态过程或功能特点,例如用可活动的部件表示细胞的物质运输或细胞分裂等过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创意进行启发,不做过高要求)。提醒学生可以参考教材中的示例以及网上的资源,但要鼓励发挥自己的创意和想象力,制作出独特的细胞模型。设计意图:详细介绍制作方法和材料选择,为学生提供具体的操作指导,使学生能够顺利开展制作活动。同时,鼓励创新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有更多的发挥空间。(三)小组讨论与分工1.组织学生分组根据学生的人数和实际情况,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 6人。确保每个小组的学生能力和兴趣有所差异,以便在小组活动中能够相互协作、共同进步。为每个小组分配一张实验桌,并提供相应的制作材料和工具。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让学生在小组中相互交流、互相学习,共同完成细胞模型的制作任务。2.小组讨论要求各小组围绕以下问题进行讨论:确定制作的细胞类型(植物细胞还是动物细胞),并说明理由。根据选择的细胞类型,讨论如何用现有的材料制作细胞的各结构部分,制定初步的制作方案。明确小组成员的分工,确保每个成员都有具体的任务,如材料准备、结构制作、模型组装、标注说明等。教师在各小组间巡视,倾听学生的讨论,适时给予指导和建议。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充分发挥小组每个成员的智慧和创造力。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明确制作目标和任务,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通过讨论制定制作方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决策能力。教师的巡视指导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在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确保讨论的顺利进行。3.小组汇报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小组的讨论结果,包括制作的细胞类型、制作方案和成员分工情况。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提出问题或建议,进行交流和讨论。教师对各小组的汇报进行点评和总结,肯定学生的创意和合理之处,同时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意见。对一些共性的问题进行集中讲解和指导,确保每个小组都能明确制作方向和方法。设计意图:通过小组汇报,让各小组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拓宽学生的思路。教师的点评和总结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完善制作方案,提高制作质量。同时,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四)制作细胞模型1.学生开始制作各小组按照讨论确定的制作方案和分工,开始动手制作细胞模型。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方案进行适当调整和改进。教师在教室里巡回观察,及时为学生提供帮助和指导。对于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如材料的剪裁、粘贴等,教师给予示范和指导;对于学生在体现细胞结构和功能方面的疑问,教师引导学生查阅教材或相关资料,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提醒学生要注意安全使用工具,保持教室的整洁和卫生。在制作过程中,鼓励学生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身体验制作细胞模型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的巡回指导可以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确保制作活动的顺利进行。同时,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以及团队协作精神。2.教师个别指导在学生制作过程中,教师重点关注一些制作进度较慢或遇到较大困难的小组,进行个别指导和帮助。帮助这些小组分析问题所在,引导他们调整制作思路和方法,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完成制作任务。对于一些有创意和独特想法的小组,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导,帮助他们进一步完善模型,使其更加科学、准确和美观。设计意图:针对不同小组的实际情况进行个别指导,确保每个小组都能在制作过程中有所收获。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五)实验探究与模型完善1.渗透实验教师介绍渗透实验的目的:模拟细胞膜的选择性透过性。实验装置准备:取一个小塑料袋,装入一定量的糖水,将袋口扎紧,然后将其放入盛有清水的大烧杯中。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一段时间后,会发现塑料袋会逐渐变大,烧杯中的水颜色不变。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这说明了细胞膜具有什么功能特点?师生共同总结:水分子可以通过细胞膜(塑料袋)从低浓度的清水进入高浓度的糖水中,而糖分子不能透过,这体现了细胞膜具有选择性透过性,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思考如何在细胞模型中更好地体现细胞膜的这一功能特点,并对模型进行相应的改进。例如,可以在细胞膜的模型上标注物质进出的方向,或者用不同的材料来区分能够通过细胞膜和不能通过细胞膜的物质。设计意图:通过简单的渗透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细胞膜的功能特性,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实验现象,加深学生对细胞膜功能的理解。同时,引导学生将实验结果与细胞模型制作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促使学生对模型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和优化。2.细胞质流动观察实验教师讲解实验目的:观察细胞质的流动现象,理解细胞质的动态性质。实验材料准备:在显微镜下放置一片含有叶绿体的植物叶片临时装片(提前准备好),调整显微镜至清晰状态。让学生分组轮流观察细胞质中叶绿体的流动情况。提问学生:你们观察到了什么?叶绿体是如何运动的?这说明了细胞质具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总结:叶绿体在细胞质中沿着一定的方向不断流动,这表明细胞质不是静止的,而是处于不断流动的状态,这种流动对于细胞内物质的运输和交换具有重要意义。引导学生思考在制作细胞模型时,如何通过创意设计来体现细胞质的流动。例如,可以用一些可移动的小颗粒或线条来表示细胞质的流动方向,或者制作一个动态的模型部分来展示细胞质的流动过程。学生回到小组,根据观察到的细胞质流动现象和讨论结果,对细胞模型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和创新,使其能够更好地体现细胞质的动态特征。设计意图:通过观察细胞质流动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细胞质的动态性,增强学生对细胞微观结构和生理功能的认识。将实验观察与模型制作相联系,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制作的细胞模型更加生动、准确地反映细胞的真实状态。(六)展示与交流1.小组展示各小组完成细胞模型制作后,将模型放置在展示台上进行展示。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他们制作的细胞模型,包括制作的细胞类型、各结构的材料选择和制作方法、模型所体现的细胞功能特点以及在制作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等。其他小组的同学认真倾听,并可以提出问题、发表意见或建议。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展示,让每个小组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同时,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2.全班交流在各小组展示结束后,组织全班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引导学生从模型的科学性、准确性、创意性、制作工艺等方面对各小组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比较。提问学生:“在这些细胞模型中,你认为哪个模型最能准确地体现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哪个模型的创意最独特?你从其他小组的作品中学到了什么?”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审美能力。对学生的评价和讨论进行总结和归纳,肯定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努力和创新,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实践提供参考和改进方向。设计意图:通过全班交流,让学生对不同小组的作品有更全面的认识和了解,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评价能力,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习和进步。同时,总结本次实践活动的经验和教训,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改进依据。(七)总结与拓展1.总结制作过程引导学生回顾整个细胞模型制作过程,包括小组讨论、分工合作、材料选择、制作方法、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等。提问学生:“通过这次制作细胞模型的实践活动,你对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和理解?在制作过程中,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和技能?你认为团队合作在这次活动中起到了什么作用?”邀请几位学生回答,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强调制作细胞模型不仅是对细胞知识的巩固和应用,更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途径。通过这次活动,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细胞的微观世界,体会到了生物学的趣味性和科学性。设计意图:通过总结制作过程,帮助学生梳理本次实践活动的收获和体会,加深学生对细胞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反思能力。同时,让学生认识到实践活动在学习生物学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和热情。2.拓展知识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更复杂、更精细的细胞模型或细胞结构的三维动画,向学生介绍细胞内一些细微结构和细胞的生理过程(如细胞分裂、蛋白质合成等),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对细胞生物学的深入探究欲望。布置课后拓展任务: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细胞模型在生物学研究和教学中的应用,以及细胞生物学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个与细胞相关的主题,制作一份手抄报或小报告,在下节课进行展示和交流。设计意图:通过拓展知识和布置课后任务,引导学生将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让学生了解细胞生物学的前沿知识和应用,拓宽学生的学科视野,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八)评价与反馈1.学生自我评价发放学生自我评价表,让学生对自己在本次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对细胞知识的掌握程度、制作模型的技能水平、创新思维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等方面。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相应的评价等级上打勾或填写具体的评价意见。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我评价,让学生对自己在本次实践活动中的优点和不足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自我调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2.小组互评组织各小组进行互评。每个小组根据其他小组在模型制作、展示介绍、团队协作等方面的表现,填写小组互评表,对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并提出建议。评价内容包括模型的科学性、准确性、创意性、制作工艺、团队协作情况等方面。设计意图:通过小组互评,让学生学会欣赏他人的作品和优点,同时发现自己小组与其他小组之间的差距和不足,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促进小组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共同提高。3.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在整个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度、小组讨论情况、制作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展示交流中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等方面,对每个学生和小组进行综合评价。教师评价要注重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充分肯定学生的努力和进步,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和期望。设计意图:教师评价是对学生本次实践活动表现的全面总结和反馈,有助于学生了解自己在教师眼中的表现和发展方向,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实践提供指导和帮助。同时,教师的评价也可以激励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今后的学习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4.反馈与总结收集学生的自我评价表、小组互评表和教师评价表,对评价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让学生了解自己在本次实践活动中的综合表现情况。针对评价中反映出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与学生一起进行总结和反思,探讨改进的方法和措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