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冀少版(2024)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线虫动物和环节动物》教学设计课题:《线虫动物和环节动物》科目:初中生物学年级:七年级上册版本:冀少版(2024)一、课标引领《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对本节课相关内容的要求如下:概述无脊椎动物不同类群(如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等)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观察某种无脊椎动物(如蚯蚓)的外部形态和运动。通过对动物类群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同时引导学生树立生物多样性的观念,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二、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本节课是冀少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生物的多样性》第一章《藻类、植物和动物》中的内容。在学习了藻类植物之后,进一步学习动物类群中的线虫动物和环节动物,为后续学习其他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奠定基础。通过对不同动物类群的学习,学生能够逐步构建起生物多样性的知识体系,了解生物在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等方面的多样性以及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二)教材内容1.线虫动物教材首先介绍了线虫动物的代表动物-蛔虫,包括蛔虫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和生殖特点。蛔虫身体呈圆柱形,两端逐渐变细,体表有角质层,消化管结构简单,生殖器官发达。蛔虫寄生在人体小肠内,靠吸食人体小肠内半消化的食糜生活,雌雄蛔虫在人体小肠内交配后,雌虫每天可产卵约20万粒。接着阐述了线虫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最后提及了线虫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蛔虫等线虫动物会引起人体的寄生虫病,如蛔虫病,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同时,也简单介绍了一些防治线虫动物寄生虫病的方法,如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喝生水,不吃不洁的瓜果蔬菜等。2.环节动物以蚯蚓为例,详细介绍了环节动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蚯蚓的身体呈长圆筒形,由许多相似的环形体节构成,靠近前端有一个粗大的环带。蚯蚓的体表有黏液,体壁有发达的肌肉,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蠕动。蚯蚓的呼吸依靠湿润的体壁完成,它以土壤中的有机物为食,能疏松土壤,提高土壤肥力。总结出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强调了环节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蚯蚓是常见的环节动物,在土壤改良、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此外,还介绍了一些其他的环节动物,如沙蚕、水蛭等,它们在生态系统中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有的可作为鱼类的饵料,有的在医学上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如水蛭的唾液中含有蛭素,可用于生产抗血栓药物。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别线虫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2.说出蛔虫和蚯蚓的形态结构特点、生活习性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3.描述环节动物的运动和呼吸方式。(二)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蛔虫和蚯蚓的标本或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2.尝试归纳总结线虫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3.通过探究蚯蚓的运动和呼吸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三)情感目标1.认同生物的形态结构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2.关注线虫动物和环节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增强学生保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四、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线虫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2.蛔虫和蚯蚓的形态结构特点及其与生活习性的关系。(二)教学难点1.理解生物的形态结构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2.探究蚯蚓的运动和呼吸方式。五、教学辅助1.蛔虫和蚯蚓的标本、模型、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2.实验器材:蚯蚓、解剖盘、放大镜、棉球、清水、玻璃板、粗糙的纸板等。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展示一些常见的动物图片,如猫、狗、鱼、鸟、蝴蝶、蚯蚓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和所属的动物类群。2.提问:“在这些动物中,有些动物的身体结构比较简单,没有脊椎骨,我们把它们统称为无脊椎动物。你们知道哪些动物属于无脊椎动物吗?”引导学生回忆已学过的无脊椎动物类群,如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等。3.展示蛔虫和蚯蚓的图片,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线虫动物和环节动物。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多种动物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复习旧知,引入新课。同时,让学生对无脊椎动物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后续学习线虫动物和环节动物做好铺垫。(二)线虫动物1.蛔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展示蛔虫的标本和图片,让学生观察蛔虫的外形,提问:“蛔虫的身体形状是怎样的?它的体表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到蛔虫身体呈圆柱形,两端逐渐变细,体表有角质层。结合教材内容,讲解蛔虫的消化管结构,提问:“蛔虫的消化管包括哪些部分?与它的寄生生活有什么关系?”让学生了解蛔虫的消化管简单,只有口和肛门,这与它寄生在人体小肠内,吸食半消化的食糜生活相适应。讲述蛔虫的生殖特点,强调蛔虫生殖器官发达,雌雄蛔虫在人体小肠内交配后,雌虫每天可产卵约20万粒。提问:“如此高的产卵量对蛔虫的生存和传播有什么意义?”引导学生思考蛔虫的繁殖能力与寄生生活的关系,理解蛔虫能够在人体内大量繁殖并传播的原因。2.线虫动物的主要特征组织学生讨论蛔虫的形态结构特点,提问:“根据蛔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你能总结出线虫动物的主要特征吗?”引导学生从身体形状、体表结构、消化管结构和生殖方式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总结线虫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3.线虫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让学生阅读教材中关于线虫动物与人类生活关系的内容,提问:“线虫动物对人类生活有哪些影响?”引导学生了解蛔虫等线虫动物会引起人体的寄生虫病,如蛔虫病,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组织学生讨论如何预防线虫动物寄生虫病,提问:“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预防蛔虫病等线虫动物寄生虫病的发生?”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经验。教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和补充,强调要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喝生水,不吃不洁的瓜果蔬菜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设计意图:通过观察蛔虫的标本和图片,讲解蛔虫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和生殖特点,让学生对蛔虫有更直观、深入的了解。组织学生讨论线虫动物的主要特征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归纳总结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三)环节动物1.蚯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展示蚯蚓的标本和图片,让学生观察蚯蚓的外形,提问:“蚯蚓的身体形状是怎样的?它的身体由哪些部分组成?”引导学生观察到蚯蚓的身体呈长圆筒形,由许多相似的环形体节构成,靠近前端有一个粗大的环带。讲解蚯蚓的体节、环带的概念和作用,提问:“蚯蚓的体节和环带有什么意义?”让学生了解体节的出现使蚯蚓的身体运动更加灵活,环带可以作为判断蚯蚓前后端的标志。让学生用手触摸蚯蚓的体表,感受蚯蚓体表的黏液,提问:“蚯蚓体表的黏液有什么作用?”引导学生思考黏液对蚯蚓呼吸和运动的重要性。结合教材内容,讲解蚯蚓的生活环境和食性,提问:“蚯蚓生活在什么环境中?它以什么为食?”让学生了解蚯蚓生活在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以土壤中的有机物为食。2.蚯蚓的运动和呼吸实验探究:蚯蚓的运动和呼吸方式提出问题:蚯蚓是如何运动的?它是靠什么呼吸的?作出假设: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生活经验,对蚯蚓的运动和呼吸方式作出假设。例如,有的学生可能认为蚯蚓是通过肌肉的收缩和舒张来运动的,靠体表的黏液进行呼吸。制定计划:准备实验材料:蚯蚓、解剖盘、放大镜、棉球、清水、玻璃板、粗糙的纸板等。设计实验步骤:将蚯蚓放在解剖盘上,观察它的运动方式,并用放大镜观察蚯蚓的刚毛。在玻璃板上和粗糙的纸板上分别放上蚯蚓,观察蚯蚓在不同表面上的运动情况,比较蚯蚓在光滑表面和粗糙表面上运动的难易程度。用棉球将蚯蚓的体表擦干,然后将蚯蚓放在干燥的环境中,观察蚯蚓的反应,推测蚯蚓的呼吸方式。在蚯蚓的体表滴上几滴清水,保持蚯蚓体表的湿润,再将蚯蚓放在干燥的环境中,观察蚯蚓的活动情况,进一步验证蚯蚓的呼吸方式与体表黏液的关系。实施计划: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按照制定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得出结论: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和讨论,得出结论。蚯蚓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蠕动,它靠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体表干燥会影响蚯蚓的呼吸,导致蚯蚓死亡。表达与交流: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实验结果,分享实验过程中的发现和体会。其他小组的同学进行质疑和评价,共同探讨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法。3.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组织学生讨论蚯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点,提问:“根据蚯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你能总结出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吗?”引导学生从身体结构、运动方式和呼吸方式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总结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4.环节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让学生阅读教材中关于环节动物与人类生活关系的内容,提问:“环节动物对人类生活有哪些益处?”引导学生了解蚯蚓在土壤改良、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如蚯蚓能疏松土壤,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动,有利于植物的生长。介绍其他环节动物,如沙蚕、水蛭等,让学生了解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沙蚕是鱼、虾等的饵料,水蛭的唾液中含有蛭素,可用于生产抗血栓药物。提问:“我们应该如何对待环节动物?”引导学生树立保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认识到环节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我们应该合理利用和保护它们。设计意图:通过观察蚯蚓的标本和图片,讲解蚯蚓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和运动呼吸方式,让学生对蚯蚓有全面的了解。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组织学生讨论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归纳总结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树立保护动物的意识。(四)课堂小结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包括线虫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代表动物蛔虫和蚯蚓的形态结构特点、生活习性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2.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线虫动物和环节动物的区别与联系,教师进行补充和完善。3.强调生物的形态结构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让学生举例说明蛔虫和蚯蚓的形态结构是如何适应它们的生活环境的。设计意图:通过课堂小结,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框架,加深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同时,再次强调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强化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五)课堂练习1.下列动物中,属于线虫动物的是()A.蚯蚓 B.蛔虫 C.沙蚕 D.水蛭2.蛔虫寄生在人体小肠内,它的体表有(),可以防止被人体消化液消化。A.角质层 B.外骨骼 C.鳞片 D.黏液3.蚯蚓的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这一特征有利于()A.运动 B.呼吸 C.防御 D.生殖4.蚯蚓靠()进行呼吸。A.鳃 B.肺 C.皮肤 D.气管5.环节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密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蚯蚓可以疏松土壤,提高土壤肥力B.沙蚕是鱼、虾等的天然饵料C.水蛭的唾液中含有蛭素,可用于生产抗血栓药物D.所有的环节动物对人类都是有益的设计意图:通过课堂练习,及时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检测学生对本节课重点内容的掌握情况,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反馈和纠正。同时,通过练习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六)布置作业1.完成教材课后练习题。2.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线虫动物和环节动物的知识,写一篇小短文,介绍一种你感兴趣的线虫动物或环节动物,包括它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等方面的内容。设计意图:通过布置课后作业,进一步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查阅资料的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同时,通过写小短文的形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组织能力,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和热爱。七、板书设计(一)1.线虫动物代表动物:蛔虫形态结构:身体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消化管简单,有口有肛门,生殖器官发达。生活习性:寄生在人体小肠内,靠吸食人体小肠内半消化的食糜生活。主要特征: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引起蛔虫病等寄生虫病,注意个人卫生可预防。2.环节动物代表动物:蚯蚓形态结构:身体呈长圆筒形,由许多相似的环形体节构成,靠近前端有环带,体表有黏液,体壁有肌肉。生活习性:生活在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以土壤中的有机物为食。运动方式: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蠕动。呼吸方式:靠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主要特征: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蚯蚓可疏松土壤、提高土壤肥力;沙蚕是饵料;水蛭可用于生产抗血栓药物。(二)1.实验探究:蚯蚓的运动和呼吸提出问题:蚯蚓是如何运动的?它是靠什么呼吸的?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验材料:蚯蚓、解剖盘、放大镜、棉球、清水、玻璃板、粗糙的纸板等。实验步骤:……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蚯蚓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蠕动,靠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表达与交流:……2.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例子:蛔虫:体表有角质层,适应寄生生活。蚯蚓:身体分节,体表有黏液,体壁有肌肉,适应土壤生活。设计意图:主板书呈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线虫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代表动物、形态结构、生活习性、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等,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框架有清晰的认识。副板书用于记录实验探究的过程和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例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内容和生物学核心概念,同时也方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补充和强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