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感知数据 课件+教案-高中信息技术人教中图版(2019)必修1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1感知数据 课件+教案-高中信息技术人教中图版(2019)必修1

资源简介

(共34张PPT)
1.1.1 感知数据
学习目标
1、通过身边案例,理解数据的概念。
2、感受数据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和价值。
学习重、难点
重点:数据的概念和特征。
难点:数据的概念和特征。
问题:制订出游计划
小明是一名高一学生,要与父母从北京出发到上海游玩5天,预算每人5000元。父母请小明来制订出游计划。如果你是小明,你会如何制订呢?你制订计划的依据是什么?
北 京
上 海
问题:制订出游计划
交通方式
酒店预订
出游计划
门票预订
……
问题:制订出游计划
北 京
上 海
交通方式的选择
问题解决
通过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对于交通方式,得到了以下一些数据。
交通方式 所需时间 所需费用
飞机 约2h20m 约1300元/人
高铁 约5h30m 约550元/人
自驾车 约14h 约1300元/车
问题解决
数 据
描述了不同交通方式对应的时间及费用。
为交通方式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交通方式 所需时间 所需费用
飞机 约2h20m 约1300元/人
高铁 约5h30m 约550元/人
自驾车 约14h 约1300元/车
数据的概念
什么是数据?在我们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中,都有哪些数据?
这位同学的身高是170cm
这瓶矿泉水的价格是2元
明天的气温是26℃
......
数据的概念
数据的概念:
数据是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是信息的载体。
数据的概念
2
20
5
30
14
1300
550
1300
170
2
26
请思考:
数据只是数值吗?
数据的概念
数据可以表现为数值
无法用数值直接表示
数据的概念
请思考:
使用文字“红”、“蓝”描述汽车颜色。
如何对图中两辆汽车的属性进行描述,以便人们能够快速地将它们区分开?
数据可以表现为文字
数据的概念
如何描述一个地方的景色?
数值?
文字?
绘 画
照 片
山高8000米,水深20米
蓝天、绿地、高山
数据可以表现为图像
数据的概念
实践活动:
你能猜出以下几段声音分别是什么声音吗?
狗的叫声
这些声音是对事物属性的记录吗?
数据可以表现为声音
流水声
雷 声
数据的概念
请思考:
如何记录一场篮球比赛?
如何记录道路上车辆的行驶情况?
摄像设备
数据可以表现为视频
数据的概念
请思考:
数据只是数值吗?
能处理的对象
文字
声音
图像
视频
数值
数据的概念
数据是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是信息的载体。在计算机科学中,数据是计算机识别、存储和加工的对象。
数据的特征
1. 可用于描述事物。
基本信息
姓名
年龄
性别
身体状况
心率
血压
肺活量
2. 数据是信息的载体。
身份证示意图
火车票
数据的特征
数据的特征
3. 数据是可加工,可以处理的。
22053014
交通方式 所需时间
飞机 约2h20m
高铁 约5h30m
自驾车 约14h
数据的应用
数据有哪些具体应用呢?
数据的应用
风 力
查询天气情况
决定所穿衣服
空气质量
温 度
日 期
数据的应用
上车时间
上车站点
下车时间
刷卡乘坐公交车
下车站点
乘车金额
卡内余额
个人:判断是否需要充值
公交公司:合理调度车辆
数据的应用
付款账号
收款账号
移动支付
支付时间
支付金额
让消费过程清晰化
数据的应用
1. 记录事物和行为。
2. 帮助人们进行判断,制定决策。
一、选择题
  1.2019年4月21日至5月4日之间,四名受害人在超市手持微信二维码等待付款时,先后被人从背后扫码盗刷500~900元不等的资金。民警已于5月13日将嫌疑人彭某抓获。本案中,作案者专门在超市收银台附近游逛,寻找提前拿出付款二维码准备付款的顾客,再用手机远程扫描顾客的付款码,随后立即转身离开,全部过程用时仅十几秒。根据材料,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
A.为了快速结账,可以提前打开自己的付款二维码,并不需要遮挡。
B.注意保护付款二维码,仅提供给正规商家。
C.为了财产安全,应该避免使用二维码付款。
D.为了财产安全,应取消免密支付。
B
课堂检测
  2.下列有关数据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数据是数值或者数字
B.数据是描述事物的符号
C.数据可被加工处理
D.数据是信息的载体
3.小明坚持每天跑步锻炼,需要获取运动数据,以便更加科学地调整运动强度。下列选项中的 设备不能用来获取运动数据。
A.智能手机 B.运动手环 C.智能跑鞋 D.蓝牙耳机
A
D
课堂检测
  4.二维码的使用给我们生活带来很多便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扫码前要留意该二维码是否有被篡改过的痕迹
B.不要随意扫描二维码付款
C.微信朋友圈发布的二维码可以放心识别
D.不要识别不明来源的二维码
5.居民身份证号码可以反映出常住户口所在地的行政区划、出生日期和性别等信息,这主要体现了数据是 。
A.计算工具识别、存储和加工的对象 B.信息的载体
C.可处理的 D.可加工的
C
B
课堂检测
二、判断题
1.数据是数值或者数字。( )
2.数据是信息的载体。( )
3.结绳记事的“结”不能被计算机加工处理,所以不是数据。( )
4.为了快速结账,可以提前打开自己的付款二维码,并不需要遮挡。( )
5.为了自身信息及财产安全,不要随意扫描二维码付款。( )

×

×
×
课堂检测
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课堂小结
感知数据
概 念
特 征
应 用
可用于描述事物(数据的集合)
信息的载体
可加工、可处理的
记录事物和行为
帮助人们进行判断,制定决策。
数值、字符、图像、音频、视频、可处理的对象
计算机识别、存储和加工的对象
信息的载体
课后作业
请结合你的生活经验,列举生活中的数据,以及这些数据的作用。
生活场景 产生的数据 数据的作用
上学路上 出行数据 可以规划交通
谢谢观看
Thanks for watching1.1.1感知数据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必修一《数据与计算》第一章第一节《感知数据》的内容,主要内容是理解数据的概念及数据的特征,了解数据的应用。其中,数据是本章的重点概念,也是全书的核心概念,更是学生后续学习的重要起点和基础。本节在具体感知数据的基础上,描述数据的特征,认识数据对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影响。
【学情分析】
本节课面向的是高一年级学生,大部分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信息的相关知识,对信息的概念特征及作用有一定认识,但对数据的含义,数据的应用价值还不太了解。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创设新颖、内容丰富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对课堂案例自主探究的兴趣,在充分发挥互动式课堂的基础上,教师根据课堂结构利用简单的任务形式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总结与扩展。
【教学目标】
1、感知数据,了解数据的表现形式。
2、了解数据对人与社会的作用。
3、掌握分析数据获得更高价值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数据的重要性,理解数据对社会的影响。
教学难点:分析并利用数据,使其形成具有更高价值的信息。
【教学方法与教手段】
本节课作为新教材的第一节课内容,通过生活中的项目活动,贯穿教学内容,既有条理又便于学生理解。将教学的重点放在数据的重要性上,通过列举丰富的事例帮助学生理解基本概念。本节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自主、探究交流、任务驱动和讲解等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计算机、相关素材(视频、文字、PPT)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景导入 抛出问题:制订出游计划小明是一名高一学生要与父母从北京出发到上海游玩5天,预算每人5000元。父母请小明来制订出游计划。如果你是小明,你会如何制订呢?你制订计划的依据是什么?(教师巡视,学生讨论)在决定交通方式时所需的时间及费用,就是我们需要的数据,什么是数据,数据有什么特点及作用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感知数据》。 主要考虑的有:交通、酒店、门票、饮食..根据所需的时间、费用...... 通过决定交通方式时所需的时间及费用,让学生感知数据,了解数据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为下面数据的学习做好铺垫.
数据的概念 1、数据的概念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对于交通方式,得到了以下数据。交通方式所需时间所需费用飞机约2h20m约1300元/人高铁约5h30m约550元/人自驾车约14h约1300元/车表中的数据描述了不同交通方式对应的时间及费用,为选择交通方式,提供了依据。除此之外,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数据呢?由此可知,数据是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是信息的载体。刚才我们讲到决定选择哪种交通方式时所需的时间以及所需费用都是数值,请同学思考:数据只是数值吗 2、数据的表现形式我们来看这张图片,在里边30oC是数值、56%是数值,但是不是所有的信息都可以用数值来表示呢,举个例子?我们看到“阴”就不可以用数值来表示,所以数据不只是数值。请思考如何对图中两辆汽车的属性进行描述,以便人们能够快速地将它们区分开?由此可见,数据可以表现为文字。对于一个地方的景色,我们可以怎么来描述?这是用文字来描述,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用数值,比如山高2000米,水深20米,也可以采用画画、拍照的方式。大家听以下几段声音分别是什么声?声音记录了事物的属性,所以声音也是数据的一种表现形式。如何记录一场篮球比赛 如何记录道路上车辆的行驶情况?视频也是一种数据。由此我们可以总结:数据不仅仅是数值,还可以表现为文字、图像、声音、视频,还有可处理对象。由此我们知道数据的概念:数据是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是信息的载体。在计算机科学中,数据是计算机识别、存储和加工的对象。接下来我们来学习数据的特征是什么? 同学的身高、矿泉水的价格、天气气温......摇头(不知道)或者回答不是。不是,阴没有用数据表示。使用文字“红”、“蓝”描述汽车颜色。山清水秀、蓝天白云、风景秀丽......流水声、雷声、狗叫声。摄像机、监控 对于数据的概念和表现形式这样的理论知识,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让学生易于接受,容易理解,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数据的特征 数据有哪些特征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1、数据可用于描述事物。如对一个人,我们可以通过他的姓名、年龄和性别知道他的基本信息,也可以通过他的心率、血压和肺活量了解他的身体状况。数据是信息的载体。如我们的身份证号码能够反映出生日期、性别、出生地等信息;火车票可以反映起始站、发车时间、车次等信息。3、数据是可加工,可以处理的。如数据22053014,通过加工成不同交通所需时间时,它便有了意义。 学生认真倾听并分析案例 对于数据的特征,采用讲解的形式,讲解时,先说明特征是什么,再通过案例进行解释,这样学生也可以自我消化。
数据的应用 1、根据天气预报的相关信息,可以决定所穿衣服、是否可以进行户外活动等。2、根据刷卡乘坐公交车的相关信息,对于个人可用来判断是否需要充值,对于公交公司可以合理高度车辆。3、根据移动支付的相关信息,可以让消费过程清晰化。 学生认真倾听并分析案例 在讲解数据的应用时,结合数据在对工作、生活和学习的影响,让学生亲身感受数据的作用。
九、课堂检测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数据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数据是数值或者数字 B.数据是描述事物的符号
C.数据可被加工处理 D.数据是信息的载体
2.小明坚持每天跑步锻炼,需要获取运动数据,以便更加科学地调整运动强度。下列选项中的( )设备不能用来获取运动数据。
A.智能手机 B.运动手环 C.智能跑鞋 D.蓝牙耳机
3.居民身份证号码可以反映出常住户口所在地的行政区划、出生日期和性别等信息,这主要体现了数据是( )。
A.计算工具识别、存储和加工的对象 B.信息的载体
C.可处理的 D.可加工的
(二)判断题
1.数据是数值或者数字。( )
2.数据是信息的载体。( )
3.结绳记事的“结”不能被计算机加工处理,所以不是数据。( )
4.为了快速结账,可以提前打开自己的付款二维码,并不需要遮挡.( )
5.为了自身信息及财产安全,不要随意扫描二维码付款。( )
设计意图:通过做课堂检测习题,让学生了解所学内容会以什么样的形式进行检测,通过检测便于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十、课堂小结
请同学们根据所学内容,总结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的收获,便于学生更好地回忆本所学内容,让学生通过小结,检查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十一、作业布置
生活场景 产生的数据 数据的作用
上学路上 出行数据 可以规划交通
请结合你的生活经验,列举生活中的数据,以及这些数据的作用
设计意图: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可以对学生所学内容进一步进行掌握和理解,便于学生更好地复习所学内容。
表现形式:数值、文字、图像、声音、视频、能处理的对象
数据
概念:数据是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是信息的载体。
特征:1、可用于描述事物;2、数据是信息的载体;3、数据是可加工,可以处理的。
应用:生活、工作、学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