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版(2024)六年级全一册信息科技 第5课 连续变化的数据 课件+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义务教育版(2024)六年级全一册信息科技 第5课 连续变化的数据 课件+教案

资源简介

(共23张PPT)
(义务教育版)六年级
全一册
第5课
连续变化的数据
学习目标
激趣导入
学习活动
思考-讨论
课堂练习
课堂小结
拓展与提升
单元主题
单元主题
单元名称 课名称 核心内容
第一单元 初识过程与控制 第5课 连续变化的数据 连续量数据,阈值的作用
第6课 开关量的真与假 开关量数据,开关量真值,非运算的规则
第7课 开关量的与运算 开关量的与运算规则
第8课 开关量的或运算 开关量的或运算规则
学习目标
激趣导入
控制系统在工作时,通过输入端采集数据,在内部对数据进行计算,通过输出端输出数据。例如,一个居民小区安装了一台噪声监测系统,用来监测噪声,提醒人们不要过于喧哗。它由声音数据采集装置、数据处理装置、数据输出装置(显示器、报警器等)等部分组成。采集的声音数据经过计算,会通过输出装置输出噪声数据,如果超标,还会给管理部门发提示。
激趣导入
控制系统在工作时,无论哪个环节、无论什么时候,都离不开一个要素,这个要素一直在控制系统中“流动”,你知道它是什么吗?
学习活动
学习活动
活动1:分析噪声监测系统采集的数据及其特点

学习活动
一、分析噪声监测系统采集的数据及其特点
1. 噪声监测系统在工作时,需要采集环境中的哪些数据?
2. 如果用一种图形来表示这种数据,你认为下面哪一种图形更符合?
学习活动
一、分析噪声监测系统采集的数据及其特点
噪声数据属于连续量。在一定范围内连续变化的数据属于连续量数据(以下简称连续量),如温度1 ℃ ~100 ℃、水位1 m~5 m、声音35 dB~45 dB等。
学习活动
活动2:感受生活中的连续量

学习活动
二、感受生活中的连续量
1. 感受光照强度的连续变化。慢慢拉上教室的窗帘,感受室内光照强度逐渐变弱;慢慢拉开教室的窗帘,感受室内光照强度逐渐变强。
2. 感受空气流动的连续变化。手拿一张薄纸片,嘴对着纸片吹气,观察纸片晃动和吹气力度强弱之间的关系。
思考-讨论
二、感受生活中的连续量
观察并思考:在校园生活中,哪些数据属于连续量?
学习活动
二、感受生活中的连续量
学习活动
二、感受生活中的连续量
噪声监测系统采集声音数据后,还需要判断它是否超过标准。那么在控制系统中就需要设置一个参考值,把声音数据与它比较,才可以得到判断结果。这个参考值在控制系统中叫作阈值。
学习活动
活动3:找出下列案例中的阈值

学习活动
三、找出下列案例中的阈值
案例 1 :某小区的噪声监测器,夜间声音超过 55 dB就会给管理部门发出紧急处理的提示。
案例 2 :用电热水壶烧水时,水温达到 100 ℃,电热水壶会自动断电。
案例 3 :小智家冰箱的冷藏区维持在 4 ℃。
案例 4 :小华的智能手环在监测人体健康时,当心率超过 100次 /min,就会发出警报。
案例 5 :小夏爸爸在限速 100 ~120 km/h的高速公路车道上开车。
1、连续量数据是指?( C )
A、离散型数据
B、有序数据
C、可以取任意实数值的数据
D、有限个值的数据
课堂练习
单选题
2、如果一个数据点的连续量数据值超过了设定的阈值,那么通常认为这个数据点是?( B )
A、正常的
B、异常的
C、无关紧要的
D、无法确定的
课堂练习
单选题
课堂小结
拓展与提升
阈值一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设定,但很多阈值的设定是可以参考一些国家标准的。
1. 搜索资料,了解居民区、学校等环境的噪声标准。
2. 使用一种噪声监测器,检测课间教室内的声音,然后把一个大部分同学能接受的音量数值作为阈值,当检测到的音量大小超过阈值,就触发报警器发出提示。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5课 连续变化的数据 教学设计
课题 连续变化的数据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信息科技 年级 六年级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我们通过开与关操作,可以启动和关闭计算机、控制微波炉、呼叫电梯、控制空调……通过观察与实践就会发现,开与关实际代表两个“指令”,它们就是控制系统中的一种数据。那么这是一种什么数据呢?控制系统中还有其他类型的数据吗?这些数据是如何进行运算的呢?本单元属于课程标准中“逻辑与运算”部分的内容,对应课程标准中“通过分析具体过程与控制系统的实例,了解系统的输入与输出可以是开关量或连续量,了解连续量可以经由阈值判断形成开关量,掌握开关量的简单逻辑运算”这条内容要求。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本单元引导他们从数据角度探究控制系统,让他们进一步知道数据的重要性,初步掌握控制系统中的三种逻辑运算。【内容结构】
学习目标 1. 信息意识:能结合流程图,大体说出哪些环节产生开关量,意识到开关量在控制系统中的作用。2. 计算思维:通过分析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其中隐含的与、或、非运算,掌握三种逻辑运算的规则以及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3.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通过分析系统中的控制逻辑以及开展实验,提升计算思维能力,提升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4. 信息社会责任:认识到按规则和规范使用控制系统是保障控制系统安全的前提。
重点 阈值的含义与作用。
难点 阈值的含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激趣导入 【建构】控制系统在工作时,通过输入端采集数据,在内部对数据进行计算,通过输出端输出数据。例如,一个居民小区安装了一台噪声监测系统,用来监测噪声,提醒人们不要过于喧哗。它由声音数据采集装置、数据处理装置、数据输出装置(显示器、报警器等)等部分组成。采集的声音数据经过计算,会通过输出装置输出噪声数据,如果超标,还会给管理部门发提示。 思考、注意 引发学生思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学习活动 【学习活动1】一、分析噪声监测系统采集的数据及其特点1. 噪声监测系统在工作时,需要采集环境中的哪些数据?2. 如果用一种图形来表示这种数据,你认为下面哪一种图形更符合?噪声数据属于连续量。在一定范围内连续变化的数据属于连续量数据(以下简称连续量),如温度1 ℃ ~100 ℃、水位1 m~5 m、声音35 dB~45 dB等。【学习活动2】二、感受生活中的连续量 1. 感受光照强度的连续变化。慢慢拉上教室的窗帘,感受室内光照强度逐渐变弱;慢慢拉开教室的窗帘,感受室内光照强度逐渐变强。2. 感受空气流动的连续变化。手拿一张薄纸片,嘴对着纸片吹气,观察纸片晃动和吹气力度强弱之间的关系。观察并思考:在校园生活中,哪些数据属于连续量?噪声监测系统采集声音数据后,还需要判断它是否超过标准。那么在控制系统中就需要设置一个参考值,把声音数据与它比较,才可以得到判断结果。这个参考值在控制系统中叫作阈值。【学习活动3】三、找出下列案例中的阈值案例 1 :某小区的噪声监测器,夜间声音超过 55 dB就会给管理部门发出紧急处理的提示。案例 2 :用电热水壶烧水时,水温达到 100 ℃,电热水壶会自动断电。案例 3 :小智家冰箱的冷藏区维持在 4 ℃。案例 4 :小华的智能手环在监测人体健康时,当心率超过 100次 /min,就会发出警报。案例 5 :小夏爸爸在限速 100 ~120 km/h的高速公路车道上开车。 听讲、思考、讨论 教师通过讲授课程内容,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通过听讲和观察,学习基础知识。另外,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其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练习 思考并回答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及语言表达能力;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实时掌握其知识的掌握情况。
课堂小结 知识回顾 对课堂知识进行总结和梳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拓展与提升 【课后延展】阈值一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设定,但很多阈值的设定是可以参考一些国家标准的。1. 搜索资料,了解居民区、学校等环境的噪声标准。2. 使用一种噪声监测器,检测课间教室内的声音,然后把一个大部分同学能接受的音量数值作为阈值,当检测到的音量大小超过阈值,就触发报警器发出提示。 接收并记录作业 让学生通过课外作业的形式复习、巩固所学内容,强化对所学知识的掌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