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直播网络我来建 第四课 数据分包灵活传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全一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单元 直播网络我来建 第四课 数据分包灵活传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全一册

资源简介

标题 第四课 数据分包灵活传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够理解网络通信的基本过程,包括存储转发思想和分包传输策略。 2.学生能够描述存储转发的原理以及分包传输的优势。 3.学生能了解网络协议在数据传输中的作用,并知道数据包头部包含的基本信息。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古代信息传输方式和现代网络通信的对比,培养学生的类比思维能力。 2.通过小组活动(存储转发小游戏和分包小游戏),让学生亲身体验数据传输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通过问题思考环节,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对人类信息传递的巨大影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体会解决数据传输问题时的创新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存储转发思想和分包传输策略的原理。 2.掌握分包传输的优势以及数据包头部包含的信息。
教学难点 1.理解存储转发在不同网络状况下的转发逻辑。 2.理解数据包在传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游戏教学法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信息科技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于网络通信的底层原理可能了解较少。他们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通过实践活动来学习新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学生的兴趣点,通过直观的演示和有趣的游戏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逐步理解较为抽象的网络通信概念。
教材分析 本课程是义务教育信息科技(2024)七年级教材第二单元的内容,主要介绍了网络通信中的数据分包灵活传相关知识。教材通过对比古代信息传输方式引出网络通信的基本过程,进而介绍存储转发思想和分包传输策略。教材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设置了小游戏等活动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符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
教学过程
过程 内容
导入 1.展示古代烽火台传递信息的图片,提问学生古代人们是如何远距离传递信息的。 2.引导学生思考现代互联网中计算机之间是如何传输数据的,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 数据分包灵活传。
新课讲授 一、网络通信基本过程 1.通过 PPT 演示互联网中计算机遍布世界各地的图片,讲解网络通信是如何将数据传到远方的。 2.介绍网络通信类似于古代烽火台的 “接力传” 模式,引出存储转发思想。 二、存储转发思想 1.详细讲解存储转发的概念,即通信双方传递的数据需要经过网络中的多个节点,每个节点接收到数据后,会将数据存储下来,然后转发出去,最终完成传输。 2.结合 PPT 上的设备示意图,解释存储转发的过程,让学生理解数据在节点间的存储和转发操作。 3.组织学生进行存储转发小游戏,选两名同学作为发送者和接受者,其余同学每排作为传送节点,按照游戏规则进行数据传输。游戏结束后,让学生分享自己在游戏中的体验和对存储转发的理解。 三、分包传输策略 1.提出问题:如果要传输的文件很大或者传输过程中出现错误,单纯的存储转发会面临哪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讲解分包传输策略,即传输数据时,需要先按规定,把数据分成一个个小的数据包,然后进行传输。 3.分析分包传输的优势,如不用担心节点的存储能力,某个数据包出错只需重传该包,不同数据包可通过不同路径到达目的地,接收方根据数据包中的次序信息重新组装。 4.组织学生进行分包小游戏,选多名同学作为发送者和接受者,其余同学每排作为传送节点,按照游戏规则进行数据传输。游戏结束后,让学生讨论在游戏过程中对分包传输的体会。
小组讨论与思考 1.在存储转发小游戏和分包小游戏中,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游戏,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体验数据传输过程,并在游戏结束后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体验和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2.在问题思考环节,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6 个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一个包有多大、如果包头部丢失了会怎样?包能修改吗?找不到目标地址怎么办?一个包在传输过程中丢失了怎么办?包头部该有什么信息?
课堂小结 1.网络通信类似于古代烽火台的 “接力传”,采用存储转发思想,即通信双方传递的数据需经过网络中的多个节点,每个节点接收数据后存储并转发,最终完成传输。 2.传输数据时先按规定把数据分成一个个小的数据包再传输。分包传输具有诸多优势,如不用担心节点存储能力,某个数据包出错只需重传该包,不同数据包可通过不同路径到达目的地,接收方根据数据包中的次序信息重新组装。 3.网络中的不同设备需遵循网络协议共同工作以完成数据包传输任务。网络协议要对包的产生、方式及相关特性(如包含目的地址、源地址、协议类型标识、协议版本、生存时间(TTL)、分片相关信息、序号、校验和等)在传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所有问题给出答案。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通过古代信息传输方式与现代网络通信的对比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容易理解网络通信的基本过程。 2.采用游戏教学法,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存储转发和分包传输知识的理解。 3.在问题思考环节,通过小组讨论和回答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足之处 1.对于部分抽象概念,如存储转发在不同网络状况下的转发逻辑,一些学生可能理解不够深入,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更多的实例和动画演示来帮助学生理解。 2.在小组活动中,个别小组可能出现参与度不高的情况,教师需要加强引导和监督,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 3.教学时间的把控还需要进一步优化,部分环节可能因为学生讨论热烈而超时,影响了教学进度,今后应合理安排各环节的时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