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爬行动物》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这部分内容在整个生物学科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前面几种动物类群的基础上,对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进一步认识。这不仅有助于完善学生对动物多样性的理解,也为后续学习动物的进化、生态系统中的动物等内容奠定了基础。2.教材内容分析教材首先介绍了两栖动物,从青蛙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等方面详细阐述了两栖动物的特征,如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等。接着介绍爬行动物,以蜥蜴为例,讲述了爬行动物适应陆地生活的特征,像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等。教材通过文字描述、图片展示等方式,将这两类动物的特点直观地呈现给学生。3.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说出常见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名称及其生活习性。-准确描述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理解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图片、标本以及视频资料等,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关注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生存现状,树立保护动物的意识。-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热情。4.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两类动物在形态结构、生活习性方面与环境相适应的特点。(2)教学难点-理解两栖动物的概念,尤其是幼体和成体在生活环境和呼吸方式等方面的差异。-爬行动物适应陆地生活的特征及其进化意义。二、说学情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生物知识基础,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对动物的类群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对于动物充满了好奇,在日常生活中也或多或少接触过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比如在池塘边看到过青蛙,在草丛里看到过蜥蜴等。但是,他们对这两类动物的认识还比较表面,缺乏系统的了解。例如,我曾经带学生去学校附近的小池塘观察生物,当看到青蛙时,学生们都很兴奋,但只能说出青蛙会跳、会叫这些最基本的特征,对于青蛙幼体和成体的区别、青蛙在生物链中的作用等深层次的知识并不了解。而且,学生在理解一些抽象概念时可能会存在困难,像两栖动物的呼吸方式的转变等。不过,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喜欢探究新鲜事物,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这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三、说教法1.直观教学法运用图片、标本、视频等多种直观教学资源,让学生直观地观察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比如说在讲解青蛙的外形结构时,通过展示青蛙的标本,学生可以更清晰地看到青蛙的四肢、眼睛、皮肤等部位的特点。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2.问题引导法设置一系列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比如在讲解两栖动物的概念时,我会问学生“青蛙小时候和长大后生活的地方一样吗?呼吸方式一样吗?”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逐步深入理解两栖动物的特征。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3.比较教学法将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特征进行对比,如比较它们的呼吸器官、体表覆盖物、产卵方式等。这样可以让学生更清晰地分辨两类动物的异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四、说学法1.观察法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标本和视频资料,自主获取有关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信息。在观察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比如观察青蛙的皮肤颜色、纹理等,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2.小组合作学习法将学生分成小组,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心得。例如在讨论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时,小组内成员可以分享自己知道的事例,然后汇总形成小组观点。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同时也能让学生在交流中拓宽思路。3.归纳总结法在学习完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相关知识后,引导学生对两类动物的特征、与人类的关系等进行归纳总结。这有助于学生梳理知识,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五、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我先给学生讲一个我小时候的经历。我小时候住在农村,家附近有一个小池塘。每到夏天的夜晚,就能听到青蛙此起彼伏的叫声,就像一场盛大的音乐会。有一次,我和小伙伴们想去捉几只青蛙玩玩,但是大人们告诉我们青蛙是益虫,不能捉。当时我们就很疑惑,青蛙为什么是益虫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深入了解一下青蛙所属的两栖动物类群,还有和它有些相似的爬行动物。(2)这样的导入方式,从我的亲身经历出发,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也引出了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2.讲授新课(1)两栖动物-展示青蛙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观察青蛙的生活环境、外形特征、运动方式等。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描述他们所观察到的青蛙的特点。-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我进行总结讲解。我会详细介绍青蛙的身体结构,比如它的头部有一对大眼睛、鼓膜等,四肢短小且前肢短小,后肢发达适合跳跃等。同时讲解青蛙的呼吸方式,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这里我会结合图片展示青蛙幼体蝌蚪的形态,让学生对比蝌蚪和青蛙成体的区别,加深对两栖动物幼体和成体差异的理解。- 再展示蟾蜍、大鲵、蝾螈等其他两栖动物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找出它们的共同特征,从而归纳出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引导学生思考两栖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我会让学生先自己思考,然后小组交流,最后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有的小组可能会提到青蛙捕食害虫,对农业有益;有的小组可能会提到两栖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等。我会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和总结,强调两栖动物对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同时也会提到两栖动物面临的生存威胁,如栖息地破坏、环境污染等,引发学生对保护两栖动物的思考。(2)爬行动物-展示蜥蜴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观察蜥蜴的生活环境、外形特征、运动方式等。然后提问学生:蜥蜴和青蛙在外形上有哪些明显的区别?引导学生从体表覆盖物、四肢等方面进行观察和比较。-接着讲解蜥蜴的身体结构,重点强调它的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这是它适应陆地生活的重要特征。我会对比青蛙的皮肤,让学生理解角质鳞片可以防止水分散失,这对于爬行动物在陆地上生存的重要性。同时讲解蜥蜴的呼吸器官是肺,以及它在陆地上产卵,卵外有坚韧的卵壳保护等特征。-展示蛇、龟、鳖、鳄鱼等其他爬行动物的图片,让学生找出它们的共同特征,归纳出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同样引导学生思考爬行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学生可能会提到蛇会伤人,但也有药用价值等。我会进一步补充,如龟鳖可食用,鳄鱼皮可制作皮具等,同时也强调要合理利用和保护爬行动物资源。3.课堂小结(1)和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包括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代表动物、与人类的关系等。我会在黑板上画出一个简单的思维导图,将重点知识呈现出来,让学生更加清晰地看到知识的框架结构。(2)让学生闭上眼睛,在脑海里快速回顾一遍所学内容,加深记忆。4.课堂练习(1)给学生发放一些练习题,这些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特征的记忆,如“下列属于两栖动物特征的是()A.体表覆盖角质鳞片B.幼体用肺呼吸C.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等;填空题考查学生对两类动物主要特征的准确表述,如“爬行动物的体表覆盖()”;简答题则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如“比较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适应环境的特征有哪些不同”。(2)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练习,然后同桌之间互相批改。我会对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集中讲解,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5.课后作业(1)让学生选择一种两栖动物或爬行动物,制作一份手抄报,内容包括这种动物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与人类的关系以及保护措施等。(2)让学生写一篇短文,描述如果两栖动物或爬行动物从地球上消失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哪些影响。通过这样的作业,进一步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环保意识。六、说板书设计我的板书设计主要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在黑板的左边,写上“两栖动物”,下面分支写出代表动物(青蛙、蟾蜍、大鲵、蝾螈)、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鳃呼吸;成体:大多陆地,肺呼吸+皮肤辅助)、与人类关系(益虫-捕食害虫,生态平衡,面临威胁)。在黑板的右边,写上“爬行动物”,下面分支写出代表动物(蜥蜴、蛇、龟、鳖、鳄鱼)、主要特征(体表:角质鳞片或甲,肺呼吸,陆地产卵,卵壳坚韧)、与人类关系(药用、食用、皮具等,合理利用与保护)。教学特色和亮点1.联系生活实际在教学过程中,我多次联系生活实际,如从自己小时候与青蛙的故事导入,到讲解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时提及的实际用途和面临的威胁等。这样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生物知识就在身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以致用的能力。2.多样化的教学资源运用图片、标本、视频等多种教学资源,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满足不同学习风格学生的需求。例如,视觉型的学生可以通过图片和视频更好地理解动物的外形特征,而动觉型的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标本获取更直观的感受。3.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小组讨论、自主观察等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培养了合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八、教学反思和改进措施1.教学反思(1)在教学过程中,虽然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但对于一些抽象概念的讲解,部分学生可能还理解得不够透彻,比如两栖动物呼吸方式的转变机制。(2)在小组讨论环节,个别小组的讨论效率不高,存在个别学生主导讨论,其他学生参与度不高的情况。(3)在课堂练习环节,发现有些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不够准确,在回答简答题时表述不够规范。2.改进措施(1)对于抽象概念的讲解,可以增加一些动画演示或者类比的方式。例如,在讲解两栖动物呼吸方式转变时,可以制作一个动画,展示蝌蚪的鳃和青蛙成体的肺以及皮肤在呼吸过程中的工作原理,或者将其类比为人类潜水时呼吸方式的变化,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2)在小组讨论前,更加明确每个小组成员的任务,加强对小组讨论的监督和引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讨论中来。(3)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答题规范的训练,多给学生提供一些答题模板,让学生在练习中逐渐掌握规范的答题方式。同时,鼓励学生多记忆一些生物学术语,提高表述的准确性。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谢谢大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