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2章 第3节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基于科学史,阐明兴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的原理。2. 基于材料和实验设计,在科学探究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3、结合物理、化学知识的应用,境况学生学科知识交叉运用的意识。教学重点:1.静息电位的产生。2.动作电位的产生。教学难点:1.静息电位的产生。2.动作电位的产生。教学过程复习引入:回忆反向弧的相关知识,引发深入思考:在反射弧上传导的兴奋,本质是什么?讲授新课:环节一:感知生物电展示伽尔瓦尼的实验:1786年有一天,伽尔瓦尼在实验室解剖青蛙,把剥了皮的蛙腿,用刀尖碰蛙腿上外露的神经时,蛙腿剧烈地痉挛,同时出现电火花。经过反复实验,他认为痉挛起因于动物体上本来就存在的电,他还把这种电叫做“动物电”。设计意图:激发兴趣。并让学生初步感知兴奋的本质是一种生物电,也为后继的实验设计作辅导环节二:静息电位的产生及其原理。一、利用物理学方法测量生物电的存在。提供材料:电流表、枪乌贼神经巨大神经元。结合伽尔瓦尼实验,电极如何放置进行检测?设计意思:学生经过思考与讨论,发现电流的电极有多种放法,最主要有三种,两极都在细胞膜外表面,两极都在细胞内表面,第三种是一极在细胞膜外表面,一极在细胞膜内表面。在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展示相应的实验现象,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并得出结论。即细胞内外表面存在电位差,明确概念:静息电位就是指在神经元未受刺激时,细胞膜内外存在的电位差。二、静息电位产生的原理1、分析原理:提供下表,学生讨论分析后,推测请推测哪种离子移动导致外正内负?位置 Na+ K+ Cl- 带负电荷的蛋白质细胞内浓度 50 400 50 高细胞外浓度 460 10 420 低表1 单位:(mmol/L)2、实验证据资料1:1942年美国科学家Cole和Curtis发现当细胞外液K+浓度提高时,静息电位减少;当细胞外液K+ 浓度等于细胞内K+浓度时,静息电位为0;继续提高细胞外K+浓度会逆转静息电位。资料2:无机盐离子是细胞生活必需的,但是这些无机盐离子带有电荷,不能通过自由扩散穿过磷脂双分子层。3、观察动画,得出结论静息电位产生原理是K+外流;跨膜方式为协助扩散。设计意图:通过提供相关的资料与数据,培养学生利用数据,分析问题的能力。环节三:动作电位的产生及其原理。1、测量动作电位,并分析原理根据电流表测量的现象,再次结合表1的数据,推测电作电位产生的原理。2、设计实验学生结合已有知识并结合静息电位的内容,相互讨论并得出实验设计思路。方法一:同位素标记法。方法二:降低细胞外Na+浓度3、观察动画,得出结论动作电位产生原理是Na+内流;跨膜方式为协助扩散。设计意图:通过提供相关的资料与数据,培养学生利用数据,实验设计的能力。环节四: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利用下图分析兴奋传导的过程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利用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环节五:电流计指针偏转通过3个问题(见课件),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环节六:小结学生交流讨论,得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设计意图:利用建构模型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归纳与概括的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