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 闰年平年我知道(2) 课时 1课时年级 五年级 教学环境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主要介绍了 Python 中的多分支结构,学生将学习如何认识多分支结构程序,以及如何用多分支结构验证判断闰年与平年的算法。通过学习,学生将进一步理解利用多分支结构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学情分析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编程基础,对 Python 编程有一定的兴趣。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编程概念和语句,如顺序结构和条件判断语句。此时的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实践活动来加深对编程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认识 Python 中的多分支结构,理解其基本格式和执行过程。 学生能够补全多分支结构的程序并运行,验证判断闰年与平年的算法。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和编程实践,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编程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让学生体会到编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教学重难点重点 难点掌握 Python 中多分支结构的基本格式和使用方法。 能够用多分支结构验证判断闰年与平年的算法。 理解多分支结构的执行过程,能够正确运用逻辑运算符和比较运算符进行条件判断。 能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运用多分支结构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实践法、小组合作法。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导入新课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提问学生:“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判断闰年与平年的算法,谁能来说一说判断闰年的规则是什么?” 展示一些年份,让学生判断是否是闰年,巩固学生对闰年判断规则的理解。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今天我们要用 Python 来实现和验证这个算法,大家想不想知道怎么做呢?” 积极回答教师的问题,回忆判断闰年的规则,如 “能被 4 整除但不能被 100 整除的年份是闰年,能被 400 整除的年份也是闰年”。 对教师展示的年份进行判断,说出是否是闰年的理由。 对用 Python 实现算法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期待学习新的知识。设计意图: 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巩固学生的知识基础,同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讲授新课 1.认识多分支结构程序 讲解多分支结构的概念,强调在 Python 中依据多个不同条件给出不同结果的程序结构就是多分支结构。 介绍 if……elif……else 语句的基本格式和用法,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如 “根据气温给出适当穿衣建议” 的例子。 展示多分支结构的流程图,帮助学生理解其执行过程。 认真听讲,理解多分支结构的概念和基本格式。 观察教师展示的流程图,理解多分支结构的执行过程,如 “先判断条件 1 是否成立,如果成立执行语句组 1,否则判断条件 2,以此类推”。 与小组同学讨论,分享自己对多分支结构的理解。(执行多分支结构语句时,先判断条件 1 是否成立。如果成立,就转向其中的 “是” 分支并执行语句组 1;如果不成立,则转向 “否” 分支。继续判断条件 2,如果条件 2 成立,就转向其中的 “是” 分支并执行语句组 2;否则,转向其中的 “否” 分支并执行语句组 3。) 2.验证判断闰年的算法 展示判断闰年与平年的流程图,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知识,进一步熟悉判断闰年的流程。 讲解如何利用多分支结构程序语句补全判断闰年的程序代码,重点讲解使用算术运算符和逻辑运算符表示条件判断的方法,如 “year%4 表示 year 除以 4 的余数,and 是‘与’运算符,表示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巡视学生的编程过程,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观察流程图,回忆判断闰年的条件和流程。 按照教师的指导,补全用橙色文字描述的程序代码,如 “if year%4 == 0 and year%100!= 0:”“elif year%400 == 0:” 等。 保存程序文件并运行,输入不同的年份,观察程序的执行结果,如 “请输入一个年份:2000,2000 这是闰年”。 遇到问题时,与小组同学讨论或向教师请教。 独立完成课堂任务,编写程序判断年份是否是闰年 用测试数据验证自己的程序,确保程序的正确性。 与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程序,互相学习和改进。3.任务实践活动 布置课堂任务:“请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编写一个程序,判断输入的年份是否是闰年,并输出相应的结果。” 提供一些测试数据,如 2023、2024、2000 等,让学生验证自己的程序。 巡视学生的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设计意图: 通过讲解和实例分析,让学生认识多分支结构程序,理解其基本格式和执行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课堂总结 认真听讲,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体会,如 “我学会了多分支结构的基本格式和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如 “今天我们学习了 Python 中的多分支结构,学会了用它来验证判断闰年与平年的算法。我们还知道了程序要依据算法来编写,并且要学会把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用编程解决实际问题。” 强调多分支结构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探索和应用。 用法”“我能用多分支结构编写程序判断闰年了” 等。设计意图: 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强化记忆,同时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拓展提升 展示购买儿童火车票的多分支结构程序,引导学生阅读并补充完善其中橙色文字的程序代码,如 “if nl>= 14:,print (nl, ' 岁,请购买全价票 '),elif nl >= 6 and nl < 14:,print (nl, ' 岁,请购买儿童优惠票 '),else:,print (nl, ' 岁,由持票成年人免费携带 ')”。 让学生保存并运行程序,输入不同的年龄,观察输出结果。 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哪些生活中的问题可以用多分支结构来解决,如 “根据成绩判断等级”“根据季节推荐活动” 等。 认真阅读程序代码,补充完善橙色文字的部分。 运行程序,输入不同的年龄,观察输出结果,如 “请输入乘车人的年龄:8,8 岁,请购买儿童优惠票”。 与小组同学讨论,思考生活中可以用多分支结构解决的问题,并尝试提出解决方案。设计意图: 通过拓展与提升,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更广泛的场景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评价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和展示实际案例,成功地引导学生进入了新的学习内容。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讲解、实践和小组合作等活动,学生们积极参与,较好地掌握了 Python 中的多分支结构和判断闰年的算法。 然而,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部分学生在理解多分支结构的执行过程时可能会遇到困难,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练习来巩固;在编程实践中,一些学生可能会出现语法错误或逻辑错误,需要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