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教学】人教版七上 2.2.2.3鸟和哺乳动物(第一课时)(课件+教案+学案+练习+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大单元教学】人教版七上 2.2.2.3鸟和哺乳动物(第一课时)(课件+教案+学案+练习+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初中生物
第二单元 多种多样的生物
一、单元学习内容
本单元属于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版)七个主题中的第二大学习主题“生物的多样性”,对应现行人教(2024)版七年级上册教材“第二单元 多种多样的生物”的内容。在新课标中,属于九个大概念中的第二大概念:概念2 生物可以分为不同的类群,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如图所示: 通过本主题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生物种类丰富,不同的生物在形态和结构上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差别,进而认识到生物具有多样性和统一性。同时,本主题的学习还有助于学生形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和行为习惯,增强社会责任感。 地球上的生物是多种多样的。依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可将生物分成不同的类群。生物与人类的生活关系密切,生物的多样性对维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学科核心素养呈现形式 结合学生的生活中常见的植物、动物类群,通过图片、视型或实物展示、观察、分析讨论等活动形式,引导学生认识各个类群的形态结构特征。 通过观察探究,了解细菌、真菌和病毒的形态结构特征、繁殖特点,并辩证地看待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结合某种生物的具体实例,指导学生分析讨论,学会对生物进行分类,理解生物分类的意义。 通过观察和思考、分析和讨论、实验和探究,以及分类、调查等科学方法,引导学生将解决问题的想法或创意付诸实践。
教材编写体例 1、章节设置与课程安排相适应,具备单元-章-节-课时的结构分层; 2、每节设置“通过本节学习,你将知道”,点明本节的关键学习目标; 3、每节重难点以小标题形式呈现,简约清晰; 4、每节安排有“观察·思考”、“分析·讨论”、“实验·探究”、“调查”等一系列探究活动,在寻求答案、获得知识的同时,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5、部分章节设置有“科学方法”,总结科学研究方法。 6、课后有“练习与应用”,节后习题,“概念检测”帮助巩固所学知识;“拓展应用”有一定挑战性,对理解知识、拓宽视野、训练思维很有帮助。
教材编写特点 本单元包括“植物的类群”、“动物的类群”、“微生物”、“生物分类的方法”四章,集中介绍了生物的类群。 (1)主题和单元为框架下重视大概念教学 教材编写框架的设计体现了“学习主题为框架”;内容的组织则体现了“内容聚焦大概念”的理念。教材用一个单元来落实课程标准的1~2个大概念;每个单元分若干章,每章基本对应大概念下的重要概念;每章分若干节,每节对应基本概念。单元页通过”一起去揭秘”,以尽可能贴近学生的问题提示重要概念。 (2)充实的德育内容中强化学科德育功能 教材充分反映我国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皆共生等内容,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帮助学生增强爱党爱国情感,树立建设健康中国和美丽中国的远大志向。例如,介绍我国空间站中航天员的工作和生活-在中国空间站吃饺子;增加有关生态安全的内容等等。再如有机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实反映我国古代先民智慧的实例,创造性地设计了"古话今议”栏目,坚定文化自信。 (3)系列化和多样化的活动培养实践创新能力 教材中的探究实践活动丰富多样。从内容看,包括观察、实验、调查、植物栽培、动物饲养、发酵食品制作等;从栏目看,包括“观察思考”“分析·讨论”“实验探究”“调查”“思维训练”“课外实践”“综合实践项目”等;从活动设计看,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的探究、实践、创新能力。 (4)情境创设、问题驱动、情境设置引导学生探究学习 教材创设了大量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理解概慨念、发展素养。例如,在单元起始设计对开页,以一幅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图片将学生带入与本单元主题密切相关的情境中。单元引言紧扣图片进行描述,创设情境,既能激发学生学习本单元的兴趣又能引发学生思考,从情境中发现与本单元主题相关的问题。
教材编写意图 本单元引导学生在“第一章 植物的类群”、“第二章 动物的类群”、“第三章 微生物”的基础上,依据各个类群的形态结构特点,对生物进行分类。“第一章 植物的类群”,学习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的特征,以及他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第二章 动物的类群”,学习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第三章 微生物”学习细菌、真菌和病毒的形态结构特点,以及辩证地看待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本单元重在理解各个类群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的结构特点,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能够依据形态结构特点对多种多样的生物进行分类,以便于更好地研究、保护和利用生物。
课程资源整合、开发和应用 1.情境素材: 简单的分类检索表,各种类型的动植物标本,动植物生活的影像资料,当地(或我国其他地区)动植物资源的资料,李时珍与《本草纲目》的故事,赤潮、水华现象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的资料,全球物种灭绝速度的相关数据资料,凤眼蓝(水葫芦)、福寿螺等外来物种入侵导致生态平衡受到严重威胁的事件。 2.学习活动: (1)实验探究活动:尝试对给定的一组生物进行分类;观察不同类群的动植物,认识其主要特征;培养并观察细菌的菌落;用放大镜或显微镜观察酵母菌和霉菌。 (2)调查与交流活动:调查当地食用菌的种类及生产情况,认识校园内的植物并挂牌,收集当地一种养殖动物的相关资料,收集和交流有关生物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收集和交流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的相关资料,收集当地(或我国其他地区)外来物种入侵造成生态破坏的实例,讨论生化武器对人类的危害。 (3)项目式学习活动:调查当地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生物资源,提出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建议,撰写调研报告。
二、单元学情分析
已知内容学习方法生活经验 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学习生物学的基本学习方法;本单元是学生学习生物学科的第二个单元,同学们将知道植物是否都有根、茎、叶,动物为什么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细菌、真菌和病毒是否都对人类有害等,需要使用大量图片或视频形式的资料直观展示,降低学生理解成本。
新知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设计 观察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结构。 观察种子的结构和着生位置。 观察几种代表性动物的形态结构。 探究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 检测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 制作酸奶、泡菜、馒头、面包、米酒等发酵食品,体验食品制作的乐趣,收获劳动的快乐。 调查本地区的某种生物资源。
主要学习障碍有效突破方法 1、学生对于细菌、真菌、病毒的结构易混淆。 突破方法: 细菌、真菌、病毒的结构比较: (1)细菌: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没有成形的 细胞核,有的还有鞭毛、荚膜等结构; (2)真菌: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3)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2、学生记不住双子叶和单子叶种子的营养物质的储存位置。 突破方法: 种子内营养物质的储存: 双子叶植物种子的营养物质储藏在子叶里,单子叶植物种子的营养物质储藏在胚乳里。
学生学习本单元表现出的特点、习惯、兴趣 本单元主要讲述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类群,与生活联系比较密切,学生比较感兴趣,但是有些是生活中比较熟悉的,有些比较陌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要通过图片、视频等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然后再以某种生物为例来分析其基本特征。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从植物类群、动物类群、微生物类群认识自然界中的生物种类,再从生物的分类对所认识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进行分类,以弄清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更好地研究、保护和利用生物。
三、单元学习目标
生命观念 获得多种多样的生物、生物分类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形成生物学的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等生命观念;认识生物界的多样性和统一性,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等。
探究实践 能够完成实验和探究的实践活动,能观察鱼的形态结构和运动、观察蛙的形态实验、探究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观察兔和狼的牙齿实验、显微镜、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实验、观察细菌的基本结构的实验,锻炼探究能力和实践经验。
科学思维 能够运用观察和思考、分析探究、讨论总结等思维方法认识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类群的特征,掌握分类和调查的科学方法,能够进行独立思考和判断,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能够运用科学思维,探讨真实情境中的生物学问题。
态度责任 认识生物多样性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四、单元学习评价
节名 基本知识点 学习情况自评
很好 一般 不好
知识评价 藻类、苔藓和蕨类 藻类、苔藓和蕨类的主要特征
藻类、苔藓和蕨类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种子植物 种子的结构
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无脊椎动物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无脊椎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脊椎动物 一 鱼 多种多样的鱼
鱼的主要特征
脊椎动物 二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两栖动物
爬行动物
脊椎动物 三 鸟和哺乳动物 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
哺乳动物
微生物的分布 观察菌落
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细菌 细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殖
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真菌 多种多样的真菌
真菌的结构和生殖
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病毒 病毒的发现
病毒的种类、形态和结构
病毒的增殖
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综合实践项目 利用细菌或真菌制作发酵食品
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 植物的分类
动物的分类
从种到界 分类等级
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考核方式 藻类、苔藓和蕨类的主要特征——P68 一、概念检测(1)题 藻类、苔藓和蕨类与人类生活的关系——P68 二、拓展应用2.题 种子的结构——P75一、概念检测2.题 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P75一、概念检测1.题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P82一、概念检测2.题 无脊椎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P82二、拓展应用2.题 鱼的主要特征——下列各项中,属于鲫鱼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特征是( C ) 卵生 ②身体呈梭形③用鳍协调游泳④体表常有鳞片覆盖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两栖动物——P93一、概念检测1.题 爬行动物——下列关于蜥蜴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是恒温动物B.是爬行动物 C.是无脊椎动物D.体表无鳞片覆盖 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P100二、拓展应用1.题 哺乳动物——在中国,由于“蝠”与“福”同音,蝙蝠是吉祥的象征。蝙蝠会飞,但在分类上却属于哺乳动物。以下关于蝙蝠的说法,措误的是(C) A.体温恒定 B.具有分化的牙齿 C.体表被覆羽毛 D.胎生哺乳 观察菌落——P106二、拓展应用2.题 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下列环境中不可能有细菌和真菌的是(D) A.含有牛肉汁和琼脂的培养基上 B.空气中 C.温暖、装有少量肉汁的密封瓶中 D.经过严格高温灭菌的环境,例如恒温干燥箱中 细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殖——P111一、概念检测2.题 细菌与人类的关系——P111二、拓展应用1.题 多种多样的真菌——蘑菇是我们常见的食品。下列关于蘑菇的叙述正确的是(B) A.细胞中无成形的细胞核 B.可通过产生孢子来繁殖 C.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生长 D.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真菌的结构和生殖——P117一、概念检测2.题 真菌与人类的关系——P117二、拓展应用2.题 病毒的种类、形态和结构——P122一、概念检测1.题 病毒的增殖——P122一、概念检测2.题 病毒与人类的关系——病毒与人类关系非常密切,下列活动与病毒的利用无关的是(A) A.为豆科植物固氨 B.制备疫苗 C.防治有害生物 D.用于基因工程 利用细菌或真菌制作发酵食品——小磊参加制作果酒的实践活动,制作好的果酒几天后就变酸了,请帮小磊推测果酒变酸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B) A.酵母菌 B.醋酸菌 C.青霉 D.真菌 植物的分类——P130一、概念检测(1)题 动物的分类——P130一、概念检测(2)题 分类等级——下列关于分类单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D) A.分类单位越大,包含的种类越多 B.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种 C.分类单位越小,生物共同特征越多 D.同一分类单位中生物的特征是相同的 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P136一、概念检测2.题
能力、态度、小组合作评价表(见下页)
评价指标 评价等级及分值 得分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优 良 (10-8) 一般 (7-5) 需要改进(4-0) 生评 他评 师评
活动态度(15%) 学习兴趣 对本课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对课有较高的学习兴趣 对课知识学习兴趣一般
学习态度 学习态度认真负责,努力实现预定任务 认真参与,在同伴协助下努力实现预定任务 认真参与,在同伴协助下实现未能预定任务
合作交流(20%) 与人合作 主动和同学配合,分工合作,乐于帮助同学 基本能和同学配合,做好自己分内工作 有需要时才和同学合作,喜欢个人学习
与人沟通 态度谦虚,认真倾听同学意见,能合作解决问题 会倾听同学意见,基本能和同学合作解决问题 不太喜欢发言和倾听同学意见,不喜欢和同学合作解决问题
探究实验(30%) 动手操作 能熟练操作试验器材,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试验任务 操作器材较熟练,能够完成试验任务,但有缺陷 器材操作很陌生,不能完成实验任务,或者效率太低
观察分析 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和课堂分析,得出完整的实验结论 根据实验现象和课堂分析,只能得出部分实验结论 根据实验现象和课堂分析,几乎不能得出实验结论
成果展示(35%) 汇报 交流 生物术语运用准确,语句通顺,表情丰富 生物术语运用较准确,语句比较通顺 没有使用生物术语 ,过于口语化
五、单元教学实施
整体教学 思路 关键问题子问题核心任务评价设计。植物都有根、茎、叶吗? 。哪些植物是结种子的?它们都能开花、结果吗? 。哪些动物是有脊柱的?哪些动物是体温恒定的? 。动植物类群那么多,都与人类的生活有关吗? 。细菌、真菌和病毒都是对人类有害的吗? 。如何对生物进行分类?藻类、苔藓、蕨类各有哪些主要特征? 藻类、苔藓、蕨类与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关系?种子由哪些部分组成?它在繁殖方面有什么优势? 常见的植物中哪些是裸子植物,哪些是被子植物?通过观察·思考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当地常见的几种植物类群,分析归纳各类植物类群的结构特点,并知道被子植物是陆地上分布最广泛的类群,且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让学生锻炼观察与思考的能力,掌握各植物类群的特点,学会分辨,并能够从进化角度对各植物类群进行排序。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有哪些?它们与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关系?鱼、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鸟和哺乳动物有哪些主要特征?鱼、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鸟和哺乳动物与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关系?通过观察·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学习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有无脊柱,并了解鱼、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鸟和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及其与人类的关系,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让学生锻炼观察鱼探究能力,通过认识各类动物的特点,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微生物的主要类群有哪些?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范围是怎样的?怎样检测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细菌、真菌和病毒的形态结构有什么特点?细菌、真菌和病毒是怎样繁殖的?细菌、真菌和病毒与人类的关系是怎样的?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检测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通过对微观世界的观察·思考活动,知道细菌、真菌和病毒的形态结构特点、各自的繁殖特点及各自与人类的关系。学生认识微生物的几种类群,能够根据他们的形态结构特点进行辨认,并掌握它们的繁殖特点,辩证地看待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对生物进行分类的依据是什么?怎样根据生物的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生物分类的等级有哪些?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什么?对生物进行分类有什么意义?通过分析和调查,引导学生学会生物学中的科学方法——分类、调查。引导学生根据各类生物群体的特点进行分类,并理解分类的方法和意义。学生掌握分类的方法和等级之间的关系,并能结合各个类群的生物的结构特点对其进行分类。
学习方法 和策略 1、充分利用当地的植物园、动物园、生态园等生物公共资源,组织学生调查或辨别生物类群,并根据它们的特征进行分类。 2、通过列表对比等多种方式,对动物类群、植物类群和微生物类群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认识多种多样的动植物、微生物类群。 3、调查当地生物资源,关注当地环境保护举措,帮助学生树立爱护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社会责任。 4、收集和交流当地的经济作物或动物资料文件。
课程资源 多媒体资源:动物类群、植物类群、微生物图片或影像资料,各类群特点的相关视频等。 实验室资源:观察鱼的形态、结构和运动的实验、观察蛙的形态实验、探究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观察兔和狼的牙齿实验、显微镜、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实验、观察细菌的基本结构的实验、检索表。 生活资源:校园植物、动物园、生态园、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实物等。 硬件设施资源:白板、投影仪、扩音器、墙报。
单元教学 结构图
课时课型 分配 第5单元 生物的多样性
课程内容 课时安排 课型
第一节 藻类、苔藓和蕨类 2 新授课
第二节 种子植物 2 新授课
第一节 无脊椎动物 1 新授课
第二节 脊椎动物 一 鱼 1 新授课
第二节 脊椎动物 二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2 新授课
第二节 脊椎动物 三 鸟和哺乳动物 2 新授课
第一节 微生物的分布 1 新授课
第二节 细菌 1 新授课
第三节 真菌 1 新授课
第四节 病毒 2 新授课
综合实践项目 利用细菌或真菌制作发酵食品 1 新授课
第一节 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 2 新授课
第二节 从种到界 2 新授课
个性化单元作业设计 教学内容 个性化作业
藻类、苔藓和蕨类 交流讨论:“贝藻套养”是一种常见的海水养殖模式。海水中的藻类进行光合作用可吸收二氧化碳;贝类则以藻类为食,构建柔软的身体和坚硬的贝壳(含有碳酸钙)。请你查阅资料,了解这种海水养殖模式有什么优点。
种子植物 交流讨论:查阅资料,讨论既然种子繁殖有这么多的优势,为什么那些不结种子的植物还没有灭绝呢。
无脊椎动物 交流讨论:根据动物的体内是否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可以将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请查阅资料了解脊柱的作用。
脊椎动物 一 鱼 交流讨论:在生长有较多藻类的池塘中,常常可以看到鱼在黎明时浮头甚至有跳出水面的现象,而在天亮以后(尤其在太阳出来一段时间后),鱼便停止了浮头。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脊椎动物 二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交流讨论:“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句话对青蛙及其与农业生产的关系作了生动的描述。但为什么现在有的稻田里听不到蛙声了呢?
脊椎动物 三 鸟和哺乳动物 交流讨论:有人说,鸟的全身都为飞行而设计。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信息调查:研究指出,近一百年来全球动物种类数量锐减。我国已采取多种措施对濒危动物加以保护。请查阅资料,了解我国有哪些濒危动物。
微生物的分布 交流讨论:为什么真空包装的食品耐储存?日常生活中防止食品腐败的方法还有哪些?说说其中的生物学道理。
细菌 交流讨论:根据东汉《四民月令》的记载,我国民间的习惯是阴历四月立夏后制作醯(意为“醋”)。查阅资料,为什么古代民间一般在阴历四月之后才制醋?
真菌 调查:我国一些地方盛产野生菌,人们在食用野生菌的过程中偶有中毒现象发生。请查阅相关资料,看看有毒的野生菌具有哪些形态特征。
病毒 模型制作:结合第一单元制作细胞模型的方法,选择方便、易得的材料制作一个病毒模型。想一想:你制作的模型应由那几部分组成?它们分别代表病毒的什么结构?
利用细菌或真菌制作发酵食品 任选一种课堂上没有做的发酵食品,回家与爸妈一起制作,并与同学分享制作过程中的感悟。
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 交流讨论:在被子植物中,花、果实和种子往往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请你试着分析科学家这么做的原因。
从种到界 调查活动:请查阅资料,了解东亚伏翼(一种在我国常见的蝙蝠)所属的目、科、属的名称,以及在我国的分布情况。
2 / 2/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生命观念: 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确立鸟的身体结构与功能相统一、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科学思维: 能认真观察动物,运用分析、比较、概括等思维方法,归纳出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 科学探究: 通过观察家鸽的图片、模型及其生活环境,归纳出鸟的主要特征。 态度责任: 1.关注鸟类与人类的和谐发展,形成爱鸟护鸟,保护自然的生态意识。 2.使学生认识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尊重自然、保护生态。
学习重点 1.鸟的主要特征;2.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
学习难点 探究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形成结构与功能适应观。
【课前预习】
1.主要特征:体温________;体表覆________,前肢变成________,有________无齿,有________辅助肺呼吸。例如:鸽子、麻雀、老鹰等。
适应飞行生活的特点:
2.适于飞行特点:身体呈________,减少空气阻力。前肢变为________,是飞行器官。骨骼________,可减轻体重。________发达,为飞行提供强大动力。
食量大,消化能力强,直肠短,粪便及时排出,减轻体重。
双重呼吸:________相通,吸气和呼气时都能进行气体交换,提高了气体交换效率,满足飞行时对氧气的大量需求。
3.鸟的体温不会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鸟是________动物。鱼、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体温会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它们是________动物。
4.恒温动物意义:恒定的体温增强了动物对环境的________能力,因而扩大了它们的分布范围
5.鸟类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家禽(如鸡、鸭、鹅)为人类提供肉、蛋等食物;鸟类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生态平衡作用,如传播种子、控制害虫数量等;观赏鸟类给人们带来愉悦。
【课中研学】
1. 实验·探究: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
(1)提出问题:鸟的形态结构有哪些适于飞行的特点呢?
(2)作出假设:鸟的体形、翼、肌肉、骨骼等特征都与飞行生活相适应。
(3)外部形态的观察:观察鸟的体形是怎样的?这与它的飞行生活有什么关系?
(4)内部结构的观察:摸摸鸟的胸肌,与其他部位的肌肉相比,胸肌的发达程度怎样?
(5)家鸽的骨骼:看看鸟的骨骼,可以发现胸部的骨很突出。将胸骨的特点与这块骨上附着的肌肉联系起来考虑,你会作出怎样的推测?
(6)表达和交流:将你的探究结果与同学交流,你们得出的结论一致吗?交流过程对你完善自己的结论有帮助吗?
2.鸟与人类的关系是怎样的?
【课堂总结】
【课堂练习】
1.鸟类在飞行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能量。下列叙述中,与能量供应无关的是( )
A.心脏四脏,输送氧气能力强
B.食量大,消化能力强
C.有气囊辅助呼吸,能获得充足的氧气
D.体表被覆羽毛
2.下列属于鸟类特有结构的是( )
①体表覆羽②有喙无齿③体温恒定④产卵繁殖后代⑤气囊辅助呼吸⑥善于飞行
A.①④⑥ B.②③④
C.①②⑤ D.②⑤⑥
3.3.自然界有很多鸟,每一种鸟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如图为“中国最美的小鸟”一蓝喉蜂虎,下面哪一组是蓝喉蜂虎所属的类群特有的特征?( )
①体表有羽毛②用肺呼吸并用气囊辅助呼吸③体温恒定④通过产卵繁殖后代⑤前肢覆羽成翼⑥善于飞行
A.①③⑥ B.②③④ C.①②⑤ D.②⑤⑥
参考答案
【课前预习】
1.恒定;羽;翼;喙;气囊
2.流线型;翼;轻、薄;胸肌;气囊与肺
3.恒温;变温
4.适应
【课堂练习】
1、D
2、C
3、C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课题名称 2.2.2.3鸟和哺乳动物(第一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分析 1、教材地位与作用本节是人教(2024)版初中生物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章第二节《脊椎动物(三 鸟和哺乳动物)》。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初中生的心理特征,本节脊椎动物的介绍主要按照动物的进化顺序先后学习,所以“鸟和哺乳动物”安排在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的最后。2、教学分析本节课内容来自人教(2024)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章第二节《脊椎动物((三) 鸟和哺乳动物)》中的第一课时。对于鸟类,将重点探讨其适应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形成对鸟类作为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认识,理解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鸟的主要特征;2.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难点:探究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形成结构与功能适应观。
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习过部分脊椎动物种群的主要特征,对鸟类和哺乳动物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本课与学生的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大多数学生比较感兴趣。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见到不少鸟,但是对于鸟还是缺乏科学合理的认识,对于鸟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了解的也很是有限。
学习目标 生命观念: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确立鸟的身体结构与功能相统一、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科学思维:能认真观察动物,运用分析、比较、概括等思维方法,归纳出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科学探究:通过观察家鸽的图片、模型及其生活环境,归纳出鸟的主要特征。态度责任:1.关注鸟类与人类的和谐发展,形成爱鸟护鸟,保护自然的生态意识。2.使学生认识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尊重自然、保护生态。
学习评价 自我评价表
项目 评价内容 掌握情况
很好 一般 不好
科学知识 1 认识各种各样的鸟,概述鸟的主要特征。
探究能力 探究鸟类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形成结构与功能适应观
科学态度 举例说明鸟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爱鸟护鸟的意识。
小组评价表
评价内容 得分标准 成员一 成员二 成员三
团队精神 5分:能高效分工合作完成任务3分:重大问题能有效沟通1分:各自独立,不能完成任务
实施能力 5分:能准确设计详细的实验过程和所用实验道具。3分:能设计出大概方框架,但不够准确和详细。1分:不能设计出任何过程和方案。
结果展示能力 5分:表述清晰完整,科学、客观、简洁。3分:表述完整度和清晰度一般。1分:不能有效表述实验结果和结论。
总分
设计思路 本节课时建议两个课时,本节课为第一课时。通过联系生活:“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关于鸟类,我们并不陌生,引导学生思考“鸟的形态结构是如何与飞行生活相适应的?”从而导入本课。内容包含:鸟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的关系等相关内容。通过“实验·探究”的活动,让学生归纳出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初步形成鸟类动物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再通过图文资料,认识鸟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鸟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它们或在天空翱翔,或在地上奔走,或在水里游泳,在很多地方都有它们的踪迹。鸟是陆地生活的脊椎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个类群。天高任鸟飞,除鸵鸟、企鹅等少数鸟不能飞行以外,绝大多数鸟都是善于飞行的。它们的形态结构是如何与飞行生活相适应的? 学生观看图文,了解鸟类,并思考问题,讨论回答。 通过日常生活常见的场景引发学生思考,从而导入新课。
实践探究 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 纸飞机为什么比一张纸飞得远,飞得久?物体飞行应该具备哪些条件?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可能有哪些?实验·探究: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提出问题:鸟的形态结构有哪些适于飞行的特点呢?作出假设:鸟的体形、翼、肌肉、骨骼等特征都与飞行生活相适应。观看视频: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并完成表格填写。1.外部形态的观察观察鸟的体形是怎样的?这与它的飞行生活有什么关系?外型——流线型;减少飞行时的阻力学科交叉:“流线型”一般用来描述表面圆滑、线条流畅的物体形状,这种形状能减小物体在高速运动时的阻力。飞机、潜艇的形状与鸟、鱼的体形相似,都属于流线型。展示鸟的羽毛:将鸟的翅膀轻轻展开,你将发现排列整齐的较大型的羽毛,这些羽毛彼此重叠,又相互留有空隙,想一想:这与飞行有什么关系呢?正羽:便于扇动空气而飞行绒羽:紧贴身体,可以保温2.内部结构的观察摸摸鸟的胸肌,与其他部位的肌肉相比,胸肌的发达程度怎样?展示鸟的胸肌结构示意图,思考:鸟的肌肉特点与翼的飞翔运动有什么关系?3. 家鸽的骨骼展示家鸽的骨骼示意图,看看鸟的骨骼,可以发现胸部的骨很突出。将胸骨的特点与这块骨上附着的肌肉联系起来考虑,你会作出怎样的推测?4.表达交流:将你的探究结果与同学交流,你们得出的结论一致吗?交流过程对你完善自己的结论有帮助吗?视觉系统:鸟的视觉发达,有些鸟能在疾飞中看清并捕食猎物。它们没有牙齿,用坚硬的角质喙来啄取食物。(有喙无齿)消化系统:展示家鸽结构示意图。食量大,消化能力强——满足飞行时巨大的耗能需要食物经消化吸收后形成的残渣很快就随粪便排出——直肠短,不贮存粪便以减轻体重呼吸系统:展示鸟的呼吸系统。思考:鸟类的呼吸有什么特点?鸟的呼吸方式独特,具有与肺相通的气囊,可辅助呼吸。鸟类特有的双重呼吸:用思维导图展示鸟类的双重呼吸的过程。双重呼吸,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满足了鸟在飞行时对氧气的需要。恒温动物与变温动物:恒温动物:像鸟一样,体温不会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的动物。如:鸟类、哺乳类。变温动物:像鱼一样,体温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的动物。除鸟类、哺乳类以外的所有动物。体温恒定对于动物适应环境有什么意义?体温恒定增强了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扩大了动物的分布范围。思考:鸟类为什么能保持恒定的体温呢?图文举例展示:①食量大,消化强。提供足够的有机物②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发达,提供足够的氧气③体表覆羽具有保温作用请你总结:从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生理特征等方面,总结鸟类利于飞行的主要特征有哪些?说明鸟类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学生观看纸飞机的图片,思考、讨论,并回答:提供动力 、减小阻力、借助风力、减轻重量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探究活动,经过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观察探究、表达交流、得出结论等。学生观察鸟的体形,思考、讨论。学生阅读学科交叉资料,了解“流线型”体形。学生观看鸟的羽毛,思考、讨论。学生观看鸟的胸肌结构示意图,讨论,并回答:发达的胸肌才能扇动双翼利于飞行。学生观看家鸽的骨骼示意图,思考、推测:可以增加胸肌的附着面。学生结合观察探究,分组进行讨论交流。学生了解鸟类的视觉发达。学生观看家鸽消化系统结构示意图,了解其适于飞行的结构特点。学生观看鸟的呼吸系统结构示意图,了解其特有的双重呼吸,有助于飞行。学生阅读恒温动物与变温动物的概念,了解鸟类是恒温动物,有利于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扩大了分布范围。学生思考、讨论。学生观看图文举例,了解鸟类能保持体温恒定的原因。学生从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生理特征等方面总结鸟类利于飞行的主要特征。 通过类比纸飞机,帮助学生初步理解鸟类飞行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再从鸟类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和骨骼等方面进行观察探究,最后进行表达交流,从而得出鸟类的主要特征等。此过程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交流探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通过图文展示,帮助学生直观理解鸟类的视觉系统发达,有助于在疾飞中看清并捕食猎物;消化能力强,满足飞行时的耗能需要,并能随时排便,减轻体重;鸟类特有的双重呼吸,满足了鸟在飞行时对氧气的需要;鸟类恒定的体温,有利于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等等,帮助学生建构鸟类适于飞行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通过引导学生总结鸟类利于飞行的主要特征,巩固所学,锻炼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鸟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消灭鼠类及害虫如:大山雀捕食松毛虫、天牛幼虫、蝗虫、蝇类等害虫;森林医生——啄木鸟等。2、提供动物蛋白如:人类餐桌上的肉、蛋、奶等。3、观赏如:动物园或公园里的天鹅、孔雀、仙鹤、和平鸟等。 学生观看图文资料,了解鸟类的作用和人类对鸟类的利用。 通过直观的图文资料,让学生了解鸟类的作用和人类对鸟类的利用,加强保护鸟类的意识。
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脊椎动物类群中“鸟”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学生总结归纳本课的收获。 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本课学习的主要知识,进一步巩固新知。
作业设计 交流讨论:有人说,鸟的全身都为飞行而设计。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板书设计 第二节 脊椎动物((三) 鸟和哺乳动物)第一课时(共29张PPT)
第二节 脊椎动物
三 鸟和哺乳动物
(第一课时)
第二章 动物的类群
(人教版)七年级

学习目标
通过本节学习,你将知道:
1.鸟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鸟与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鸟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它们或在天空翱翔,或在地上奔走,或在水里游泳,在很多地方都有它们的踪迹。
新课导入
鸟是陆地生活的脊椎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个类群。天高任鸟飞,除鸵鸟、企鹅等少数鸟不能飞行以外,绝大多数鸟都是善于飞行的。它们的形态结构是如何与飞行生活相适应的?
新知探究
新知探究
一、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
物体飞行应该具备哪些条件?
提供动力
减小阻力
借助风力
减轻重量
纸飞机为什么比一张纸飞得远,飞得久?
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可能有哪些?
提出问题:
鸟的形态结构有哪些适于飞行的特点呢?
作出假设:
鸟的体形、翼、肌肉、骨骼等特征都与飞行生活相适应。
实验·探究: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
新知探究
观看视频: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
新知探究
外部形态 内部结构 生理功能 其他
体形 体表 骨骼 肌肉 消化系统 循环系统 呼吸系统
产生动力 减少阻力 借助风力 减轻重量 结构
功能
流线型
覆羽,前肢变成翼
龙骨突轻、薄中空
胸肌发达
食量大直肠短
心跳频率快
气囊辅助呼吸
新知探究
外部形态的观察
观察鸟的体形是怎样的?这与它的飞行生活有什么关系?
外型——流线型
减少飞行时的阻力
新知探究
新知探究
学科交叉
“流线型”一般用来描述表面圆滑、线条流畅的物体形状,这种形状能减小物体在高速运动时的阻力。飞机、潜艇的形状与鸟、鱼的体形相似,都属于流线型。
前肢变成可飞翔的翼
体表覆羽
将鸟的翅膀轻轻展开,你将发现排列整齐的较大型的羽毛,这些羽毛彼此重叠,又相互留有空隙,想一想:这与飞行有什么关系呢?
正羽:便于扇动空气而飞行
绒羽:紧贴身体,可以保温
新知探究
摸摸鸟的胸肌,与其他部位的肌肉相比,胸肌的发达程度怎样?
胸肌
思考:鸟的肌肉特点与翼的飞翔运动有什么关系?
发达的胸肌才能扇动双翼利于飞行。
内部结构的观察
新知探究
头骨很轻、薄
尾椎骨愈合
胸骨
(有龙骨突)
长骨中空
家鸽的骨骼
看看鸟的骨骼,可以发现胸部的骨很突出。将胸骨的特点与这块骨上附着的肌肉联系起来考虑,你会作出怎样的推测?
可以增加胸肌的附着面
(减轻体重)
新知探究
表达和交流:
将你的探究结果与同学交流,你们得出的结论一致吗?交流过程对你完善自己的结论有帮助吗?
新知探究
鸟的视觉发达,有些鸟能在疾飞中看清并捕食猎物。它们没有牙齿,用坚硬的角质喙来啄取食物。(有喙无齿)
视觉系统
新知探究
食量大,消化能力强
——满足飞行时巨大的耗能需要
食物经消化吸收后形成的残渣很快就随粪便排出。
——直肠短,不贮存粪便以减轻体重
消化系统
新知探究
思考:鸟类的呼吸有什么特点?
鸟的呼吸方式独特,具有与肺相通的气囊,可辅助呼吸。
呼吸系统
新知探究

空气
吸气
气囊
一部分空气
气体交换
气囊中的气体
再次气体交换
呼气
暂时储存气体
鸟类特有的双重呼吸
双重呼吸,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满足了鸟在飞行时对氧气的需要。
新知探究
恒温动物与变温动物
恒温动物:
变温动物:
像鸟一样,体温不会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的动物。
如:鸟类、哺乳类
像鱼一样,体温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的动物。
除鸟类、哺乳类以外的所有动物。
体温恒定对于动物适应环境有什么意义?
体温恒定增强了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扩大了动物的分布范围。
新知探究
食量大,消化强。
提供足够的有机物
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发达,提供足够的氧气
体表覆羽
具有保温作用
鸟类为什么能保持恒定的体温呢?
新知探究
新知探究
二、鸟与人类的关系
1、消灭鼠类及害虫
啄木鸟-森林医生
大山雀捕食松毛虫、天牛幼虫、蝗虫、蝇类等害虫
2、提供动物蛋白
新知探究
3、观赏
新知探究
课堂小结
体温恒定;
体表覆羽;
前肢变成翼;
有喙无齿;
有气囊辅助肺呼吸。
鸟的主要特征
练习与应用
1.鸟类在飞行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能量。下列叙述中,与能量供应无关的是( )
A.心脏四脏,输送氧气能力强
B.食量大,消化能力强
C.有气囊辅助呼吸,能获得充足的氧气
D.体表被覆羽毛
D
练习与应用
2.下列属于鸟类特有结构的是( )
①体表覆羽②有喙无齿③体温恒定④产卵繁殖后代⑤气囊辅助呼吸⑥善于飞行
A.①④⑥ B.②③④
C.①②⑤ D.②⑤⑥
C
3.自然界有很多鸟,每一种鸟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如图为“中国最美的小鸟”一蓝喉蜂虎,下面哪一组是蓝喉蜂虎所属的类群特有的特征?( )
①体表有羽毛②用肺呼吸并用气囊辅助呼吸③体温恒定④通过产卵繁殖后代⑤前肢覆羽成翼⑥善于飞行
A.①③⑥ B.②③④ C.①②⑤ D.②⑤⑥
练习与应用
C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
1.“天高任鸟飞”,现存鸟类中绝大多数鸟都是善于飞行的,也有不能飞行的。下列鸟中不能飞行的是 (  )
A.鸡   B.麻雀   C.海鸥   D.企鹅
2.央视《国家宝藏》现场吹响了8 700多年前的贾湖骨笛。骨笛是由内部中空、轻而坚固的长骨钻孔、精磨而成的。下列动物的骨适合制作骨笛的是 (  )
A.青蛙   B.兔子   C.家鸽   D.乌龟
3.下列鸟的形态结构中,有利于减轻体重的是 (  )
A.前肢变成翼    B.胸肌发达
C.身体呈流线型    D.长骨中空
4.鸟类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是 (  )
A.气囊    B.气管  
C.肺    D.肺和气囊
5.“笨鸟先飞”是指行动笨拙的鸟要先飞才能与其他鸟同时到达目的地,“笨鸟”飞行时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的动力主要来自 (  )
A.胸肌    B.前肢骨  
C.大腿肌肉    D.胸骨
6.恒温动物比变温动物高等,不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  )
A.恒温减少了动物对环境的依赖性
B.恒温增强了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C.恒温扩大了动物的分布范围
D.恒温提高了动物的生殖能力
7.2024年2月9日晚,来自义乌的34名小朋友亮相《2024年春节联欢晚会》,共同参演了舞蹈《鹅鹅鹅》。下列有关鹅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鹅通过气囊进行气体交换
B.鹅体温恒定
C.鹅前肢变为翼,体表覆羽
D.鹅有喙无齿,消化能力强
8.“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一诗句体现了动物对人类起了哪方面的作用 (  )
A.在科学和技术上给人们启迪
B.具有观赏价值和成为文学创作的源泉
C.动物和人类的和谐共处
D.提供肉、蛋等作为人类的食物
9.2023年5月28日,国产大飞机C919商业首航成功,这是我国迈向科技自立自强的又一重要里程碑。飞机是对鸟类的仿生,下列关于鸟类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前肢特化成翼
B.身体呈流线型
C.骨骼轻便,利于飞翔
D.飞行所需能量由细胞核提供
10.如果你注意观察家鸽或麻雀,会发现它们一天到晚总在不停地找食吃。关于这种现象,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
A.鸟类大量进食是为了尽可能多地增加体重
B.不停地找食吃是为了储存更多的营养以备恶劣环境时所

C.鸟类用喙啄取食物,没有牙齿的咀嚼,所以消化能力弱
D.鸟类飞行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因此总在不停地找食吃
11.如图是家鸽的呼吸系统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①是气管,②是肺,③是气囊
B.气体进入体内的途径是①→②→③
C.②能辅助呼吸
D.②和③都能进行气体交换
12.为了更好地认识鸟类呼吸的特点,某生物兴趣小组用吸管、皮筋、大气球、小气球、红蓝细线等材料制作了一个鸟类的呼吸模型(如图所示)
(1)吸管模拟的是鸟类呼吸系统中的________,红蓝细线模拟的是________,小气球模拟的是______。
(2)生物兴趣小组的小红说小气球的外部也应该用红蓝细线包绕,她的说法正确吗 _____________。请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作业布置】
1.D
解答:题述鸟中,企鹅不能飞行。
2.C
解答:鸟类的骨骼轻、薄,长骨中空,可见家鸽的骨适合做骨笛。
3.D
解答:鸟的长骨中空,能减轻体重,利于飞行,D正确。
4.C
解答:鸟类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是肺。
5.A
解答:鸟发达的胸肌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
6.D
解答:动物体温恒定减少了动物对环境的依赖性,增强了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扩大了动物的分布范围。体温恒定与提高动物的生殖能力没有直接关系。
7.A
解答:鹅属于鸟,鸟的主要特征是:体温恒定;体表覆羽;前肢变为翼;有喙无齿;有气囊辅助呼吸。鹅通过肺进行气体交换。
8.B
解答: 题中的诗句描写了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一群白鹭飞向蓝天的景象,体现了动物具有观赏价值并且成为文学创作的源泉的作用。
9.D
解答: 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鸟飞行所需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D错误。
10.D
解答:鸟类的飞行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只有获得大量的营养物质,才能满足飞行的需要。
11.C
解答: 图中①是气管,②是气囊,③是肺,A错误;鸟吸气时,吸进肺的空气小部分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大部分则进入气囊,所以气体进入体内的途径是①→③→②,B错误;②气囊能够储存空气,可辅助肺呼吸,C正确;③肺是鸟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D错误。
12. (1)气管;毛细血管;气囊 。
(2)不正确;小气球模拟气囊,只能暂时储存空气,不能进行气体交换,外面没有毛细血管包绕.
解析: (1)鸟类的呼吸系统包括气管、肺和气囊等,气囊与肺相通。某生物兴趣小组用吸管、皮筋、大气球、小气球、红蓝细线等材料制作了一个鸟类的呼吸模型,其中吸管模拟气管,大气球模拟肺,小气球模拟气囊,红蓝细线模拟毛细血管。(2)生物兴趣小组的小红说小气球的外部也应该用红蓝细线包绕,她的说法不正确。小气球模拟的气囊不能进行气体交换,不应该包绕红蓝细线。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