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课题名称 2.1.2.2种子植物(第二课时) 课型 新授课教学内容分析 1、教材地位与作用本节是人教(2024)版初中生物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二节《种子植物》。本课主要内容旨在学习种子植物的基础知识,而且为后续学习植物的生长发育、分类等知识打下基础。本章节与前一章的植物概述相衔接,为学生理解植物界的多样性及其适应环境的能力提供了必要的生物学基础。同时,种子植物的知识也是学生了解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2、教学分析本节课内容来自人教(2024)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章第二节的第二课时。学生亲身体会种子植物与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的主要区别是能产生种子并用种子繁殖后代。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观察实验和多媒体等手段,紧扣课程标准突出重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认真观察、思考、讨论和探究。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常见植物中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结构特点。难点: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区别。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生物学知识充满好奇,但缺乏系统的生物学背景知识。他们具有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但可能在抽象概念的理解上存在困难。因此,教学中需要结合具体实例和实验活动,帮助学生形成直观认识,并逐步引导他们理解抽象概念。学习目标 生命观念:掌握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科学思维:通过表格分析比较,区分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探究实践:通过观察思考活动,理解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概念。态度责任:通过认识本地常见种子植物,认同绿色植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保护身边的植物。学习评价 自我评价表项目 评价内容 掌握情况很好 一般 不好科学知识 1 说出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的区别,区别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探究能力 通过对比不同的果实,初步学会识别当地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科学态度 概述被子植物与人类的关系,保护身边的植物。小组评价表评价内容 得分标准 成员一 成员二 成员三团队精神 5分:能高效分工合作完成任务3分:重大问题能有效沟通1分:各自独立,不能完成任务实施能力 5分:能准确设计详细的实验过程和所用实验道具。3分:能设计出大概框架,但不够准确和详细。1分:不能设计出任何过程和方案。结果展示能力 5分:表述清晰完整,科学、客观、简洁。3分:表述完整度和清晰度一般。1分:不能有效表述实验结果和结论。总分设计思路 本节课是在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之后的第二节《种子植物》。编排逻辑体现了生物进化的规律“水生到陆生、低等到高等、简单到复杂”。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分为两节课,本节为第二课时 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通过观察几种果实和松的球果,比较种子的着生位置,从而引出概念。随后,再通过举例,了解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结构和适应性。最后,引导学生梳理不同的植物类群的特征,体会植物的演化规律。教学流程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新课导入 回顾上个课时学习的“种子的结构”,说出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各个结构的名称。能结种子的植物称为种子植物。种子植物包括两大类群: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学生回顾种子的结构知识,指认出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名称。 通过温故知新,回顾上个课时的核心内容,引入本课新知识。实践探究 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1. 观察 思考:种子的着生位置展示“油松、侧柏、豌豆、桃”的图片。观察松或柏的种子在球果中的位置。将课下采集的或老师提供的果实(如苹果、桃、荔枝、葡萄、豌豆)切开或剥开,观察种子的着生位置。讨论:(1)哪些植物的种子是裸露的?(2)哪些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这对种子的传播有什么意义?2. 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展示“水杉”、“银杏”、“红豆杉”的图片:水杉是我国特有的珍稀物种,有“活化石”之称。水杉生长迅速,树高可达50米,胸径可超过2米。水杉的球果不是果实,它的种子是裸露的。银杏是我国特有的古老树种,早在2亿多年前就在地球上出现了。树高可达40米,胸径可达4米。图中的“果实”实际上是它的种子。红豆杉是我国特有树种,被誉为植物中的“大熊猫”。红豆杉树高可达30米,胸径可达100厘米,叶为条形,种子上端裸露,外有红色肉质结构。裸子植物的概念:有些植物的种子是裸露着的,外面没有果皮包被,这样的植物称为裸子植物。思考:松的种子难道不是在球果里面生长着的吗?你还能举例说出其他的裸子植物吗?举例展示“油松、侧柏、苏铁”的图片。裸子植物有什么结构特点?总结:①能够产生种子,但是种子是裸露的,没有果皮包被着。②根、茎、叶都很发达,里面都有输导组织,能在干旱和土壤贫瘠的地方生长。展示“猕猴桃”、“荔枝”、“水稻”的图片:猕猴桃是藤本植物。果实成熟时为黄褐色,多呈近球形或卵圆形,表面有灰白色绒毛,酸甜可口,营养价值高。猕猴桃原产于我国,有悠久的栽培历史。荔枝是常绿乔木,原产于我国。果实呈近球形或卵圆形,成熟时常为暗红至鲜红色,汁多味美,营养丰富。水稻是一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水稻成熟时稻谷呈黄色。我国是栽培水稻的起源地之一。被子植物的概念:有些植物,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这样的植物称为被子植物。被子植物就是我们常说的绿色开花植物,你还能记得它们有哪六种器官吗?你还能举例说出其他的被子植物吗?举例展示“椰子、荔枝、豌豆、葵花”的图片。被子植物有什么结构特点?总结:①一般都具有非常发达的输导组织,保证了体内水分和营养物质的运输能够畅通无阻;②一般都能开花结果,所结的果实靠果皮保护里面的种子;③ 不少果实的形态结构有利于种子传播。小资料:蒲公英的果实顶端有毛,像一把降落伞,可以随风飘散;苍耳、鬼针草的果实表面有刺毛或钩刺,可以粘在或钩在动物身上被带到远方。被子植物具有这些特点,所以它们能成为陆地上分布最为广泛的植物家族。被子植物与人类存在着怎样的关系?①农作物:小麦、水稻等②观赏:家里养的花、公园里草坪上的草③工业:制造汽车轮胎的原料一一橡胶树。④药用:中药材,如人参、枸杞、黄连、甘草、车前草等。思维训练:比较展示“网纹草”和“银线鸟巢凤梨”的图片。叶片上粗细不等的脉络叫叶脉,叶脉主要由输导组织构成。请仔细观察、比较图中叶片的叶脉,说说它们有什么区别。生物学与文学:我国古诗词中有非常丰富的关于植物的描写。两千多年前的《诗经》就记载了一百多种植物,如蒹葭(jiān jiā)、荇(xìnɡ)菜等。你可以对古诗词中的植物进行专题研究。例如,研究古诗词中关于松、竹、梅的描写,或者研究某位诗人诗词中的植物等。研究时,应该既关注诗人对植物客观细致的描述,也注意感受诗人通过描写植物所营造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 学生观察“油松、侧柏、豌豆、桃”的图片,观察松或柏的种子在球果中的位置。学生结合观察思考、讨论,并回答。学生观看“水杉”、“银杏”、“红豆杉”的图片,认真阅读每个植物的资料。学生理解裸子植物的概念。学生思考,结合实物或生活经验回答。学生尝试举例生活中的裸子植物。学生阅读教材72页最后一段,总结裸子植物的结构特点。学生观看“猕猴桃”、“荔枝”、“水稻”的图片,认真阅读每个植物的资料。学生理解被子植物的概念。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六种器官: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学生尝试举例生活中的裸子植物。学生阅读教材74页第二自然段,总结被子植物的结构特点。学生阅读小资料,了解被子植物不少果实的形态结构有利于种子传播。学生了解被子植物是陆地上分布最为广泛的植物家族。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学生阅读被子植物的用途,并补充完善自己的答案。学生查看“思维训练”活动,结合“网纹草”和“银线鸟巢凤梨”的图片,阅读资料,并进行比较:网纹草的叶片呈网状脉;而银线鸟巢凤梨的叶片呈平行脉。学生阅读资料,了解生物学与文学的联系,并尝试说出与生物学有关的诗句。 通过观察 思考活动,引导学生积极观察,并就观察的结果进行讨论。此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展示“水杉”、“银杏”、“红豆杉”的图文资料,引导学生认真阅读理解,找出三种植物种子的共同点,从而得出裸子植物的概念。通过对“松的种子”的提问,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进行思考,纠正之前的错误认知;再结合举例,进一步巩固裸子植物的概念。引导学生自学教材,提取信息,认识裸子植物的特点。通过展示“猕猴桃”、“荔枝”、“水稻”的图文资料,引导学生认真阅读理解,找出三种植物种子的共同点,从而得出被子植物的概念。引导学生回顾绿色开花植物的六种器官,结合旧知学习新知。再结合举例,进一步巩固被子植物的概念。引导学生自学教材,提取信息,认识被子植物的特点。通过小资料,理解被子植物的种子结构利于传播,是成为陆地上分布最为广泛的植物家族原因之一。初步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再举例展示被子植物的价值和应用,加深印象。通过比较“网纹草”和“银线鸟巢凤梨”的叶脉,训练学生对比的思维能力。通过阅读与思考,帮助学生感受生物学与文学的跨学科联系,落地学科素养。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区别。 学生总结归纳本课的收获。 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本课学习的主要知识,进一步巩固新知。作业设计 调查搜集:查阅资料,搜集与种子植物有关的、给予植物情怀的诗句。板书设计 第二节 种子植物(第二课时)/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生命观念: 掌握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科学思维: 通过表格分析比较,区分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探究实践: 通过观察思考活动,理解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概念。 态度责任: 通过认识本地常见种子植物,认同绿色植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保护身边的植物。学习重点 常见植物中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结构特点。学习难点 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区别。【课前预习】1. 种子植物的两大类别:(1)裸子植物:①概念:种子是裸露的,外面没有______包被的植物。②主要特征:种子裸露,没有______包被;______都很发达,里面都有______组织,所以裸子植物可以长得很高大,也能在干旱和土壤贫瘠的地方生长,如油松、侧柏、银杏、苏铁等。松的球果不是______,那一片片木质的结构是鳞片,______就裸露在鳞片之间的缝隙中。(2)被子植物:①概念:种子有______包被的植物称为被子植物。②特征:形成的种子外面有______包被着;一般都有非常发达的______组织;受精过程脱离了______的限制;能____________,果实既能保护种子,又能帮助种子传播。被子植物是陆地上分布最为广泛的植物家族,如椰子、毛白杨、桃、水稻、葡萄、菊、木瓜、荔枝、豌豆、花生等。2.种子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农作物大多是被子植物。如家里养的花,公园里草坪上的草。许多中药材也来自被子植物。如人参,枸杞,黄连,甘草,车前草等。木材、纸张等原材料也大多来自种子植物。种子植物在绿化环境、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等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课中研学】1. 观察松或柏的种子在球果中的位置。将课下采集的或老师提供的果实(如苹果、桃、荔枝、葡萄、豌豆)切开或剥开,观察种子的着生位置。讨论:(1)哪些植物的种子是裸露的?(2)哪些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这对种子的传播有什么意义?2.裸子植物的概念是什么?举例说出其他的裸子植物。3.裸子植物有什么结构特点?4.被子植物的概念是什么?举例说出其他的被子植物。5.被子植物有什么结构特点?【课堂总结】【课堂练习】1.杉树是我们常见的一种裸子植物,有关杉树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生长到一定时期会结种子B.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C.杉树林属于针叶林D.杉树的根茎叶都很发达2.下列植物中,属于裸子植物一组的是( )A.小麦和水稻 B.杨树和柳树 C.玉米和水杉 D.侧柏和雪松3.墨脱报春是我国科研人员发现的植物新物种。它在5月至6月开花,在7月结出果实,种子外有果皮包被。据此推断,墨脱报春属于( )A.苔藓植物 B.蕨类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参考答案【课前预习】1.(1)①果皮②果皮;根、茎、叶;输导;果实;种子(2)①果皮②果皮;输导;水;开花结果【课堂练习】1、B 2、D 3、D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人教(2024)版七上 2.1.2.2种子植物 分层练习1.与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相比,种子植物更适应陆地环境,一个重要的原因是 ( )A.有根的分化 B.能进行光合作用C.种类繁多 D.种子生命力更强2.我国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下列不属于裸子植物的是 ( )A.油松 B.杏 C.侧柏 D.红豆杉3.下列古诗词中,描述了裸子植物的是 ( )A.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B.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C.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D.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4.某科研团队在河源市紫金县发现了植物新物种“紫金短柱茶”,共有90株成熟个体。紫金短柱茶有花小、果小、雄蕊短等特征。紫金短柱茶属于哪一植物类群( )A.蕨类植物 B.裸子植物C.被子植物 D.不能确定5.某综艺节目中以“花”字为主题展开飞花令对决,以下植物具有花的是 ( )A.被子植物 B.藻类C.苔藓植物 D.蕨类植物6. 下列关于植物与人类生活关系描述不合理的是 ( )A.有的藻类如海带、紫菜可以食用B.苔藓植物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C.煤的形成主要与古代蕨类植物有关D.被子植物种类少,与人类生活关系大7. 在植物类群中,种子植物更适应陆地环境,原因不包括 ( )A.种子生命力比孢子强B.种子植物都生活在陆地上C.种子的寿命比孢子长D.种子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8.小明按照规定路线(如图)在植物园参加研学活动,小明依次看到①~③所示植物的顺序是 ( ) A.②→①→③ B.③→①→②C.①→②→③ D.②→③→①9.下列关于孢子和种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一个孢子就是一个细胞B.苔藓植物也能产生孢子C.孢子耐寒耐旱能力较强D.种子比孢子的生命力强10.在生物圈中,种子植物数量庞大、分布广泛,适应环境能力强,这主要依赖于它们 ( )A.有发达的根系 B.体内有发达的气道C.生殖过程不受水的限制 D.种子外都有果皮包被11.种子植物是植物界等级最高的类群,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种子植物包含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两个类群B.种子植物都能通过种子繁殖后代C.种子植物的种子外都有果皮包被D.被子植物适应环境的能力比裸子植物强12.你绘制过知识图表吗 绘制知识图表能够将我们大脑中零散的知识结构化,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知识,以及知识之间的联系,节省背诵时间,提升记忆效果。它是一种重要的高效学习方法。下面请尝试利用“植物的类群”这一章的知识表格回答问题。类群 代表 植物 形态 结构 主要繁殖方式 生活 环境 与人类 的关系 类群孢子植物 藻 类 水 绵 无根、茎、叶的分化 B繁殖 大多数 生活在水中 C、鱼饵、食用等苔藓植物 葫 芦 藓 有“茎”“叶”的分化,有假根 阴湿 陆地 作为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等A 肾蕨 有根、茎、叶的分化,有输导组织 阴湿 陆地 食用、药用等种子植物 裸子植物 松树 有根、茎、叶和种子 种子 繁殖 陆地 提供木材等被子植物 玉米 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广泛 食用、药用等(1)把表中的空白处补充完整:A ,B ,C 。(2)从藻类到被子植物,植物逐渐出现了 、 、 、花、果实、种子的分化,结构由简单到 。(3)孢子植物生活在水里或者阴湿的环境里,是因为它们的繁殖离不开 。 植物的繁殖已经摆脱了这一限制,因而广泛分布在陆地上。(4)我们在路边和田野里常见到矮小的蒲公英,其叶片绿色,黄色的小花挺出地面,明媚可人。矮小的蒲公英属于种子植物中的 植物。答案1.D解答:与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相比,种子植物更适应陆地环境,能产生种子是一个重要的原因。2.B解答:根据题述植物的主要特征可知,油松、侧柏和红豆杉都属于裸子植物,杏属于被子植物。3.D解答:A中的菊和B中的梅属于被子植物;C中的“苔”属于苔藓植物,牡丹属于被子植物;D中的松属于裸子植物。4.C解答:紫金短柱茶有花、果实等器官,属于被子植物。5.A解答:被子植物具有花,其他选项中的植物都不具有花。6.D解答:被子植物是陆地上分布最为广泛的植物家族。7.B解答:有些种子植物生活在水中。故选C。8.D解答:①银杉的种子无果皮包被,属于裸子植物;②葫芦藓具有“茎”“叶”的分化,有假根,属于苔藓植物;③贯众有根、茎、叶的分化,有输导组织,属于蕨类植物。因此小明依次看到的顺序是②→③→①。9.C解答:种子在比较干旱的地方也能萌发,而孢子只有落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才能萌发,孢子耐寒耐旱能力较弱,C错误。10.C解答:种子植物的受精过程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因此能更好地适应陆地生活。11.C解答:种子植物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裸子植物的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12.(1)蕨类植物;孢子;供氧(合理即可) (2)根;茎;叶;复杂 (3)水环境;种子 (4)被子解答:(1)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肾蕨属于蕨类植物,因而A是蕨类植物。孢子植物主要依靠孢子繁殖后代,因而B为孢子。藻类可以释放氧气,为人类及其他生物提供氧气,可作鱼类的饵料,可供食用等。(2)从藻类到被子植物,植物逐渐出现了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分化,结构由简单到复杂。(3)孢子植物的繁殖离不开水环境,因而它们生活在水里或者阴湿的环境里。种子植物能产生种子,其繁殖摆脱了水的限制,能够广泛分布在陆地上。(4)蒲公英有花,属于被子植物。/ 让教学更有效 初中生物第二单元 多种多样的生物一、单元学习内容本单元属于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版)七个主题中的第二大学习主题“生物的多样性”,对应现行人教(2024)版七年级上册教材“第二单元 多种多样的生物”的内容。在新课标中,属于九个大概念中的第二大概念:概念2 生物可以分为不同的类群,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如图所示: 通过本主题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生物种类丰富,不同的生物在形态和结构上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差别,进而认识到生物具有多样性和统一性。同时,本主题的学习还有助于学生形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和行为习惯,增强社会责任感。 地球上的生物是多种多样的。依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可将生物分成不同的类群。生物与人类的生活关系密切,生物的多样性对维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学科核心素养呈现形式 结合学生的生活中常见的植物、动物类群,通过图片、视型或实物展示、观察、分析讨论等活动形式,引导学生认识各个类群的形态结构特征。 通过观察探究,了解细菌、真菌和病毒的形态结构特征、繁殖特点,并辩证地看待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结合某种生物的具体实例,指导学生分析讨论,学会对生物进行分类,理解生物分类的意义。 通过观察和思考、分析和讨论、实验和探究,以及分类、调查等科学方法,引导学生将解决问题的想法或创意付诸实践。教材编写体例 1、章节设置与课程安排相适应,具备单元-章-节-课时的结构分层; 2、每节设置“通过本节学习,你将知道”,点明本节的关键学习目标; 3、每节重难点以小标题形式呈现,简约清晰; 4、每节安排有“观察·思考”、“分析·讨论”、“实验·探究”、“调查”等一系列探究活动,在寻求答案、获得知识的同时,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5、部分章节设置有“科学方法”,总结科学研究方法。 6、课后有“练习与应用”,节后习题,“概念检测”帮助巩固所学知识;“拓展应用”有一定挑战性,对理解知识、拓宽视野、训练思维很有帮助。教材编写特点 本单元包括“植物的类群”、“动物的类群”、“微生物”、“生物分类的方法”四章,集中介绍了生物的类群。 (1)主题和单元为框架下重视大概念教学 教材编写框架的设计体现了“学习主题为框架”;内容的组织则体现了“内容聚焦大概念”的理念。教材用一个单元来落实课程标准的1~2个大概念;每个单元分若干章,每章基本对应大概念下的重要概念;每章分若干节,每节对应基本概念。单元页通过”一起去揭秘”,以尽可能贴近学生的问题提示重要概念。 (2)充实的德育内容中强化学科德育功能 教材充分反映我国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皆共生等内容,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帮助学生增强爱党爱国情感,树立建设健康中国和美丽中国的远大志向。例如,介绍我国空间站中航天员的工作和生活-在中国空间站吃饺子;增加有关生态安全的内容等等。再如有机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实反映我国古代先民智慧的实例,创造性地设计了"古话今议”栏目,坚定文化自信。 (3)系列化和多样化的活动培养实践创新能力 教材中的探究实践活动丰富多样。从内容看,包括观察、实验、调查、植物栽培、动物饲养、发酵食品制作等;从栏目看,包括“观察思考”“分析·讨论”“实验探究”“调查”“思维训练”“课外实践”“综合实践项目”等;从活动设计看,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的探究、实践、创新能力。 (4)情境创设、问题驱动、情境设置引导学生探究学习 教材创设了大量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理解概慨念、发展素养。例如,在单元起始设计对开页,以一幅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图片将学生带入与本单元主题密切相关的情境中。单元引言紧扣图片进行描述,创设情境,既能激发学生学习本单元的兴趣又能引发学生思考,从情境中发现与本单元主题相关的问题。教材编写意图 本单元引导学生在“第一章 植物的类群”、“第二章 动物的类群”、“第三章 微生物”的基础上,依据各个类群的形态结构特点,对生物进行分类。“第一章 植物的类群”,学习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的特征,以及他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第二章 动物的类群”,学习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第三章 微生物”学习细菌、真菌和病毒的形态结构特点,以及辩证地看待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本单元重在理解各个类群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的结构特点,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能够依据形态结构特点对多种多样的生物进行分类,以便于更好地研究、保护和利用生物。课程资源整合、开发和应用 1.情境素材: 简单的分类检索表,各种类型的动植物标本,动植物生活的影像资料,当地(或我国其他地区)动植物资源的资料,李时珍与《本草纲目》的故事,赤潮、水华现象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的资料,全球物种灭绝速度的相关数据资料,凤眼蓝(水葫芦)、福寿螺等外来物种入侵导致生态平衡受到严重威胁的事件。 2.学习活动: (1)实验探究活动:尝试对给定的一组生物进行分类;观察不同类群的动植物,认识其主要特征;培养并观察细菌的菌落;用放大镜或显微镜观察酵母菌和霉菌。 (2)调查与交流活动:调查当地食用菌的种类及生产情况,认识校园内的植物并挂牌,收集当地一种养殖动物的相关资料,收集和交流有关生物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收集和交流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的相关资料,收集当地(或我国其他地区)外来物种入侵造成生态破坏的实例,讨论生化武器对人类的危害。 (3)项目式学习活动:调查当地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生物资源,提出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建议,撰写调研报告。二、单元学情分析已知内容学习方法生活经验 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学习生物学的基本学习方法;本单元是学生学习生物学科的第二个单元,同学们将知道植物是否都有根、茎、叶,动物为什么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细菌、真菌和病毒是否都对人类有害等,需要使用大量图片或视频形式的资料直观展示,降低学生理解成本。新知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设计 观察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结构。 观察种子的结构和着生位置。 观察几种代表性动物的形态结构。 探究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 检测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 制作酸奶、泡菜、馒头、面包、米酒等发酵食品,体验食品制作的乐趣,收获劳动的快乐。 调查本地区的某种生物资源。主要学习障碍有效突破方法 1、学生对于细菌、真菌、病毒的结构易混淆。 突破方法: 细菌、真菌、病毒的结构比较: (1)细菌: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没有成形的 细胞核,有的还有鞭毛、荚膜等结构; (2)真菌: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3)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2、学生记不住双子叶和单子叶种子的营养物质的储存位置。 突破方法: 种子内营养物质的储存: 双子叶植物种子的营养物质储藏在子叶里,单子叶植物种子的营养物质储藏在胚乳里。学生学习本单元表现出的特点、习惯、兴趣 本单元主要讲述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类群,与生活联系比较密切,学生比较感兴趣,但是有些是生活中比较熟悉的,有些比较陌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要通过图片、视频等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然后再以某种生物为例来分析其基本特征。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从植物类群、动物类群、微生物类群认识自然界中的生物种类,再从生物的分类对所认识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进行分类,以弄清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更好地研究、保护和利用生物。三、单元学习目标生命观念 获得多种多样的生物、生物分类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形成生物学的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等生命观念;认识生物界的多样性和统一性,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等。探究实践 能够完成实验和探究的实践活动,能观察鱼的形态结构和运动、观察蛙的形态实验、探究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观察兔和狼的牙齿实验、显微镜、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实验、观察细菌的基本结构的实验,锻炼探究能力和实践经验。科学思维 能够运用观察和思考、分析探究、讨论总结等思维方法认识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类群的特征,掌握分类和调查的科学方法,能够进行独立思考和判断,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能够运用科学思维,探讨真实情境中的生物学问题。态度责任 认识生物多样性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四、单元学习评价节名 基本知识点 学习情况自评很好 一般 不好知识评价 藻类、苔藓和蕨类 藻类、苔藓和蕨类的主要特征藻类、苔藓和蕨类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种子植物 种子的结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无脊椎动物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无脊椎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脊椎动物 一 鱼 多种多样的鱼鱼的主要特征脊椎动物 二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两栖动物爬行动物脊椎动物 三 鸟和哺乳动物 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哺乳动物微生物的分布 观察菌落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细菌 细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殖细菌与人类的关系真菌 多种多样的真菌真菌的结构和生殖真菌与人类的关系病毒 病毒的发现病毒的种类、形态和结构病毒的增殖病毒与人类的关系综合实践项目 利用细菌或真菌制作发酵食品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 植物的分类动物的分类从种到界 分类等级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考核方式 藻类、苔藓和蕨类的主要特征——P68 一、概念检测(1)题 藻类、苔藓和蕨类与人类生活的关系——P68 二、拓展应用2.题 种子的结构——P75一、概念检测2.题 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P75一、概念检测1.题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P82一、概念检测2.题 无脊椎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P82二、拓展应用2.题 鱼的主要特征——下列各项中,属于鲫鱼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特征是( C ) 卵生 ②身体呈梭形③用鳍协调游泳④体表常有鳞片覆盖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两栖动物——P93一、概念检测1.题 爬行动物——下列关于蜥蜴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是恒温动物B.是爬行动物 C.是无脊椎动物D.体表无鳞片覆盖 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P100二、拓展应用1.题 哺乳动物——在中国,由于“蝠”与“福”同音,蝙蝠是吉祥的象征。蝙蝠会飞,但在分类上却属于哺乳动物。以下关于蝙蝠的说法,措误的是(C) A.体温恒定 B.具有分化的牙齿 C.体表被覆羽毛 D.胎生哺乳 观察菌落——P106二、拓展应用2.题 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下列环境中不可能有细菌和真菌的是(D) A.含有牛肉汁和琼脂的培养基上 B.空气中 C.温暖、装有少量肉汁的密封瓶中 D.经过严格高温灭菌的环境,例如恒温干燥箱中 细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殖——P111一、概念检测2.题 细菌与人类的关系——P111二、拓展应用1.题 多种多样的真菌——蘑菇是我们常见的食品。下列关于蘑菇的叙述正确的是(B) A.细胞中无成形的细胞核 B.可通过产生孢子来繁殖 C.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生长 D.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真菌的结构和生殖——P117一、概念检测2.题 真菌与人类的关系——P117二、拓展应用2.题 病毒的种类、形态和结构——P122一、概念检测1.题 病毒的增殖——P122一、概念检测2.题 病毒与人类的关系——病毒与人类关系非常密切,下列活动与病毒的利用无关的是(A) A.为豆科植物固氨 B.制备疫苗 C.防治有害生物 D.用于基因工程 利用细菌或真菌制作发酵食品——小磊参加制作果酒的实践活动,制作好的果酒几天后就变酸了,请帮小磊推测果酒变酸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B) A.酵母菌 B.醋酸菌 C.青霉 D.真菌 植物的分类——P130一、概念检测(1)题 动物的分类——P130一、概念检测(2)题 分类等级——下列关于分类单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D) A.分类单位越大,包含的种类越多 B.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种 C.分类单位越小,生物共同特征越多 D.同一分类单位中生物的特征是相同的 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P136一、概念检测2.题能力、态度、小组合作评价表(见下页)评价指标 评价等级及分值 得分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优 良 (10-8) 一般 (7-5) 需要改进(4-0) 生评 他评 师评活动态度(15%) 学习兴趣 对本课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对课有较高的学习兴趣 对课知识学习兴趣一般学习态度 学习态度认真负责,努力实现预定任务 认真参与,在同伴协助下努力实现预定任务 认真参与,在同伴协助下实现未能预定任务合作交流(20%) 与人合作 主动和同学配合,分工合作,乐于帮助同学 基本能和同学配合,做好自己分内工作 有需要时才和同学合作,喜欢个人学习与人沟通 态度谦虚,认真倾听同学意见,能合作解决问题 会倾听同学意见,基本能和同学合作解决问题 不太喜欢发言和倾听同学意见,不喜欢和同学合作解决问题探究实验(30%) 动手操作 能熟练操作试验器材,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试验任务 操作器材较熟练,能够完成试验任务,但有缺陷 器材操作很陌生,不能完成实验任务,或者效率太低观察分析 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和课堂分析,得出完整的实验结论 根据实验现象和课堂分析,只能得出部分实验结论 根据实验现象和课堂分析,几乎不能得出实验结论成果展示(35%) 汇报 交流 生物术语运用准确,语句通顺,表情丰富 生物术语运用较准确,语句比较通顺 没有使用生物术语 ,过于口语化五、单元教学实施整体教学 思路 关键问题子问题核心任务评价设计。植物都有根、茎、叶吗? 。哪些植物是结种子的?它们都能开花、结果吗? 。哪些动物是有脊柱的?哪些动物是体温恒定的? 。动植物类群那么多,都与人类的生活有关吗? 。细菌、真菌和病毒都是对人类有害的吗? 。如何对生物进行分类?藻类、苔藓、蕨类各有哪些主要特征? 藻类、苔藓、蕨类与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关系?种子由哪些部分组成?它在繁殖方面有什么优势? 常见的植物中哪些是裸子植物,哪些是被子植物?通过观察·思考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当地常见的几种植物类群,分析归纳各类植物类群的结构特点,并知道被子植物是陆地上分布最广泛的类群,且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让学生锻炼观察与思考的能力,掌握各植物类群的特点,学会分辨,并能够从进化角度对各植物类群进行排序。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有哪些?它们与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关系?鱼、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鸟和哺乳动物有哪些主要特征?鱼、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鸟和哺乳动物与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关系?通过观察·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学习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有无脊柱,并了解鱼、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鸟和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及其与人类的关系,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让学生锻炼观察鱼探究能力,通过认识各类动物的特点,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微生物的主要类群有哪些?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范围是怎样的?怎样检测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细菌、真菌和病毒的形态结构有什么特点?细菌、真菌和病毒是怎样繁殖的?细菌、真菌和病毒与人类的关系是怎样的?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检测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通过对微观世界的观察·思考活动,知道细菌、真菌和病毒的形态结构特点、各自的繁殖特点及各自与人类的关系。学生认识微生物的几种类群,能够根据他们的形态结构特点进行辨认,并掌握它们的繁殖特点,辩证地看待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对生物进行分类的依据是什么?怎样根据生物的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生物分类的等级有哪些?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什么?对生物进行分类有什么意义?通过分析和调查,引导学生学会生物学中的科学方法——分类、调查。引导学生根据各类生物群体的特点进行分类,并理解分类的方法和意义。学生掌握分类的方法和等级之间的关系,并能结合各个类群的生物的结构特点对其进行分类。学习方法 和策略 1、充分利用当地的植物园、动物园、生态园等生物公共资源,组织学生调查或辨别生物类群,并根据它们的特征进行分类。 2、通过列表对比等多种方式,对动物类群、植物类群和微生物类群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认识多种多样的动植物、微生物类群。 3、调查当地生物资源,关注当地环境保护举措,帮助学生树立爱护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社会责任。 4、收集和交流当地的经济作物或动物资料文件。课程资源 多媒体资源:动物类群、植物类群、微生物图片或影像资料,各类群特点的相关视频等。 实验室资源:观察鱼的形态、结构和运动的实验、观察蛙的形态实验、探究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观察兔和狼的牙齿实验、显微镜、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实验、观察细菌的基本结构的实验、检索表。 生活资源:校园植物、动物园、生态园、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实物等。 硬件设施资源:白板、投影仪、扩音器、墙报。单元教学 结构图课时课型 分配 第5单元 生物的多样性课程内容 课时安排 课型第一节 藻类、苔藓和蕨类 2 新授课第二节 种子植物 2 新授课第一节 无脊椎动物 1 新授课第二节 脊椎动物 一 鱼 1 新授课第二节 脊椎动物 二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2 新授课第二节 脊椎动物 三 鸟和哺乳动物 2 新授课第一节 微生物的分布 1 新授课第二节 细菌 1 新授课第三节 真菌 1 新授课第四节 病毒 2 新授课综合实践项目 利用细菌或真菌制作发酵食品 1 新授课第一节 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 2 新授课第二节 从种到界 2 新授课个性化单元作业设计 教学内容 个性化作业藻类、苔藓和蕨类 交流讨论:“贝藻套养”是一种常见的海水养殖模式。海水中的藻类进行光合作用可吸收二氧化碳;贝类则以藻类为食,构建柔软的身体和坚硬的贝壳(含有碳酸钙)。请你查阅资料,了解这种海水养殖模式有什么优点。种子植物 交流讨论:查阅资料,讨论既然种子繁殖有这么多的优势,为什么那些不结种子的植物还没有灭绝呢。无脊椎动物 交流讨论:根据动物的体内是否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可以将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请查阅资料了解脊柱的作用。脊椎动物 一 鱼 交流讨论:在生长有较多藻类的池塘中,常常可以看到鱼在黎明时浮头甚至有跳出水面的现象,而在天亮以后(尤其在太阳出来一段时间后),鱼便停止了浮头。想一想:这是为什么?脊椎动物 二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交流讨论:“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句话对青蛙及其与农业生产的关系作了生动的描述。但为什么现在有的稻田里听不到蛙声了呢?脊椎动物 三 鸟和哺乳动物 交流讨论:有人说,鸟的全身都为飞行而设计。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信息调查:研究指出,近一百年来全球动物种类数量锐减。我国已采取多种措施对濒危动物加以保护。请查阅资料,了解我国有哪些濒危动物。微生物的分布 交流讨论:为什么真空包装的食品耐储存?日常生活中防止食品腐败的方法还有哪些?说说其中的生物学道理。细菌 交流讨论:根据东汉《四民月令》的记载,我国民间的习惯是阴历四月立夏后制作醯(意为“醋”)。查阅资料,为什么古代民间一般在阴历四月之后才制醋?真菌 调查:我国一些地方盛产野生菌,人们在食用野生菌的过程中偶有中毒现象发生。请查阅相关资料,看看有毒的野生菌具有哪些形态特征。病毒 模型制作:结合第一单元制作细胞模型的方法,选择方便、易得的材料制作一个病毒模型。想一想:你制作的模型应由那几部分组成?它们分别代表病毒的什么结构?利用细菌或真菌制作发酵食品 任选一种课堂上没有做的发酵食品,回家与爸妈一起制作,并与同学分享制作过程中的感悟。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 交流讨论:在被子植物中,花、果实和种子往往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请你试着分析科学家这么做的原因。从种到界 调查活动:请查阅资料,了解东亚伏翼(一种在我国常见的蝙蝠)所属的目、科、属的名称,以及在我国的分布情况。2 / 2(共27张PPT)第二节 种子植物(第二课时)第一章 植物的类群(人教版)七年级上学习目标通过本节学习,你将知道:1.常见的植物中哪些是裸子植物,哪些是被子植物?温故知新胚轴胚芽胚根子叶胚种皮菜豆种子玉米种子胚轴胚芽胚根子叶胚胚乳果皮和种皮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能结种子的植物称为种子植物。种子植物包括两大类群: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新知探究观察 思考---种子的着生位置观察松或柏的种子在球果中的位置。将课下采集的或老师提供的果实(如苹果、桃、荔枝、葡萄、豌豆)切开或剥开,观察种子的着生位置。油松侧柏豌豆桃新知探究1.哪些植物的种子是裸露的?2.哪些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这对种子的传播有什么意义?讨论:新知探究红豆杉银杏水杉水杉是我国特有的珍稀物种,有“活化石”之称。水杉生长迅速,树高可达50米,胸径可超过2米。水杉的球果不是果实,它的种子是裸露的。银杏是我国特有的古老树种,早在2亿多年前就在地球上出现了。树高可达40米,胸径可达4米。图中的“果实”实际上是它的种子。红豆杉是我国特有树种,被誉为植物中的“大熊猫”。红豆杉树高可达30米,胸径可达100厘米,叶为条形,种子上端裸露,外有红色肉质结构。裸子植物有些植物的种子是裸露着的,外面没有果皮包被,这样的植物称为裸子植物。松的种子难道不是在球果里面生长着的吗 松的球果不是果实,那一片片木质的结构是鳞片, 种子就裸露在鳞片之间的缝隙中。1.哪些植物的种子是裸露的?2.哪些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这对种子的传播有什么意义?讨论:新知探究油松裸子植物举例新知探究侧柏苏铁①能够产生种子,但是种子是裸露的,没有果皮包被着。裸子植物结构特点②根、茎、叶都很发达,里面都有输导组织,能在干旱和土壤贫瘠的地方生长。新知探究水稻荔枝猕猴桃猕猴桃是藤本植物。果实成熟时为黄褐色,多呈近球形或卵圆形,表面有灰白色绒毛,酸甜可口,营养价值高。猕猴桃原产于我国,有悠久的栽培历史。荔枝是常绿乔木,原产于我国。果实呈近球形或卵圆形,成熟时常为暗红至鲜红色,汁多味美,营养丰富。水稻是一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水稻成熟时稻谷呈黄色。我国是栽培水稻的起源地之一。被子植物有些植物,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这样的植物称为被子植物。被子植物举例新知探究椰子荔枝向日葵豌豆①一般都具有非常发达的输导组织,保证了体内水分和营养物质的运输能够畅通无阻;被子植物的结构特点被子植物具有这些特点,所以它们能成为陆地上分布最为广泛的植物家族。②一般都能开花结果,所结的果实靠果皮保护里面的种子;③ 不少果实的形态结构有利于种子传播。新知探究被子植物六种器官: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被子植物就是我们常说的绿色开花植物,你还能记得它们有哪六种器官吗?新知探究小资料蒲公英的果实顶端有毛,像一把降落伞,可以随风飘散;苍耳、鬼针草的果实表面有刺毛或钩刺,可以粘在或钩在动物身上被带到远方。①农作物:小麦、水稻等被子植物与人类的关系②观赏:家里养的花、公园里草坪上的草③工业:制造汽车轮胎的原料 — — 橡胶树。④药用:中药材,如人参、枸杞、黄连、甘草、车前草等。新知探究叶片上粗细不等的脉络叫叶脉,叶脉主要由输导组织构成。请仔细观察、比较图中叶片的叶脉,说说它们有什么区别。网纹草(双子叶植物)银线鸟巢凤梨(单子叶植物)比较种子有两片子叶植物叶片呈网状脉种子有一片子叶,植物叶片呈平行脉思维训练网纹草的叶脉从叶基部发出一条主叶脉,主叶脉上又发出许多的分枝,各分枝相互交错,形成网状,这样的叶脉叫网状脉。网纹草(双子叶植物)新知探究银线鸟巢凤梨(单子叶植物)银线鸟巢凤梨的叶脉都是从叶基部发出,到达叶的尖端,各条叶脉大致保持平行,不相互交织,这样的叶脉叫平行脉。新知探究我国古诗词中有非常丰富的关于植物的描写。两千多年前的《诗经》就记载了一百多种植物,如蒹葭(jiān jiā)、荇(xìnɡ)菜等。你可以对古诗词中的植物进行专题研究。例如,研究古诗词中关于松、竹、梅的描写,或者研究某位诗人诗词中的植物等。研究时,应该既关注诗人对植物客观细致的描述,也注意感受诗人通过描写植物所营造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生物学与文学课堂小结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代表植物:水杉、银杏、红豆杉等特征:根,茎、叶发达,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代表植物:猕猴桃、荔枝、水稻等特征:具有六大器官,种子不裸露,有果皮包被,适应复杂的陆地生活定义:种子是裸露的,外面没有果皮包被定义:种子外有果皮包被练习与应用杉树是我们常见的一种裸子植物,有关杉树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生长到一定时期会结种子B.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C.杉树林属于针叶林D.杉树的根茎叶都很发达B2.下列植物中,属于裸子植物一组的是( )A.小麦和水稻B.杨树和柳树C.玉米和水杉D.侧柏和雪松练习与应用D练习与应用3.墨脱报春是我国科研人员发现的植物新物种。它在5月至6月开花,在7月结出果实,种子外有果皮包被。据此推断,墨脱报春属于( )A.苔藓植物B.蕨类植物C.裸子植物D.被子植物D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1.2.2种子植物(第二课时) 分层作业.docx 《2.1.2.2种子植物(第二课时)》学案.docx 《2.1.2.2种子植物(第二课时)》教案.doc 《2.1.2.2种子植物(第二课时)》课件.pptx 第二单元 多种多样的生物 大单元教学设计.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