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初中生物2.2.1无脊椎动物 第1课时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七上初中生物2.2.1无脊椎动物 第1课时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七上初中生物2.2.1无脊椎动物 第1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无脊椎动物主要类群的代表动物,认同动物的形态结构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生命观念,科学思维)
2.通过对无脊椎动物各主要类群的主要特征的比较,认识生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的演变,初步形成生物进化的思想。(科学思维)
3.联系生活实际,能够辩证地认识无脊椎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提高归纳能力,形成保护动物的意识。(态度责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认同动物的形态结构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图片展示,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展示鱿鱼和鲍鱼的图片,请学生思考:图中这两种动物的俗名中都有“鱼”,为什么说它们不是鱼呢? 学生观察,思考问题,作出自己的判断。理解“两侧对称”。 学习涡虫的其他主要特征。 运用比较,进一步概述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创设情境、启发思考、引入概念。
【总结】给出结论:鱿鱼和鲍鱼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软体动物。引入课题: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环节二 讲授新课: 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讲解】脊椎动物:身体内由脊椎骨组成脊柱的动物,如鱼、鸟、蛙等。 无脊椎动物: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如鲍、枪乌贼等。 理解“由脊椎骨组成脊柱”,从而理解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概念。 图文结合渗透概念。
【讲解】展示鱼骨图,讲解“脊椎骨”和“脊椎”。
环节三 讲授新课: 刺胞动物 【提出问题】你还知道哪些无脊椎动物呢? 学生思考、交流,说出自己的判断。 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活动内化概念。 联系生活实际,渗透情感教育。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几种主要的无脊椎动物。首先是“刺胞动物”。 【展示动图】展示各种各样的刺胞动物的动图。虽然它们形态各异,刺胞动物有哪些共同的特征?
【过渡】接下来我们以水螅为例来探究一下刺胞动物的主要特征。
【展示图片】展示水螅的外形结构图,供学生观察。
【讲解】水螅相关的生活环境和结构特点。
【展示图片】水螅的身体结构特点图。
【提出问题】水螅的身体结构有什么样的特点?
【提出问题】水螅的身体能分出背面和腹面,左侧和右侧吗?(如果学生回答不出“辐射对称”的相关答案,则进一步引导,提出此问题)
【讲解】提供水螅的身体呈辐射对称的图片,引入“辐射对称”的概念。 理解“辐射对称”。
【讨论】这样的结构对于水螅来说有什么样的意义?
【总结】水螅身体呈辐射对称,便于感知周围环境中来自各个方向的刺激,从各个方向捕获猎物、进行防御。
【讲解】结合教材图5-4水螅的纵切面示意图,讲解刺胞动物的特征,引导学生概述刺胞动物“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这一主要特征。 学习水螅的其他主要特征。
【展示图片】展示生活中不同场景下见到的刺胞动物,了解刺胞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食用、药用、观赏、栖息场所和庇护地。 领悟人与动物、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从而产生保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情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