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07讲 物质运输目录01考情透视·目标导航 202知识导图·思维领航 303考点突破·考法探究 4考点一 渗透作用及其现象分析 4知识点1 渗透作用 4知识点2 渗透系统变式分析(常考点) 4考向1 围绕渗透作用的原理及应用,考查科学思维 6考点二 水分子进出细包的实例分析 7知识点1 动物细包的吸水和失水 7知识点2 成熟植物细包的吸水和失水 8知识点3 观察植物细包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9知识点4 植物细包质壁分离实验的应用(拓展延伸) 11考向1 结合动植物细包吸水与失水,考查科学思维 12考向2 结合实验原理和步骤,考查科学思维 13考向3 结合实验拓展应用,考查科学探究能力 13考点三 物质出入细包的方式及影响因素 14知识点1 小分子物质进出细包方式的比较 14知识点2 教材中与主动运输相关知识(拓展延伸) 15知识点3 大分子物质进出细包方式的比较 17知识点4 影响物质跨膜运输速率的因素 18知识点5 探究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实验设计思路(拓展延伸) 19考向1 结合物质跨膜运输的影响因素,考查科学思维、科学探究 20考向2 结合物质跨膜运输的有关实验分析,考查科学探究 2104真题练习·命题洞见 2105长句分析·规范作答 23一、教材知识链接 23二、教材深挖拓展 23三、长句规范作答 23考点要求 考题统计 考情分析物质运输 考点一:渗透作用 (3年4考,全国卷3年1考) (2022·全国卷、2022·浙江卷、2022·湖南卷、2022·湖北卷)渗透作用 题型:选择题、解答题 内容: (1)渗透作用、物质跨膜运输都可能考察; (2)主要考查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的应用、或结合课本其他基础实验考查课本内结本实验知识考点二:水分子进出细包的实例分析 (3年12考,全国卷3年4考) (2022·湖北卷、2022·全国甲卷)水分子进出细包 (2023·江苏卷、2022·浙江卷)观察植物细包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考点三:物质出入细包的方式及影响因素 (3年24考,全国卷3年4考) (2023·山西卷)葡萄糖进出细包的方式 (2023·浙江卷)K+进出细包的方式 (2023·湖南卷、2023·山东卷、2023·天津卷、2023·浙江、2023·湖北卷)主动运输 (2022·湖北卷)水通道蛋白课标要求 1.阐明细包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2.实验:观察植物细包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3.举例说明有些物质顺浓度梯度进出细包,不需要额外提供能量;有些物质逆浓度梯度进出细包,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 4.举例说明大分子物质可以通过胞吞、胞吐进出细包。新旧教材对比 增:①渗透作用概念及方向;②影响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运输速率的因素;③胞吞、胞吐的实例。 改:①被动运输和协助扩散的概念;②胞吞、胞吐属于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 删: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 强化:胞吞、胞吐由小字改为宋体。考点一 渗透作用及其现象分析知识点1 渗透作用1.渗透作用的概念: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透过半透膜的扩散。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1)具有半透膜(≠选择透过性膜)(2)半透膜两侧溶液存在浓度差注意:半透膜两侧溶液存在浓度差【易错警示】有关渗透现象的两点提醒(1)两溶液间的水分子进行双向运动,实际观察到的只是水分子双向运动差异所导致的液面变化。(2)当液面高度不再变化时,水分子仍进出半透膜,但进出达到平衡。2.渗透结果:水分子可以通过半透膜进行双向扩散,直到水分子进出速率达到动态平衡。3.水的运输方向:①从溶质的角度分析:低浓度溶液→高浓度溶液②从水分子自身的角度分析:高含量一侧→低含量一侧注意:渗透压: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知识点2 渗透系统变式分析(常考点)问题1:若溶质分子不能通过半透膜,只有水分子可以通过半透膜,且S1(蔗糖)>S2(清水),则液面变化如何?渗透平衡时有没有水分子进出?渗透平衡时S1溶液浓度=S2溶液浓度吗?(1)现象:漏斗液面先升高后达到稳定,最终处于渗透平衡状态(2)渗透平衡时:注意:此时仍有水分子进出,且S1溶液浓度>S2溶液浓度问题2:若溶质分子能通过半透膜,水分子可以通过半透膜,且S1>S2,则液面变化如何?S1和S2是同种溶质,且能透过半透膜,S1溶液渗透压大于S2溶液浓度。提示:S1液面先上升后下降,最后液面持平。问题3:若溶质分子能通过半透膜,水分子可以通过半透膜,则液面变化如何?S1和S2是两种不同的溶质且只有水和S1能透过半透膜。(1)若S1的物质的量浓度>S2的物质的量浓度。则S1液面升高→S1中的溶质透过半透膜进入S2 →S2液面升高,最终高于S1。(2)若S1的物质的量浓度则S1液面始终低于S2液面。问题4: 半透膜只允许水分子通过,分析液面变化及原因是 提示:10%葡萄糖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较大,其渗透压较高,水分子相对含量少,水分子由A侧向B侧运动的速率大。问题5: 半透膜只允许水分子通过,分析液面变化及原因是 提示:A、B两侧加等量蔗糖酶,一段时间后A液面高于B液面,原因是蔗糖被蔗糖酶水解为两分子单糖,导致A侧渗透压高于B侧,B→A的水分子扩散速率大于A→B。【易错提醒】(1)水分子是双向移动的,但最终结果是由低浓度溶液流向高浓度溶液的水分子数较多。(2)达到渗透平衡时仍然有水分子透过半透膜,这时的水分子由烧杯扩散到漏斗与由漏斗扩散到烧杯的数目是相等的。(3)若渗透平衡后,半透膜两侧液面仍存在液面差,则半透膜两侧溶液就还存在浓度差。(4)渗透系统的溶液浓度指物质的量浓度而非质量浓度,实质是指渗透压,如质量分数为10%葡萄糖溶液和质量分数为10%蔗糖溶液的质量浓度相等,但质量分数为10%蔗糖溶液的渗透压比质量分数为10%葡萄糖溶液的小,故通过半透膜由蔗糖溶液向葡萄糖溶液移动的水分子数多。考向1 围绕渗透作用的原理及应用,考查科学思维例1.如图为一个渗透装置,假设溶质分子或离子不能通过半透膜,实验开始时,液面a和b平齐。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如果甲、乙都是蔗糖溶液,甲的浓度低于乙,则液面a会下降,液面b会上升B.如果甲、乙分别是葡萄糖溶液和蔗糖溶液,两者的质量分数相同,则液面a会上升,液面b会下降C.当半透膜两侧的渗透作用达到平衡时,甲、乙溶液的浓度不一定相等D.当半透膜两侧的渗透作用达到平衡时,甲、乙溶液的渗透压一定相等【变式训练】1.某同学设计的渗透装置实验如图所示(开始时状态),烧杯中盛放有蒸馏水。图中猪膀胱膜允许单糖透过。倒置的长颈漏斗中先装入蔗糖溶液,一段时间后再加入蔗糖酶(微量)。下列有关该实验描述正确的是( )A.漏斗中液面开始时先上升,加酶后即下降B.漏斗中液面先上升,加酶后继续上升,然后下降,最后保持内外液面基本相平C.漏斗中液面先上升,加酶后继续上升,然后保持一定的液面差不变D.加酶后在烧杯中可检测出的有机物仅有葡萄糖【变式训练】2.如图实验装置中,半透膜只允许水分子和单糖分子透过,向a侧加入质量分数为5%的蔗糖溶液,向b侧加入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初始状态如图。则下列关于液面的变化及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a先降后升,b先升后降B.a先升后降,b先降后升C.当液面最终停止变化时,半透膜两侧溶液浓度相等D.当液面最终停止变化时,b侧浓度高于a侧考点二 水分子进出细包的实例分析知识点1 动物细包的吸水和失水过程 条件 现象吸水膨胀 ①外界溶液的浓度<细包质的浓度失水皱缩 ②外界溶液的浓度>细包质的浓度形态不变 ③外界溶液的浓度=细包质的浓度动物细包与外界溶液构成一个渗透系统:①半透膜:细包膜②浓度差:细包质与外界溶液【教材隐性知识】源于必修1 P63“思考·讨论”:红细包的细包膜相当于半透膜。习惯上说的半透膜是无生命的物理性薄膜,物质能否通过取决于微粒的大小;选择透过性膜是具有活性的生物膜,其对不同物质的通过性不仅取决于分子大小,还与细包的需求有关。因此细包膜和半透膜类似,又有所不同。知识点2 成熟植物细包的吸水和失水1.成熟植物细包具有大液泡。2.植物细包壁对于水和大部分溶质是通透的,且伸缩性比较小。3.原生质层特性(原生质体:指去除细包壁外剩下的部分)①选择透过性②相当于半透膜③伸缩性大提示:水分进出植物细包主要是指水经过原生质层进出液泡,这一点与动物细包有所区别。条件 现象外界溶液浓度>细包液浓度,细包失水,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外界溶液浓度<细包液浓度,细包吸水略微膨胀(植物细包有细包壁不会吸水涨破),失水的细包发生质壁分离复原。外界溶液浓度=细包液浓度,水分子进出平衡,细包保持原态【易错提示】1.当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植物细包处于质壁分离状态时,细包①可能正在失水,②可能正在吸水,③可能处于平衡状态,④也可能已死亡。2.死细包、未成熟的细包、动物细包均不能发生质壁分离;生活状态下,具有中央大液泡的成熟植物细包能发生质壁分离。知识点3 观察植物细包的质壁分离和复原1.实验原理:(1)内因:①成熟的植物细包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②原生质层比细包壁的伸缩性大。(2)外因:细包液和外界溶液存在浓度差,细包能渗透吸水和失水。2.实验材料: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原因):→有紫色大液泡,便于观察注意:①不能用未成熟的细包,如根尖分生区细包(原因:因为根尖分生区细包没有大液泡)②可以用绿色植物的叶肉细包,如黑藻叶片(为什么 黑藻叶片是一层单层细包,且黑藻叶片有大液泡)3.实验试剂:0.3g/mL的蔗糖溶液(该浓度既能使植物细包发生质壁分离,又不会使细包失水过多影响复原)(1)浓度过低:分离慢或不分离(2)浓度过高:细包失水过多死亡(如0.5g/ml蔗糖)4.实验步骤:注意:撕取洋葱鳞片叶时要不带叶肉且不宜过大,避免制作装片时出现重叠和气泡,撕取后要放入载玻片上的清水中。质壁分离:中央液泡逐渐变小,颜色变深,原生质层与细包壁逐渐分离;细包大小基本不变。质壁分离复原:中央液泡逐渐变大,颜色变浅,原生质层逐渐恢复到贴近细包壁;细包大小基本不变。【易错辨析】(1)渗透作用中膜两侧溶液的浓度指的是质量分数。( )(2)在渗透作用中,当半透膜两侧溶液浓度相等时,水分子不再通过半透膜。( )(3)将动物细包放入一定浓度的外界溶液中,不能发生渗透作用。( )(4)植物细包的原生质层包括细包膜、细包质和细包核。( )知识点4 植物细包质壁分离实验的应用(拓展延伸)1.不同外界溶液中植物细包的变化:不同类型外界溶液①清水中:细包略膨胀②溶质可透过膜的溶液(如KNO3、甘油、尿素、葡萄糖等)中:发生质壁分离后能自动复原。③溶质不能透过膜的溶液(如蔗糖,只发生质壁分离)2.用于判断成熟细包的死活:3.测定细包液浓度范围4.比较不同植物细包的细包液浓度大小5.比较未知浓度溶液的浓度大小6.鉴别不同种类的溶液(如KNO3溶液和蔗糖溶液)成熟植物细包+不同种类溶液考向1 结合动植物细包吸水与失水,考查科学思维例1.将家兔红细包甲、乙、丙(细包内部溶液浓度相等)分别置于三种不同浓度(a、b、c)的溶液中,水分子的跨膜运输示意图如下(箭头方向表示水分子的进出,箭头粗细表示水分子出入的多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据图可知,三种溶液浓度c<b<aB.甲细包发生了渗透吸水现象C.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乙细包有水分子进出D.如果把丙细包换成洋葱表皮细包,则其会涨破【变式训练】将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包分别用一定浓度的甲、乙溶液处理,一段时间内,细包的原生质体相对体积变化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d阶段液泡的体积逐渐减小,颜色加深B.a~b阶段甲溶液的溶质分子可能进入细包液C.与a点相比,d点时洋葱表皮细包的吸水能力大D.处于a、c两点的洋葱表皮细包的细包液浓度大体相等考向2 结合实验原理和步骤,考查科学思维例2.在观察某植物细包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实验中,依次观察到的结果示意图如下,其中①②指细包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状态时不存在水分子跨膜运输进出细包的现象B.甲→乙变化的原因之一是结构①的伸缩性比结构②的伸缩性大C.乙→丙的变化是由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包液浓度所致D.细包发生渗透作用至丙状态,一段时间后该细包会破裂【变式训练】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是某些生物细包响应外界水分变化而发生的渗透调节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施肥过多引起的“烧苗”现象与质壁分离有关B.质壁分离过程中,细包膜可局部或全部脱离细包壁C.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细包的吸水能力逐渐降低D.1 mol/L NaCl溶液和1 mol/L蔗糖溶液的渗透压大小相等考向3 结合实验拓展应用,考查科学探究能力例3.基于对植物细包质壁分离原理的理解判断,下列各项无法通过质壁分离实验证明的是( )A.成熟植物细包的死活B.原生质层比细包壁伸缩性大C.成熟的植物细包能进行渗透吸水D.水分子可以通过通道蛋白进入细包【变式训练】用细包液浓度相同的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包分别制成5个临时装片,同时滴加甲、乙、丙、丁、戊5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处理相同时间后,观察记录原生质体的体积变化,绘制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溶液中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包的质壁分离程度大于丁溶液中的B.实验后,甲~戊溶液中外表皮细包的细包液浓度最低的是乙溶液C.将丙溶液中的外表皮细包浸润在清水中,可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包的细包液浓度与戊蔗糖溶液浓度相当考点三 物质出入细包的方式及影响因素知识点1 小分子物质进出细包方式的比较1.物质出入细包的方式:项 目 被动运输 主动运输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运输方向 高浓度→低浓度 高浓度→低浓度 低浓度→高浓度是否需蛋白质 不需要 需要(通道蛋白、载体蛋白) 需要载体蛋白是否耗能 不耗能 不耗能 消耗能量代表例子 ①O2、CO2、水(小部分) ②脂溶性物质:甘油、乙醇、苯,性激素等 ①葡萄糖通过载体蛋白进入红细包 ②水(大部分水通过通道蛋白的运输) ③离子通过离子通道蛋白运输 静息电位:K+外流动 作电位:Na+内流 ①小肠上皮细包吸收葡萄糖、氨基酸; ②离子通过细包膜(如Na+—K+泵)注意:转运蛋白包括通道蛋白和载体蛋白2.转运蛋白:载体蛋白vs通道蛋白:名称 通道蛋白 载体蛋白图示转运对象 只容许与自身通道的直径和形状相适配、大小和电荷相适宜的分子或离子通过 只容许与自身结合部位相适应的分子或离子通过特点 通道蛋白不需要与转运的分子或离子结合 每次转运时都会发生自身构象的改变实例 K+、Na+离子、水分子 葡萄糖【教材隐性知识】(1)源于必修1 P70 “与社会的联系”:囊性纤维化是细包中某种蛋白质结构异常,影响了Cl-的跨膜运输,说明这种结构蛋白属于细包膜上的载体蛋白,也反映了细包膜对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是通过细包膜上载体蛋白的种类和数量来实现的。(2)源于必修1 P71“相关信息”:胞吞形成的囊泡,在细包内可以被溶酶体降解。(3)源于必修1 P72概念检测T2:果脯在腌制过程中慢慢变甜不是(填“是”或“不是”)细包通过主动运输吸收糖分的结果。腌制果脯时由于细包外液浓度过高,细包失水死亡,然后糖分大量进入细包才导致果脯慢慢变甜。知识点2 教材中与主动运输相关知识(拓展延伸)1.主动运输消耗的能量来源:(1)第一类:直接消耗ATP的主动运输,通常称为泵(ATP驱动泵)。①Na+-K+泵 ②H+泵注意:ATP驱动泵既是载体同时也是催化ATP水解的酶。问题:如图表示人体成熟红细包的部分结构和功能,葡萄糖进入红细包时的运输特点是什么?提示 顺浓度梯度运输、不消耗能量、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1)第二类:间接消耗ATP的主动运输。如图:小肠上皮细包逆浓度吸收葡萄糖时,没有直接消耗ATP,而是利用Na+浓度差的能量。但是Na+浓度差的建立是依靠Na+-K+泵的,而Na+-K+需要消耗ATP。2.主动运输的类型:ATP驱动 协同转运 光驱动(1)协同转运细包外Na+浓度高→Na+顺浓度内流→为其他物质逆浓度运输提供能量同向转运 逆向转运知识点3 大分子物质进出细包方式的比较1.胞吞与胞吐方式 胞吞 胞吐模型实例 吞噬细包吞噬抗原等 分泌蛋白的分泌,如胰岛素、消化酶等特点 不需要载体,要膜上某蛋白质参与、形成囊泡运大分子、耗能等结构基础 细包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影响因素 细包膜的流动性、温度和能量等注意:胞吞与胞吐过程中跨膜层数为0。2.“三看法”快速判定物质出入细包的方式3.物质进出细包的方式比较方式 被动运输 主动运输 胞吞 胞吐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运输方向 高浓度→低浓度 低浓度→ 高浓度 细包外→ 细包内 细包内→ 细包外是否需要 (消耗) 蛋白质 不需要 需要 需要 需要 需要能量 不消耗 不消耗 消耗 消耗 消耗模型举例 O2、CO2、甘油、乙醇、苯 人的红细包吸收葡萄糖、H2O通过通道蛋白的运输 小肠上皮细包吸收葡萄糖、无机盐、氨基酸等 白细包吞噬病菌 分泌蛋白的分泌影响因素 浓度差 浓度差;转运蛋白的种类和数量 载体蛋白种类和数量;能量 温度;能量【名师提醒】(1)胞吞过程需要某些特定的膜蛋白的作用,但是不需要转运蛋白的作用。(2)胞吐不是只能运输大分子物质,也可以运输小分子物质,如神经递质。(3)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主要体现了膜的选择透过性,胞吞、胞吐主要体现了膜的流动性。【易错辨析】关于物质运输的几点提示①小分子物质的运输方式不一定都是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如神经递质的释放是胞吐(外排)作用。②生物大分子不一定都是以胞吞、胞吐方式运输的,如RNA和蛋白质可通过核孔出入细包核。③消耗能量的运输方式并不一定就是主动运输,胞吞和胞吐也消耗能量④胞吞过程需要某些特定的膜蛋白的作用,但是不需要转运蛋白的作用。⑤小分子跨膜运输体现了膜的功能特点——选择透过性⑥胞吞和胞吐体现了膜的结构特点——流动性⑦大分子胞吞、胞吐过程中穿过的生物膜层数为0层。知识点4 影响物质跨膜运输速率的因素1.影响自由扩散的因素:(1)膜两侧的浓度差(2)温度2.影响协助扩散的因素:(1)膜两侧的浓度差(2)载体蛋白的数量(3)温度(温度对跨膜运输的影响)3.影响主动运输的因素:(1)物质浓度(在一定的范围内)(2)氧气浓度(哺乳动物成熟红细包的主动运输与O2浓度无关)(3)载体蛋白(4)温度4.影响物质跨膜运输速率的因素(P点之后运输速率不变的主要原因是膜上转运蛋白(载体蛋白)数量有限)知识点5 探究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实验设计思路(拓展延伸)1.探究是主动运输还是被动运输的方法2.探究是自由扩散还是协助扩散的方法【易错辨析】细包质中的氢离子可以通过扩散作用进入液泡内。( )(2)Na+与有关载体蛋白结合排出神经细包属于主动运输。( )(3)细包外液中的K+进入神经细包属于自由扩散。( )(4)液泡中积累了大量离子,故液泡膜不具有选择透过性。( )(5)主动运输使膜内外物质浓度趋于一致,维持了细包的正常代谢。( )(6)人红细包吸收胆固醇与吸收葡萄糖的相同点是需要转运蛋白的协助。( )(7)新生儿从乳汁中获得抗体需要消耗能量。( )(8)激素都必须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包内才能完成对细包代谢的调节。( )考向1 结合物质跨膜运输的影响因素,考查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例1.如图是科研人员测得的水稻根细包随氧气浓度变化对Ca2+和SiO的吸收情况。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影响水稻根细包吸收Ca2+和SiO的因素仅是氧气浓度B.A与C对照,说明根细包膜上SiO的载体比Ca2+载体少C.A点的吸收量比B点少的主要外界因素是氧气浓度D.B点以后及时中耕松土,有利于提高两种离子的吸收量【变式训练】如图甲、乙分别表示洋葱根尖在不同O2浓度及不同底物浓度情况下(其他条件适宜),从含硝酸钾的全营养液中吸收NO的速率曲线图。下列相关描述不正确的是( )A.a点时影响离子吸收速率的主要因素是能量B.b点时离子吸收速率不再增大是因为载体蛋白的数量有限C.c点时影响离子吸收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底物浓度D.d点时离子吸收速率不再增大是因为底物浓度太高,细包发生质壁分离考向2结合物质跨膜运输的有关实验分析,考查科学探究例2.为探究细包吸收葡萄糖的条件,将兔的成熟红细包和肌肉细包分别置于含有5.0%葡萄糖的培养液中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测定培养液中葡萄糖的含量,结果如表。组别 培养条件 肌肉细包 成熟红细包甲 加入葡萄糖载体抑制剂 5.0% 5.0%乙 加入呼吸抑制剂 4.7% 3.5%丙 不做任何处理 2.5% 3.5%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选项 通过血脑屏障生物膜体系的物质 运输方式A 神经生长因子蛋白 胞吞、胞吐B 葡萄糖 协助扩散C 谷氨酸 自由扩散D 钙离子 主动运输A.A B.B C.C D.D4.(2023·全国·高考真题)物质输入和输出细包都需要经过细包膜。下列有关人体内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A.乙醇是有机物,不能通过自由扩散方式跨膜进入细包B.血浆中的K+进入红细包时需要载体蛋白并消耗ATPC.抗体在浆细包内合成时消耗能量,其分泌过程不耗能D.葡萄糖可通过主动运输但不能通过协助扩散进入细包5.(2022·全国·高考真题)植物成熟叶肉细包的细包液浓度可以不同。现将a、b、c三种细包液浓度不同的某种植物成熟叶肉细包,分别放入三个装有相同浓度蔗糖溶液的试管中,当水分交换达到平衡时观察到:①细包a未发生变化;②细包b体积增大;③细包c发生了质壁分离。若在水分交换期间细包与蔗糖溶液没有溶质的交换,下列关于这一实验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A.水分交换前,细包b的细包液浓度大于外界蔗糖溶液的浓度B.水分交换前,细包液浓度大小关系为细包b>细包a>细包cC.水分交换平衡时,细包c的细包液浓度大于细包a的细包液浓度D.水分交换平衡时,细包c的细包液浓度等于外界蔗糖溶液的浓度一、教材知识链接1.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称为渗透作用。如果半透膜两侧存在浓度差,渗透的方向就是水分子从水的相对含量高的一侧向相对含量低的一侧渗透。(P62)2.对于水分子来说,细包壁是全透性的,即水分子可以自由地通过细包壁,细包壁的作用主要是保护和支持细包,伸缩性比较小。(P63)3.原生质层包括细包膜和液胞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包质,可把它看做一层半透膜。(P63)4.观察质壁分离实验采用成熟的植物细包为材料,如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细包。5.转运蛋白可以分为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两种类型。载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结合部位相适应的分子或离子通过,而且每次转运时都会发生自身构象的改变;通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通道的直径和形状相适配、大小和电荷相适宜的分子或离子通过。分子或离子通过通道蛋白时,不需要与通道蛋白结合。(P66~67)6.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都是顺浓度梯度运输,都不需要耗能,因此属于被动运输。(P73“本章小结”)7.主动运输的条件:需要载体蛋白、消耗能量。方向:逆浓度梯度。(P69)8.主动运输的意义:通过主动运输来选择吸收所需要的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包有害的物质,从而保证细包和个体生命活动的需要。(P70)9.大分子物质和细菌、病毒等通过胞吞和胞吐方式出入细包,需要消耗线粒体提供的能量。10.不同细包对同种离子的吸收量不同,同一种细包对不同离子的吸收量不同,这说明细包对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其原因是膜载体的种类和数目不同。二、教材深挖拓展1.(必修1 P60“问题探讨)渗透与扩散有何区别?2.(必修1 P61“与生活的联系)为什么吃比较咸的食物时,口腔和唇感觉比较干?3.教材(必修1 P72“与社会的联系”): 引发阿米巴痢疾的原因是什么?4.(必修1 P66图4-4拓展)只要是消耗能量的运输方式就一定是主动运输吗 请说明理由。三、长句规范作答1.(科学思维)举例说明同一种物质进出同一个体各细包的方式一定相同吗?2.(科学思维)盐碱地中生活的某种植物能使Na+逆浓度梯度进入液泡。依据上述材料推测Na+通过液泡膜的方式是什么?该种植物能够在盐碱地中保持吸水能力,而其他植物不能吸水,结合上述材料解释这一现象。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第07讲 物质运输目录01考情透视·目标导航 202知识导图·思维领航 303考点突破·考法探究 4考点一 渗透作用及其现象分析 4知识点1 渗透作用 4知识点2 渗透系统变式分析(常考点) 4考向1 围绕渗透作用的原理及应用,考查科学思维 6考点二 水分子进出细包的实例分析 8知识点1 动物细包的吸水和失水 8知识点2 成熟植物细包的吸水和失水 9知识点3 观察植物细包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10知识点4 植物细包质壁分离实验的应用(拓展延伸) 12考向1 结合动植物细包吸水与失水,考查科学思维 13考向2 结合实验原理和步骤,考查科学思维 14考向3 结合实验拓展应用,考查科学探究能力 15考点三 物质出入细包的方式及影响因素 16知识点1 小分子物质进出细包方式的比较 16知识点2 教材中与主动运输相关知识(拓展延伸) 17知识点3 大分子物质进出细包方式的比较 19知识点4 影响物质跨膜运输速率的因素 20知识点5 探究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实验设计思路(拓展延伸) 21考向1 结合物质跨膜运输的影响因素,考查科学思维、科学探究 22考向2 结合物质跨膜运输的有关实验分析,考查科学探究 2304真题练习·命题洞见 2505长句分析·规范作答 28一、教材知识链接 28二、教材深挖拓展 28三、长句规范作答 29考点要求 考题统计 考情分析物质运输 考点一:渗透作用 (3年4考,全国卷3年1考) (2022·全国卷、2022·浙江卷、2022·湖南卷、2022·湖北卷)渗透作用 题型:选择题、解答题 内容: (1)渗透作用、物质跨膜运输都可能考察; (2)主要考查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的应用、或结合课本其他基础实验考查课本内结本实验知识考点二:水分子进出细包的实例分析 (3年12考,全国卷3年4考) (2022·湖北卷、2022·全国甲卷)水分子进出细包 (2023·江苏卷、2022·浙江卷)观察植物细包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考点三:物质出入细包的方式及影响因素 (3年24考,全国卷3年4考) (2023·山西卷)葡萄糖进出细包的方式 (2023·浙江卷)K+进出细包的方式 (2023·湖南卷、2023·山东卷、2023·天津卷、2023·浙江、2023·湖北卷)主动运输 (2022·湖北卷)水通道蛋白课标要求 1.阐明细包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2.实验:观察植物细包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3.举例说明有些物质顺浓度梯度进出细包,不需要额外提供能量;有些物质逆浓度梯度进出细包,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 4.举例说明大分子物质可以通过胞吞、胞吐进出细包。新旧教材对比 增:①渗透作用概念及方向;②影响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运输速率的因素;③胞吞、胞吐的实例。 改:①被动运输和协助扩散的概念;②胞吞、胞吐属于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 删: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 强化:胞吞、胞吐由小字改为宋体。考点一 渗透作用及其现象分析知识点1 渗透作用1.渗透作用的概念: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透过半透膜的扩散。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1)具有半透膜(≠选择透过性膜)(2)半透膜两侧溶液存在浓度差注意:半透膜两侧溶液存在浓度差【易错警示】有关渗透现象的两点提醒(1)两溶液间的水分子进行双向运动,实际观察到的只是水分子双向运动差异所导致的液面变化。(2)当液面高度不再变化时,水分子仍进出半透膜,但进出达到平衡。2.渗透结果:水分子可以通过半透膜进行双向扩散,直到水分子进出速率达到动态平衡。3.水的运输方向:①从溶质的角度分析:低浓度溶液→高浓度溶液②从水分子自身的角度分析:高含量一侧→低含量一侧注意:渗透压: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知识点2 渗透系统变式分析(常考点)问题1:若溶质分子不能通过半透膜,只有水分子可以通过半透膜,且S1(蔗糖)>S2(清水),则液面变化如何?渗透平衡时有没有水分子进出?渗透平衡时S1溶液浓度=S2溶液浓度吗?(1)现象:漏斗液面先升高后达到稳定,最终处于渗透平衡状态(2)渗透平衡时:注意:此时仍有水分子进出,且S1溶液浓度>S2溶液浓度问题2:若溶质分子能通过半透膜,水分子可以通过半透膜,且S1>S2,则液面变化如何?S1和S2是同种溶质,且能透过半透膜,S1溶液渗透压大于S2溶液浓度。提示:S1液面先上升后下降,最后液面持平。问题3:若溶质分子能通过半透膜,水分子可以通过半透膜,则液面变化如何?S1和S2是两种不同的溶质且只有水和S1能透过半透膜。(1)若S1的物质的量浓度>S2的物质的量浓度。则S1液面升高→S1中的溶质透过半透膜进入S2 →S2液面升高,最终高于S1。(2)若S1的物质的量浓度则S1液面始终低于S2液面。问题4: 半透膜只允许水分子通过,分析液面变化及原因是 提示:10%葡萄糖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较大,其渗透压较高,水分子相对含量少,水分子由A侧向B侧运动的速率大。问题5: 半透膜只允许水分子通过,分析液面变化及原因是 提示:A、B两侧加等量蔗糖酶,一段时间后A液面高于B液面,原因是蔗糖被蔗糖酶水解为两分子单糖,导致A侧渗透压高于B侧,B→A的水分子扩散速率大于A→B。【易错提醒】(1)水分子是双向移动的,但最终结果是由低浓度溶液流向高浓度溶液的水分子数较多。(2)达到渗透平衡时仍然有水分子透过半透膜,这时的水分子由烧杯扩散到漏斗与由漏斗扩散到烧杯的数目是相等的。(3)若渗透平衡后,半透膜两侧液面仍存在液面差,则半透膜两侧溶液就还存在浓度差。(4)渗透系统的溶液浓度指物质的量浓度而非质量浓度,实质是指渗透压,如质量分数为10%葡萄糖溶液和质量分数为10%蔗糖溶液的质量浓度相等,但质量分数为10%蔗糖溶液的渗透压比质量分数为10%葡萄糖溶液的小,故通过半透膜由蔗糖溶液向葡萄糖溶液移动的水分子数多。考向1 围绕渗透作用的原理及应用,考查科学思维例1.如图为一个渗透装置,假设溶质分子或离子不能通过半透膜,实验开始时,液面a和b平齐。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如果甲、乙都是蔗糖溶液,甲的浓度低于乙,则液面a会下降,液面b会上升B.如果甲、乙分别是葡萄糖溶液和蔗糖溶液,两者的质量分数相同,则液面a会上升,液面b会下降C.当半透膜两侧的渗透作用达到平衡时,甲、乙溶液的浓度不一定相等D.当半透膜两侧的渗透作用达到平衡时,甲、乙溶液的渗透压一定相等【答案】 D【解析】 如果甲、乙都是蔗糖溶液,甲的浓度低于乙,则水分子运动的总趋势是由甲流向乙,液面a会下降,液面b会上升,A正确;如果甲、乙分别是葡萄糖溶液和蔗糖溶液,两者的质量分数相同,由于蔗糖是二糖,葡萄糖是单糖,因此甲的物质的量浓度大于乙,则液面a会上升,液面b会下降,B正确;当半透膜两侧的渗透作用达到平衡时,由于两侧的液面高度差可能不同,因此甲、乙溶液的浓度不一定相等,甲、乙溶液的渗透压也不一定相等,C正确,D错误。【思维建模】渗透装置的变式分析如图为渗透作用的初始状态,其中半透膜只允许水分子通过(图中浓度为质量分数)。(1)往稳定后的U形管的左侧加入少量蔗糖酶未加酶时:葡萄糖相对分子质量较小,10%的葡萄糖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更大,水分子流向总趋势为10%的蔗糖溶液→10%的葡萄糖溶液,右侧液面升高。加蔗糖酶后:一分子蔗糖被水解产生两分子单糖(葡萄糖和果糖),导致左侧浓度升高,水分子流向总趋势为10%的葡萄糖溶液→10%的蔗糖溶液,则左侧液面升高,最终高于右侧。(2)若把稳定后的U形管右侧液面高出的部分吸走,则右侧液面继续升高并达到新的平衡。 【变式训练】1.某同学设计的渗透装置实验如图所示(开始时状态),烧杯中盛放有蒸馏水。图中猪膀胱膜允许单糖透过。倒置的长颈漏斗中先装入蔗糖溶液,一段时间后再加入蔗糖酶(微量)。下列有关该实验描述正确的是( )A.漏斗中液面开始时先上升,加酶后即下降B.漏斗中液面先上升,加酶后继续上升,然后下降,最后保持内外液面基本相平C.漏斗中液面先上升,加酶后继续上升,然后保持一定的液面差不变D.加酶后在烧杯中可检测出的有机物仅有葡萄糖【答案】 B【解析】 长颈漏斗中有蔗糖溶液,渗透压较高,液面上升,加酶后水解为单糖,分子数目增多,渗透压更高,液面继续上升,但是单糖分子可以通过猪膀胱膜进入烧杯中,使两边渗透压相等,漏斗中渗透压降低至内外液面基本相平,B正确。【思维建模】(1)水分子是双向移动的,但最终结果是由低浓度溶液流向高浓度溶液的水分子数较多。(2)达到渗透平衡时仍然有水分子透过半透膜,这时的水分子由烧杯扩散到漏斗与由漏斗扩散到烧杯的数目是相等的。(3)若渗透平衡后,半透膜两侧液面仍存在液面差,则半透膜两侧溶液就还存在浓度差。(4)渗透系统的溶液浓度指物质的量浓度而非质量浓度,实质是指渗透压,如质量分数为10%葡萄糖溶液和质量分数为10%蔗糖溶液的质量浓度相等,但质量分数为10%蔗糖溶液的渗透压比质量分数为10%葡萄糖溶液的小,故通过半透膜由蔗糖溶液向葡萄糖溶液移动的水分子数多。【变式训练】2.如图实验装置中,半透膜只允许水分子和单糖分子透过,向a侧加入质量分数为5%的蔗糖溶液,向b侧加入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初始状态如图。则下列关于液面的变化及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a先降后升,b先升后降B.a先升后降,b先降后升C.当液面最终停止变化时,半透膜两侧溶液浓度相等D.当液面最终停止变化时,b侧浓度高于a侧【答案】 A【解析】 本实验中的半透膜只允许葡萄糖、水分子透过,而蔗糖分子不能透过。相同质量分数的葡萄糖溶液和蔗糖溶液,由于葡萄糖的摩尔质量较小,其物质的量浓度就较大,水分子和葡萄糖都能透过半透膜,但分子小得多的水分子渗透速率要快得多。刚开始时水分子向物质的量浓度较大的葡萄糖溶液一侧渗透,所以b液面高于a液面。之后葡萄糖也逐渐透过半透膜到达a侧,使a侧浓度升高,水又反向渗透,a液面又高于b液面。因此,a先降后升,b先升后降。由于静水压的作用,当液面最终停止变化时,b侧浓度低于a侧。考点二 水分子进出细包的实例分析知识点1 动物细包的吸水和失水过程 条件 现象吸水膨胀 ①外界溶液的浓度<细包质的浓度失水皱缩 ②外界溶液的浓度>细包质的浓度形态不变 ③外界溶液的浓度=细包质的浓度动物细包与外界溶液构成一个渗透系统:①半透膜:细包膜②浓度差:细包质与外界溶液【教材隐性知识】源于必修1 P63“思考·讨论”:红细包的细包膜相当于半透膜。习惯上说的半透膜是无生命的物理性薄膜,物质能否通过取决于微粒的大小;选择透过性膜是具有活性的生物膜,其对不同物质的通过性不仅取决于分子大小,还与细包的需求有关。因此细包膜和半透膜类似,又有所不同。知识点2 成熟植物细包的吸水和失水1.成熟植物细包具有大液泡。2.植物细包壁对于水和大部分溶质是通透的,且伸缩性比较小。3.原生质层特性(原生质体:指去除细包壁外剩下的部分)①选择透过性②相当于半透膜③伸缩性大提示:水分进出植物细包主要是指水经过原生质层进出液泡,这一点与动物细包有所区别。条件 现象外界溶液浓度>细包液浓度,细包失水,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外界溶液浓度<细包液浓度,细包吸水略微膨胀(植物细包有细包壁不会吸水涨破),失水的细包发生质壁分离复原。外界溶液浓度=细包液浓度,水分子进出平衡,细包保持原态【易错提示】1.当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植物细包处于质壁分离状态时,细包①可能正在失水,②可能正在吸水,③可能处于平衡状态,④也可能已死亡。2.死细包、未成熟的细包、动物细包均不能发生质壁分离;生活状态下,具有中央大液泡的成熟植物细包能发生质壁分离。知识点3 观察植物细包的质壁分离和复原1.实验原理:(1)内因:①成熟的植物细包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②原生质层比细包壁的伸缩性大。(2)外因:细包液和外界溶液存在浓度差,细包能渗透吸水和失水。2.实验材料: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原因):→有紫色大液泡,便于观察注意:①不能用未成熟的细包,如根尖分生区细包(原因:因为根尖分生区细包没有大液泡)②可以用绿色植物的叶肉细包,如黑藻叶片(为什么 黑藻叶片是一层单层细包,且黑藻叶片有大液泡)3.实验试剂:0.3g/mL的蔗糖溶液(该浓度既能使植物细包发生质壁分离,又不会使细包失水过多影响复原)(1)浓度过低:分离慢或不分离(2)浓度过高:细包失水过多死亡(如0.5g/ml蔗糖)4.实验步骤:注意:撕取洋葱鳞片叶时要不带叶肉且不宜过大,避免制作装片时出现重叠和气泡,撕取后要放入载玻片上的清水中。质壁分离:中央液泡逐渐变小,颜色变深,原生质层与细包壁逐渐分离;细包大小基本不变。质壁分离复原:中央液泡逐渐变大,颜色变浅,原生质层逐渐恢复到贴近细包壁;细包大小基本不变。【易错辨析】(1)渗透作用中膜两侧溶液的浓度指的是质量分数。( × )提示:物质的量浓度(2)在渗透作用中,当半透膜两侧溶液浓度相等时,水分子不再通过半透膜。( × )提示:渗透平衡只意味着半透膜两侧的水分子移动到达平衡状态(3)将动物细包放入一定浓度的外界溶液中,不能发生渗透作用。( × )提示:只要满足渗透作用的条件就可以发生(4)植物细包的原生质层包括细包膜、细包质和细包核。( × )提示:细包膜、细包质、液泡膜知识点4 植物细包质壁分离实验的应用(拓展延伸)1.不同外界溶液中植物细包的变化:不同类型外界溶液①清水中:细包略膨胀②溶质可透过膜的溶液(如KNO3、甘油、尿素、葡萄糖等)中:发生质壁分离后能自动复原。③溶质不能透过膜的溶液(如蔗糖,只发生质壁分离)2.用于判断成熟细包的死活:3.测定细包液浓度范围4.比较不同植物细包的细包液浓度大小5.比较未知浓度溶液的浓度大小6.鉴别不同种类的溶液(如KNO3溶液和蔗糖溶液)成熟植物细包+不同种类溶液考向1 结合动植物细包吸水与失水,考查科学思维例1.将家兔红细包甲、乙、丙(细包内部溶液浓度相等)分别置于三种不同浓度(a、b、c)的溶液中,水分子的跨膜运输示意图如下(箭头方向表示水分子的进出,箭头粗细表示水分子出入的多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据图可知,三种溶液浓度c<b<aB.甲细包发生了渗透吸水现象C.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乙细包有水分子进出D.如果把丙细包换成洋葱表皮细包,则其会涨破【答案】 A【解析】 由图分析可知,甲细包处于高浓度溶液中,细包失水量大于吸水量,甲细包发生了渗透失水现象,B错误;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细包体积的变化,不能观察到水分子的进出,C错误;若把丙细包换成洋葱表皮细包,植物细包膜外有细包壁,对细包起支持和保护作用,则该细包不会涨破,D错误。【变式训练】将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包分别用一定浓度的甲、乙溶液处理,一段时间内,细包的原生质体相对体积变化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d阶段液泡的体积逐渐减小,颜色加深B.a~b阶段甲溶液的溶质分子可能进入细包液C.与a点相比,d点时洋葱表皮细包的吸水能力大D.处于a、c两点的洋葱表皮细包的细包液浓度大体相等【答案】 D【解析】 a点时细包失水,c点时细包吸水(但由于细包壁的限制,细包体积不再继续增大),a~c段洋葱表皮细包不断从甲溶液中吸收溶质分子,两者的细包液浓度不同,D错误。考向2 结合实验原理和步骤,考查科学思维例2.在观察某植物细包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实验中,依次观察到的结果示意图如下,其中①②指细包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状态时不存在水分子跨膜运输进出细包的现象B.甲→乙变化的原因之一是结构①的伸缩性比结构②的伸缩性大C.乙→丙的变化是由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包液浓度所致D.细包发生渗透作用至丙状态,一段时间后该细包会破裂【答案】 C【解析】 甲状态时,水分子仍然通过跨膜运输进出细包,A正确;甲→乙变化表明细包正在发生质壁分离,其内在的原因是结构①所示的细包壁的伸缩性比结构②所示的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小,B错误;乙→丙变化表示细包在发生质壁分离复原,其变化的原因是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包液浓度,细包吸水,C正确;细包发生渗透作用至丙状态,因细包壁的支持和保护作用,一段时间后该细包不会破裂,D错误。【变式训练】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是某些生物细包响应外界水分变化而发生的渗透调节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施肥过多引起的“烧苗”现象与质壁分离有关B.质壁分离过程中,细包膜可局部或全部脱离细包壁C.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细包的吸水能力逐渐降低D.1 mol/L NaCl溶液和1 mol/L蔗糖溶液的渗透压大小相等【答案】 D【解析】 对农作物施肥过多,根细包外土壤溶液浓度过高,会导致质壁分离,引起“烧苗”现象,A正确;质壁分离过程中,原生质层(由细包膜、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包质构成)与细包壁分离,细包膜可局部或全部脱离细包壁,B正确;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细包液浓度逐渐降低,吸水能力逐渐降低,C正确;1 mol/L NaCl溶液中,含1 mol/L的Na+和1 mol/L的Cl-,即溶质微粒浓度为2 mol/L,而1 mol/L蔗糖溶液中,溶质为蔗糖分子,不可再拆分,故1 mol/L NaCl溶液的渗透压大于1 mol/L蔗糖溶液的渗透压,D错误。考向3 结合实验拓展应用,考查科学探究能力例3.基于对植物细包质壁分离原理的理解判断,下列各项无法通过质壁分离实验证明的是( )A.成熟植物细包的死活B.原生质层比细包壁伸缩性大C.成熟的植物细包能进行渗透吸水D.水分子可以通过通道蛋白进入细包【答案】 D【解析】 将成熟植物细包放到适宜浓度的蔗糖溶液中,若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则说明是死细包,反之是活细包;质壁分离的内因是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包壁的伸缩性;成熟的植物细包进行质壁分离复原时,会进行渗透吸水;质壁分离实验无法证明水分子可以通过通道蛋白进入细包。【变式训练】用细包液浓度相同的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包分别制成5个临时装片,同时滴加甲、乙、丙、丁、戊5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处理相同时间后,观察记录原生质体的体积变化,绘制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溶液中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包的质壁分离程度大于丁溶液中的B.实验后,甲~戊溶液中外表皮细包的细包液浓度最低的是乙溶液C.将丙溶液中的外表皮细包浸润在清水中,可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包的细包液浓度与戊蔗糖溶液浓度相当【答案】 D【解析】 据题图可知,甲和丁溶液中细包均失水,且丁中细包失水更多,故甲溶液中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包的质壁分离程度小于丁溶液中的,A正确;本实验所用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包液浓度相同,实验后,乙溶液中细包失水最多,说明乙溶液中细包的细包液浓度最高,B错误;丙溶液中的原生质体体积增大,说明该浓度下细包吸水,并未发生质壁分离,C错误;戊蔗糖溶液浓度中细包原生质体体积不变,说明细包既不吸水也不失水,推测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包的细包液浓度与戊蔗糖溶液浓度相当,D错误。考点三 物质出入细包的方式及影响因素知识点1 小分子物质进出细包方式的比较1.物质出入细包的方式:项 目 被动运输 主动运输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运输方向 高浓度→低浓度 高浓度→低浓度 低浓度→高浓度是否需蛋白质 不需要 需要(通道蛋白、载体蛋白) 需要载体蛋白是否耗能 不耗能 不耗能 消耗能量代表例子 ①O2、CO2、水(小部分) ②脂溶性物质:甘油、乙醇、苯,性激素等 ①葡萄糖通过载体蛋白进入红细包 ②水(大部分水通过通道蛋白的运输) ③离子通过离子通道蛋白运输 静息电位:K+外流动 作电位:Na+内流 ①小肠上皮细包吸收葡萄糖、氨基酸; ②离子通过细包膜(如Na+—K+泵)注意:转运蛋白包括通道蛋白和载体蛋白2.转运蛋白:载体蛋白vs通道蛋白:名称 通道蛋白 载体蛋白图示转运对象 只容许与自身通道的直径和形状相适配、大小和电荷相适宜的分子或离子通过 只容许与自身结合部位相适应的分子或离子通过特点 通道蛋白不需要与转运的分子或离子结合 每次转运时都会发生自身构象的改变实例 K+、Na+离子、水分子 葡萄糖【教材隐性知识】(1)源于必修1 P70 “与社会的联系”:囊性纤维化是细包中某种蛋白质结构异常,影响了Cl-的跨膜运输,说明这种结构蛋白属于细包膜上的载体蛋白,也反映了细包膜对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是通过细包膜上载体蛋白的种类和数量来实现的。(2)源于必修1 P71“相关信息”:胞吞形成的囊泡,在细包内可以被溶酶体降解。(3)源于必修1 P72概念检测T2:果脯在腌制过程中慢慢变甜不是(填“是”或“不是”)细包通过主动运输吸收糖分的结果。腌制果脯时由于细包外液浓度过高,细包失水死亡,然后糖分大量进入细包才导致果脯慢慢变甜。知识点2 教材中与主动运输相关知识(拓展延伸)1.主动运输消耗的能量来源:(1)第一类:直接消耗ATP的主动运输,通常称为泵(ATP驱动泵)。①Na+-K+泵 ②H+泵注意:ATP驱动泵既是载体同时也是催化ATP水解的酶。问题:如图表示人体成熟红细包的部分结构和功能,葡萄糖进入红细包时的运输特点是什么?提示 顺浓度梯度运输、不消耗能量、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1)第二类:间接消耗ATP的主动运输。如图:小肠上皮细包逆浓度吸收葡萄糖时,没有直接消耗ATP,而是利用Na+浓度差的能量。但是Na+浓度差的建立是依靠Na+-K+泵的,而Na+-K+需要消耗ATP。2.主动运输的类型:ATP驱动 协同转运 光驱动(1)协同转运细包外Na+浓度高→Na+顺浓度内流→为其他物质逆浓度运输提供能量同向转运 逆向转运知识点3 大分子物质进出细包方式的比较1.胞吞与胞吐方式 胞吞 胞吐模型实例 吞噬细包吞噬抗原等 分泌蛋白的分泌,如胰岛素、消化酶等特点 不需要载体,要膜上某蛋白质参与、形成囊泡运大分子、耗能等结构基础 细包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影响因素 细包膜的流动性、温度和能量等注意:胞吞与胞吐过程中跨膜层数为0。2.“三看法”快速判定物质出入细包的方式3.物质进出细包的方式比较方式 被动运输 主动运输 胞吞 胞吐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运输方向 高浓度→低浓度 低浓度→ 高浓度 细包外→ 细包内 细包内→ 细包外是否需要 (消耗) 蛋白质 不需要 需要 需要 需要 需要能量 不消耗 不消耗 消耗 消耗 消耗模型举例 O2、CO2、甘油、乙醇、苯 人的红细包吸收葡萄糖、H2O通过通道蛋白的运输 小肠上皮细包吸收葡萄糖、无机盐、氨基酸等 白细包吞噬病菌 分泌蛋白的分泌影响因素 浓度差 浓度差;转运蛋白的种类和数量 载体蛋白种类和数量;能量 温度;能量【名师提醒】(1)胞吞过程需要某些特定的膜蛋白的作用,但是不需要转运蛋白的作用。(2)胞吐不是只能运输大分子物质,也可以运输小分子物质,如神经递质。(3)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主要体现了膜的选择透过性,胞吞、胞吐主要体现了膜的流动性。【易错辨析】关于物质运输的几点提示①小分子物质的运输方式不一定都是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如神经递质的释放是胞吐(外排)作用。②生物大分子不一定都是以胞吞、胞吐方式运输的,如RNA和蛋白质可通过核孔出入细包核。③消耗能量的运输方式并不一定就是主动运输,胞吞和胞吐也消耗能量④胞吞过程需要某些特定的膜蛋白的作用,但是不需要转运蛋白的作用。⑤小分子跨膜运输体现了膜的功能特点——选择透过性⑥胞吞和胞吐体现了膜的结构特点——流动性⑦大分子胞吞、胞吐过程中穿过的生物膜层数为0层。知识点4 影响物质跨膜运输速率的因素1.影响自由扩散的因素:(1)膜两侧的浓度差(2)温度2.影响协助扩散的因素:(1)膜两侧的浓度差(2)载体蛋白的数量(3)温度(温度对跨膜运输的影响)3.影响主动运输的因素:(1)物质浓度(在一定的范围内)(2)氧气浓度(哺乳动物成熟红细包的主动运输与O2浓度无关)(3)载体蛋白(4)温度4.影响物质跨膜运输速率的因素(P点之后运输速率不变的主要原因是膜上转运蛋白(载体蛋白)数量有限)知识点5 探究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实验设计思路(拓展延伸)1.探究是主动运输还是被动运输的方法2.探究是自由扩散还是协助扩散的方法【易错辨析】(1)细包质中的氢离子可以通过扩散作用进入液泡内。( × )提示:主动运输(2)Na+与有关载体蛋白结合排出神经细包属于主动运输。( √ )(3)细包外液中的K+进入神经细包属于自由扩散。( × )提示:主动运输(4)液泡中积累了大量离子,故液泡膜不具有选择透过性。( × )提示:具有(5)主动运输使膜内外物质浓度趋于一致,维持了细包的正常代谢。( × )提示:主动运输是低浓度向高浓度的运输,是消耗能量的,所以是使内外浓度差异更大,而不是趋于一致。(6)人红细包吸收胆固醇与吸收葡萄糖的相同点是需要转运蛋白的协助。( × )提示:人红细包吸收胆固醇是自由扩散,人红细包吸收葡萄糖协助扩散。(7)新生儿从乳汁中获得抗体需要消耗能量。( √ )提示:都是高浓度到低浓度,都不需要消耗能量(8)激素都必须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包内才能完成对细包代谢的调节。( × )提示:一般来说,大分子信号分子通过与细包表面受体结合来调节细包活动,而小分子脂质信号分子则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包与细包内受体结合从而进行调整,也就是说和主动运输没有关系。考向1 结合物质跨膜运输的影响因素,考查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例1.如图是科研人员测得的水稻根细包随氧气浓度变化对Ca2+和SiO的吸收情况。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影响水稻根细包吸收Ca2+和SiO的因素仅是氧气浓度B.A与C对照,说明根细包膜上SiO的载体比Ca2+载体少C.A点的吸收量比B点少的主要外界因素是氧气浓度D.B点以后及时中耕松土,有利于提高两种离子的吸收量【答案】 C【解析】 影响水稻根细包吸收Ca2+和SiO的因素是氧气浓度和载体蛋白的数量,A正确;A与C对照,相同氧气浓度条件下,SiO比Ca2+吸收多,说明根细包膜上SiO载体比Ca2+载体多,B错误;B点以后,两种离子的吸收量不再随氧气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因此B点以后及时中耕松土,不能提高两种离子的吸收量,D错误。【变式训练】如图甲、乙分别表示洋葱根尖在不同O2浓度及不同底物浓度情况下(其他条件适宜),从含硝酸钾的全营养液中吸收NO的速率曲线图。下列相关描述不正确的是( )A.a点时影响离子吸收速率的主要因素是能量B.b点时离子吸收速率不再增大是因为载体蛋白的数量有限C.c点时影响离子吸收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底物浓度D.d点时离子吸收速率不再增大是因为底物浓度太高,细包发生质壁分离【答案】 D【解析】 洋葱根尖吸收NO的方式是主动运输,吸收速率受能量、载体蛋白和底物浓度的影响。a点的限制因素是氧气浓度,氧气通过影响细包呼吸影响能量的供应从而影响主动运输的速率,a点时影响离子吸收速率的主要因素是能量,A正确;d点时离子吸收速率不再随底物浓度增大而增大,可能是因为载体蛋白数量有限或能量不足,D错误。【思维建模】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实验探究(1)探究是主动运输还是被动运输(2)探究是自由扩散还是协助扩散考向2结合物质跨膜运输的有关实验分析,考查科学探究例2.为探究细包吸收葡萄糖的条件,将兔的成熟红细包和肌肉细包分别置于含有5.0%葡萄糖的培养液中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测定培养液中葡萄糖的含量,结果如表。组别 培养条件 肌肉细包 成熟红细包甲 加入葡萄糖载体抑制剂 5.0% 5.0%乙 加入呼吸抑制剂 4.7% 3.5%丙 不做任何处理 2.5% 3.5%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该实验的对照组为甲组,因变量为培养液中葡萄糖的含量B.甲组与丙组比较,可知肌肉细包和成熟红细包吸收葡萄糖均需要通道蛋白C.乙组与丙组比较,可知肌肉细包和成熟红细包吸收葡萄糖均需要能量D.实验结果说明肌肉细包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既有主动运输,也有协助扩散【答案】 D【解析】 由于甲组加入葡萄糖载体抑制剂,乙组加入呼吸抑制剂,而丙组不加入葡萄糖载体抑制剂和呼吸抑制剂,因此该实验中,甲组和乙组为实验组,丙组为对照组,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添加抑制剂和细包种类,A正确;甲组与丙组比较,自变量为是否加入葡萄糖载体抑制剂,结果显示甲组成熟红细包和肌肉细包培养液中葡萄糖含量不变,丙组成熟红细包和肌肉细包培养液中葡萄糖的含量均减少,说明肌肉细包和成熟红细包吸收葡萄糖均需要蛋白质协助,但不确定是否为通道蛋白,B错误;乙组与丙组比较,自变量为是否加入呼吸抑制剂,结果显示乙组肌肉细包培养液中葡萄糖含量高于丙组,成熟红细包培养液中葡萄糖含量两组相等,可知肌肉细包吸收葡萄糖需要能量,成熟红细包吸收葡萄糖不需要消耗能量,C错误;由分析可知,肌肉细包吸收葡萄糖的方式主要是主动运输,也有协助扩散,D错误。【变式训练】丽藻是一种水生植物,某实验小组测定了丽藻细包液中离子浓度与其生活环境中相应离子浓度的比值,统计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离子种类 H2PO SO Cl- K+ Na+ Ca2+ Mg2+细包液中离子浓度/池水中相应离子浓度的值 18 050 25 100 1 065 46 13 10A.表格数据说明丽藻对不同离子的吸收存在差异,说明细包膜具有选择透过性B.表格中的比值不同反映了丽藻细包膜上运输不同离子的载体蛋白数量不同C.若池水缺氧,则离子的吸收将受影响,但丽藻对水的吸收不受影响D.若池水温度降低,丽藻对离子的吸收速率都将减慢【答案】 C【解析】 细包吸收离子可提高细包液浓度,进而促进丽藻细包对水的吸收,若池水缺氧,丽藻呼吸产能减少,离子吸收受影响,水的吸收也将受影响,C错误。1.(2023·浙江·高考真题)缬氨霉素是一种脂溶性抗生素,可结合在微生物的细包膜上,将K+运输到细包外(如图所示),降低细包内外的K+浓度差,使微生物无法维持细包内离子的正常浓度而死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缬氨霉素顺浓度梯度运输K+到膜外 B.缬氨霉素为运输K+提供ATPC.缬氨霉素运输K+与质膜的结构无关 D.缬氨霉素可致噬菌体失去侵染能力【答案】A【分析】分析题意:缬氨霉素可结合在微生物的细包膜上,将K+运输到细包外,降低细包内外的K+浓度差,可推测正常微生物膜内K+浓度高于膜外。【详解】A、结合题意“将K+运输到细包外,降低细包内外的K+浓差”和题图中缬氨可霉素运输K+的过程不消耗能量,可推测K+的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顺浓度梯度运输,A正确;B、结合A选项分析可知,K+的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ATP,B错误;C、缬氨霉素是一种脂溶性抗生素,能结合在细包膜上,能在磷脂双子层间移动,该过程与质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这一结构特点有关,C错误;D、噬菌体为DNA病毒,病毒没有细包结构,故缬氨霉素不会影响噬菌体的侵染能力,D错误。故选A。2.(2024·浙江·高考真题)婴儿的肠道上皮细包可以吸收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此过程不涉及( )A.消耗 ATP B.受体蛋白识别 C.载体蛋白协助 D.细包膜流动性【答案】B【分析】小分子的物质可以通过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来进出细包,大分子进出细包是通过内吞和外排来完成的。被动运输的动力来自细包内外物质的浓度差,主动运输的动力来自ATP。胞吞和胞吐进行的结构基础是细包膜的流动性。胞吞和胞吐与主动运输一样也需要能量供应。【详解】AD、免疫球蛋白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是有机大分子物质,吸收方式为胞吞,需要消耗ATP,胞吞体现了细包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的结构特点,AD错误;BC、免疫球蛋白是有机大分子物质,细包吸收该物质,需要受体蛋白的识别,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B正确,C错误。故选B。3.(2023·辽宁·高考真题)血脑屏障的生物膜体系在控制物质运输方式上与细包膜类似。下表中相关物质不可能存在的运输方式是( )选项 通过血脑屏障生物膜体系的物质 运输方式A 神经生长因子蛋白 胞吞、胞吐B 葡萄糖 协助扩散C 谷氨酸 自由扩散D 钙离子 主动运输A.A B.B C.C D.D【答案】B【分析】自由扩散的方向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不需载体蛋白和能量,常见的有CO2、O2、甘油、苯、酒精等;协助扩散的方向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需要转运蛋白协助,不需要能量,如红细包吸收葡萄糖;主动运输的方向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常见的如小肠绒毛上皮细包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等。【详解】A、神经生长因子蛋白是生物大分子,通过胞吞胞吐通过生物膜细包,与生物膜的流动性有关,A正确;B、葡萄糖进入哺乳动物成熟红细包的方式为协助扩散,故血脑屏障生物膜体系可能为协助扩散,B正确;C、谷氨酸跨膜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不能为自由扩散,当谷氨酸作为神经递质出细包时为胞吐,也不是自由扩散,C错误;D、钙离子通过生物膜需要载体蛋白,方式可能为主动运输,D错误。故选B。【题后悟道·归纳】1.需要载体蛋白协助的运输方式除主动运输外,不要漏掉协助扩散。2.消耗能量的运输方式除主动运输外,不要漏掉胞吞和胞吐。3.从高浓度到低浓度的运输方式除自由扩散外,不要漏掉协助扩散。4.影响协助扩散运输速率的因素除载体蛋白数量外,不要漏掉浓度差。5.与主动运输有关的细包器除供能的线粒体外,不要漏掉载体蛋白的合成场所——核糖体。6.运输速率与O2浓度无关的运输方式除自由扩散外,不要漏掉协助扩散。4.(2023·全国·高考真题)物质输入和输出细包都需要经过细包膜。下列有关人体内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A.乙醇是有机物,不能通过自由扩散方式跨膜进入细包B.血浆中的K+进入红细包时需要载体蛋白并消耗ATPC.抗体在浆细包内合成时消耗能量,其分泌过程不耗能D.葡萄糖可通过主动运输但不能通过协助扩散进入细包【答案】B【分析】自由扩散: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进出细包的方式,如氧气、二氧化碳、脂溶性小分子。主动运输:逆浓度梯度的运输。消耗能量,需要有载体蛋白。【详解】A、乙醇是有机物,与细包膜中磷脂相似相溶,可以通过扩散方式进入细包,A正确;B、血浆中K+量低,红细包内K+含量高,逆浓度梯度为主动运输,需要消耗ATP并需要载体蛋白,B正确;C、抗体为分泌蛋白,分泌过程为胞吐,需要消耗能量,C错误;D、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包等为主动运输,进入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包为协助扩散,D错误。故选B。【题后悟道·归纳】一、教材知识链接1.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称为渗透作用。如果半透膜两侧存在浓度差,渗透的方向就是水分子从水的相对含量高的一侧向相对含量低的一侧渗透。(P62)2.对于水分子来说,细包壁是全透性的,即水分子可以自由地通过细包壁,细包壁的作用主要是保护和支持细包,伸缩性比较小。(P63)3.原生质层包括细包膜和液胞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包质,可把它看做一层半透膜。(P63)4.观察质壁分离实验采用成熟的植物细包为材料,如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细包。5.转运蛋白可以分为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两种类型。载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结合部位相适应的分子或离子通过,而且每次转运时都会发生自身构象的改变;通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通道的直径和形状相适配、大小和电荷相适宜的分子或离子通过。分子或离子通过通道蛋白时,不需要与通道蛋白结合。(P66~67)6.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都是顺浓度梯度运输,都不需要耗能,因此属于被动运输。(P73“本章小结”)7.主动运输的条件:需要载体蛋白、消耗能量。方向:逆浓度梯度。(P69)8.主动运输的意义:通过主动运输来选择吸收所需要的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包有害的物质,从而保证细包和个体生命活动的需要。(P70)9.大分子物质和细菌、病毒等通过胞吞和胞吐方式出入细包,需要消耗线粒体提供的能量。10.不同细包对同种离子的吸收量不同,同一种细包对不同离子的吸收量不同,这说明细包对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其原因是膜载体的种类和数目不同。二、教材深挖拓展1.(必修1 P60“问题探讨)渗透与扩散有何区别?提示:渗透作用必须有选择透过性膜(半透膜),扩散则不一定需要;扩散适用于各种物质,渗透仅指溶剂分子;因此,渗透是一种特殊的扩散。2.(必修1 P61“与生活的联系)为什么吃比较咸的食物时,口腔和唇感觉比较干?提示:这是因为与细包内液相比,外界溶液浓度高,口腔上皮细包失水导致的。3.教材(必修1 P72“与社会的联系”): 引发阿米巴痢疾的原因是什么?提示:在人体肠道内寄生的一种变形虫——痢疾内变形虫,能通过胞吐作用分泌蛋白酶,溶解人的肠壁组织,通过胞吞作用“吃掉”肠壁组织细包,并引发阿米巴痢疾。4.(必修1 P66图4-4拓展)只要是消耗能量的运输方式就一定是主动运输吗 请说明理由。提示:不一定。消耗能量的运输方式除了主动运输,还有胞吞和胞吐以及穿越核孔的运输方式。三、长句规范作答1.(科学思维)举例说明同一种物质进出同一个体各细包的方式一定相同吗?提示:不一定相同,人的红细包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协助扩散,肾小管细包重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主动运输。神经元吸收钾离子的方式是主动运输,而静息时钾离子外流的方式是协助扩散。2.(科学思维)盐碱地中生活的某种植物能使Na+逆浓度梯度进入液泡。依据上述材料推测Na+通过液泡膜的方式是什么?该种植物能够在盐碱地中保持吸水能力,而其他植物不能吸水,结合上述材料解释这一现象。提示:主动运输。Na+逆浓度梯度进入液泡后,使细包液的浓度进一步增高,植物细包吸水能力增强。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5年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2单元细胞的结构、功能和物质运输第07讲物质运输(讲义)(学生版).docx 2025年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2单元细胞的结构、功能和物质运输第07讲物质运输(讲义)(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