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2单元细胞的结构、功能和物质运输第05讲细胞膜和细胞核(讲义)(学生版+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2单元细胞的结构、功能和物质运输第05讲细胞膜和细胞核(讲义)(学生版+解析版)

资源简介

第05讲 细包膜和细包核
目录
01考情透视·目标导航 1
02知识导图·思维领航 2
03考点突破·考法探究 3
考点一 细包膜的结构和功能 3
知识点1 细包膜的功能 教材中生命系统信息传递的三类主体【拓展延伸】 3
知识点2 对细包膜成分、结构的探索 6
知识点3 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8
考向1 结合细包膜的结构和功能,考查生命观念 10
考点二 细包核的结构和功能 11
知识点1 细包核的功能及其实验探究 11
知识点2 细包核的结构 13
知识点3 教材中与模型构建有关的知识(常考点) 14
考向1 结合细包核的结构和功能,考查生命观念 15
考向2 围绕细包核功能的实验,考查科学探究 15
04真题练习·命题洞见 16
05长句分析·规范作答 17
一、教材知识链接 17
二、教材深挖拓展 17
三、长句规范作答 17
考点要求 考题统计 考情分析
细包膜和细包核 考点一:细包膜的结构和功能 (3年7次,全国卷3年2次) (2023·海南)细包膜和细包器的成分和功能 (2023·山东) 细包膜的结构 (2022·河北)细包膜的组成成分 (2022·浙江)膜蛋白的种类和功能 (2022·浙江)流动镶嵌模型 (2021·江苏)流动镶嵌模型 题型:选择题 内容: ①常结合课本内其他科学史综合考查 ②常结合生物膜系统相关知识综合考查 ③常与细包器相关知识综合考查细包的结构基础 ④常细包核的功能,细包器等综合考查
考点二:细包核的结构和功能 (3年2次,全国卷3年1次) (2023·江苏)细包核的结构和功能 (2023·山东)细包核的结构 (2022·浙江)细包核的结构和功能 (2022·广东)核孔 (2022·海南)细包核结构与功能 (2022·浙江)细包核结构与功能
课标要求 (1)概述细包都由细包膜包裹,细包膜将细包与其生活环境分开,能控制物质进出,并参与细包间的信息交流。 (2)阐明遗传信息主要储存在细包核中。
新旧教材对比 增:①确定细包膜中脂质成分实验;②提出细包膜成分中还含有少量胆固醇; ③明确提出磷脂双分子层和蛋白质的作用。 改:①体验制备细包膜的方法;②癌细包膜成分变化的验血报告单。 删:细包膜的结构与功能和流动镶嵌模型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
考点一 细包膜的结构和功能
知识点1 细包膜的功能 教材中生命系统信息传递的三类主体【拓展延伸】
1.细包膜:也称质膜,是细包的边界
(1)植物细包的细包壁:
①主要成分:纤维素和果胶
②合成场所:主要高尔基体
③去除方法:酶解法
④功能:支持和保护
⑤特性:全透性
注意:细包壁不是植物细包“系统的边界”
【拓展延伸】细包壁相关知识总结(常考点)
(1)不同生物细包壁的主要成分不同,植物细包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细菌细包壁的主要成分是 肽聚糖 ,而真菌细包壁的主要成分是 几丁质 。溶菌酶可以水解肽聚糖而不能水解几丁质,所以溶菌酶能杀死细菌,却对真菌基本没作用。
(2)酶解法除植物细包壁(所用酶为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后的结构为原生质体。P选三37
(3)从细包壁的功能上理解,由于细包壁是全透性的,对物质没有选择性,故细包壁不是系统的边界,细包膜才是系统的边界。P必一63
(4)主要形成时期及过程:形成于有丝分裂末期,细包板向四周扩展形成新的细包壁。P必113
2.细包膜的功能:
(1)将细包与外界环境分隔开:保障了细包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2)控制物质进出:方式有被动运输、主动运输、胞吞和胞吐。
注意:鉴定细包是否死亡方法
①台盼蓝染色(也称染色排除法),蓝色的是死细包
②植物细包:观察是否发生质壁分离及复原
(3)进行细包间的信息交流:细包间的信息交流,大多与细包膜的结构和功能有关。
①化学信号传递:细包分泌的化学物质(如激素),随血液到达全身各处,与靶细包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包。(★例:激素、神经递质)
②接触传递:相邻细包的细包膜接触,信息从一个细包传递到另一个细包。(★例:精卵结合,靶细包与细包毒性T细包接触)
③通道传递:携带信息的物质通过通道进入另一个细包(不需要细包膜上的受体)。(★例:高等植物细包的胞间连丝。)
【教材隐性知识】源于必修1 P41“图3-2”:细包间的三种信息交流方式,据图分析回答:
(1)植物细包间的胞间连丝、人体内胰岛素的作用过程、精子和卵细包之间的识别和结合分别属于图中的哪种方式?
提示:分别属于图C、图A、图B。
(2)细包膜上的受体是细包间信息交流所必需的结构吗?并说明理由。
提示:不是,如高等植物细包间通过胞间连丝进行信息交流时不需要细包膜上的受体。
(3)是否所有信号分子的受体都在细包膜上?请举例说明。
提示:有些受体位于细包膜上,而有些受体位于细包质内或细包核内,如甲状腺激素受体位于细包核中。
①蛋白质类激素(生长激素,肾上腺素,抗利尿激素,多种促激素释放激素,促激素等)不容易穿过细包膜,其受体在靶细包的细包膜上,受体负责把细包外信号转化为细包内信号,从而改变细包的代谢情况。
②甲状腺激素和固醇类激素(性激素)很容易穿过细包膜,其信号受体在细包质或细包核中。激素和受体结合后,连接到DNA上,调控生态的转录,控制相关蛋白质的合成(例如某些酶)。
【拓展延伸】教材中生命系统信息传递的三类主体(常考点)
(1)胞内:
①遗传信息:DNA、RNA。
②第二信使:cAMP、cGMP。
③第三信使:核内外信号转导的物质。
(2)生态系统
①化学信息:有机酸、生物碱、性外激素等。
②物理信息:光、声、电、磁、温度、湿度等。
③行为信息:动物特定的行为动作。
(3)胞间
①信号分子:激素、神经递质等。
②直接接触:精、卵细包识别等。
③胞间连丝:存在于植物细包间。
总结归纳如图:
知识点2 对细包膜成分、结构的探索
1.细包膜成分探索:
(1)1895年,欧文顿对植物细包的通透性进行上万次的实验
①现象:溶于脂质的物质,容易穿过细包膜。
②结论:推测细包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2)20世纪初,科学家利用哺乳动物的红细包分离出细包膜,进行化学分析,得知组成细包膜的脂质有磷脂和胆固醇,其中磷脂含量最多。
(3)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戈特和格伦德尔提取红细包脂质平铺,将其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
①现象:其面积是红细包表面积的 2 倍。
②结论:推断细包膜中的磷脂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
(4)1935年,英国学者丹尼利和戴维森研究了细包膜的张力。
①现象:发现细包的表面张力明显低于油—水界面的表面张力。
②结论:细包膜除含脂质分子外,可能还附有蛋白质 。
【教材隐性知识】
1.源于必修1 P42:磷脂是一种由 甘油、脂肪酸、磷酸 等组成的分子,磷酸“头部”是 亲水的 ,两个脂肪酸一端为 疏水的“尾”部 。
提示:磷脂的疏水尾部决定了水溶性极性分子或离子难以通过——屏障作用。
2.如果将磷脂分子置于水一苯的混合溶剂中,磷脂分子将会如何分布
提示:如果将磷脂分子置于水一苯的混合溶剂中,磷脂的头部将与水接触,尾部与苯接触,磷脂分子分布成单层。
2.细包膜成分总结:
(1)蛋白质(约占40%)
功能越复杂的细包膜,蛋白质的 种类 和 数量 越多。
(2)脂质(约占50%)
主要是 磷脂 ,动物细包有胆固醇。
(3)糖类(约占2%-10%)
形成 糖蛋白 、 糖脂 后与 识别 等有关。
注意:糖蛋白是判断细包膜内、外侧的依据。
细包膜的成分是一成不变的吗?
注意:不是,如癌变的细包,细包膜表面糖蛋白减少, 甲胎蛋白和癌胚抗原增加。
3.细包膜结构探索:
(1)20世纪40年代:有学者推测脂质两边各覆盖着蛋白质。
(2)1959年:罗伯特森实验:→电镜下细包膜呈暗-亮-暗三层结构→提出假说:生物膜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他把细包膜描述为静态的统一结构。
(3)20世纪60年代:人们对这一模型的异议增加了,不少科学家对于生物膜是静态的观点提出质疑。
膜静态模型不能解释下列现象:细包的生长、分裂、变形虫的变形运动等现象都是难以实现的。把生物膜描述为静态的结构,这显然与膜功能的多样性相矛盾。
(4)人—鼠细包融合实验:
实验方法:荧光标记法
1970年,弗雷和埃迪登( Frye和Edidin )等科学家用发绿色荧光的染料标记小鼠细包表面的蛋白质分子,用发红色荧光的染料标记人细包表面的蛋白质分子,将小鼠细包和人细包融合。
诱导细包融合的方法:聚乙二醇、电融合法和灭活的病毒诱导法等
(5)1972年桑格(S.J.Singer)和尼克森(G.Nicolson)提出了新的生物膜模型:

提出了流动镶嵌模型
源于必修1 P44“科学方法”:细包膜结构模型的探索过程,反映了提出假说这一科学方法的作用。科学家首先根据已有的知识和信息提出 解释某一生物学问题 的一种假说,再用进一步的 观察与实验 对已建立的假说进行 修正和补充 。
知识点3 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1.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1)组成成分:
①磷脂:脂双层为基本骨架(内部疏水,屏障)。
②蛋白质:镶嵌、嵌入、贯穿于脂双层中(大多数蛋白质是可以运动的)。
【注意】膜蛋白与磷脂分子一样,有水溶性部分和脂溶性部分
③糖类(少):分布于细包表面(由信息传递等功能)。
(2)结构特点:流动性(影响因素是温度: 一定范围内,温度升高,膜流动性加快)
(3)功能特点:选择透过性(影响因素是:①内因是生物膜(如细包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②外因主要是温度、O2、pH等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
【教材隐性知识】源于必修1P46“练习与应用·拓展应用”:由磷脂分子构成的脂质体,它可以作为药物的运载体,将其运送到特定的细包发挥作用。在脂质体中,能在水中结晶的药物被包在 磷脂双分子层 中,脂溶性的药物被包在 两层磷脂分子 之间。由于脂质体是 磷脂双分子层 构成的,到达细包后可能会与细包的细包膜发生 融合 ,也可能会以 胞吞 的方式进入细包,从而使药物在细包内发挥作用。
【拓展延伸】脂质体是一种人工膜,是根据磷脂分子可在水中形成稳定磷脂双分子层的原理制成的,是很多药物的理想载体,其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的胆固醇有比磷脂更长的尾部,可使膜的通透性降低,对于维持脂质体结构的稳定性有重要作用。
(1)能在水中结晶的药物和脂溶性药物分别被包裹在何处?两类药物的包裹位置不相同的原因是什么?
【易错辨析】
(1)细包膜的成分中含有脂质、蛋白质和糖类。(  )
(2)在组成细包膜的脂质中,胆固醇最丰富。(  )
(3)生物膜的特定功能主要由膜蛋白决定。(  )
(4)细包膜的成分是恒定不变的。(  )
(5)细包膜上的受体是细包间信息交流所必需的结构。(  )
(6)细包膜上的大多数蛋白质是可以运动的。(  )
(7)细包膜的流动性与温度没有关系。(  )
(8)动物细包间的黏着性与细包膜上的糖蛋白有关。(  )
考向1 结合细包膜的结构和功能,考查生命观念
例1.膜蛋白在生物体的许多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肝细包的细包膜上具有胰高血糖素的受体蛋白
B.肾小管上皮细包的细包膜上具有主动运输水分子的转运蛋白
C.甲状腺细包的细包膜上具有促甲状腺激素的受体蛋白
D.肺部细包的细包膜上具有新冠病毒S蛋白识别的受体蛋白
【思维建模】五种常考的“膜蛋白”及其功能
(1)信号分子(如激素、细包因子、神经递质)的受体蛋白——蛋白质或糖蛋白。
(2)膜上的载体蛋白:膜上用于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载体蛋白,如钠钾泵。
(3)膜上的通道蛋白,如用于水协助扩散的水通道蛋白,与Na+内流相关的Na+通道蛋白,与K+外流相关的K+通道蛋白。
(4)具催化作用的酶:如好氧型细菌的细包膜上可附着与有氧呼吸相关的酶,此外,细包膜上还可存在ATP水解酶(催化ATP水解,可用于主动运输等)。
(5)识别蛋白:用于细包与细包间相互识别的糖蛋白(如精子和卵细包间的识别,免疫细包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等)。
【变式训练】1.脂蛋白是一种富含胆固醇的特殊大分子,表面由胆固醇及磷脂包裹,嵌有亲水性载脂蛋白,可以进入并沉积在血管壁上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右图是脂蛋白的结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脂蛋白核心的a是水分子,在细包中有结合水和自由水两种存在
B.b表示蛋白质,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脂蛋白与苏丹Ⅲ结合形成橘黄色颗粒
C.c表示磷脂分子,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等组成,在空气—水界面铺展成单分子层
D.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包膜的重要成分,由于氢含量比糖高是细包内良好的储能物质
【变式训练】2.下列关于细包膜成分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包膜的成分可以使用双缩脲试剂和苏丹Ⅲ染液进行鉴定
B.科研上常用染色法鉴定细包死活,是因为细包膜可以将细包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C.改变细包膜上某种蛋白质的结构可能会影响细包间的信息交流
D.细包膜外侧的糖类只可与细包膜上的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具有保护和润滑作用
考点二 细包核的结构和功能
知识点1 细包核的功能及其实验探究
1.细包核的分布:真核细包内
细包核——细包的 “控制中心”
真核细包都有一个细包核吗?
(1)没有细包核:哺乳动物成熟红细包;高等植物成熟的筛管细包。
(2)一个细包核:大多数真核细包。
(3)多个细包核:双小核草履虫;骨骼肌细包。
2.细包核功能实验探究:
(1)黑白美西螈核移植实验:
①结论:美西螈的肤色遗传受细包核控制,证明细包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
②实验不足:实验缺少对照。
如何设计对照实验?
③对照:
结论:美西螈的肤色遗传受细包核控制,证明细包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
(2)蝾螈受精卵横缢实验:
结论:蝾螈的细包分裂、分化受细包核控制,说明细包核是代谢的控制中心。
该实验是如何设置对照的?
提示:既有相互对照(有核和无核)又有自身前后对照(无核者重新挤入核)
(3)变形虫切割与核移植实验
结论:变形虫的分裂、生长、再生、对刺激的反应等生命活动受细包核控制,证明细包核是代谢的控制中心。
去核后的变形虫仍能生活一段时间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已合成的蛋白质仍发挥作用。
(4)伞藻嫁接与核移植实验:嫁接实验
①结论:伞帽的形状与 伞柄 无关,与 假根 有关。
②不足:无法排除假根中其他物质(如细包质)对实验的影响。
实验名称 结论
美西螈核移植实验 美西螈的肤色是由细包核控制的(遗传)
蝾螈受精卵横缢实验 细包核控制着细包的分裂、分化(代谢)
变形虫切割实验 细包核控制细包的生命活动(代谢)
伞藻嫁接与核移植实验 生物体的形态结构主要与细包核有关(遗传)
结论:细包核是细包的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
【提醒】细包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包质,细包核是细包代谢的控制中心。
【归纳提升】细包核和细包质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细包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够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举例分析如下:
(1)只有细包核没有细包质的细包会很快死亡:原因是细包核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能量均由细包质提供,细包质还为细包提供代谢场所,例如精子。
(2)只有细包质没有细包核的细包也只能短期生存:细包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包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短期生存是因为细包质中已形成的mRNA和蛋白质仍能发挥一定的作用,但一段时间后因缺少细包核,不能控制细包质中蛋白质的合成等生理活动,细包死亡,例如哺乳动物成熟红细包。
知识点2 细包核的结构
核膜(磷脂+蛋白质):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包质分开(外膜上附着大量核糖体,常与内质网相连)
核孔:实现核质之间 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
提示:1.物质进出核孔方式(穿过0层膜)(蛋白质入,RNA出),强调:DNA不能出入核孔。
2.代谢旺盛、蛋白质合成量大的细包,核孔数多,核仁较大。
核仁:与 rRNA 的合成以及 核糖体 的形成有关。
核孔的数量、核仁的大小与细包代谢的关系:代谢旺盛、蛋白质合成量大的细包中,核孔数量多,核仁较大。(代谢越旺盛,合成蛋白质多,核仁越大,核孔越多)
染色质:主要成分:DNA和蛋白质。功能: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还有线粒体和叶绿体)。
注意:染色质与染色体
(1)染色质与染色体的关系: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种物质在细包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2)特点:易被 碱性(如甲紫) 染料染成深色(高倍镜只能看到染色体,看不到染色质)
知识点3 教材中与模型构建有关的知识(常考点)
1、物理模型:以 实物或图片 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
(如:细包亚显微结构模式图、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流动镶嵌模型等)
2、概念模型:用 文字或符号 突出表达对象的主要特征和联系。
(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血糖平衡、体温调节图解等)
3、数学模型: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 数学 。
(如:J”形曲线、“S”形曲线,公式、表格等)
注意:照片不是物理模型
【易错辨析】
(1)核膜上的核孔可以让蛋白质和RNA自由进出。(  )
(2)染色体和染色质只是形态不同,而成分完全相同。(  )
(3)细包核是细包代谢的控制中心,也是细包代谢的中心。(  )
(4)所有的真核细包都有细包核,且只有一个核。(  )
(5)蓝细菌无细包核,也无核糖体。(  )
(6)细包是生物体代谢和遗传的基本单位。(  )
(7)细包核是细包的控制中心,所以要在细包的最中央。(  )
A.图2中移去细包核的甲伞藻的生命活动将逐渐减缓直至停止
B.图2中的③与图1中①的帽形相同,都是菊花形帽
C.图1中①②的帽形因嫁接而改变
D.题述实验说明生物体形态结构的建成与细包核有关
1.(2022·广东卷,7)拟南芥HPR1蛋白定位于细包核孔结构,功能是协助mRNA转移。与野生型相比,推测该蛋白功能缺失的突变型细包中,有更多mRNA分布于(  )
A.细包核 B.细包质
C.高尔基体 D.细包膜
2.(2022·河北卷,1)关于细包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包膜与某些细包器膜之间存在脂质、蛋白质的交流
B.细包膜上多种载体蛋白协助离子跨膜运输
C.细包膜的流动性使膜蛋白均匀分散在脂质中
D.细包膜上多种蛋白质参与细包间信息交流
3.(2021·河北卷,2)关于细包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有丝分裂过程中,核膜和核仁周期性地消失和重现
B.蛋白质合成活跃的细包,核仁代谢活动旺盛
C.许多对生态表达有调控作用的蛋白质在细包质合成,经核孔进入细包核
D.细包质中的RNA均在细包核合成,经核孔输出
4.(2022·浙江6月选考,15改编)下列关于细包核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核膜为单层膜,有利于核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B.核膜上有核孔,可调控核内外的物质交换
C.核仁是核内的圆形结构,主要与mRNA的合成有关
D.染色质由RNA和蛋白质组成,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5.(2022·海南卷)肌动蛋白是细包骨架的主要成分之一。研究表明,Cofilin 1是一种能与肌动蛋白相结合的蛋白质,介导肌动蛋白进入细包核。Cofilin 1缺失可导致肌动蛋白结构和功能异常,引起细包核变形,核膜破裂,染色质功能异常。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肌动蛋白可通过核孔自由进出细包核
B.编码Cofilin 1的生态不表达可导致细包核变形
C.Cofilin 1缺失可导致细包核失去控制物质进出细包核的能力
D.Cofilin 1缺失会影响细包核控制细包代谢的能力
一、教材知识链接
1.细包膜的功能有:将细包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细包、进行细包间的信息交流。(P40)
2.细包膜的功能特点是具有选择透过性。
3.细包间信息交流方式主要有:
(1)通过信息分子传递交流,常见的信息分子有激素、递质;
(2)通过细包接触交流,如精子和卵细包之间的识别和结合;
(3)通过细包通道交流,如高等植物细包间的胞间连丝。(P41)
4.1959年,罗伯特森(J.D.Robertson)在电镜下看到了细包膜清晰的暗—亮—暗三层结构,并大胆地提出了细包膜静态模型的假说:所有的细包膜都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P43)
5.除了高等植物成熟的筛管细包和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包等极少数细包外,真核细包都有细包核。(P54)
6.细包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包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P56)
7.核膜是双层膜,作用是把核内物质与细包质分开。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核仁的作用是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孔的作用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P56)
8.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一种物质在细包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形态。(P56)
二、教材深挖拓展
1.(源于必修1 P40“问题探讨”)鉴别动物细包是否死亡常用 台盼蓝 染液,用它染色时,死细包会被染成蓝色 ,而活细包不会着色。这种鉴别动物细包是否死亡的方法叫作“染色排除法”。
2.(源于必修1 P45“旁栏思考”)虽然细包膜内部分是疏水的,水分子仍能跨膜运输的原因:
一是 水分子极小,可以通过由于磷脂分子运动而产生的间隙 ;
二是 细包膜上存在水通道蛋白,水分子可以通过通道蛋白通过细包膜 。
三、长句规范作答
1.核孔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包核的通道,试分析蛋白质合成旺盛的唾液腺细包与表皮细包相比,核孔和核仁具有的特点分别是 唾液腺细包中核孔的数目较多,核仁的体积较表皮细包的大 。
2.用丙酮从人的胰岛B细包中提取脂质,在空气和水的界面铺展成单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远大于胰岛B细包表面积的2倍。请分析原因。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第05讲 细包膜和细包核
目录
01考情透视·目标导航 1
02知识导图·思维领航 2
03考点突破·考法探究 3
考点一 细包膜的结构和功能 3
知识点1 细包膜的功能 教材中生命系统信息传递的三类主体【拓展延伸】 3
知识点2 对细包膜成分、结构的探索 6
知识点3 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8
考向1 结合细包膜的结构和功能,考查生命观念 10
考点二 细包核的结构和功能 11
知识点1 细包核的功能及其实验探究 11
知识点2 细包核的结构 14
知识点3 教材中与模型构建有关的知识(常考点) 15
考向1 结合细包核的结构和功能,考查生命观念 15
考向2 围绕细包核功能的实验,考查科学探究 16
04真题练习·命题洞见 17
05长句分析·规范作答 19
一、教材知识链接 19
二、教材深挖拓展 19
三、长句规范作答 19
考点要求 考题统计 考情分析
细包膜和细包核 考点一:细包膜的结构和功能 (3年7次,全国卷3年2次) (2023·海南)细包膜和细包器的成分和功能 (2023·山东) 细包膜的结构 (2022·河北)细包膜的组成成分 (2022·浙江)膜蛋白的种类和功能 (2022·浙江)流动镶嵌模型 (2021·江苏)流动镶嵌模型 题型:选择题 内容: ①常结合课本内其他科学史综合考查 ②常结合生物膜系统相关知识综合考查 ③常与细包器相关知识综合考查细包的结构基础 ④常细包核的功能,细包器等综合考查
考点二:细包核的结构和功能 (3年2次,全国卷3年1次) (2023·江苏)细包核的结构和功能 (2023·山东)细包核的结构 (2022·浙江)细包核的结构和功能 (2022·广东)核孔 (2022·海南)细包核结构与功能 (2022·浙江)细包核结构与功能
课标要求 (1)概述细包都由细包膜包裹,细包膜将细包与其生活环境分开,能控制物质进出,并参与细包间的信息交流。 (2)阐明遗传信息主要储存在细包核中。
新旧教材对比 增:①确定细包膜中脂质成分实验;②提出细包膜成分中还含有少量胆固醇; ③明确提出磷脂双分子层和蛋白质的作用。 改:①体验制备细包膜的方法;②癌细包膜成分变化的验血报告单。 删:细包膜的结构与功能和流动镶嵌模型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
考点一 细包膜的结构和功能
知识点1 细包膜的功能 教材中生命系统信息传递的三类主体【拓展延伸】
1.细包膜:也称质膜,是细包的边界
(1)植物细包的细包壁:
①主要成分:纤维素和果胶
②合成场所:主要高尔基体
③去除方法:酶解法
④功能:支持和保护
⑤特性:全透性
注意:细包壁不是植物细包“系统的边界”
【拓展延伸】细包壁相关知识总结(常考点)
(1)不同生物细包壁的主要成分不同,植物细包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细菌细包壁的主要成分是 肽聚糖 ,而真菌细包壁的主要成分是 几丁质 。溶菌酶可以水解肽聚糖而不能水解几丁质,所以溶菌酶能杀死细菌,却对真菌基本没作用。
(2)酶解法除植物细包壁(所用酶为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后的结构为原生质体。P选三37
(3)从细包壁的功能上理解,由于细包壁是全透性的,对物质没有选择性,故细包壁不是系统的边界,细包膜才是系统的边界。P必一63
(4)主要形成时期及过程:形成于有丝分裂末期,细包板向四周扩展形成新的细包壁。P必113
2.细包膜的功能:
(1)将细包与外界环境分隔开:保障了细包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2)控制物质进出:方式有被动运输、主动运输、胞吞和胞吐。
注意:鉴定细包是否死亡方法
①台盼蓝染色(也称染色排除法),蓝色的是死细包
②植物细包:观察是否发生质壁分离及复原
(3)进行细包间的信息交流:细包间的信息交流,大多与细包膜的结构和功能有关。
①化学信号传递:细包分泌的化学物质(如激素),随血液到达全身各处,与靶细包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包。(★例:激素、神经递质)
②接触传递:相邻细包的细包膜接触,信息从一个细包传递到另一个细包。(★例:精卵结合,靶细包与细包毒性T细包接触)
③通道传递:携带信息的物质通过通道进入另一个细包(不需要细包膜上的受体)。(★例:高等植物细包的胞间连丝。)
【教材隐性知识】源于必修1 P41“图3-2”:细包间的三种信息交流方式,据图分析回答:
(1)植物细包间的胞间连丝、人体内胰岛素的作用过程、精子和卵细包之间的识别和结合分别属于图中的哪种方式?
提示:分别属于图C、图A、图B。
(2)细包膜上的受体是细包间信息交流所必需的结构吗?并说明理由。
提示:不是,如高等植物细包间通过胞间连丝进行信息交流时不需要细包膜上的受体。
(3)是否所有信号分子的受体都在细包膜上?请举例说明。
提示:有些受体位于细包膜上,而有些受体位于细包质内或细包核内,如甲状腺激素受体位于细包核中。
①蛋白质类激素(生长激素,肾上腺素,抗利尿激素,多种促激素释放激素,促激素等)不容易穿过细包膜,其受体在靶细包的细包膜上,受体负责把细包外信号转化为细包内信号,从而改变细包的代谢情况。
②甲状腺激素和固醇类激素(性激素)很容易穿过细包膜,其信号受体在细包质或细包核中。激素和受体结合后,连接到DNA上,调控生态的转录,控制相关蛋白质的合成(例如某些酶)。
【拓展延伸】教材中生命系统信息传递的三类主体(常考点)
(1)胞内:
①遗传信息:DNA、RNA。
②第二信使:cAMP、cGMP。
③第三信使:核内外信号转导的物质。
(2)生态系统
①化学信息:有机酸、生物碱、性外激素等。
②物理信息:光、声、电、磁、温度、湿度等。
③行为信息:动物特定的行为动作。
(3)胞间
①信号分子:激素、神经递质等。
②直接接触:精、卵细包识别等。
③胞间连丝:存在于植物细包间。
总结归纳如图:
知识点2 对细包膜成分、结构的探索
1.细包膜成分探索:
(1)1895年,欧文顿对植物细包的通透性进行上万次的实验
①现象:溶于脂质的物质,容易穿过细包膜。
②结论:推测细包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2)20世纪初,科学家利用哺乳动物的红细包分离出细包膜,进行化学分析,得知组成细包膜的脂质有磷脂和胆固醇,其中磷脂含量最多。
(3)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戈特和格伦德尔提取红细包脂质平铺,将其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
①现象:其面积是红细包表面积的 2 倍。
②结论:推断细包膜中的磷脂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
(4)1935年,英国学者丹尼利和戴维森研究了细包膜的张力。
①现象:发现细包的表面张力明显低于油—水界面的表面张力。
②结论:细包膜除含脂质分子外,可能还附有蛋白质 。
【教材隐性知识】
1.源于必修1 P42:磷脂是一种由 甘油、脂肪酸、磷酸 等组成的分子,磷酸“头部”是 亲水的 ,两个脂肪酸一端为 疏水的“尾”部 。
提示:磷脂的疏水尾部决定了水溶性极性分子或离子难以通过——屏障作用。
2.如果将磷脂分子置于水一苯的混合溶剂中,磷脂分子将会如何分布
提示:如果将磷脂分子置于水一苯的混合溶剂中,磷脂的头部将与水接触,尾部与苯接触,磷脂分子分布成单层。
2.细包膜成分总结:
(1)蛋白质(约占40%)
功能越复杂的细包膜,蛋白质的 种类 和 数量 越多。
(2)脂质(约占50%)
主要是 磷脂 ,动物细包有胆固醇。
(3)糖类(约占2%-10%)
形成 糖蛋白 、 糖脂 后与 识别 等有关。
注意:糖蛋白是判断细包膜内、外侧的依据。
细包膜的成分是一成不变的吗?
注意:不是,如癌变的细包,细包膜表面糖蛋白减少, 甲胎蛋白和癌胚抗原增加。
3.细包膜结构探索:
(1)20世纪40年代:有学者推测脂质两边各覆盖着蛋白质。
(2)1959年:罗伯特森实验:→电镜下细包膜呈暗-亮-暗三层结构→提出假说:生物膜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他把细包膜描述为静态的统一结构。
(3)20世纪60年代:人们对这一模型的异议增加了,不少科学家对于生物膜是静态的观点提出质疑。
膜静态模型不能解释下列现象:细包的生长、分裂、变形虫的变形运动等现象都是难以实现的。把生物膜描述为静态的结构,这显然与膜功能的多样性相矛盾。
(4)人—鼠细包融合实验:
实验方法:荧光标记法
1970年,弗雷和埃迪登( Frye和Edidin )等科学家用发绿色荧光的染料标记小鼠细包表面的蛋白质分子,用发红色荧光的染料标记人细包表面的蛋白质分子,将小鼠细包和人细包融合。
诱导细包融合的方法:聚乙二醇、电融合法和灭活的病毒诱导法等
(5)1972年桑格(S.J.Singer)和尼克森(G.Nicolson)提出了新的生物膜模型:

提出了流动镶嵌模型
源于必修1 P44“科学方法”:细包膜结构模型的探索过程,反映了提出假说这一科学方法的作用。科学家首先根据已有的知识和信息提出 解释某一生物学问题 的一种假说,再用进一步的 观察与实验 对已建立的假说进行 修正和补充 。
知识点3 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1.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1)组成成分:
①磷脂:脂双层为基本骨架(内部疏水,屏障)。
②蛋白质:镶嵌、嵌入、贯穿于脂双层中(大多数蛋白质是可以运动的)。
【注意】膜蛋白与磷脂分子一样,有水溶性部分和脂溶性部分
③糖类(少):分布于细包表面(由信息传递等功能)。
(2)结构特点:流动性(影响因素是温度: 一定范围内,温度升高,膜流动性加快)
(3)功能特点:选择透过性(影响因素是:①内因是生物膜(如细包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②外因主要是温度、O2、pH等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
【教材隐性知识】源于必修1P46“练习与应用·拓展应用”:由磷脂分子构成的脂质体,它可以作为药物的运载体,将其运送到特定的细包发挥作用。在脂质体中,能在水中结晶的药物被包在 磷脂双分子层 中,脂溶性的药物被包在 两层磷脂分子 之间。由于脂质体是 磷脂双分子层 构成的,到达细包后可能会与细包的细包膜发生 融合 ,也可能会以 胞吞 的方式进入细包,从而使药物在细包内发挥作用。
【拓展延伸】脂质体是一种人工膜,是根据磷脂分子可在水中形成稳定磷脂双分子层的原理制成的,是很多药物的理想载体,其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的胆固醇有比磷脂更长的尾部,可使膜的通透性降低,对于维持脂质体结构的稳定性有重要作用。
(1)能在水中结晶的药物和脂溶性药物分别被包裹在何处?两类药物的包裹位置不相同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水溶性药物——包裹在磷脂双分子层内部(甲)
脂溶性药物——包裹在两层磷脂分子之间(乙)
【易错辨析】
(1)细包膜的成分中含有脂质、蛋白质和糖类。( √ )
(2)在组成细包膜的脂质中,胆固醇最丰富。( × )
提示:磷脂
(3)生物膜的特定功能主要由膜蛋白决定。( √ )
(4)细包膜的成分是恒定不变的。( × )
提示:并不是恒定不变的
(5)细包膜上的受体是细包间信息交流所必需的结构。( × )
提示:高等植物细包之间通过胞间连丝进行交流时,不需要细包膜上的受体。
(6)细包膜上的大多数蛋白质是可以运动的。( √ )
(7)细包膜的流动性与温度没有关系。( × )
提示:一定范围内,温度升高,膜流动性加快。
(8)动物细包间的黏着性与细包膜上的糖蛋白有关。( √ )
考向1 结合细包膜的结构和功能,考查生命观念
例1.膜蛋白在生物体的许多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肝细包的细包膜上具有胰高血糖素的受体蛋白
B.肾小管上皮细包的细包膜上具有主动运输水分子的转运蛋白
C.甲状腺细包的细包膜上具有促甲状腺激素的受体蛋白
D.肺部细包的细包膜上具有新冠病毒S蛋白识别的受体蛋白
【答案】 B
【解析】 胰高血糖素可催化肝糖原水解为葡萄糖,说明肝细包的细包膜上有其相应的受体蛋白,A正确;水分子的跨膜运输属于被动运输,B错误;促甲状腺激素的靶细包是甲状腺细包,甲状腺细包的细包膜上具有促甲状腺激素的受体蛋白,C正确;新冠病毒主要攻击人的肺部,肺部细包是其靶细包,其细包膜上具有新冠病毒S蛋白识别的受体蛋白,D错误。
【思维建模】五种常考的“膜蛋白”及其功能
(1)信号分子(如激素、细包因子、神经递质)的受体蛋白——蛋白质或糖蛋白。
(2)膜上的载体蛋白:膜上用于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载体蛋白,如钠钾泵。
(3)膜上的通道蛋白,如用于水协助扩散的水通道蛋白,与Na+内流相关的Na+通道蛋白,与K+外流相关的K+通道蛋白。
(4)具催化作用的酶:如好氧型细菌的细包膜上可附着与有氧呼吸相关的酶,此外,细包膜上还可存在ATP水解酶(催化ATP水解,可用于主动运输等)。
(5)识别蛋白:用于细包与细包间相互识别的糖蛋白(如精子和卵细包间的识别,免疫细包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等)。
【变式训练】1.脂蛋白是一种富含胆固醇的特殊大分子,表面由胆固醇及磷脂包裹,嵌有亲水性载脂蛋白,可以进入并沉积在血管壁上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右图是脂蛋白的结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脂蛋白核心的a是水分子,在细包中有结合水和自由水两种存在
B.b表示蛋白质,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脂蛋白与苏丹Ⅲ结合形成橘黄色颗粒
C.c表示磷脂分子,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等组成,在空气—水界面铺展成单分子层
D.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包膜的重要成分,由于氢含量比糖高是细包内良好的储能物质
【答案】 C
【解析】 脂蛋白核心是疏水的尾部构成的,所以位于脂蛋白核心的a是脂质,A正确;b表示蛋白质,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脂肪与苏丹Ⅲ结合形成橘黄色颗粒,脂蛋白不能用苏丹Ⅲ染色,B错误;c表示磷脂分子,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等组成,磷脂的“头部”是亲水的,“尾部”是疏水的,在水—空气界面上头部向下,尾部在空气中,铺成单分子层,C正确;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包膜的重要成分,不是细包内良好的储能物质,脂肪是细包内良好的储能物质,D错误。
【变式训练】2.下列关于细包膜成分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包膜的成分可以使用双缩脲试剂和苏丹Ⅲ染液进行鉴定
B.科研上常用染色法鉴定细包死活,是因为细包膜可以将细包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C.改变细包膜上某种蛋白质的结构可能会影响细包间的信息交流
D.细包膜外侧的糖类只可与细包膜上的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具有保护和润滑作用
【答案】 C
【解析】 细包膜的成分主要是磷脂和蛋白质,磷脂不能用苏丹Ⅲ染液进行鉴定,A正确;科研上常用染色法鉴定细包死活,是因为活细包的细包膜可以控制物质进出细包,B错误;改变细包膜上某种蛋白质的结构,如糖蛋白,可能会影响细包间的信息交流,C正确;细包膜外侧的糖类也可与细包膜上的脂质结合形成糖脂,D错误。
考点二 细包核的结构和功能
知识点1 细包核的功能及其实验探究
1.细包核的分布:真核细包内
细包核——细包的 “控制中心”
真核细包都有一个细包核吗?
(1)没有细包核:哺乳动物成熟红细包;高等植物成熟的筛管细包。
(2)一个细包核:大多数真核细包。
(3)多个细包核:双小核草履虫;骨骼肌细包。
2.细包核功能实验探究:
(1)黑白美西螈核移植实验:
①结论:美西螈的肤色遗传受细包核控制,证明细包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
②实验不足:实验缺少对照。
如何设计对照实验?
③对照:
结论:美西螈的肤色遗传受细包核控制,证明细包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
(2)蝾螈受精卵横缢实验:
结论:蝾螈的细包分裂、分化受细包核控制,说明细包核是代谢的控制中心。
该实验是如何设置对照的?
提示:既有相互对照(有核和无核)又有自身前后对照(无核者重新挤入核)
(3)变形虫切割与核移植实验
结论:变形虫的分裂、生长、再生、对刺激的反应等生命活动受细包核控制,证明细包核是代谢的控制中心。
去核后的变形虫仍能生活一段时间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已合成的蛋白质仍发挥作用。
(4)伞藻嫁接与核移植实验:嫁接实验
①结论:伞帽的形状与 伞柄 无关,与 假根 有关。
②不足:无法排除假根中其他物质(如细包质)对实验的影响。
实验名称 结论
美西螈核移植实验 美西螈的肤色是由细包核控制的(遗传)
蝾螈受精卵横缢实验 细包核控制着细包的分裂、分化(代谢)
变形虫切割实验 细包核控制细包的生命活动(代谢)
伞藻嫁接与核移植实验 生物体的形态结构主要与细包核有关(遗传)
结论:细包核是细包的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
【提醒】细包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包质,细包核是细包代谢的控制中心。
【归纳提升】细包核和细包质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细包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够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举例分析如下:
(1)只有细包核没有细包质的细包会很快死亡:原因是细包核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能量均由细包质提供,细包质还为细包提供代谢场所,例如精子。
(2)只有细包质没有细包核的细包也只能短期生存:细包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包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短期生存是因为细包质中已形成的mRNA和蛋白质仍能发挥一定的作用,但一段时间后因缺少细包核,不能控制细包质中蛋白质的合成等生理活动,细包死亡,例如哺乳动物成熟红细包。
知识点2 细包核的结构
核膜(磷脂+蛋白质):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包质分开(外膜上附着大量核糖体,常与内质网相连)
核孔:实现核质之间 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
提示:1.物质进出核孔方式(穿过0层膜)(蛋白质入,RNA出)强调:DNA不能出入核孔。
2.代谢旺盛、蛋白质合成量大的细包,核孔数多,核仁较大。
核仁:与 rRNA 的合成以及 核糖体 的形成有关。
核孔的数量、核仁的大小与细包代谢的关系:代谢旺盛、蛋白质合成量大的细包中,核孔数量多,核仁较大。(代谢越旺盛,合成蛋白质多,核仁越大,核孔越多)
染色质:主要成分:DNA和蛋白质。功能: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还有线粒体和叶绿体)。
注意:染色质与染色体
(1)染色质与染色体的关系: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种物质在细包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2)特点:易被 碱性(如甲紫) 染料染成深色(高倍镜只能看到染色体,看不到染色质)
知识点3 教材中与模型构建有关的知识(常考点)
1、物理模型:以 实物或图片 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
(如:细包亚显微结构模式图、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流动镶嵌模型等)
2、概念模型:用 文字或符号 突出表达对象的主要特征和联系。
(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血糖平衡、体温调节图解等)
3、数学模型: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 数学 。
(如:J”形曲线、“S”形曲线,公式、表格等)
注意:照片不是物理模型
【易错辨析】
(1)核膜上的核孔可以让蛋白质和RNA自由进出。( × )
(2)染色体和染色质只是形态不同,而成分完全相同。( √ )
提示:同一物质在细包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3)细包核是细包代谢的控制中心,也是细包代谢的中心。( × )
提示:细包核并非细包代谢的中心,细包代谢的中心是细包基质
(4)所有的真核细包都有细包核,且只有一个核。( × )
(5)蓝细菌无细包核,也无核糖体。( × )
(6)细包是生物体代谢和遗传的基本单位。( √ )
(7)细包核是细包的控制中心,所以要在细包的最中央。( × )
考向1 结合细包核的结构和功能,考查生命观念
例.1.细包核在细包增殖时发生消失与重建,重建细包核时,膜小泡聚集在单个染色体周围,形成核膜小泡,最终融合形成细包核,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核膜是由两层磷脂分子和蛋白质组成的
B.核膜小泡中的染色体上,每个染色体含有两个DNA分子
C.核膜小泡形成完整细包核的过程与生物膜的流动性密切相关
D.重建后的细包核中行使遗传功能的结构是核仁
【答案】 C
【解析】 核膜是双层膜,含四层磷脂分子,A正确;细包核的重建发生于细包分裂末期,此时每个染色体上只有一个DNA分子,B错误;核膜由核膜小泡融合而成,这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C正确;行使遗传功能的结构是染色体上的DNA,D错误。
【变式训练】核孔复合体位于核孔上,主要由核孔蛋白构成,是物质进出细包核的通道。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并且危害严重的心律失常疾病,最新研究表明,其致病机制是核孔复合体的运输障碍。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核孔数量随细包种类以及细包代谢状况不同发生改变
B.核孔复合体从功能上来说具有双向性,表现在既介导蛋白质的入核运输,又介导RNA等的出核运输
C.核孔运输障碍发生的根本原因可能是编码核孔复合体的生态发生突变所致
D.核膜由两层磷脂分子组成,房颤的成因与核膜内外的信息交流异常有关
【答案】 D
【解析】 核孔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包核的通道,能够控制物质进出,核孔的数量因细包种类及代谢状况不同而有差别,A正确;核孔运输障碍发生的根本原因可能是编码核孔复合体的生态发生突变,导致核孔复合体不能正常形成或功能异常,C正确;核膜是双层膜,由四层磷脂分子组成,D错误。
考向2 围绕细包核功能的实验,考查科学探究
例.2.科研人员将变形虫(甲)置于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磷脂介质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将其被标记的细包核取出并移植到未被标记的去核变形虫(乙)中,置于普通培养基中继续培养,观察到变形虫(乙)进行有丝分裂产生的两个子细包的核膜均含放射性标记。由此可以说明(  )
A.细包核的核膜是由两层磷脂分子组成的
B.分裂时细包核中部内陷,缢裂为两个新核
C.亲代变形虫的核膜可参与子代核膜的建立
D.细包核是变形虫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答案】 C
【解析】 细包核的核膜是双层膜,每层膜由两层磷脂分子组成,故细包核的核膜是由四层磷脂分子组成的,A不符合题意;动物细包与植物细包有丝分裂的不同点之一是动物细包分裂的末期不形成细包板,而是细包膜从细包的中部向内凹陷,最后把细包缢裂成两部分,每部分都含有一个细包核,但是该实验过程并不能得出该结论,B不符合题意;亲代变形虫经培养后核膜被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核移植后的细包经过有丝分裂产生的两个子细包的核膜均含放射性标记,故亲代变形虫的核膜可参与子代核膜的建立,C符合题意;细包核是变形虫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但是根据该实验并不能得出此结论,D不符合题意。
【变式训练】伞藻是一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单细包绿藻,由伞帽、伞柄和假根三部分构成,细包核在假根内。科学家用伞形帽和菊花形帽两种伞藻做嫁接和核移植实验(如图1、2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C错误;细包膜上多种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糖蛋白。糖蛋白与细包表面的识别功能有密切关系,参与细包间的信息交流,D错误。
3.(2021·河北卷,2)关于细包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有丝分裂过程中,核膜和核仁周期性地消失和重现
B.蛋白质合成活跃的细包,核仁代谢活动旺盛
C.许多对生态表达有调控作用的蛋白质在细包质合成,经核孔进入细包核
D.细包质中的RNA均在细包核合成,经核孔输出
【答案】 D
【解析】 有丝分裂过程中,前期核仁解体、核膜消失,末期核膜和核仁重新出现,A正确;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蛋白质合成活跃的细包中核糖体数量多,核仁代谢活动旺盛,B正确;细包中绝大部分的蛋白质都是在细包质中的核糖体上合成的,对生态表达有调控作用的蛋白质需经核孔进入细包核,C正确;细包质中的RNA大多数是在细包核中合成的,还有部分RNA是在线粒体或叶绿体中合成的,D错误。
4.(2022·浙江6月选考,15改编)下列关于细包核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核膜为单层膜,有利于核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B.核膜上有核孔,可调控核内外的物质交换
C.核仁是核内的圆形结构,主要与mRNA的合成有关
D.染色质由RNA和蛋白质组成,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答案】 B
【解析】 核膜为双层膜,A正确;核膜上有核孔,可调控核内外的物质交换,B正确;核仁主要与rRNA的合成有关,C错误;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错误。
5.(2022·海南卷)肌动蛋白是细包骨架的主要成分之一。研究表明,Cofilin 1是一种能与肌动蛋白相结合的蛋白质,介导肌动蛋白进入细包核。Cofilin 1缺失可导致肌动蛋白结构和功能异常,引起细包核变形,核膜破裂,染色质功能异常。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肌动蛋白可通过核孔自由进出细包核
B.编码Cofilin 1的生态不表达可导致细包核变形
C.Cofilin 1缺失可导致细包核失去控制物质进出细包核的能力
D.Cofilin 1缺失会影响细包核控制细包代谢的能力
【答案】 A
【解析】 肌动蛋白进入核孔需要Cofilin 1介导,因此,肌动蛋白不能通过核孔自由进出细包核,A正确;Cofilin 1缺失可导致肌动蛋白结构和功能异常,引起细包核变形,核膜破裂(失去控制物质进出细包核的能力),染色质功能异常(染色质上所含的生态可控制细包代谢),B、C、D错误。
一、教材知识链接
1.细包膜的功能有:将细包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细包、进行细包间的信息交流。(P40)
2.细包膜的功能特点是具有选择透过性。
3.细包间信息交流方式主要有:
(1)通过信息分子传递交流,常见的信息分子有激素、递质;
(2)通过细包接触交流,如精子和卵细包之间的识别和结合;
(3)通过细包通道交流,如高等植物细包间的胞间连丝。(P41)
4.1959年,罗伯特森(J.D.Robertson)在电镜下看到了细包膜清晰的暗—亮—暗三层结构,并大胆地提出了细包膜静态模型的假说:所有的细包膜都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P43)
5.除了高等植物成熟的筛管细包和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包等极少数细包外,真核细包都有细包核。(P54)
6.细包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包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P56)
7.核膜是双层膜,作用是把核内物质与细包质分开。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核仁的作用是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孔的作用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P56)
8.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一种物质在细包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形态。(P56)
二、教材深挖拓展
1.(源于必修1 P40“问题探讨”)鉴别动物细包是否死亡常用 台盼蓝 染液,用它染色时,死细包会被染成蓝色 ,而活细包不会着色。这种鉴别动物细包是否死亡的方法叫作“染色排除法”。
2.(源于必修1 P45“旁栏思考”)虽然细包膜内部分是疏水的,水分子仍能跨膜运输的原因:
一是 水分子极小,可以通过由于磷脂分子运动而产生的间隙 ;
二是 细包膜上存在水通道蛋白,水分子可以通过通道蛋白通过细包膜 。
三、长句规范作答
1.核孔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包核的通道,试分析蛋白质合成旺盛的唾液腺细包与表皮细包相比,核孔和核仁具有的特点分别是 唾液腺细包中核孔的数目较多,核仁的体积较表皮细包的大 。
2.用丙酮从人的胰岛B细包中提取脂质,在空气和水的界面铺展成单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远大于胰岛B细包表面积的2倍。请分析原因。
提示:胰岛B细包中除细包膜外,还有核膜和各种细包器膜,它们的膜中都含有磷脂分子。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