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1单元细胞的概述及其分子组成第03讲糖类和脂质(讲义)(学生版+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1单元细胞的概述及其分子组成第03讲糖类和脂质(讲义)(学生版+解析版)

资源简介

第03讲 糖类和脂质
目录
01考情透视·目标导航 1
02知识导图·思维领航 2
03考点突破·考法探究 2
考点一 细包中的糖类 2
知识点1 糖类的种类和作用 2
知识点2 教材中与糖有关的知识(常考点) 4
考向1 围绕糖类的种类和功能,考查生命观念 6
考点二 细包中的脂质 7
知识点1 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7
知识点2 细包中糖类和脂质的关系 8
知识点3 种子萌发与成熟专题(拓展延伸) 9
考向1 围绕糖类、脂质的种类和功能,考查生命观念 9
考向2 围绕糖类和脂肪的相互转化,考查生命观念 10
04真题练习·命题洞见 11
05长句分析·规范作答 13
一、教材知识链接 13
二、教材深挖拓展 13
三、长句规范作答 14
考点/要求 考题统计 考情分析
糖类和脂质 考点一:细包中的糖类 (3年13考,全国卷3年2考) (2023 新课标)葡萄糖 (2022 浙江卷)糖 (2021·海南卷)纤维素 题型:选择题 内容:常以选择题的结合细包分子组成、糖类考查脂类的种类和功能、物质运输或细包代谢综合考查。
考点二:细包中的脂质 (3年6次,全国卷3年2考) (2023 新课标)脂质 (2022 全国甲卷 1)脂质 (2021·辽宁卷)脂质 (2020·海南卷)脂质
课标要求 (1)概述糖类有多种类型,它们既是细包的重要结构成分,又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2)举例说出不同种类的脂质对维持细包结构和功能有重要作用。
新旧教材对比 增:①几丁质的分布及应用;②脂肪、磷脂的组成;③糖类和脂肪的转化。 删:①3种二糖组成;②脂肪和胆固醇摄入过量引起的危害。
考点一 细包中的糖类
知识点1 糖类的种类和作用
1.糖的共同点:
(1)元素:C、H、O(但几丁质的基本单位是乙酰葡萄糖胺,还含N)
(2)糖类是主要的__能源__物质
(3)形成途径:_脱水缩合__
(4)葡萄糖+葡萄糖 麦芽糖
2.糖的分类:(按种类)
(1)单糖:不能水解的糖
种类 特点 常见种类 分布 功能
单糖 不能水解的糖, 能被细包直接吸收。 五碳糖 核糖C5H10O5 动植物细包 RNA的基本组成成分
脱氧核糖C5H10O4 DNA的基本组成成分
六碳糖 葡萄糖(C6H12O6) 细包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果糖 植物细包特有 ——
半乳糖 主要分布在动物乳汁中 ——
(2)二糖——可水解成 两分子单糖(由两分子单糖脱水缩合而成的糖。)
C6H12O6+C6H12O6C12H22O11
种类 特点 常见种类 分布 功能
二糖 水解后能够生成两分子单糖,一般要水解成单糖才能被细包吸收 蔗糖(蔗糖→葡萄糖+果糖) 甜菜、甘蔗、水果等植物细包中,可用于加工红糖、白糖、冰糖等 能水解成单糖而提供能量
麦芽糖(麦芽糖→葡萄糖+葡萄糖) 发芽的小麦等植物细包中
乳糖(乳糖→葡萄糖+半乳糖) 人和动物的乳汁中
(3)多糖——可水解成多个葡萄糖(由多分子单糖脱水缩合而成的糖。)
种类 特点 常见种类 分布 功能
(葡萄糖)n (C6H10O5)n 水解后能够生成许多单糖,必须水解成单糖才能被细包吸收 淀粉(淀粉→许多葡萄糖) 玉米、小麦、水稻、马铃薯、山药等植物细包中 植物细包中重要的储能物质
纤维素(纤维素→许多葡萄糖) 植物细包壁 构成植物细包的细包壁
糖原(糖原→许多葡萄糖) 肝糖原 主要存在于人和动物的肝脏和肌肉中 糖原是人和动物细包中重要的储能物质;肝糖原可调节血糖含量,肌糖原可为肌肉供能
肌糖原
几丁质(壳多糖) 广泛存在于甲壳类动物和昆虫的外骨骼中的结构材料 几丁质及其衍生物用于医药、化工方面
为什么淀粉、糖原和纤维素的基本单位相同,功能上有很大差异?
提示:葡萄糖之间的连接方式和排列方式不同。
【教材隐性知识】为什么很难消化纤维素,营养学家还将其列为“第七类营养素”呢?
膳食纤维能够促进胃肠的蠕动和排空。所以,多吃一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排便就会通畅,并且减少患大肠癌的机会;还有利于降低过高的血脂和血糖等,从而有利于维护心脑血管的健康、预防糖尿病、维持正常体重等。由于膳食纤维具有如此重要的保健作用,因此,一些科学家把它称为的“第七营养素”。
知识点2 教材中与糖有关的知识(常考点)
1.葡萄糖
2.糖原:糖原主要分布在人和动物的肝脏和肌肉中,是人和动物细包的储能物质。糖原参与血糖调节。
(1)血糖的来源和去路
来源 正常值 去路
① 食物中糖类 的消化吸收 血糖 ( 3.9~6.1 mmol/L) ① 氧化分解 生成CO2和H2O,释放能量
② 肝糖原 的分解 ②合成 肝糖原 和 肌糖原
③ 脂肪等非糖物质 的转化 ③转化为 脂肪 、 非必需氨基酸 等
总结归纳如图:
(2)调节的血糖
①降血糖体液调节途径:当血糖浓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胰岛B细包的活动增强,胰岛素的分泌量明显增加。体内胰岛素水平的上升,一方面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包进行氧化分解,进入肝、肌肉并合成糖原,进入脂肪细包和肝细包转变为甘油三酯(脂肪)等;另一方面又能抑制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变成葡萄糖。这样既增加了血糖的去向,又减少了血糖的来源,使血糖浓度降低到正常水平。
降血糖神经—体液调节途径:当血糖含量升高时,下丘脑的另一区域兴奋,通过副交感神经使胰岛B细包分泌使得血糖含量降低。
②升血糖体液调节途径:当血糖浓度降低时,胰岛A细包的活动增强,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量增加。胰高血糖素主要作用于肝,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促进非糖物质转变成糖,使血糖浓度回升到正常水平。
升血糖神经—体液调节途径:当血糖含量降低时,下丘脑的某个区域兴奋,通过交感神经使胰岛A细包分泌胰高血糖素,使得血糖含量上升。另外,神经系统还通过控制甲状腺和肾上腺的分泌活动来调节血糖含量。
3.几丁质
几丁质又称壳多糖。广泛分布于甲壳类动物和昆虫的外骨骼(真菌细包壁成分)。
应用:几丁质及其衍生物在医药、化工等方面有广泛的用途。例如:几丁质能与溶液中的重金属离子有效结合,因此可用于废水处理;可以用于制作食品的包装纸和食品添加剂;可以用于制造人造皮肤等。
【易错提示】1.常考的“糖”填空
(1)还原糖与非还原糖:常见的还原糖包括葡萄糖、果糖、半乳糖、乳糖、麦芽糖,非还原糖包括 蔗糖 、多糖等。
(2)RNA、DNA、ATP中的糖依次为 核糖_、 脱氧核糖 、 核糖 。
(3)植物细包壁中的糖: 纤维素 。
(4)细包膜中的糖: 糖蛋白 、糖脂。
(5)真菌细包壁及昆虫外骨骼的糖: 几丁质_。
(6)病毒中的糖: 核糖_(RNA病毒)、 脱氧核糖 (DNA病毒)。
(7)存在于核糖体中的糖: 核糖__,染色体主要成分的糖: 脱氧核糖_。
(8)血浆中的糖(葡萄糖):正常的血糖浓度为 3.9~6.1  mmol/L。
(9)植物体中储能的糖: 淀粉 ,人和动物体储能的糖: 糖原 。
2.单糖、二糖和多糖的转化
多糖氧化分解的终产物是葡萄糖( × )
图示:区分“水解”与“氧化分解” 。多糖和二糖水解的终产物是其单体,如淀粉水解的产物是葡萄糖,蔗糖水解的产物是葡萄糖和果糖;糖氧化分解的终产物是CO2和H2O,即糖参与有氧呼吸后的最终产物。
考向1 围绕糖类的种类和功能,考查生命观念
例1.人体摄入的糖类,有的能被细包直接吸收,有的必须经过水解后才能被细包吸收,下列糖类中能直接被细包吸收的是(  )
A.葡萄糖 B.蔗糖
C.麦芽糖 D.乳糖
【变式训练】1.如图为糖的分类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①与②的区别为是否能够被水解
B.图中的③只代表葡萄糖
C.枯枝落叶中的纤维素经微生物分解可产生葡萄糖
D.图中的④都能与血液中的葡萄糖相互转化,以维持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
【变式训练】2.壳多糖是已知的含氮多糖,其广泛存在于虾、蟹、昆虫的外壳中。下列关于壳多糖和其他多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多糖均含有C、H、O这三种元素
B.糖原只分布在动物的肝脏细包中
C.纤维素能促进胃肠的蠕动和排空
D.壳多糖可用于制作人造皮肤
【变式训练】3.肥胖与长期糖摄入超标有关,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控制高糖类副食的摄入,是防止肥胖发生的有效手段。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A.糖是细包内主要的储能物质,常被形容为“生命的燃料”
B.糖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某些糖可用于废水处理、制作人造皮肤等
C.糖类在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大量转化为脂肪,在糖类代谢发生障碍时,脂肪也能大量转化为糖类
D.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糖代谢异常疾病,病人饮食中不能含任何糖类
【思维建模】
(1)细包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葡萄糖。
(2)储能物质:淀粉、糖原。
(3)结构物质:核糖、脱氧核糖、纤维素、几丁质。
考点二 细包中的脂质
知识点1 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1.共同点
(1)主要是C、H、O,磷脂还含有 N、P
(2)合成场所:内质网
(3)特点:
①相对于糖类,脂质分子 O含量低, C、H 含量高;
②通常不溶于水 ,易溶于脂溶性有机溶剂 。
注意:脂质通过自由扩散进出细包
2.分类、分布及功能:
按化学本质分类 元素组成 功能及分布
脂肪 C、H、O a.主要功能:细包内良好的储能物质;很好的绝热体,起保温作用;缓冲和减压作用,可以保护内脏器官。 b.主要分布:皮下和内脏器官周围
磷脂 C、H、O、N、P a.主要功能:细包膜、细包器膜和核膜 的重要成分 b.主要分布:人和动物的脑、卵细包、肝脏以及大豆的种子中
固醇 胆固醇 C、H、O 构成动物细包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性激素 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包的形成,激发并维持第二性征及雌性动物的性周期
维生素D 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磷的吸收,调节钙、磷的代谢
判断:磷脂是所有细包必不可少的脂质( √ )
同为脂肪,为什么常温下动物脂肪呈现固态,而植物脂肪却呈液态?
提示:动物脂肪大多数是含有饱和脂肪酸,熔点高,在室温时呈固态;植物脂肪大多数是含有不饱和脂肪酸,熔点低,在室温时呈液态。
为什么等量的脂肪比糖类含能量多?但一般情况下脂肪却不是生物体利用的主要能源物质
(1)等量的脂肪比糖类含能量多原因
提示:脂肪和糖相比,脂肪中“C”“H”含量高,“O”含量低,脂肪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多,需要O2多,产生的H2O多。
(2)脂肪不是主要能源物质的原因
①脂肪不溶于水;糖类可以。②脂肪氧化分解速率慢;糖类则较快。
③脂肪必须在有氧条件下分解;糖类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均可。
④有些器官或组织(例如:大脑和神经组织)必须由糖类来供能。
【易错辨析】
1.糖类均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
2.淀粉水解的终产物是CO2和水。(   )
3.胞中可以检测到麦芽糖。(   )
4.几丁质能与溶液中的重金属离子有效结合,因此可用于废水处理。(   )
5.胆固醇存在于所有细包中,是组成细包和生物体的重要有机化合物。(   )
6.不饱和脂肪酸的熔点较低,不容易凝固。(   )
知识点2 细包中糖类和脂质的关系
糖类和脂质的比较
糖类 项目 脂质
C、H、O 元素组成 C 、 H 、 O,有些含有N 、P
单糖、二糖、多糖 种类 脂肪、磷脂、固醇
淀粉:叶绿体;纤维素:高尔基体 糖原:主要是肝脏、肌肉 合成 部位 主要是内质网
①主要的能源物质 ②构成细包结构,如糖被、细包壁 ③核酸的组成成分,如核糖、脱氧核糖 生理 作用 ①生物体的储能物质(脂肪) ②构成细包膜的重要成分(磷脂) ③调节新陈代谢和生殖发育(性激素)
葡萄糖首先被细包利用;富余时被细包储存---合成糖原(肝糖原、肌糖原);或者被细包储存----转化成脂肪、氨基酸。
【教材隐性知识】糖类在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大量转化为脂肪。而脂肪一般只在糖类代谢发生障碍引起供能不足时,才会分解供能,而且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
【教材隐性知识】糖类在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大量转化为脂肪。而脂肪一般只在糖类代谢发生障碍引起供能不足时,才会分解供能,而且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
通过向北京鸭饲喂玉米、谷类和菜叶能达到育肥的原因:北京鸭中的糖类和脂质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
知识点3 种子萌发与成熟专题(拓展延伸)
   种子类型 变化   非油料作物种子(如小麦) 油料作物种子(如大豆)
种子形成时 可溶性糖(还原糖)→淀粉 糖类→脂肪
种子萌发时 淀粉→可溶性糖(还原糖) 脂肪→甘油、脂肪酸→糖类
种子形成时,光合作用产物的输入导致其干重增加。种子萌发时,吸收水分导致其鲜重增加,非油料作物的种子由于只进行细包呼吸导致干重减少,油料作物种子萌发初期干重有所增加(是因为脂肪转化为糖类的过程中增加了氧元素),然后再减少。
考向1 围绕糖类、脂质的种类和功能,考查生命观念
例1.合理均衡的膳食对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有重要意义。据下表分析,叙述错误的是(  )
    项目 食物/100 g    能量/kJ 蛋白质/g 脂肪/g 糖类/g
① 880 6.2 1.2 44.2
② 1 580 13.2 37.0 2.4
③ 700 29.3 3.4 1.2
A.含主要能源物质最多的是②
B.需控制体重的人应减少摄入①和②
C.青少年应均衡摄入①、②和③
D.蛋白质、脂肪和糖类都可供能
【变式训练】1.几丁质是由1 000~3 000个N乙酰葡萄糖胺聚合而成,是广泛存在于甲壳类动物和昆虫外骨骼中的一种多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从昆虫外骨骼中提取到的几丁质与糖原的元素组成相同
B.若干个相连的氮原子构成的结构是几丁质的基本骨架
C.可用斐林试剂鉴定几丁质是否为还原糖
D.糖原和几丁质都是动物细包内的储能物质
【变式训练】2.脂质可为机体提供所需的能量、必需脂肪酸等,但摄入过多会导致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脂肪、磷脂、固醇都属于脂质,且都是储能物质
B.植物脂肪大多含有饱和脂肪酸,在室温时呈液态
C.磷脂中甘油的两个羟基与磷酸及其他衍生物结合
D.胆固醇是人体细包膜的重要成分,高脂血症可能与胆固醇偏高有关
考向2 围绕糖类和脂肪的相互转化,考查生命观念
例2.葡萄糖是人体所需的一种单糖。下列关于人体内葡萄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葡萄糖是人体血浆的重要组成成分,其含量受激素的调节
B.葡萄糖是机体能量的重要来源,能经自由扩散通过细包膜
C.血液中的葡萄糖进入肝细包可被氧化分解或转化为肝糖原
D.血液中的葡萄糖进入人体脂肪组织细包可转变为甘油三酯
【思维建模】
【变式训练】1.科研人员将某油料种子置于条件适宜的环境中培养,定期检测种子萌发过程(含幼苗)脂肪含量和干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导致AB段种子干重增加的元素主要是氧元素
B.BC段细包中“结合水/自由水”的值会下降
C.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导致BC段种子干重减少
D.C点幼苗开始光合作用,种子干重开始增加
【变式训练】2.常言道:“马无夜草不肥”,其实是有科学依据的。生物体内有一种被称为“BMAL1”的蛋白质,能促进脂肪堆积,这种蛋白质在白天减少,夜间增多。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糖类和脂肪都是细包中主要的能源物质
B.“BMAL1”在夜间可能会促进脂肪转化为糖类
C.脂肪不仅能储存能量,还具有保温作用
D.脂肪分子中氢的含量远远少于糖类
1.(2023·北京卷,1)PET-CT是一种使用示踪剂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所用示踪剂由细包能量代谢的主要能源物质改造而来,进入细包后不易被代谢,可以反映细包摄取能源物质的量。由此可知,这种示踪剂是一
题后悟道·归纳
高考常考的“糖”
(1)还原糖与非还原糖:还原糖包括葡萄糖、果糖、半乳糖、乳糖、麦芽糖,非还原糖包括蔗糖和所有的多糖等。
(2)RNA、DNA、ATP中的糖依次为核糖、脱氧核糖、核糖。
(3)植物细包壁中的糖:纤维素。
(4)细包膜中的糖: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
一、教材知识链接
1.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糖类大致可以分为单糖、二糖、多糖。(P23)
2.常见植物二糖有蔗糖和麦芽糖,动物二糖为乳糖。蔗糖可水解为葡萄糖和果糖,麦芽糖可水解成2分子葡萄糖,乳糖可水解成葡萄糖和半乳糖。(P24)
3.生物体内的糖类绝大多数以多糖的存在。植物体内的多糖有淀粉(储能多糖)和纤维素 (结构多糖),动物体内的多糖有糖原,其主要分布在人和动物的肝脏和肌肉中,是人和动物细包的储能物质。淀粉、纤维素、糖原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分子。(P24)
4.几丁质也是一种多糖,又称壳多糖,广泛存在于甲壳类动物和昆虫的外骨骼中。(P25)
5.组成脂质的化学元素主要是C、H、O,有些脂质(磷脂)还含有N、P。(P25)
6.常见的脂质有脂肪、磷脂和固醇等。其中磷脂是构成膜的重要成分;固醇类物质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等。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包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性激素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包的形成。维生素D能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磷的吸收。(P25~27)
7.脂质分子中氧的含量远远低于糖类,而氢的含量更高,所以氧化分解时,需氧量更高,释放的能量更多。(P25)
8.脂肪是由三分子脂肪酸与一分子甘油发生反应而形成的酯,即三酰甘油(又称甘油三酯)。植物脂肪大多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在室温时呈液态,如日常炒菜用的食用油(花生油、豆油和菜籽油等);大多数动物脂肪含有饱和脂肪酸,室温时呈固态。(P26)
9.脂肪不仅是储能物质,还是一种很好的绝热体。皮下厚厚的脂肪层起到保温的作用。分布在内脏器官周围的脂肪还具有缓冲和减压的作用,可以保护内脏器官。(P26)
二、教材深挖拓展
1.(必修1 P31“图2-12拓展”)淀粉、糖原和纤维素的基本单位都是葡萄糖,为什么它们在化学性质上有很大差距?
2.(源于必修1 P33“练习·拓展题T2改编”)葡萄糖可以通过静脉注射进入人体细包,而蔗糖不可以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生活的联系)人在患急性肠炎时,往往采取静脉输液治疗,输送的液体成分里含有葡萄糖。加入葡萄糖的作用是什么?
4.(源于教材P26“正文小字部分”)构成脂肪的脂肪酸的_________________不相同,若脂肪酸长链中的碳原子之间都以______________连接,则为______________,若脂肪酸长链中碳原子之间存在______________,则为______________。植物脂肪大多数含有______________ ,在室温时呈______________,而大多数动物脂肪含有______________,室温时呈______________。
5.(源于必修1 P27“练习与应用”)磷脂是______________(填“真核细包”“原核细包”或“所有细包”)必不可少的脂质。
三、长句规范作答
1.(科学思维)呼吸熵是物质氧化分解时释放CO2与消耗O2的比值,糖类的呼吸熵等于1,而脂肪的呼吸熵却小于1,请从糖类和脂肪的元素组成方面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健康生活)哺乳动物体内胆固醇并非有害无益,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社会责任)相比于淀粉类作物种子,种植油料作物种子时要播种得浅一些,为什么?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第03讲 糖类和脂质
目录
01考情透视·目标导航 1
02知识导图·思维领航 2
03考点突破·考法探究 2
考点一 细包中的糖类 2
知识点1 糖类的种类和作用 2
知识点2 教材中与糖有关的知识(常考点) 4
考向1 围绕糖类的种类和功能,考查生命观念 6
考点二 细包中的脂质 8
知识点1 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8
知识点2 细包中糖类和脂质的关系 9
知识点3 种子萌发与成熟专题(拓展延伸) 10
考向1 围绕糖类、脂质的种类和功能,考查生命观念 10
考向2 围绕糖类和脂肪的相互转化,考查生命观念 11
04真题练习·命题洞见 13
05长句分析·规范作答 15
一、教材知识链接 15
二、教材深挖拓展 15
三、长句规范作答 16
考点/要求 考题统计 考情分析
糖类和脂质 考点一:细包中的糖类 (3年13考,全国卷3年2考) (2023 新课标)葡萄糖 (2022 浙江卷)糖 (2021·海南卷)纤维素 题型:选择题 内容:常以选择题的结合细包分子组成、糖类考查脂类的种类和功能、物质运输或细包代谢综合考查。
考点二:细包中的脂质 (3年6次,全国卷3年2考) (2023 新课标)脂质 (2022 全国甲卷 1)脂质 (2021·辽宁卷)脂质 (2020·海南卷)脂质
课标要求 (1)概述糖类有多种类型,它们既是细包的重要结构成分,又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2)举例说出不同种类的脂质对维持细包结构和功能有重要作用。
新旧教材对比 增:①几丁质的分布及应用;②脂肪、磷脂的组成;③糖类和脂肪的转化。 删:①3种二糖组成;②脂肪和胆固醇摄入过量引起的危害。
考点一 细包中的糖类
知识点1 糖类的种类和作用
1.糖的共同点:
(1)元素:C、H、O(但几丁质的基本单位是乙酰葡萄糖胺,还含N)
(2)糖类是主要的__能源__物质
(3)形成途径:_脱水缩合__
(4)葡萄糖+葡萄糖 麦芽糖
2.糖的分类:(按种类)
(1)单糖:不能水解的糖
种类 特点 常见种类 分布 功能
单糖 不能水解的糖, 能被细包直接吸收。 五碳糖 核糖C5H10O5 动植物细包 RNA的基本组成成分
脱氧核糖C5H10O4 DNA的基本组成成分
六碳糖 葡萄糖(C6H12O6) 细包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果糖 植物细包特有 ——
半乳糖 主要分布在动物乳汁中 ——
(2)二糖——可水解成 两分子单糖(由两分子单糖脱水缩合而成的糖。)
C6H12O6+C6H12O6C12H22O11
种类 特点 常见种类 分布 功能
二糖 水解后能够生成两分子单糖,一般要水解成单糖才能被细包吸收 蔗糖(蔗糖→葡萄糖+果糖) 甜菜、甘蔗、水果等植物细包中,可用于加工红糖、白糖、冰糖等 能水解成单糖而提供能量
麦芽糖(麦芽糖→葡萄糖+葡萄糖) 发芽的小麦等植物细包中
乳糖(乳糖→葡萄糖+半乳糖) 人和动物的乳汁中
(3)多糖——可水解成多个葡萄糖(由多分子单糖脱水缩合而成的糖。)
种类 特点 常见种类 分布 功能
(葡萄糖)n (C6H10O5)n 水解后能够生成许多单糖,必须水解成单糖才能被细包吸收 淀粉(淀粉→许多葡萄糖) 玉米、小麦、水稻、马铃薯、山药等植物细包中 植物细包中重要的储能物质
纤维素(纤维素→许多葡萄糖) 植物细包壁 构成植物细包的细包壁
糖原(糖原→许多葡萄糖) 肝糖原 主要存在于人和动物的肝脏和肌肉中 糖原是人和动物细包中重要的储能物质;肝糖原可调节血糖含量,肌糖原可为肌肉供能
肌糖原
几丁质(壳多糖) 广泛存在于甲壳类动物和昆虫的外骨骼中的结构材料 几丁质及其衍生物用于医药、化工方面
为什么淀粉、糖原和纤维素的基本单位相同,功能上有很大差异?
提示:葡萄糖之间的连接方式和排列方式不同。
【教材隐性知识】为什么很难消化纤维素,营养学家还将其列为“第七类营养素”呢?
膳食纤维能够促进胃肠的蠕动和排空。所以,多吃一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排便就会通畅,并且减少患大肠癌的机会;还有利于降低过高的血脂和血糖等,从而有利于维护心脑血管的健康、预防糖尿病、维持正常体重等。由于膳食纤维具有如此重要的保健作用,因此,一些科学家把它称为的“第七营养素”。
知识点2 教材中与糖有关的知识(常考点)
1.葡萄糖
2.糖原:糖原主要分布在人和动物的肝脏和肌肉中,是人和动物细包的储能物质。糖原参与血糖调节。
(1)血糖的来源和去路
来源 正常值 去路
① 食物中糖类 的消化吸收 血糖 ( 3.9~6.1 mmol/L) ① 氧化分解 生成CO2和H2O,释放能量
② 肝糖原 的分解 ②合成 肝糖原 和 肌糖原
③ 脂肪等非糖物质 的转化 ③转化为 脂肪 、 非必需氨基酸 等
总结归纳如图:
(2)调节的血糖
①降血糖体液调节途径:当血糖浓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胰岛B细包的活动增强,胰岛素的分泌量明显增加。体内胰岛素水平的上升,一方面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包进行氧化分解,进入肝、肌肉并合成糖原,进入脂肪细包和肝细包转变为甘油三酯(脂肪)等;另一方面又能抑制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变成葡萄糖。这样既增加了血糖的去向,又减少了血糖的来源,使血糖浓度降低到正常水平。
降血糖神经—体液调节途径:当血糖含量升高时,下丘脑的另一区域兴奋,通过副交感神经使胰岛B细包分泌使得血糖含量降低。
②升血糖体液调节途径:当血糖浓度降低时,胰岛A细包的活动增强,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量增加。胰高血糖素主要作用于肝,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促进非糖物质转变成糖,使血糖浓度回升到正常水平。
升血糖神经—体液调节途径:当血糖含量降低时,下丘脑的某个区域兴奋,通过交感神经使胰岛A细包分泌胰高血糖素,使得血糖含量上升。另外,神经系统还通过控制甲状腺和肾上腺的分泌活动来调节血糖含量。
3.几丁质
几丁质又称壳多糖。广泛分布于甲壳类动物和昆虫的外骨骼(真菌细包壁成分)。
应用:几丁质及其衍生物在医药、化工等方面有广泛的用途。例如:几丁质能与溶液中的重金属离子有效结合,因此可用于废水处理;可以用于制作食品的包装纸和食品添加剂;可以用于制造人造皮肤等。
【易错提示】1.常考的“糖”填空
(1)还原糖与非还原糖:常见的还原糖包括葡萄糖、果糖、半乳糖、乳糖、麦芽糖,非还原糖包括 蔗糖 、多糖等。
(2)RNA、DNA、ATP中的糖依次为 核糖_、 脱氧核糖 、 核糖 。
(3)植物细包壁中的糖: 纤维素 。
(4)细包膜中的糖: 糖蛋白 、糖脂。
(5)真菌细包壁及昆虫外骨骼的糖: 几丁质_。
(6)病毒中的糖: 核糖_(RNA病毒)、 脱氧核糖 (DNA病毒)。
(7)存在于核糖体中的糖: 核糖__,染色体主要成分的糖: 脱氧核糖_。
(8)血浆中的糖(葡萄糖):正常的血糖浓度为 3.9~6.1  mmol/L。
(9)植物体中储能的糖: 淀粉 ,人和动物体储能的糖: 糖原 。
2.单糖、二糖和多糖的转化
多糖氧化分解的终产物是葡萄糖( × )
图示:区分“水解”与“氧化分解” 。多糖和二糖水解的终产物是其单体,如淀粉水解的产物是葡萄糖,蔗糖水解的产物是葡萄糖和果糖;糖氧化分解的终产物是CO2和H2O,即糖参与有氧呼吸后的最终产物。
考向1 围绕糖类的种类和功能,考查生命观念
例1.人体摄入的糖类,有的能被细包直接吸收,有的必须经过水解后才能被细包吸收,下列糖类中能直接被细包吸收的是(  )
A.葡萄糖 B.蔗糖
C.麦芽糖 D.乳糖
【答案】 A
【解析】 葡萄糖属于单糖,可被细包直接吸收;蔗糖、麦芽糖、乳糖属于二糖,只有水解形成单糖才能被细包吸收利用。
【变式训练】1.如图为糖的分类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①与②的区别为是否能够被水解
B.图中的③只代表葡萄糖
C.枯枝落叶中的纤维素经微生物分解可产生葡萄糖
D.图中的④都能与血液中的葡萄糖相互转化,以维持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
【答案】 C
【解析】 图中①与②分别为二糖和多糖,两者都能水解,二糖可以水解为2个单糖,多糖可以水解为多个单糖,A正确;图中的③表示动植物共有的糖,除了葡萄糖外,还有核糖和脱氧核糖等,B错误;图中的④表示糖原,有肌糖原和肝糖原,肌糖原不能与血液中的葡萄糖相互转化,肝糖原能与血液中的葡萄糖相互转化,以维持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D错误。
【变式训练】2.壳多糖是已知的含氮多糖,其广泛存在于虾、蟹、昆虫的外壳中。下列关于壳多糖和其他多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多糖均含有C、H、O这三种元素
B.糖原只分布在动物的肝脏细包中
C.纤维素能促进胃肠的蠕动和排空
D.壳多糖可用于制作人造皮肤
【答案】 B
【解析】 糖原包括肝糖原和肌糖原,主要分布在人和动物的肝脏细包和肌肉细包中,B错误。
【变式训练】3.肥胖与长期糖摄入超标有关,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控制高糖类副食的摄入,是防止肥胖发生的有效手段。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A.糖是细包内主要的储能物质,常被形容为“生命的燃料”
B.糖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某些糖可用于废水处理、制作人造皮肤等
C.糖类在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大量转化为脂肪,在糖类代谢发生障碍时,脂肪也能大量转化为糖类
D.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糖代谢异常疾病,病人饮食中不能含任何糖类
【答案】 B
【解析】 葡萄糖是细包内主要的能源物质,常被形容为“生命的燃料”,A正确;糖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某些糖可用于废水处理、制作人造皮肤等,如几丁质,B正确;糖类在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大量转化为脂肪,在糖类代谢发生障碍时,脂肪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C错误;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糖代谢异常疾病,病人饮食不应该含有过多的糖类,但并不意味着不能含任何糖类,D错误。
【思维建模】
(1)细包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葡萄糖。
(2)储能物质:淀粉、糖原。
(3)结构物质:核糖、脱氧核糖、纤维素、几丁质。
考点二 细包中的脂质
知识点1 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1.共同点
(1)主要是C、H、O,磷脂还含有 N、P
(2)合成场所:内质网
(3)特点:
①相对于糖类,脂质分子 O含量低, C、H 含量高;
②通常不溶于水 ,易溶于脂溶性有机溶剂 。
注意:脂质通过自由扩散进出细包
2.分类、分布及功能:
按化学本质分类 元素组成 功能及分布
脂肪 C、H、O a.主要功能:细包内良好的储能物质;很好的绝热体,起保温作用;缓冲和减压作用,可以保护内脏器官。 b.主要分布:皮下和内脏器官周围
磷脂 C、H、O、N、P a.主要功能:细包膜、细包器膜和核膜 的重要成分 b.主要分布:人和动物的脑、卵细包、肝脏以及大豆的种子中
固醇 胆固醇 C、H、O 构成动物细包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性激素 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包的形成,激发并维持第二性征及雌性动物的性周期
维生素D 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磷的吸收,调节钙、磷的代谢
判断:磷脂是所有细包必不可少的脂质( √ )
同为脂肪,为什么常温下动物脂肪呈现固态,而植物脂肪却呈液态?
提示:动物脂肪大多数是含有饱和脂肪酸,熔点高,在室温时呈固态;植物脂肪大多数是含有不饱和脂肪酸,熔点低,在室温时呈液态。
为什么等量的脂肪比糖类含能量多?但一般情况下脂肪却不是生物体利用的主要能源物质
(1)等量的脂肪比糖类含能量多原因
提示:脂肪和糖相比,脂肪中“C”“H”含量高,“O”含量低,脂肪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多,需要O2多,产生的H2O多。
(2)脂肪不是主要能源物质的原因
①脂肪不溶于水;糖类可以。②脂肪氧化分解速率慢;糖类则较快。
③脂肪必须在有氧条件下分解;糖类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均可。
④有些器官或组织(例如:大脑和神经组织)必须由糖类来供能。
【易错辨析】
1.糖类均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 )
提示:几丁质的基本单位是乙酰葡萄糖胺,还含N
2.淀粉水解的终产物是CO2和水。( × )
提示:葡萄糖
3.胞中可以检测到麦芽糖。( × )
提示:麦芽糖是二糖,不能被细包吸收
4.几丁质能与溶液中的重金属离子有效结合,因此可用于废水处理。( √ )
5.胆固醇存在于所有细包中,是组成细包和生物体的重要有机化合物。( × )
提示:胆固醇主要存在于动物细包中
6.不饱和脂肪酸的熔点较低,不容易凝固。( √ )
知识点2 细包中糖类和脂质的关系
糖类和脂质的比较
糖类 项目 脂质
C、H、O 元素组成 C 、 H 、 O,有些含有N 、P
单糖、二糖、多糖 种类 脂肪、磷脂、固醇
淀粉:叶绿体;纤维素:高尔基体 糖原:主要是肝脏、肌肉 合成 部位 主要是内质网
①主要的能源物质 ②构成细包结构,如糖被、细包壁 ③核酸的组成成分,如核糖、脱氧核糖 生理 作用 ①生物体的储能物质(脂肪) ②构成细包膜的重要成分(磷脂) ③调节新陈代谢和生殖发育(性激素)
葡萄糖首先被细包利用;富余时被细包储存---合成糖原(肝糖原、肌糖原);或者被细包储存----转化成脂肪、氨基酸。
【教材隐性知识】糖类在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大量转化为脂肪。而脂肪一般只在糖类代谢发生障碍引起供能不足时,才会分解供能,而且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
【教材隐性知识】糖类在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大量转化为脂肪。而脂肪一般只在糖类代谢发生障碍引起供能不足时,才会分解供能,而且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
通过向北京鸭饲喂玉米、谷类和菜叶能达到育肥的原因:北京鸭中的糖类和脂质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
知识点3 种子萌发与成熟专题(拓展延伸)
   种子类型 变化   非油料作物种子(如小麦) 油料作物种子(如大豆)
种子形成时 可溶性糖(还原糖)→淀粉 糖类→脂肪
种子萌发时 淀粉→可溶性糖(还原糖) 脂肪→甘油、脂肪酸→糖类
种子形成时,光合作用产物的输入导致其干重增加。种子萌发时,吸收水分导致其鲜重增加,非油料作物的种子由于只进行细包呼吸导致干重减少,油料作物种子萌发初期干重有所增加(是因为脂肪转化为糖类的过程中增加了氧元素),然后再减少。
考向1 围绕糖类、脂质的种类和功能,考查生命观念
例1.合理均衡的膳食对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有重要意义。据下表分析,叙述错误的是(  )
    项目 食物/100 g    能量/kJ 蛋白质/g 脂肪/g 糖类/g
① 880 6.2 1.2 44.2
② 1 580 13.2 37.0 2.4
③ 700 29.3 3.4 1.2
A.含主要能源物质最多的是②
B.需控制体重的人应减少摄入①和②
C.青少年应均衡摄入①、②和③
D.蛋白质、脂肪和糖类都可供能
【答案】 A
【解析】 人体主要能源物质是糖类,表中含主要能源物质最多的是①,A正确;食物①和②中分别富含糖类和脂肪,所以需控制体重的人应减少摄入①和②,B正确;食物①、②和③中分别富含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所以青少年应均衡摄入①、②和③,有利于身体的发育,C正确;蛋白质、脂肪和糖类都属于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因而都可供能,D错误。
【变式训练】1.几丁质是由1 000~3 000个N乙酰葡萄糖胺聚合而成,是广泛存在于甲壳类动物和昆虫外骨骼中的一种多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从昆虫外骨骼中提取到的几丁质与糖原的元素组成相同
B.若干个相连的氮原子构成的结构是几丁质的基本骨架
C.可用斐林试剂鉴定几丁质是否为还原糖
D.糖原和几丁质都是动物细包内的储能物质
【答案】 C
【解析】 几丁质由N乙酰葡萄糖胺聚合而成,组成元素一定包括C、H、O、N,而糖原只有C、H、O,A正确;几丁质是一种多糖,属于生物大分子,而生物大分子的骨架都是由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B错误;斐林试剂可与还原糖水浴加热生成砖红色沉淀,故可通过观察几丁质能否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条件下生成砖红色沉淀,判断其是否为还原糖,C正确;几丁质是广泛存在于甲壳类动物和昆虫的外骨骼中的一种多糖,不是储能物质,D错误。
【变式训练】2.脂质可为机体提供所需的能量、必需脂肪酸等,但摄入过多会导致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脂肪、磷脂、固醇都属于脂质,且都是储能物质
B.植物脂肪大多含有饱和脂肪酸,在室温时呈液态
C.磷脂中甘油的两个羟基与磷酸及其他衍生物结合
D.胆固醇是人体细包膜的重要成分,高脂血症可能与胆固醇偏高有关
【答案】 D
【解析】 常见的脂质有脂肪、磷脂和固醇等,脂肪是细包内良好的储能物质,但磷脂、固醇不是储能物质,A正确;植物脂肪大多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在室温时呈液态,B错误;磷脂中甘油的一个羟基与磷酸及其他衍生物结合,C错误;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包膜的重要成分,高血脂可能与胆固醇偏高有关,也有可能与甘油三酯等的升高有关,D错误。
考向2 围绕糖类和脂肪的相互转化,考查生命观念
例2.葡萄糖是人体所需的一种单糖。下列关于人体内葡萄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葡萄糖是人体血浆的重要组成成分,其含量受激素的调节
B.葡萄糖是机体能量的重要来源,能经自由扩散通过细包膜
C.血液中的葡萄糖进入肝细包可被氧化分解或转化为肝糖原
D.血液中的葡萄糖进入人体脂肪组织细包可转变为甘油三酯
【答案】 B
【解析】 葡萄糖是人体血浆的重要组成成分,血液中的糖称为血糖,血糖含量受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等激素的调节,A正确;葡萄糖是细包生命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质,是机体能量的重要来源,葡萄糖通过细包膜进入红细包是协助扩散,进入其他细包一般通过主动运输,B错误;血糖浓度升高时,在胰岛素作用下,血糖进入组织细包进行氧化分解,进入肝、肌肉并合成糖原,进入脂肪组织细包转变为甘油三酯,C、D错误。
【思维建模】
【变式训练】1.科研人员将某油料种子置于条件适宜的环境中培养,定期检测种子萌发过程(含幼苗)脂肪含量和干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导致AB段种子干重增加的元素主要是氧元素
B.BC段细包中“结合水/自由水”的值会下降
C.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导致BC段种子干重减少
D.C点幼苗开始光合作用,种子干重开始增加
【答案】 D
【解析】 脂肪氧含量低,转化成糖类时,结合大量的氧,导致种子干重增加,A正确;种子萌发时,细包代谢旺盛,需要的自由水含量增加,“结合水/自由水”的值会下降,B正确;BC段有机物继续氧化分解,导致干重减少,C正确;C点前,光合作用就已经开始;C点后,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幼苗开始积累有机物,D错误。
【变式训练】2.常言道:“马无夜草不肥”,其实是有科学依据的。生物体内有一种被称为“BMAL1”的蛋白质,能促进脂肪堆积,这种蛋白质在白天减少,夜间增多。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糖类和脂肪都是细包中主要的能源物质
B.“BMAL1”在夜间可能会促进脂肪转化为糖类
C.脂肪不仅能储存能量,还具有保温作用
D.脂肪分子中氢的含量远远少于糖类
【答案】 C
【解析】 糖类是细包中的主要能源物质,脂肪是细包中良好的储能物质,A正确;“BMAL1”在夜间可能会促进糖类转化为脂肪,B错误;脂肪不仅有储存能量的作用,还有保温、缓冲的作用,C正确;脂肪分子中氢的含量多于糖类,氧的含量少于糖类,D错误。
1.(2023·北京卷,1)PET-CT是一种使用示踪剂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所用示踪剂由细包能量代谢的主要能源物质改造而来,进入细包后不易被代谢,可以反映细包摄取能源物质的量。由此可知,这种示踪剂是一种改造过的(  )
A.维生素 B.葡萄糖
C.氨基酸 D.核苷酸
【答案】 B
【解析】 分析题意可知,该示踪剂由细包能量代谢的主要能源物质改造而来,应是糖类,且又知该物质进入细包后不易被代谢,可以反映细包摄取能源物质的量,则该物质应是被称为“生命的燃料”的葡萄糖。B项符合题意。
2.(2022·浙江6月选考,5)生物体中的有机物具有重要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脂肪对植物细包起保护作用
B.鸟类的羽毛主要由角蛋白组成
C.糖原是马铃薯重要的储能物质
D.纤维素是细包膜的重要组成成分
【答案】 B
【解析】 脂肪在植物细包中是储能物质,细包壁的主要作用是保护细包,A正确;鸟类的羽毛主要是由角蛋白组成的,B正确;马铃薯的重要储能物质是淀粉,C错误;纤维素是植物细包壁的重要组成成分,D错误。
3.(2021·海南卷,1改编)下列关于纤维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是植物和蓝细菌细包壁的主要成分
B.易溶于水,在人体内可被消化
C.与淀粉一样都属于多糖,二者的基本组成单位不同
D.水解的产物与斐林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
【答案】 D
【解析】 蓝细菌细包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A正确;纤维素不易溶于水,也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只能促进人体肠道的蠕动,B错误;纤维素和淀粉均属于多糖,二者的基本组成单位相同,都是葡萄糖,C错误;
多糖等。
(2)RNA、DNA、ATP中的糖依次为核糖、脱氧核糖、核糖。
(3)植物细包壁中的糖:纤维素。
(4)细包膜中的糖: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
一、教材知识链接
1.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糖类大致可以分为单糖、二糖、多糖。(P23)
2.常见植物二糖有蔗糖和麦芽糖,动物二糖为乳糖。蔗糖可水解为葡萄糖和果糖,麦芽糖可水解成2分子葡萄糖,乳糖可水解成葡萄糖和半乳糖。(P24)
3.生物体内的糖类绝大多数以多糖的存在。植物体内的多糖有淀粉(储能多糖)和纤维素 (结构多糖),动物体内的多糖有糖原,其主要分布在人和动物的肝脏和肌肉中,是人和动物细包的储能物质。淀粉、纤维素、糖原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分子。(P24)
4.几丁质也是一种多糖,又称壳多糖,广泛存在于甲壳类动物和昆虫的外骨骼中。(P25)
5.组成脂质的化学元素主要是C、H、O,有些脂质(磷脂)还含有N、P。(P25)
6.常见的脂质有脂肪、磷脂和固醇等。其中磷脂是构成膜的重要成分;固醇类物质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等。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包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性激素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包的形成。维生素D能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磷的吸收。(P25~27)
7.脂质分子中氧的含量远远低于糖类,而氢的含量更高,所以氧化分解时,需氧量更高,释放的能量更多。(P25)
8.脂肪是由三分子脂肪酸与一分子甘油发生反应而形成的酯,即三酰甘油(又称甘油三酯)。植物脂肪大多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在室温时呈液态,如日常炒菜用的食用油(花生油、豆油和菜籽油等);大多数动物脂肪含有饱和脂肪酸,室温时呈固态。(P26)
9.脂肪不仅是储能物质,还是一种很好的绝热体。皮下厚厚的脂肪层起到保温的作用。分布在内脏器官周围的脂肪还具有缓冲和减压的作用,可以保护内脏器官。(P26)
二、教材深挖拓展
1.(必修1 P31“图2-12拓展”)淀粉、糖原和纤维素的基本单位都是葡萄糖,为什么它们在化学性质上有很大差距?
提示:虽然三种多糖的基本单位都是葡萄糖,但是葡萄糖连接的方式、数量等不同,因此它们具有了不同的化学性质。
2.(源于必修1 P33“练习·拓展题T2改编”)葡萄糖可以通过静脉注射进入人体细包,而蔗糖不可以的原因是 葡萄糖属于单糖,可以直接进入细包因此可以口服也可以静脉注射;蔗糖属于二糖,必须经过消化作用分解成两分子单糖后才能进入细包,因此不能直接静脉注射 。
3.(与生活的联系)人在患急性肠炎时,往往采取静脉输液治疗,输送的液体成分里含有葡萄糖。加入葡萄糖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葡萄糖是细包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生命的燃料”。它在细包内被氧化分解,放出大量的能量,为病人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4.(源于教材P26“正文小字部分”)构成脂肪的脂肪酸的_种类和分子长短__不相同,若脂肪酸长链中的碳原子之间都以 单键 连接,则为 饱和脂肪酸 ,若脂肪酸长链中碳原子之间存在 双键 ,则为不饱和脂肪酸 。植物脂肪大多数含有不饱和脂肪酸 ,在室温时呈 液态 ,而大多数动物脂肪含有 饱和脂肪酸 ,室温时呈 固态 。
5.(源于必修1 P27“练习与应用”)磷脂是 所有细包 (填“真核细包”“原核细包”或“所有细包”)必不可少的脂质。
三、长句规范作答
1.(科学思维)呼吸熵是物质氧化分解时释放CO2与消耗O2的比值,糖类的呼吸熵等于1,而脂肪的呼吸熵却小于1,请从糖类和脂肪的元素组成方面分析原因:__脂肪和糖类均由C、H、O三种元素组成,但脂肪中“C”“H”含量高,而“O”含量低,故脂肪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多,需要O2多,产生的H2O多 。
2.(健康生活)哺乳动物体内胆固醇并非有害无益,原因是__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包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__。
3.(社会责任)相比于淀粉类作物种子,种植油料作物种子时要播种得浅一些,为什么?
提示:脂肪中氧的含量低于糖类,而氢的含量较高。等质量的脂肪与糖类氧化分解时,脂肪释放的能量更多,需要的O2多,产生的H2O多,所以种植油料作物种子时若深埋会造成种子缺氧。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